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测试卷及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36.52 KB
- 文档页数:17
2024级“高中”10月高一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语文(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姜还是老的老”“我上次听到这句话,还是在上次”……这类毫无意义却又挑不出毛病的语句,被人们戏称为“废话文学”。
在信息获取和观点表达日益便捷的今天,这类对文本符号的二次改造与“语言玩梗”大行其道,不禁让人好奇,互联网语境下,“不好好讲话”的魔力究竟在哪儿?最初的“废话文学”,内含着人们戏谑、反讽与抵抗意味的阴阳怪气。
过去“路遥车马慢”,信息承载量与传播速度都很低,寄信隔着万水千山,发短信要字斟句酌,人们恨不得一句话把所有事情讲完。
互联网时代,看完某篇形式主义言辞空洞的文章,围观一个长达几分钟但内涵不超过两句话的无效视频,大家惊觉,原来互联网时代,早已不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出于对低信息增量内容的不满,人们开始用语言予以反击。
这一届年轻人偏爱“躺平”,消解无用信息的方式,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风险对冲。
于是,“废话”式名言警句被改造出来,并活学活用于各类语境。
“废话文学”的生产十分简便,把单位从分钟变成秒、用同义词西红柿替换番茄……实在不行,还可以向鲁迅先生学习,把说过的句子再说一遍,“你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废话,另一句也是废话”。
由此一来,“不好好说话”便演变成某种社交策略,“废话文学”在本身语义之外,逐渐衍生出各场景独有的意义和情绪表达。
面对朋友空洞的长篇大论,一句“除了内容,你说得都挺好”,就能以戏谑的口吻表达出某种不满,含蓄中夹着杀伤力,对方也不至于下不来台。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通过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可以有效的总结经验和学习中的不足点,并且归纳出所学的语文知识。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月考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陕西省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瞭望恣意翩跹揠苗助长B. 谗言怅惘缱绻偃旗息鼓C. 桎梏缱绻蹉跎谆谆教诲D. 踌躇徜徉蹉跎揠苗助长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我们应该避免不发生类似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你这样做对吗?C. 这样做对吗?D. 这样做对,还是不对?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C. 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D. 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吗?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像风一样。
D. 他跑得像闪电一样。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
B. 他很自由。
C. 他像一只小鸟。
D. 他自由得像小鸟。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要自由,我要自由,我要自由!B. 我要自由。
C. 我要自由,我要自由。
D. 我要自由,我要自由。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卷(必修一)考生须知:全卷分试题卷Ⅰ、Ⅱ和答题卷两卷;试题卷共7页;共有七大题;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Ⅰ(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迷惘(wǎng)炫耀(xuàn) 晨曦( xī)溺爱( nì) 干瘪(biě)B.怪癖( pǐ)抹煞(shā)憎厌(zēng)灰烬(jìn)啮噬(shì)C.磕绊( kē)颤抖(zhàn) 巷道(hàng) 敷演(fū)沉湎(miǎn)D.量具(liáng) 藐视(miǎo)犄角(jī)摭拾(zhí) 瞠目(chē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廖廓静谧沧凉汗流夹背B.缠绵慰籍僻静贻笑大方C.蒙敝炽热驯服再接再厉D.甄别烙印矫饰怡然自得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让人瞠目结舌。
B.巡天一百一十五个多小时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不负众望;10月17日上午;回到北京航天城;五千多名各界民众;以欢度节日般的热烈场面迎接飞天英雄。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D.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出身于爱——虽然是自以为是的爱。
4.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随处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存于永恒之中。
(2)最重要的途经之一;就是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3)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A.鼓励研读不是/而是 B.鼓励阅读不仅/而且C.激励阅读不仅/而且 D.激励研读不是/而是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一段时间;中科学院以及北大、清华等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国家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它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儒家也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 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些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今天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我们今天提高审美水平和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B.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对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启示意义。
C. 中国传统文化只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对其他方面关注较少。
D.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对提高审美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征服自然。
B.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
C. 道家和儒家都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D. 道家和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价值。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阅读的力量与价值阅读,是一种能够赋予人们知识、智慧和情感的重要活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的力量与价值愈发凸显。
首先,阅读能够拓展人的视野。
书籍如同一个个窗口,带领读者领略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生。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古代的智者对话,了解历史的变迁;也可以探索未知的领域,接触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思想观念。
阅读让我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自身所处的环境,而是能够放眼全球,洞察世界的多样性。
其次,阅读有助于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各种信息。
这种思维的锻炼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我们自己的创新思维;阅读哲学著作则能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阅读具有丰富人的情感世界的价值。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
我们可以在阅读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感动等。
这些情感的体验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他人,也能够增强我们自身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同时,阅读还可以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和力量,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为我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总之,阅读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与价值。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阶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
B. 阅读只能带领读者了解历史,不能探索未知领域。
C. 阅读可以提升人的思维能力,培养多种思维方式。
D. 阅读无法丰富人的情感世界,不能给予心灵慰藉。
语文高一月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孙少安站在原西河边,望着东拉河对面那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记得,就在不久前,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荒芜,如今却已经长满了庄稼。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和村民们的辛勤劳作。
1. 文中提到的“东拉河”和“原西河”是哪里的河流?(6分)答案:东拉河和原西河是小说《平凡的世界》中虚构的河流,分别位于小说中的原西县和东拉县。
2. 孙少安在文中看到了什么?(6分)答案:孙少安在文中看到了东拉河对面那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以及这片土地从荒芜到长满庄稼的变化。
3. 孙少安对这片土地的变化有什么感受?(6分)答案:孙少安对这片土地的变化充满了感慨,他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和村民们的辛勤劳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4.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6分)答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时间是庆历四年春。
5. 滕子京在巴陵郡做了哪些事情?(6分)答案:滕子京在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岳阳楼,并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目的是什么?(6分)答案: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目的是应滕子京之请,作文以记重修岳阳楼之事。
7. “政通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6分)答案:“政通人和”在文中指的是政治清明,人民和睦,社会秩序良好。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8. 默写《出师表》中的名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6分)答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高一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新诗自诞生伊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但是,对于新诗形式的质疑,却一直没有停止。
最引人注目的一种质疑就是:新诗有没有形式?有没有韵律?这种质疑一方面源自新诗写作在形式上较为纷繁杂乱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是学界对现代诗歌(尤其是自由诗)的节奏特征还缺乏深入的理论认识的结果。
在近百年来的新诗韵律研究中,对新诗的“格律化”的讨论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饶孟侃等人对新诗格律的提倡和讨论,经由30年代朱光潜、罗念生等人关于“节奏”问题的论战,再到50年代包括何其芳、卞之琳等人在内的关于诗歌形式问题的大范围讨论,一直到八九十年代学者对“新格律体”的倡导和争论,讨论的焦点主要是新诗如何建立“格律”的问题。
然而,学界对于“格律”与“节奏”两个概念经常混淆不清。
比如闻一多《诗的格律》实际上把形式和格律以及韵律混同了(这也来源于西方学者的影响,包括其著名的“戴着镣铐跳舞”说都来源于1920年美国学者的《诗之研究》一书)。
这种混同导致一种趋向,以为要建设新诗的“韵律”,就必定要建设新诗的“格律”。
新诗韵律研究实际上一直处于“格律”讨论的“抉持”之下。
百年来关于新诗节奏的理论建构,很多受国外作品和理论的启发,甚至本身就带有比较诗学的视野。
比如,郭沫若在建构“内在韵律”理论时,援引的主要是泰戈尔、惠特曼等国外诗人的创作;闻一多创建新诗“格律”理论,其理论术语直接借鉴英语格律诗。
实际上,闻一多、朱光潜、郑振铎、王力等现代诗论家在阐述节奏问题时,多少已经暗含了比较诗学的视野。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单元(统编版必修下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我们先说第一个。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
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
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
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
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
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2024-2025学年惠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
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
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
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
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
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
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往来独往的精神。
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会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我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从俗即是从心。
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
这样才发生法律。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2024-2025学年济南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枉用相存(存在)山不厌高(满足)少无适俗韵(适合)B.虚室有余闲(空屋子)迷花倚石忽已瞑(昏暗)暮去朝来颜色故(旧、老)C.艰难苦恨繁霜鬓(痛苦怨恨)潦倒新停浊酒杯(刚刚停止)惟觉时之枕席(感觉)D.对酒当歌(对)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一下子)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云青青兮欲雨A.乌鹊南飞B.栗深林兮惊层巅C.虎鼓瑟兮鸾回车D商人重利轻别离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A.明明如月暮去朝来颜色故B.人生几何铁骑突出刀枪鸣C.凄凄不似向前声老大嫁作商人妇D.失向来之烟霞秋月春风等闲度4.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使快弹数曲A.感斯人言B.何以解忧C.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D.马之千里者5.下列各项中,两句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唯有杜康羁鸟恋旧林B.久在樊笼里仙之人兮列如麻C.势拔五岳掩赤城小弦切切如私语D.举酒欲饮无管弦大珠小珠落玉盘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五言和七言等。
其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篇幅长短不限。
B.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场)。
C.“行”是近体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个人层面,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阅读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在社会层面,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此外,阅读也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1. 下列关于阅读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可以拓宽个人视野,增长知识。
B. 阅读只能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对社会发展没有作用。
C. 阅读能够培养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2. 下列对“阅读可以拓宽视野”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B. 阅读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C. 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B. 阅读经典著作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C.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D. 阅读只能通过纸质书籍进行,电子阅读没有任何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024年秋高河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学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华民族因地制宜、立象尽意的特有思维方式;倡导“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
这些哲学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
在实践层面,中医药学强调养生“治未病”,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比如,强调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讲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强调养德养生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中医药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发展中医药。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事实上,科学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中国的科学并不等同于西方的科学,西方科学采用的方法也不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唯一方法,不能把西方科学当作衡量科学的唯一标准。
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传统,中医药就是中国传统科学最具代表性的门类之一。
与其他中国本土科学一样,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逐渐构建了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辨证论治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独具特色的医学与哲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在几千年实践中形成了全球范围独树一帜、疗效确切、覆盖人生命全周期的医学科学。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是在与疫病斗争中产生《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疫论》等经典著作,形成了系统的、独特的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年9月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35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高中毕业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
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母亲尊重袁隆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大学毕业后,袁隆平到湖南安江农技任教。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
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
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
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
1959年,是袁隆平进入“而立"之年。
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但只得到一些奇花异果,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
这引起他的沉思,他决心另辟蹊径。
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
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识,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一语文月考考试能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做好语文月考试卷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题3分,共39分1.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
下列是词牌的是A.沁园春B.长沙C.雨巷D.再别康桥2.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被称为“情才”“奇才”。
A.鲁迅B.郭沫若C.林语堂D.老舍3. 被评为“当之无愧的人民诗人”。
A.徐志摩B.郭沫若C.戴望舒D.艾青4.司马迁创作了中国第一部体通史。
A.断代B.国别体C.纪传体D.编年体5. 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象”与“意”的完美结合。
A.景物B.意象C.意境D.形象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夫晋,何厌之有?A.沛公安在?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此天子气也D.得复见将军与此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箕踞以骂曰A. 太子迟之B.范增数目项王C.项伯杀人,臣活之D.常以身翼蔽沛公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沛公军霸上B.张良出,要项伯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素善留侯张良/不如因善遇之B.然不自意/其意常在沛公也C.君为我呼入/为击破沛公军D.君子引而不发/秦王惊,自引而起10、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原来,中国政府对躲进“避罪天堂”的腐败分子,“天网”行动开始后,罪犯陆续被遣返回国。
②2015伊始,各大卫视综艺打擂日臻激烈。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三季在周末黄金档拿下的超高收视率,让其他的电视综艺节目只能。
③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有人面对困难束手无策,只能_ _____ ;有人却迎难而上,披荆斩棘,永不言败。
A鞭长莫及望尘莫及望洋兴叹 B望尘莫及望洋兴叹鞭长莫及C鞭长莫及望洋兴叹望尘莫及 D望洋兴叹望尘莫及鞭长莫及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社会要进步,就要大胆改革。
语文高一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咄咄逼人(duō)谆谆教导(zhūn)B. 叱咤风云(chì)蹉跎岁月(cuō)C. 恣意妄为(zì)徇私舞弊(xùn)D. 踽踽独行(jǔ)怙恶不悛(hù)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决断力。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
C.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可谓一针见血。
D.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从不顾及他人的意见。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D.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C.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豪放著称。
D.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悲剧。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 古代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时间制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
2.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描述岳阳楼的景色时写道:“衔远山,_________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其中“__________,死而后已”一句,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
高一语文月考测试卷及答案高一语文试题的练习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它影响着同学们的学习成绩的高低。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月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月考测试卷第I卷(客观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彷(png)徨青荇(xng) 遒劲(jn) 颓圮(qǐ)B.长篙(gāo) 漫溯(s) 青苔(tāi) 火钵(bō)C.愤懑(mǎn) 冰屑(xu) 麦糟(zāo) 叱(ch)骂D.袒露(l) 隽(jun)永碣(ji)石忸怩(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凄婉漂泊褒扬击浊扬清B.斑斓笙萧抨击剑拔驽张C.榆阴气概瓦菲意气风发D.讴歌扭扣寥廓天伦之乐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袁弘表示,世上没有天生或是一蹴而就的坏人,自己会在饰演的这一版本的杨康中加深刻画其心理变化的过程,将其内心的迷茫和矛盾展现出来。
B.中日双方首脑同时以更加明确清晰的语言表示,解决东海共同开发问题倚马可待,现在剩下的可能就是技术层面或者事务层面的问题了。
C.日本捕鲸者不顾国际社会谴责,把非法捕捉到的鲸鱼屠宰、清洗、销售,以牟取暴利,血腥的一幕令人惨不忍睹。
D.房地产市场对宏观调控"免疫",更深层的原因是市场制度存在重大的制度缺陷,若不从制度改革入手釜底抽薪,恐怕再多的"组合拳"和"重拳"都难以"拳拳到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这种思想上的局限性,使得韩愈的文体改革运动仅仅以模仿先秦诸子的散文为目标,而不能像先秦诸子和司马迁那样以接近人民口语为目标来创造新的散文。
B.这种如鱼得水似的悠闲,让后世的学者在感叹中国人融入西方社会的艰难时,不得不叹服徐志摩是"最适应西方生活的中国文人"。
C.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
D.行政处罚在程序上的公正、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行政处罚的内容的有效和成立。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终归是要以意象来构建诗美的时空。
以往传统诗歌的诗美意象多是描摩意象和明喻意象,意、情、象三者的结合比较浅显;现代诗歌的诗美意象更多是隐喻、拟喻和象征意象,_________________。
它所构建的诗美空间就有了更大的共享性。
①常常是一象多喻②意、情、象的结合就大为深隐了③情致遥远而宽广④这样就使阅读感悟者易于产生无穷的类似联想⑤其情意的指向是多方位多层次的⑥因此,这就使现代诗歌的形象蕴涵比较朦胧A.⑥①③⑤④②B.②⑥①⑤④③C.④①②③⑥⑤D.②①⑥③④⑤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每题3分,共9分)传统诗词样式产生于特定时代,具有特别适应当时社会普遍心理与要求的特征,因而受到与之时代相适应的广泛欢迎与认同。
然而,正是由于传统诗词样式的容量、韵律体系、文体语言等都和特定时代的特征及要求有关联,在社会经历了剧烈变革,社会结构、大众心理、文化凭依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相对稳定的传统诗词样式就有可能难以适应这些变化,难以"承载"或表现新思想、新事物、新领域,适应新的社会心理及大众要求。
因此,作为一种调整和适应,伴随剧烈变化的新时代,往往会或先或后地催生新的诗歌样式乃至其他艺术样式。
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就产生了现代新诗。
从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看,新诗样式产生以后,传统诗词样式往往可以继续发挥作用,并对"新诗"产生积极影响。
今天,学术界与创作界由于强调现代新诗的先进性,对传统诗词样式的正面作用较为忽视。
另一方面由于不重视传统诗词样式的积极影响,现代新诗缺乏参照和必要的制约,出现内容极端化、边缘化,形式极端粗糙等弊端。
现代新诗出现的上述失误,原因多种多样。
但是,这与新诗诞生以来,由于对传统诗词样式持比较严厉的态度,传统诗词的创作极度弱化分不开。
传统诗词样式不只可以作为现代新诗的一个必要补充,而且可以通过相互间的"比照"对现代新诗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种"比照"作用具有双向性。
我们发现,现代新诗迷失的,恰恰是传统诗词样式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领域;反过来说,现代新诗的新鲜活泼,对现代社会、国际化环境的积极适应,求新求变强烈意识与动力,又恰恰是中国古典诗词样式在今天所缺失的。
因此,一方面是传统诗词样式对现代新诗产生积极影响,引导现代新诗稳健发展,另一方面是现代新诗的新鲜活泼,语言更加接近现代生活,可以对传统诗词样式产生影响,促使传统诗词样式发生"新变"。
这种影响的双向性最终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推动中国诗歌的积极发展。
6.下列关于"传统诗词样式"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传统诗词样式的容量、韵律体系、文体语言等都和其存在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及要求有一定的关联。
B.传统诗词样式产生于特定时代,具有特别适应当时社会普遍心理与要求的特征,因而受到与之时代相适应的广泛欢迎与认同。
C.传统诗词样式不只可以作为现代新诗的一个必要补充,而且可以通过相互间的"比照"对现代新诗产生积极的影响。
D.传统诗词样式缺失现代新诗的新鲜活泼的特点,对现代社会、国际化环境很难积极适应,但是其具备相当的求新求变的强烈意识与动力。
7.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从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看,传统诗词样式的作用并不会因新诗样式的产生而得不到发挥,往往可以在新诗样式产生后继续影响着诗坛,甚至对"新诗"产生积极影响。
B.现在,学术界与创作界对传统诗词样式的正面作用较为忽视的原因是他们更强调现代新诗的先进性。
C.新诗诞生以来,由于传统诗词样式对其持比较严厉的态度,致使传统诗词的创作极度弱化,新诗也由此出现了诸多失误。
D.新诗样式与传统诗歌样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最终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推动中国诗歌的积极发展。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诗词样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中国旧体诗词中"古体诗""近体诗"以及流传下来较为著名的依据"词牌"音律节奏填词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B.在社会经历了剧烈变革,社会结构、大众心理、文化凭依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作为一种调整和适应,伴随剧烈变化的新时代,必然会或先或后地催生新的诗歌样式乃至其他艺术样式C.现代新诗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而产生的。
D.现代新诗表现出来的内容极端化、边缘化,形式极端粗糙等弊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传统诗词样式的积极影响,因此导致了缺乏参照和必要的制约。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穆宁,怀州河内人。
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
宁刚正,气节自任。
以明经调盐山尉。
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
史思明略境,郡守召宁摄东光令御之。
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
始,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
及是,闻真卿拒禄山,即遗真卿书曰:"夫子为卫君乎?"真卿喜,署宁河北采访支使。
宁以息属其母弟曰:"苟不乏嗣,足矣!"即驰谒真卿曰:"先人有嗣矣,我可从公死。
"既而贼攻平原,宁劝固守,真卿不从,夜亡过河,见肃宗行在。
帝问状,真卿对:"不用穆宁言,故至此。
"帝异之,驰驿召宁,将以谏议大夫任之。
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罢。
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
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
光弼怒,召宁欲杀之。
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
光弼曰:"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答曰:"命宁主粮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
"时重其能守官。
累迁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
当是时,河漕不通,自汉、沔径商山以入京师。
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法,设戍逻以征商贾,又纵兵剽行人,道路几绝。
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坐杖死沔州别驾,贬平集尉。
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
后刺史疾之,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
子质诉其枉,三年始得通。
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
召入拜太子右谕德。
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
宁默不乐,唶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可以进乎!"遂移疾,满百日屡矣,亲友强之,辄复一朝。
德宗在奉天,奔诣行在,擢秘书少监,改太子右庶子。
帝还京师,乃曰:"可以行吾志矣!"即罢归东都。
以秘书监致仕。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偃师丞擢:提拔B.宁斩以徇徇:示众C.宁以息属其母弟属:归属D.以秘书监致仕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10.对于下面句中"以"和"为"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会真卿以直忤旨②设戍逻以征商贾③为天子讨贼④起为监察御史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穆宁"气节自任"和"能守其官"一组是( )A.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惮宁威,掠劫为衰B.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檄取资粮,宁不与C.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兼和州刺史,治有状D.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后刺史疾之,妄劾宁多逋亡12.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谋反的时候,委任刘道玄做景城守,穆宁招募士兵斩杀了他,并发表檄文号召州县合力抗拒叛贼。
B.当初,穆宁到平原县的时候,向颜真卿预言了安禄山谋反一事,等到听说颜真卿抵御安禄山叛军的消息,穆宁立刻驰往拜见颜真卿。
C.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守法度,安排戍卒征收商贾的赋税,又掠夺行路之人,导致道路几乎断绝。
等到穆宁与他夹淮而治的时候,因为震慑于穆宁的威望,劫掠的情况有所好转。
D.穆宁兼任和州刺史的时候,颇有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