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开始时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 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有 固定的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时空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 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百姓所需要 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出现以贝壳等为 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的统一货币为媒介,北 宋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便是例证。
时期 隋唐 宋元
明清
发展历程
范围扩大,贸易繁荣 ①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 ②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③出现柜坊和飞钱
打破时空,空前繁荣 ①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 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④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
继续繁荣,“商帮”出现 ①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 ②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 场,成为商品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制度又是分散的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维
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经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
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落后性,要求统治
阶级抑制工商业的发展,防止工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③科技文化: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的发 展。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多集中在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 学等领域,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 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 根本性的突破,无法发展为近代科技;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反映 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 ④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 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和保守的不足;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导致“重男轻女”“安 土重迁”等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 重视加强邻里和睦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