方式: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现象: 摩擦使物体 带电的现象
接触使物体 带电的现象
规律: 等量的异种电荷 实质: 电子的得失
相同金属球 平分总电量
电荷的转移
感应起电: 不带电导体在靠近 带电体时,近端带 异种电荷,远端带 同种电荷的现象
等量的异种电荷
电荷的重新分布
+
原因
我 说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两种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
-
+
-
-+
+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吸引轻小物体性质来判断 2)、用验电器检验 a检验带电 b何种电
AB 若B球不带电,则A球一定带电
若B球带电, 则A球不一定带电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箔
A
B
A、B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问题:
你能用物质的微观模型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吗?
我
想
知
道
二、摩擦起电的解释
物质都是由这样的一个个原子 组成的
原子——原子核和电子
原子核和电子分别带着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 原子呈电中性
由电中性的原子组成的物质看起来不带电,也 处于电中性
什么情况下物体才带电呢?
二、摩擦起电的解释
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整个物体就带正电; 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整个物体就带负电. 物体上出现了电荷的聚集,我们就说产生了静电.
问题:
有人把摩擦起电说成是“摩擦生电”,这
我 种说法对吗?
想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
知 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