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染料
- 格式:ppt
- 大小:696.00 KB
- 文档页数:38
《染料化学》习题第一章染料概述1名词解释:(1)染料(2)颜料(3)染料商品化(4)染色牢度(7)致癌染料。
2、构成染料的条件是什么?3、按纺织纤维分类写出各种纤维染色适用的染料(应用分类名称)。
4、染料的名称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5、何谓染料商品化加工?染料的商品化加工有何作用?常用哪些助剂?6、评价染色牢度的指标有哪些?7、什么是《染料索引》?包含哪些内容?8、试指出下列染料的类属(结构分类,应用分类)(1)OHOHO OHOH2 20%H 2SO4-110~115 C-SO3HNH」OH O( 2)OHSO3HNa2S75~80 C SO3Na N02 OH OSO3NaCOONa^■■1_N= Nso3H》_NHCONH_《SO3Na(4)BrNHX Br XX COCOONa-J直接铜盐紫)3RL (C. I. 25355)(5)SO3NaOHN= NO OHO NH —CH 3NHCOBrNHc—C/(H3O2NBrNH2(5 )禁用染料(6)致敏染料第二章中间体及重要的单元反应1何谓染料中料,在合成中料中主要采用哪些单元反应?2、 试述卤化、磺化和硝化在染料中料合成中的作用,并以反应方程式表示引入这些取代基的方法。
3、 合成染料用的主要原料是什么?有哪些常用的中间体?写出从芳烃开始合成下列中料、染料的途径。
(7) ( 8)(9)( 10)4、 以氨基萘磺酸的合成为例,说明萘的反应特点以及在萘环上引入羟基、氨基的常用方法。
5、 以蒽醌中料的合成为例,说明在蒽醌上引入羟基、氨基的常用方法。
6、 何谓重氮化反应?影响重氮化反应的因素有哪些?7、 何谓偶合反应?偶合剂主要有哪几类?影响偶合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8、 试述偶合反应的 pH 值对偶合反应速率的影响。
9、 盐对偶合反应的速率有什么影响?10、以芳烃为原料,写出下列染料合成反应过程和基本反应条件。
第三章染料的颜色和结构1、名词解释: (1)发色团(2)助色团(3)深色效应(4)浓色效应(5)浅色效应(6)淡色效应 (7)互补色(8)单色光(9)积分吸收强度(10)吸收选律(11) Lambert-Beer 吸收定律2、从染料的吸收光谱曲线的性状上可得到哪些信息?(1) (2)(3)(4) SO s NaOH NH 2(5)O 2N NO 2NaO 3NH 2OHO OHO OHO NH 2NH 2 O O NH 2O(1)3、 试用量子概念、分子激化理论解释染料选择吸收光线的原因。
考题染⾊基本知识第⼀章染⾊基本知识1. 什么叫染⾊?它的⽬的和要求是什么?2. 物体为什么会有颜⾊?物体具有颜⾊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 什么叫染⾊牢度?常见的染⾊牢度有哪些?4. 什么叫浸染?什么叫轧染?各适⽤于何种织物的染⾊?第⼆章染⾊基本理论1. 亲和⼒和直接性有何不同?2. 酸性染料染⽺⽑或聚酰胺纤维有⽆饱和值?⽤什么法其求出它?3. 何谓平衡吸附等温线?它分为哪⼏种类型?有何特点,⽅程式如何?4. 什么叫上染?上染过程分哪⼏个阶段?它和染⾊过程是否相同?5. 什么叫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它们在上染速率曲线上各有何特征?6.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与染⾊效果有什么关系?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染料的扩散活化能⼤⼩对扩散有什么影响?7. 试从染料的扩散速率、扩散活化能以及平衡吸附等⽅⾯说明温度对上染的影响。
8. 什么扩散边界层?染⾊时染液的流动对其有何影响?9. 染料在⽔溶液中有⼏种存在形式?染⾊时染料是以何种形式上染⾊?10. 浓度、温度及中性电解质对染料在溶液中的聚集有何影响?11. 在⼀般上染过程中,△H0和△S0为何是负值?根据△H0、△S0和T的关系式,讨论染⾊温度T对平衡上染百分率的影响?12. 试说明某些酸性染料上染蛋⽩质纤维时,△S0为正值,即整个染⾊体系混乱度增加的原因。
13. 什么叫稳态扩散、⾮稳态扩散?写出对应的Fick扩散⽅程式及其物理意义。
14. 什么叫⽆限染浴、有限染浴?它们在染⾊过程中各有何特点?15. 什么叫半染时间?在不同的染⾊条件下,其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16. 何谓孔道扩散模型和⾃由体积扩散模型?根据其基本理论简述纤维微结构的差异对染料扩散速率的影响。
17. 什么叫初染率、移染性?染料的标准亲和⼒及染料的扩散性能对其有何影响?18. 为获得满意的染⾊效果,⼀般可通过哪些⼯艺条件来控制染料的上染速率。
19. 什么叫泳移、半匀染时间?第三章直接染料的染⾊1. 直接染料染⾊时加⼊中性电解质的作⽤是什么?说明其作⽤原理。
第三章.染料的颜色和结构影响染料颜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共轭双键系统〔2〕供电子基和吸电子基〔3〕分子的吸收各向异性和空间阻碍。
1.N N NH2>N N NH2>N N NH2共轭系统越长那么其深色效应越显著。
2.O O NHCONHCO>OONHCH3NHCH2CH2OH>OONH2NH2>OHOO供吸电子的协同效应越强,深色效应越显著,分子的共面性越好,深色效应越显著。
3.(CH3)2N X N(CH3)2>(CH3)2N X N(CH3)2>(CH3)2N X N(CH3)2X= x=N , λmax=710nm x = CH ,λmax=610nm x=N-NH2 ,λmax=420nm 共轭系统越长那么其深色效应越显著。
4.C (CH3)2NNH2N(CH3)2Cl-+(紫)>C(CH3)2N N(CH3)2Cl-+(绿)引入取代基氨基造成了空间阻碍引起深色效应。
第五章.直接染料一.按结构直接染料分为哪几类?试各举一例,并写出具体的合成路线。
答:直接染料可分为:直接染料可分为直接染料、直接耐晒染料、直接铜盐染料和直接重氮染料。
直接染料主要包括:联苯胺偶氮染料,二苯乙烯型染料直接耐晒染料包括:二芳基脲偶氮染料,三聚氰胺偶氮染料,二噁嗪染料,酞菁系直接染料。
直接重氮染料包括:在偶氮基对位上具有氨基的染料,在染料分子末端具有间二氨基苯或间氨基萘酚结构的染料合成略二.简述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具有直接性的原因,试从染料结构考虑提高染料直接性的可能途径。
答:直接染料之所以具有直接性是因为:直接染料的分子是直线型的大分子,且分子的共面性较好,而纤维素分子也是线性大分子。
另外,直接染料分子中含有磺酸基等水溶性基团可直接溶解于水中,在无机盐〔常用食盐与元明粉〕和温度的作用下在纤维内部,染料与纤维以分子间力〔氢键,范德华力〕进行结合。
染料分子的线性,共面性越好,分子量越大,与纤维的直接性越好。
三.比拟各类直接染料的染色性能。
第一章染色的根本学问<一> 名词解释1、上染2、上染百分率3、上染速率曲线4、平衡上染百分率5、半染时间6、盐析7、双电层8、 zate 电位9、吸附活化能10、直接性11、浴比<二>问题1、简述染料上染纤维的三个阶段?2、指出上染速率曲线的实际意义?3、简述影响染料聚拢的因素?4、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力有哪些形式,举例说明?5、简述纤维在染浴中带电学说?6、简述影响zate 电位的各种学说?7、分析纤维外表各种离子浓度的分布状况。
8、分析纤维带电与实际染色的关系。
9、解释“上染平衡属于动态平衡“这个结论。
10、分析纤维的两相构造及纤维的吸湿溶胀对染色的影响?其次章染色热力学<一> 名词解释:1、化学位2、染料对纤维的染色标准亲和力3、吸附等温线4、有效容积5、染色分数6、吸附层容积7、染色热〔△H〕8、染色熵〔△S〕<二> 问题1、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哪几种形式?举例说明各种吸附等温线所表示的染色机理及其特点。
2、从亲和力定义式推导出朗格缪尔吸附等温式:3、从亲和力定义式推导弗莱因利胥吸附等温式:4、依据染色热,分析温度对染色工艺的影响。
5、假设一个分子量为 500 的分散染料染锦纶纤维时,浴比为 1:20,在 60℃时,亲和力〔-µ°〕为 3000kcal/mol,染色热〔△H°〕为10kcal/mol,试计算80℃下每升染液里参加多少克染料才能使每公斤纤维获得 1%的吸取〔注:每升染液按 1kg 计算,染色热可视为不随温度变化的定值〕?6、用直接染料染两块试样,在温度为 T1下染色到达平衡时,染液的浓度为[D]S 在温度为T〔T ≠T 〕下染色到达平衡时,染液1, 2 2 1浓度为[D]S2,假设到达平衡时,两试样上染料浓度相等,即[D]f [D]f 试推导出染色热的表达式〈设染色热不随温度改1= 2,变〉。
7、推断以下各种说法是否正确:〔1〕〔a〕当[D] [D] 时,上染到达平衡态。
第一章 染料概述一、染料的定义以及构成染料的条件是什么?答:染料是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一定颜色的有色有机化合物。
成为染料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可溶于水,或者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合力。
(2)能够使纤维着色,且上染后具有一定的染色牢度。
二、按纺织纤维分类写出各种纤维染色适用的染料(应用分类名称)。
答:纺织纤维按其来源可以分为3类,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合成纤维;对于植物纤维,如棉,麻可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硫化染料,缩聚染料进行染色。
对于动物纤维,如羊毛,蚕丝可以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媒染染料,活性染料进行着色。
合成纤维,常见的有涤纶,锦纶,腈纶,涤纶可以用分散染料染色,锦纶可以用酸性染料染色,腈纶可以用阳离子染料染色。
第二章 中料及其合成途径1、试举例说明在合成染料中常用哪些重要的亲电取代反应?试述这些反应在染料合成在中的作用和目的,写出下列中料的名称,合成路线,并说明它们是否能够作为重氮组份或偶合组份在偶合反应中使用(如合作偶合组份,请标出偶合的位置)答:合成染料中料中常用的重要的亲电取代反应有磺化、硝化、卤化,烷化,芳化。
1) 磺化化反应的作用即是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磺酸基。
磺化目的:1.通过引入磺酸基赋予染料水溶性。
2.染料分子中的磺酸基能和蛋白质纤维上的-NH3+生成盐键结合而赋予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
3.通过亲核置换,将引入的磺酸基置换成其他基团,如-OH 、-NH2、-Cl 、-NO2、-CN 等,从而制备酚、胺、腈、卤代物、硝基化合物等一系列中间体。
在染料中间体合成中主要是-SO3Na 经碱熔成-ONa 的反应。
2)硝化反应的作用即是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
硝化目的:1. 作为制取氨基化合物的一条重要途径。
2.硝基是一个重要的发色团,利用它的极性,加深染料颜色。
3.利用硝基的吸电子性,使芳环的其他取代基活化,易于发生亲核置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