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皮肤真菌病的治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
猪常见皮肤性疾病的分析诊断和处理猪常见皮肤性疾病是养猪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方面,因为皮肤疾病不仅影响猪的外观和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感染,影响整个猪群的健康。
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对于控制猪群皮肤性疾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猪常见的皮肤性疾病入手,分析诊断和处理的方法。
一、疥螨病疥螨病是猪常见的皮肤性疾病之一,由蠕形动物疥螨寄生在猪的皮肤表面引起。
疥螨病可引起猪体痒、起水泡、发炎及脱毛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
诊断疥螨病主要通过观察猪的临床症状和皮肤刮片检查寻找疥螨。
治疗疥螨病可使用外用除虫剂,如硫磺药、滴虫醚等,也可使用内服驱虫药物。
二、皮肤真菌病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炎、脱毛和脱屑等症状。
诊断皮肤真菌病可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检查来确定真菌的种类。
治疗皮肤真菌病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咪康唑、酮康唑等外用药物或口服药物。
三、皮肤炎症猪的皮肤炎症常见于夏季,由于高温潮湿环境容易引起细菌感染所致。
皮肤炎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渗液、发炎和瘙痒等症状。
诊断皮肤炎症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和皮肤刮片检查确定感染细菌的种类。
处理皮肤炎症可使用外用抗生素药物,如氯霉素、特罗芬等,也可使用内服抗生素药物。
四、瘤胃螨病五、猩红热猩红热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猪的皮肤发炎、红肿和高热等症状。
诊断猩红热可通过临床症状和病原菌检测确定。
处理猩红热可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头孢等。
猪常见的皮肤性疾病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预防和控制皮肤性疾病的关键。
饲养者应加强对猪群的定期检查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猪的皮肤疾病。
对猪群的生活和饲养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卫生控制,可有效降低皮肤性疾病的发生率,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摘要】猪是重要的农业家畜,但常常会患上各种皮肤病。
本文介绍了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猪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环境不卫生、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
临床表现有脱皮、溃疡、红肿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保持环境清洁、合理饲养管理、及时发现治疗和预防疫苗接种。
猪皮肤病的防治非常重要,定期检查和预防是关键。
通过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的皮肤病,提高猪的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猪,皮肤病,发生原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环境清洁,饲养管理,及时治疗,预防疫苗接种,定期检查。
1. 引言1.1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介绍猪是重要的养殖动物,但由于其生长环境复杂,容易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
猪的皮肤病种类繁多,其中常见的有疥螨病、皮肤真菌病、皮肤寄生虫病和皮肤细菌感染等。
疥螨病是由疥螨寄生引起的皮肤病,病原体易在猪圈内传播,导致猪体外皮层组织受损。
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常见症状为皮肤潮湿、脱屑等。
皮肤寄生虫病主要是由寄生虫寄生引起的皮肤病,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阻。
皮肤细菌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易引起溃疡、脱毛等症状。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猪的皮肤病,我们需要了解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保持环境清洁、合理饲养管理、及时发现治疗以及预防疫苗接种是防治猪皮肤病的重要手段。
定期检查和预防是关键,猪皮肤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2. 正文2.1 猪皮肤病的发生原因猪皮肤病的发生原因可以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因素:猪舍的环境卫生问题是导致猪皮肤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猪舍湿度过高、通风不良、细菌病毒滋生,就会增加猪皮肤病的发生率。
2. 营养不良:猪的饲料营养不均衡或者缺乏某种必需的营养素,也容易引发皮肤病的发生。
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猪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等问题。
3. 疾病传染:疾病的传染也是导致猪皮肤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020.3作者简介:徐建平(1969.6-),男,甘肃省漳县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疫病防治、疫情监测、产地检疫、农业技术推广等工作。
猪皮肤真菌病防治徐建平(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三岔镇畜牧兽医站748300)摘要:猪皮肤真菌病由病原性真菌感染皮肤所引起,临床最常见的为毛癣菌和小孢霉菌,感染猪表现局部皮肤脱毛、发炎、变性和溃烂,同时也引发全身症状,影响生长和发育。
本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污染的器械进行传播,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病原分离鉴定即可确诊。
预防本病必须加强场内和舍内环境的消毒,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加强管理。
临床常见的抗真菌药可用于本病治疗,重症感染病例需选用透皮率高的抗真菌药才能治疗。
关键词:猪;皮肤;真菌;防治1皮肤真菌猪的皮肤真菌病主要由真菌门的半知菌纲、念珠菌目、念珠菌科的毛癣菌和各种小孢霉菌感染所引起。
毛癣菌感染占临床病例的60%以上,毛癣菌为多细胞微生物,由菌丝和孢子两部分组成,菌丝细小,可植根于真皮组织中,孢子连接成链,大分生孢子呈细棒状,数量较少,小分生孢子呈葡萄状,主要侵害皮肤、毛发和角质。
小孢霉菌是仅次于毛癣菌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也是由菌丝和孢子两部分构成,主要生长在毛干的四周,大分生孢子为梭形,小分生孢子呈卵圆形或棒状,主要侵害皮肤和毛发,对角质无侵害作用。
皮肤真菌对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强,可以独立生存在周围环境中,对干燥、热、阳光直射、紫外线等不良条件都有抵抗作用,在皮肤脱落碎片上能存活5年之久而毒力不减[1]。
2简介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不同日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都能发生感染,除了猪之外,牛、马、羊、家兔、鸡等也都能发生本病。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不断摩擦病灶部位皮肤而向环境散毒,脱落的皮屑、结痂及分泌的渗出物中都含有大量病原,一旦健康猪接触就会被传染。
阴暗潮湿的环境更利于本病的扩散,饲养密度越大的猪场本病发生率越高,应激对本病有促发作用。
3临床表现感染猪主要表现局部奇痒,喜欢用皮肤蹭墙、地面或者栏杆,采食量下降,精神差,容易烦躁不安,个别猪体温升高,病灶部位起初充血,之后为水肿,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发展为丘疹和水泡,破裂后留下结痂,如果有出血则为血痂,痂皮很容易被蹭掉,露出溃烂的肉芽组织,有些猪还会发生继发感染,导致局部化脓。
猪皮肤病怎么治疗方案猪皮肤病是猪养殖业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给猪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不同类型的猪皮肤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猪皮肤病治疗方案。
一、皮肤螨病猪皮肤螨病是由螨虫寄生于猪的皮肤而引起的疾病。
为了治疗皮肤螨病,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药物治疗:使用有效的除虫剂进行外用治疗。
常见的除虫剂包括驱螨灵、除螨酊等。
根据兽医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量,正确使用药物进行外用喷洒或涂抹。
2. 环境卫生控制:彻底清理猪圈和周围环境,并做好消毒工作。
清除猪圈内的废物、积水以及其他可能滋生螨虫的环境,避免螨虫再次滋生。
3. 预防措施:加强猪圈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环境干燥清洁,定期检查猪只的皮肤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以避免皮肤螨病的扩散。
二、皮肤真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是猪皮肤病的常见类型之一,病原真菌通过接触传播给猪,导致皮肤瘙痒、脱屑等症状。
治疗方案如下:1. 药物治疗: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酮康唑、克霉唑等,根据兽医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量,正确使用药物进行外用喷洒或涂抹。
2. 环境卫生控制:彻底清理猪圈和周围环境,消除可能滋生真菌的因素。
保持猪圈干燥通风,定期清洁和消毒猪圈,避免真菌再次滋生并传播给其他猪只。
3. 防止交叉感染:对感染皮肤真菌的猪只进行隔离,避免与健康猪只共同生活和接触,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三、皮肤溃疡病皮肤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烂、溃疡、红肿等症状。
治疗方案如下:1. 清洁和消毒:用清洁的水和消毒剂清洗猪圈内的受影响皮肤区域,以消除细菌感染和防止疾病的继续传播。
2. 外科处理:对于较严重的皮肤溃疡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处理,包括切除溃疡组织、使用缝合线进行伤口缝合等。
3. 抗生素治疗:根据兽医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量,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防治细菌感染。
4. 添加补充剂:补充适当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猪的免疫力和促进皮肤愈合。
畜 牧 兽 医2020年第2期新农民猪皮肤真菌病症状与治疗的方法研究崔晓哲(河南省孟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孟州 454750)摘要:皮肤真菌病会影响生猪抵抗力及营养物质吸收程度,导致生猪死亡率上升,增加养殖成本。
为此本文对生猪皮肤真菌病的发病症状进行总结,给出常用的皮肤真菌病治疗方法,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生猪养殖;皮肤真菌病;皮外治疗皮肤真菌病的诱发原因为各类皮肤致病菌,为一种人畜共患的皮肤病症。
生猪养殖过程中,皮肤真菌病的发病率较高,且传染性强、治疗难度大,防治过程中,皮肤真菌病的前期发现和预防是关键。
1 生猪皮肤真菌病的症状分析1.1 临床症状发病后,生猪眼眶、面部、腹部、肩部、四肢等处出现铜钱大小的不规则病斑,发病初期,生猪食欲、精神、体温等少有异常出现。
发病中期,皮肤瘙痒症状加剧,不脱毛,病斑发展至潮红状态,且出现水泡。
若患处扩散至皮肤面积的50%,生猪出现食欲降低、体温升高、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且随着瘙痒程度的加剧开始出现磨墙行为,若病症严重,还可能导致生猪体重严重降低或死亡。
1.2 发病特点皮肤真菌病为人畜共发病症,生猪感染皮肤真菌病主要是通过饲料及其他动物,生猪发病后,其所在圈舍、饲养器具、杂物、空气甚至管理人员都可能成为病症的传播介质,感染其他健康生猪。
一般情况下,阴冷潮湿、闷热的环境会促进皮肤真菌病发病,饲养密度过大、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等也可能成为生猪皮肤真菌病的助长因素。
皮肤真菌病多发于仔猪阶段,尤其在断乳前后的猪仔,发病率最高可达60%,但病死率有限,成年生猪一般不发病,且皮肤真菌病与生猪性别、品种、饲养季节等无明显关系。
2 生猪皮肤真菌病的诊断防治2.1 皮肤真菌病诊断生猪皮肤真菌病的诊断主要通过现场观察和实验室诊断两种方式进行。
现场观察即根据皮肤真菌病的临床特征,观察生猪皮肤是否出现病斑,或产生异常行为。
皮肤真菌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病斑,通过一般观察即可被发现,如出现鳞屑、节假、水泡、糜烂等皮肤症状,但需要注意区分皮肤真菌病与生猪过敏性皮炎、疥癣等病症。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04期行一次性灌服。
2)炎症治疗。
若是病猪胃肠出现炎症,还需在增强胃肠功能的基础上添加抗菌消炎药物,如鞣酸蛋白和磺胺脒混合饲料喂服,一次添加12g ,3次/d ,共服3d 。
3)肌注补液。
病猪病情进展迅速,病情严重,则应肌注补液,如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和生理盐水肌注病猪体内。
若出现酸中毒现象,可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
3.2中医治疗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有很多妙处,从中医角度分析,猪消化不良是由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受阻导致气滞现象发生的病症,因此,可通过健脾和胃、调理气机来达到治愈病症目的。
如神曲150g 、白术300g 、山楂300g 、陈皮50g ,将各药物磨成细末,并加开水冲服,1次/d ,共服3d 。
4结语生猪消化不良属于内科常见疾病,虽然病情较轻、病症不重,也不具有传染性,但是因此而忽视饲养管理及治疗,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结合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有利于保证生猪的健康活力,为顺利出栏创造条件。
因此,应积极探讨该病病因、病症,结合中西医治疗长处,合理施药,通过增强病猪胃肠功能、炎症治疗、肌注补液及中医辨证治疗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1]张昭明,刘艳军.猪消化不良的病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8(1):87.[2]雍建华,汪娟,张晓东.猪消化不良的治疗[J].兽医导刊,2019(15):19,28.【责任编辑:胡敏】猪皮肤真菌病的防治王志华山东省临清市松林镇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山东临清252652摘要猪皮肤真菌病由寄生于体表的致病性真菌感染所引起,主要通过猪与猪之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病猪主要表现局部瘙痒难耐,对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预防本病需加强猪场卫生管理,治疗时以局部用药为主,采用抗菌和止痒的方案配合用药。
关键词猪;皮肤真菌病;防治收稿日期:2020-11-30王志华,女,1976年生,畜牧师。
猪皮肤真菌病又称皮肤霉菌病、表面真菌病或小孢子菌病等,民间很多称之为癣病,由多种皮下致病性真菌感染所引起[1]。
猪皮肤病的临床症状猪皮肤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皮肤病种类繁多,大部分是由于感染体外寄生虫、病原微生物或者过敏而导致,主要特征是刮擦皮肤、相互撕咬。
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很难进行鉴别诊断,再加上致病因素比较复杂,给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加困难。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皮肤病的临床症状和猪皮肤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以及对猪常见几种皮肤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概述。
1、临床症状猪痘。
该病是由于感染猪痘病毒引起,主要是4~6周龄的仔猪容易发生。
该病具有4~7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病猪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1.5~41.8℃,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眼结膜和鼻黏膜明显潮红,发生肿胀,存在黏性分泌物。
在被毛较少且皮肤较薄的部位,如眼皮、鼻镜、腹下以及股内侧等,开始先出现大量红斑,接着形成丘疹,经过2~3天就会形成水疱,然后形成脓疱,最终形成棕黄色结痂,这是该病的典型症状。
大部分病猪会经过3周逐渐康复。
猪葡萄球菌病。
患病仔猪表现出精神沉郁,生长发育缓慢,主要是由于咬伤、打架、磨擦粗糙地面以及感染疥螨不断抓痒等形成的伤口而感染,进而发生皮肤炎。
病变皮肤处逐渐形成厚膜,变得比较黏湿,呈油脂状,接着形成硬层并发生龟裂,皮毛质地粗硬。
该病具有较低的发病率,死亡率一般只有20%,少数能够达到80%。
猪坏死杆菌病。
主要是仔猪和架子猪容易发生,往往是耳、颈部、体侧部、膝肘节等部位的皮肤发生病变,有时蹄冠、蹄、乳房以及尾巴等部位的皮肤也发生病变,主要特征是体表皮肤以及皮下发生坏死,并形成溃疡。
发病初期,局部皮肤存在痒感,并覆盖有少量的干痂结节,质地较硬,稍有肿胀,但没有热感。
随着坏死的加重,病变处会覆盖棕黑色痂皮,并在该处周围出现多个小坏死灶。
猪皮肤霉菌病。
该病是由于感染多种皮肤霉菌而导致的一种人、畜、禽共患的皮肤传染病,也叫做小孢子菌病、表面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等。
主要特征是病猪的被毛、皮肤、蹄等角质化组织发生损伤,出现癣斑,具有痒感,造成脱毛、脱屑炎性渗出,形成痂块等。
国内最权威的养猪行业门户网站中国养猪网 /
猪病求助、技术分享、在线问答、行业资料下载可移步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讯:
猪皮肤真菌病发病情况
主要集中发病于保育舍的仔猪,特别是刚断奶的仔猪更易感染发病,分娩舍哺乳仔猪也有少数发病。
起初是同栏中的1-2头发病,然后逐步传染扩散,严重的同栏全部发病。
发病率高达50%-60%。
猪皮肤真菌病临床症状
病初,局部皮肤潮红,2-3天后颜色逐渐变成紫红,并伴有渗出性炎症。
再过2-3天后,猪的皮肤逐渐出现铁锈色或褐色斑块病灶,最后波及全身。
此时病猪食欲减退,精神萎顿,被毛松乱,怕冷嗜睡。
有时堆挤一起,发痒蹭墙,个别病猪伴有腹泻,仔猪生长发育受阻,严重病猪瘦弱而死。
猪皮肤真菌病实验室诊断
刮取病灶的痂皮或粘有渗出液的被毛,置于载玻片上加上生理盐水或美蓝染色液一滴,盖上盖玻片,静置,待病料透明软化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真菌菌丝及圆形孢子。
根据病料镜检结果,可诊断为猪皮肤真菌病。
猪皮肤真菌病治疗
用消毒威、敌百虫、硫磺配成二种药液交替使用,才控制了此病。
该法不仅见效快而且疗效高,2-3天痊愈,不复发。
具体操作如下:
药液配备
第一种药液0.2%消毒威,第二种药液2%敌百虫+1%硫磺混悬液。
喷洒方法
二种药液每天上下午各喷一次。
喷洒要求
在喷药前,必须冲洗干净栏舍及猪体表,所有猪及栏床隔墙(仔猪接触到的地方)必须充分喷湿,喷药时间最好选择当天温度较高时进行。
注意在喷药过程中若出现仔猪中毒现象,即用阿托品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