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匠精神:永不松动的螺母
- 格式:docx
- 大小:16.29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制造用行动证明,永不松动螺母!打破日本垄断!
近几年,中国制造越来越先进,尤其是高铁技术的发展更能让其他国家对中国刮目相看,不过因为高铁的速度很快,就会使铁轨之间的摩擦非常大,所以一般制造工艺的螺丝是根本是受不住的,而这一技术被日本一家45人的小公司所垄断。
但是最近中国打破了日本的垄断,再一次用行动证明:永不松动螺母
就是日本的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这家公司虽然人少,但是他们所生产的永不松动螺母却垄断了全球50%的高铁市场,不光是中国,就连发达国家也会在这家小公司里订购。
这种螺母之所以能够做到永不松动,就是因为在螺母与螺丝之间揳入楔子来防止产生松动,只要采用离心错动加工工艺,就产生了楔子的效果。
虽然这种螺母看见来不起眼,但是发明人使用的却非常的高调,嚣张到把螺母的设计图纸直接公布,甚至还有设计原理和制作过程,这一重要技术一经发布到网上就吸引到了众多人前来挑战,当然中国人也是参与进来了,于是就诞生了中国自紧王。
从数据来看,日本的螺母使用扳手拧紧需要200牛米,而中国只
需要140牛米。
再从拧松来看,日本螺母用165牛米就松垮,而中国的拧爆了也没松,而且扳手还是200牛米的。
中国制造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日本垄断似乎也成了笑话。
日本工匠精神:一生專注做一事來源:解放日報| 2015-08-17 07:09 | 作者:汪中求用一生的時間鑽研、做好一件事,在日本並不鮮見。
資料圖■汪中求截至2013年,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
為什麼長壽企業紮堆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它們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呢?答案就是: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但其實,“工匠”意味深遠,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與堅定、踏實、精益求精相連。
為何日本工匠能把這樣的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品質不好是恥辱岡野信雄,日本神戶的小工匠,30多年來只做一件事:舊書修復。
在別人看來,這件事實在枯燥無味,而岡野信雄樂此不疲,最後做出了奇跡:任何汙損嚴重、破爛不堪的舊書,只要經過他的手即光復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類似岡野信雄這樣的工匠燦若繁星,竹藝、金屬網編、藍染、鐵器等,許多行業都存在一批對自己的工作有著近乎神經質般追求的匠人。
他們對自己的出品幾近苛刻,對自己的手藝充滿驕傲甚至自負,對自己的工作從無厭倦並永遠追求盡善盡美。
如果任憑品質不好的產品流通到市面上,這些日本工匠(多稱“職人”)會將之看成是一種恥辱,與收穫多少金錢無關。
這正是當今應當推崇的工匠精神。
“工匠”在日語中被稱之為Takumi,從詞義上來看被賦予了更多精神層面的含義。
用一生的時間鑽研、做好一件事在日本並不鮮見,有些行業還出現一個家庭十幾代人只做一件事。
產品為啥無法被模仿說到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日本一家只有45個人的小公司。
全世界很多科技水準非常發達的國家都要向這家小公司訂購小小的螺母。
這家日本公司叫哈德洛克(Hard Lock)工業株式會社,他們生產的螺母號稱“永不鬆動”。
按常理大家都知道,螺母鬆動是很平常的事,可對於一些重要項目,螺母是否鬆動幾乎人命關天。
比如像高速行駛的列車,長期與鐵軌摩擦,造成的震動非常大,一般的螺母經受不住,很容易鬆動脫落,那麼滿載乘客的列車沒准會有解體的危險。
作文“工匠精神”解题立意与分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理念。
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这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当某些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让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经过高标准要求的历练之后,得到众多用户的肯定。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能培养出一流的木工匠士,正是源于这种精神。
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还会有更多的“士”脱颖而出。
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
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
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
与工匠精神相对的,则是“差不多精神”——满足于9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100%。
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蔓延有关。
工匠精神落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
具体而言,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
企业家通过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在获得创新红利之后,继续投入,促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永不松动的螺母
大家可能或多或少的都听说过来自日本的HardLock螺母。
这款号称“永不松动”的螺母生产商只是一个普普通通、规模也不大的企业。
但是它确是美国波音公司、欧洲劳斯莱斯公司和中国、韩国等高铁的供货商。
HardLock螺母由两个螺母组成,上方是凹螺母,是按标准方法加工出的螺母。
而下方螺母则是凸螺母,这个螺母时永不松动的关键,凸螺母在加工时会使中心稍微偏离中心线。
这样由于下螺母是偏心的,在拧入螺母时,上螺母的一侧就会对下螺母进行压紧,从而增大压紧力。
即便在振动的情况下,螺母出现错动,由于偏心的存在,上螺母都会对下螺母进行压紧,从而实现“永不松动”。
说直白一点,就是相当于在两个螺母之间加了一个楔子,使其顶紧。
Hardlock螺母的原理和制造过程并没有作为机密被隐藏,而是在网站上就能查到。
但是至今却没有第二家能够做出敢于号称“永不松动”的螺母。
曾有无数的企业模仿Hardlock螺母,但最后都宣布失败了。
Culture造物为荣,从社会刚需到精神信仰读《工匠之国:日本制造如何走向卓越》在选择并购对象时应从自我定位出发,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进行并购的动机和要 达到的目的,综合考虑行业状况、竟争态势等各种因素,谨慎制定并购目标的选择标准, 以免刚完成的并购“马上演绎成一场梦魇”,甚至“变成杀手”文=陈斌1CRAFT书名:《工匠之国:日本制造如何走向卓越》有两件事一直令笔者对日本的工匠精神肃然起 敬。
一件是高铁已经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然而在中国制造阔步走向世界的今天,高铁上使用的螺母 居然来自有着“永不松动螺母”之称、一个仅有45名员工的日本小企业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
另一件是一次从央视一档节目上看到,日本一位专门 替人修复旧书的职人,拿着镶子小心翼翼地牵开每 一处卷边,然后慢慢抹平。
数天下来,一部修旧如 新、个人情感依旧的书本呈现在客户面前.作为一部打捞日本工匠精神的读物,本书从日本职人历史发展、培养制度、文化信仰、技术传承等方面的深刻讲述,到12位现代“匠人”与12种古 老而不朽的手工艺的详尽介绍,为读者呈现出一个 严格与欢乐同在、传统与现代并存的职人世界。
虽然日本制造近年来遭遇了神户制钢造假等信誉危机,也虽然在新的时代日本职人发展面临诸多现代国企研究 sok II / January-February,2019挑战,但日本工匠仍有许多足可圈点之处。
比如说,正是在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驱动下,寿命超过200年的日本企业竟高达3146家(2013年数据),高居全球首位,高出第二名德国(837家)近3倍。
还有,发展超过三代的日本中小企业比比皆是,相对于做大,不少日本人更在意深耕某一行,直到无与伦比独一无二.造物为荣的防史基因工匠精神在日本就是职人精神.尽管今天日本职人技艺的历史大多较为久远,但现代观点普遍认为,日本职人文化“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的源头应自江户时代。
换句话说,日本职人文化自江户时代起才实现“质”的飞跃。
永不松动的螺母中国高铁构建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铁体系和技术平台,引领世界高铁潮流。
然而,高铁上使用的螺母却要进口,我们只能购买仅有45名员工日本小企业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的永不松螺母。
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科技水平远远领先的国家,包括英国、澳大利亚、美国,都要向日本Hadelok公司订购小坚果,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家。
可想而知,哈德洛克坚果的市场份额之大,一颗坚果已经做到了极致。
01 不松动原理▼这种螺母是由Hard Lock创始人若林克彥自己设计研发的,第一个版本称为“U螺母”,使用板簧卡住螺丝钉螺纹的方法,让螺母保持牢固,不会松动。
但是第一代产品有些小问题,就是装配在挖掘机和打桩机上的U螺母,因为震动太大而出现了松动的现象。
若林克彥又设计了他的第二代产品,现在市面上都是第二代产品(即哈德洛克螺母)。
哈德洛克螺母防松原理:首先这些螺母是成对使用的,分为凹螺母和凸螺母。
注意安装顺序。
凸面螺母先安装在底部,凹面螺母安装在顶部。
凸螺母是偏心加工制造的,凹螺母是普通的中心圆加工。
当两个凸凹螺母拧在一起时,就像在螺母中插入了一个楔子,从而实现了防松的效果。
02 仿造者无一成功▼Hard Lock螺母成功后,市面上出现大量Hard Lock螺母仿造品。
公司创始人若林克彦却在公司网站上发布了Hard Lock螺母的设计图纸,并仔细讲解了Hard Lock螺母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虽然模仿者很多,但成功者几乎没有,这就是技术的关键。
原因在于发明这样结构的螺母不难,难的是需要在使用中不断地改进。
从这家公司的设立到日本最大铁路公司的全面使用,公司创始人用了近20年的时间。
这20年中他们不断的技术改进,才使HardLock螺母成了世界上唯一绝不松动的螺母。
哈德洛克公司在其官网上特别注明:本公司常年积累的独特技术和诀窍,对不同尺寸和材质有不同的对应偏心量,这是Hard Lock螺母无法被模仿的关键所在。
(写到这里想到前几天写的一篇文章,制造真空蒸镀机的日本Canon Tokki公司,也仅仅300人却垄断市场)Hard Lock螺母不仅在日本,甚至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Hard Lock螺母已被澳洲、英国、波兰、中国、韩国的铁路所采用,台湾新干线自从采用Hard Lock螺母也保持运行以来无人身事故的纪录。
国外“工匠精神”启示录2016-01-13 15:03:37来源:南方杂志作者:我有话说(1人参与)对于大多数德国人来说,“完美”是不存在的,无论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事物有多美好,总有变得更好的可能性与长寿的德国、瑞士、日本企业相比,中国制造业水平总体还是有所欠缺;无论是制造“高精尖”产品,还是生产日常生活用品,我们都还有许多学习的空间。
德国:只给你6个螺丝钉“飞机安装环节要求非常严格,假如有6个螺孔,那么技师就只能拿到6个螺丝钉;如果掉了一个螺丝钉,死活都要找出来。
”德国海里派克直升机责任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柳青说。
海里派克直升机上使用的螺丝钉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螺丝钉,而是德国有关部门认证和许可生产的螺丝钉,价格是普通螺丝钉的10倍,甚至更高。
柳青解释说,在飞机制造行业,工程人员需要非常严谨。
如果一个螺丝钉不小心丢了,特别是关键部位的螺丝钉,很可能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枚小小的螺丝钉,折射出德国制造业传承的“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名工匠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
贝希斯坦是享誉世界的德国钢琴制造商。
成立162年来,贝希斯坦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精神来制造钢琴,每一台钢琴都当作艺术品来打磨。
为了保证制琴技师的专业水准,贝希斯坦建立了一套学徒培养制度,2012年在全球仅招收2名学徒,2013年才开始增至每年6名。
公司服务部主管、钢琴制作大师维尔纳·阿尔布雷希特说,学徒们需要进行3年半的轮岗学习,每个学徒会在每个部门待上1周至1个月,每个部门都派最优秀的老技师亲自教授钢琴制造技能。
贝希斯坦不仅培养钢琴制作师,还为在全世界出售的钢琴培养服务技工。
阿尔布雷希特说:“德国的职业培训体系非常独特,许多人都认为贝希斯坦的钢琴制作师培训是最好的。
”德国除了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奔驰、宝马、奥迪、博世和西门子等知名品牌之外,还有数以千计普通消费者没有听说过的中小企业。
高铁永不松动的螺母作文如果说我们国家最让人们值得骄傲的一件技术是什么?最让人们能感受到实际便利的一项技术是什么?在国际上最领先别人的一项技术是什么?那估计就要说到我们国家的高铁技术了。
在2014年之前,我们国家建设高铁所用到的一种螺丝和螺母都来自于日本的一家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因为这家公司所生产的螺丝和螺母是非常的坚固耐用,号称是“永远不会松动”。
日本发明“永不松动螺母”,会扼住我国高铁?中国匠人:不过如此螺母之重在2014年之前,我们国家建设高铁所用到的一种螺丝和螺母都来自于日本的一家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因为这家公司所生产的螺丝和螺母是非常的坚固耐用,号称是“永远不会松动”。
这家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才成立了不到50年,只有不到100名员工,这样的体量,在日本的众多公司之中,只能算是一个非常小的公司,但是正是这样一家非常小的公司,却有全世界最为高端的螺母制造技术,那就是“U型螺母”。
这种“U型螺母”是日本的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的创始人在1960年发明的,在当时日本的制造业可以说是举世闻名,凭借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日本的制造业发展的红红火火,在这种情况下哈德洛克诞生了。
在这家公司诞生之初,他们的定位就是制造螺丝和螺母,在制造螺丝和螺母这件事情上做到极致,并且他们还真实的是做到了,经过不断的改进,哈德洛克的这种螺母越来越坚固,越来越耐用。
日本发明“永不松动螺母”,会扼住我国高铁?中国匠人:不过如此到了后来,这种螺母的优势不断扩大,不仅我们国家的高铁需求这种螺母,诸如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对这种螺母极度依赖。
并且这家公司的老板甚至口出狂言:“想买多少就买多少,拿回去了随便怎么用,就算是你们用切割机把螺母给切开了,也绝对仿造不出来。
”可以看出来阿德洛克对他们的螺母有着绝对的自信,甚至说在同领域内,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和他们相比的。
在哈德洛克的一众客户之中,我们中国高铁对其的需求量可以说是最大的,建设一艘中国高铁,轮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而高铁的轮盘主要是由车轮和两组动轮,甚至数组动轮中间的一个制动盘组成,而这组制动盘中间也是有着好几个零件,这些零件就是靠螺栓和螺母连接起来的。
日本工匠精神:一生只专注做一件事,质量不好是耻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经在总裁办电子邮件里向全体员工转发了一篇关于“日本工匠精神”的文章,倡导每位华为人都要精益求精的做好一件事。
任正非希望每个华为人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要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日本工匠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为什么长寿企业扎堆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它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
为何日本工匠能把这样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为什么长寿企业扎堆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它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为何日本工匠能把这样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质量不好是耻辱耻辱感——质量不好就是耻辱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
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
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
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这正是当今应当推崇的工匠精神。
日本工匠精神:永不松动的螺母全世界包括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科技水平遥遥领先的国家都要向日本一家只有四十五人的小公司订购小小的螺母。
这家日本公司叫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他们生产的螺母号称“永不松动”,按常理大家都知道,螺母松动是很平常的事。
可对于一些重要项目,螺母是否松动几乎是人命关天。
比如像高速行驶的列车,长期与铁轨摩擦,造成的震动非常大,一般的螺母经受不住,很容易松动脱落,那么满载乘客的列车没准会有解体的危险。
所以螺母一定不能松动!要螺母不松动,说起来简单,世界这么大,却只有日本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可以办到。
全世界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Hard Lock工业创始人若林克彥,当年还是公司小职员时,在大阪举行国际工业产品展会上,看到一种防回旋的螺母,作为样品他带了一些回去研究,发现这种螺母是用不锈钢钢丝做卡子来防止松动的,结构复杂价格又高。
遂之想到,难道不能把这种螺母即简单又便宜吗?从此若林克彥便开始了苦心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若林克彥就研制出一种结构更为简单的螺母出来,使用板簧卡住螺丝钉螺纹的方法,让螺母保持牢固,不会松动。
他把这种命名为“U螺母”。
1962年与弟弟三人组建公司-富士精密制作所,若林克彥足足花了两年时间推广,才让他的螺母得了市场的认可,随着销售额不断攀升,若林克彥对自己的螺母也越来越有信心,并随之打出了“永远不会松动的螺母”广告。
广告效果很好,公司的业绩正在以喜人的飞速增长,大家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同时,没想到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做人要低调”。
做螺母也是。
广告打出去没多久,他们便逐渐收到了一些客户投诉,抱怨他们的螺母会产生松动。
原来装配在挖掘机和打桩机上的U螺母因为震动太大而出现了松动的现象。
不过这件事并没有公司内部的重视,因为他们认为“永远不会松动的螺母”只是一句广告词而已。
可若林克彥却不这么想,他是个实诚人,觉得既然都对公众说了永远不松动,那就应该永远不松动。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但作为GDP全球第二的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并没有多少百年企业。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工匠精神没有能够得到有效传承。
意识到这一点的中国,现在也正在重拾工匠精神。
2016年3月5日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明“工匠精神”已经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呢?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不仅要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其实,工匠精神在每个国家有不同的说法,德国人称为“劳动精神”,美国人称为“职业精神”,日本人称为“匠人精神”,韩国人称为“达人精神”。
经过对德国、日本等工匠精神盛行国家的比较研究,以及对我国古今工匠精神的收集整理,大国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
执着专注我们发现,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他们都把执着专注作为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
他们的知名工匠经常是专注于一件事情,并一直坚持下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在世界制造的舞台上,“德国制造”一直占据高位。
目前,在全球机械制造业的31个部门中,德国有17个占据领先地位,处于前3位的部门共有27个。
德国的汽车、钟表、刀具、酿酒设备、地下排水系统、建筑与家具等,都以耐用、可靠、安全、精密等特征享誉世界。
这也构成了“德国制造”的核心文化。
“专注”德国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
他们中有很多百年企业,为了成为全国以至于全球最强,他们能够几十年、几百年专注于某一产品领域,以求成就大业。
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文档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有一种执着叫工匠精神,有一种坚持叫能修不换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
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今天先来讲述一段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关于工匠精神的故事。
从学校毕业的那一刻起,他便与汽车维修打交道。
当年,他废寝忘食地研究汽车知识,其它同事早已下班,他还车底研究汽车的机械构造;那个年代的汽车说明书还都是纯英文的,他对自己说:“无论多难,我都得啃下来。
”后来,他下海经商事业有成,前后换了十几辆车,在自己车辆的送修过程中,面对大大小小汽车维修店的:“小病大修、过度维修、只换不修”的乱象,花了不少的冤枉钱。
作为一个身经百“骗”的车主,作为一个资深的“修车人”,他没有忘记当年的专业,心里依旧有着曾经的“技术梦”。
在身边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决定重拾旧业,与汽修曲线相约,内心重燃对汽车维修爱的火焰,正是这份情之深、爱之切,让他毅然决然地回归汽修行业,创立国内第一家“互联网+创客”的汽车维修O2O商业平台——高技修车,并定下“让百姓修车无难事”的企业愿景。
他是企业的掌门人,也是一个“修车人”,依然坚持着对技术的执着。
空闲的时间,他喜欢到维修厂帮着技师们一起解决各种汽车的疑难杂症。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诫技师:“做技术的一定要有钻研精神,车主信任我们才把车交给我们修理,要多帮客户考虑,在把车修好的同时尽量为车主省钱。
汽车故障要认真排查,能修好的配件就不要轻易换掉,实在不能修的也要跟车主解释清楚后再更换。
不止中国,全世界包括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科技水平遥遥领先的国家都要向日本哈德洛克公司公司订购小小的螺母,全世界只有这一家,可想而知,哈德洛克螺母的市场份额有多大,将一颗螺母做到了极致。
高铁运营时,高速行驶的列车和铁轨不断接触,形成的震动非常大,一般的螺丝在这种震动中会被震松震飞。
不想被震飞,那么就需要螺丝和螺母丝丝入扣,永不松动才行。
一、螺母改变了人生其实,若林克彦早在1961年就发明了不会回转的螺母———U 螺母。
那是他参加工作5年后,作为公司职员的他参观了在大阪举办的一次国际工业产品展会,他在从展会上拿回一袋子资料和样品。
就在这些资料和样品中有一种防回旋的螺母吸引了若林的注意力。
那是用不锈钢钢丝做卡子来防止松动的螺母,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不能做得又简单又便宜吗?”若林从此开始了苦心钻研。
不久他想出了用板簧卡住螺丝钉螺纹的方法,试制品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28岁的若林把这种防回旋螺母命名为U 螺母,并为此创立了一家公司来生产和销售这种螺母。
这是若林创立的第一家公司———富士精密制作所。
若林开发出这种防回旋螺母只用了1个多小时,但是把它推广到市场上却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随着销售额的增加,若林的信心也大为增加,打出“绝不松动的螺母”广告。
没想到这句广告词给若林带来了麻烦。
装配在挖掘机和打桩机上的U 螺母因为震动太大而出现了松动的现象。
一些客户就来起诉。
当时富士精密制作所每月销售已经达到1亿日元,出现松动的现象并不普遍,公司的很多人把那句“绝不松动的螺母”也仅仅当做一句广告词来看待,所以并没有把这些起诉当回事。
但是若林不这么想。
他说既然公开声明这种螺母是绝不松动的螺母,那就应该做得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松动。
可是这点能做到吗?合作伙伴都持怀疑态度。
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若林离开了自己创立的公司。
1973年底,若林在路经自家附近的住吉大社(大阪市住吉区)时,仰望入口处高大的牌坊,脑中突然闪过“揳进中国高铁构建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铁体系和技术平台,引领世界高铁潮流。
匠人精神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叫做匠人精神)在日本存在着很多传承下来的工厂与手工作坊,比如我的工作是在轮船上做工程师,每天与各种机械接触,保养和维修,说实话我真的很喜欢日本造船厂造出的机器,能让我个人省去不少力气,皮实耐用,也更可靠。
首先说一句,这不是崇洋媚外,说的只是精神!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有一种螺丝叫做防松动螺丝,在船上,因为轮船一直在运动,很多的震动都会对机械有非常大的伤害,机械坏了,就会对船员的生命和货物准时送达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就这个螺丝可以保证五年内不会存在松动的问题,是不是很厉害,我们自己感受一下,就是这么普通的螺丝工厂,就造这样一个东西,做到了极致,现在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五金公司,但是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造出来这种螺丝!我认为这是匠人精神的表现!本书提到了培养匠人精神的30条必备的修养,也可以叫做规则,我列举一下,你们可以自行品味:1.进去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打招呼3.进去作业场所前,必须是一个开朗的人4.进去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不会让周围的人变焦躁的人5.进去作业场所前,必须要成为能够正确听懂别人说的话的人6.进去作业场所前,必须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7.进去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有责任心的人8.进去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很好回应的人9.进去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为他人着想的人10.进去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一个爱管闲事的人11.进去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执着的人12.进去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有时间观念的人13.进去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随时准备好工具的人14.进去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很会打扫和整理的人15.进去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明白自身立场的人16.进去作业场所前,。
日本企业研究为螺丝带来革新的天才发明家一位从小学时代就废寝忘食地埋头于发明创造的男性,因发明“不会松动的螺丝”而震惊了世界。
这位发明家为拥有2000年历史的螺丝带来了革新,并开始与大型厂商合作,开始为量产不会松动的螺丝做准备。
“无论什么条件下都绝对不会松动。
”在东京港的一所公寓内,记者听到了这句话,并用手接过来一个螺栓上带着两个螺帽的大尺寸螺丝模型。
这就是NejiLaw公司(东京都江东区)开发的不会松动的“L/R螺丝”。
2010年按照美国航空标准(NAS)实施的螺丝耐久测试结果显示,该螺丝在过去了三个小时(远远超过17分钟的合格线)之后仍然丝毫没有松动。
不仅如此,测试设备反而先被损坏了。
“它改写了2000年的螺丝历史。
”耐久测试的消息瞬间传开,该螺丝一举斩获东京都风险技术大奖、川崎企业家大奖、GOOD DESIGN奖等诸多奖项。
不会松动的螺丝的螺栓轴并没有设置传统螺丝的螺旋状沟槽,而是刻上了同时起到左右螺旋作用的特殊沟槽。
该轴上同时固定着相互进行机械性结合的右旋转螺帽和左旋转螺帽。
两个螺帽结合之后,当振动等原因导致螺丝即将发生松动时,各螺帽会反方向运动,不会偏离结合位置而发生松动。
发明比三顿饭还重要不会松动的螺丝是由NejiLaw社长道胁裕于2000年前后发明的。
为何此前一直没有实现产品化呢?那是因为道胁裕(38岁)一直埋头于“发明”而未考虑“经营”。
宽松的衬衫、肥大的裤子、随意的发型。
道胁似乎一直在思考问题,接受采访时也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道胁无论做什么事情,脑子里都在思考新发明。
他对新创意有着不懈的追求,用其本人的话来形容,就是“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埋头于发明的次数就比吃饭的次数多了”。
大约10岁的时候,道胁认为“当前的教育体制存在问题”,便擅自从小学退学。
从那时起,他就没有正经进过学校。
孩提时代是在当时身为大学教授的母亲的研究室中度过的,每天沉迷于各种实验。
学历等于零。
日本工匠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汪中求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为什么长寿企业扎堆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它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
为何日本工匠能把这样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1.质量不好是耻辱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
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
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
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这正是当今应当推崇的工匠精神。
“工匠”在日语中被称之为Takumi,从词义上来看被赋予了更多精神层面的含义。
用一生的时间钻研、做好一件事在日本并不鲜见,有些行业还出现一个家庭十几代人只做一件事。
2.产品为啥无法被模仿说到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日本一家只有45个人的小公司。
全世界很多科技水平非常发达的国家都要向这家小公司订购小小的螺母。
这家日本公司叫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他们生产的螺母号称“永不松动”。
按常理大家都知道,螺母松动是很平常的事,可对于一些重要项目,螺母是否松动几乎人命关天。
比如像高速行驶的列车,长期与铁轨摩擦,造成的震动非常大,一般的螺母经受不住,很容易松动脱落,那么满载乘客的列车没准会有解体的危险。
日本哈德洛克工业创始人若林克彦,当年还是公司小职员时,在大阪举行的国际工业产品展会上,看到一种防回旋的螺母,作为样品他带了一些回去研究,发现这种螺母是用不锈钢钢丝做卡子来防止松动的,结构复杂价格又高,而且还不能保证绝不会松动。
日本工匠精神:永不松动的螺母全世界包括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科技水平遥遥领先的国家都要向日本一家只有四十五人的小公司订购小小的螺母。
这家日本公司叫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他们生产的螺母号称“永不松动”,按常理大家都知道,螺母松动是很平常的事。
可对于一些重要项目,螺母是否松动几乎是人命关天。
比如像高速行驶的列车,长期与铁轨摩擦,造成的震动非常大,一般的螺母经受不住,很容易松动脱落,那么满载乘客的列车没准会有解体的危险。
所以螺母一定不能松动!要螺母不松动,说起来简单,世界这么大,却只有日本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可以办到。
全世界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Hard Lock工业创始人若林克彥,当年还是公司小职员时,在大阪举行国际工业产品展会上,看到一种防回旋的螺母,作为样品他带了一些回去研究,发现这种螺母是用不锈钢钢丝做卡子来防止松动的,结构复杂价格又高。
遂之想到,难道不能把这种螺母即简单又便宜吗?从此若林克彥便开始了苦心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若林克彥就研制出一种结构更为简单的螺母出来,使用板簧卡住螺丝钉螺纹的方法,让螺母保持牢固,不会松动。
他把这种命名为“U螺母”。
1962年与弟弟三人组建公司-富士精密制作所,若林克彥足足花了两年时间推广,才让他的螺母得了市场的认可,随着销售额不断攀升,若林克彥对自己的螺母也越来越有信心,并随之打出
了“永远不会松动的螺母”广告。
广告效果很好,公司的业绩正在以喜人的飞速增长,大家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同时,没想到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做人要低调”。
做螺母也是。
广告打出去没多久,他们便逐渐收到了一些客户投诉,抱怨他们的螺母会产生松动。
原来装配在挖掘机和打桩机上的U螺母因为震动太大而出现了松动的现象。
不过这件事并没有公司内部的重视,因为他们认为“永远不会松动的螺母”只是一句广告词而已。
可若林克彥却不这么想,他是个实诚人,觉得既然都对公众说了永远不松动,那就应该永远不松动。
若林克彥的固执没有得到合伙人的支持,无奈之下,若林克彥带着U螺母专利离开了他与弟弟一手创办的公司。
到底该怎样才能做出永远不会松动的螺母呢?若林克彥真的被难住了,冥思苦想,小小的螺母让他彻夜难眠。
1973年底,有天下午他路过自家附近的住吉大社(大阪市住吉区)时,抬头看到入口处高大的牌坊,突然在脑中想到了在螺母中增加榫头的办法。
想到就干,回去之后他马上在螺母中加入榫头,结果非常成功,他终于做出了永不会松动的螺母!许多年以后若林克彥回想起那天下午站在牌坊下的情景,他总觉得那一定是上天的安排。
之后若林克彦创立他人生中的第二家公司-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可是这一次他遭遇到了漫长且艰难的困局。
Hard Lock螺母永不松动,结构却比市面上其他同类螺母复杂的多,成本也高,销售价格更是比其他螺母高了百分之三十,他的螺母不被客户认可。
可若林克彦认死理,决不放弃。
在公司没有销售额的时候,他兼职去做其他工作来维持公司的运转。
在若林克彦苦苦坚持的时候,日本也有许多铁路公司在苦苦寻觅,正所谓千里有缘一线牵,最终他们终于和若林克彦走到了一起,过上了….等等,这好像不是爱情故事。
若林克彦的Hard Lock螺母获得了一家铁路公司的认可并与之展开合作,随后的包括日本最大的铁路公司JR最终也采用了Hard Lock螺母,并且全面用于日本新干线。
走到这一步,若林克彦花了二十年。
Hard Lock螺母于今不仅在日本,甚至已经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迄今为止,Hard Lock螺母已被澳洲、英国、波兰、中国、韩国的铁路所采用,台湾新干线自从采用Hard Lock螺母也保持了开业以来无人身事故的纪录。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验证2006年英国国内发生的铁路事故节目中,介绍了Hard Lock螺母的安全有效性,该国铁路当机立断全面引进Hard Lock螺母。
除铁路以外,日本的世界最长吊桥“明石海峡大桥”、世界最高的自立式电波塔“东京晴空塔”、美国的太空梭发射台、海洋钻探机等国內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Hard Lock螺母。
若林克彦坐稳了螺母界老大的位子。
同时也引来许多人的觊觎,他们纷纷开始对Hard Lock螺母进行仿造,就算抢不到老大位子,起码也能夺得一些市场份额,在这一点上,若林克彦很配合,他大方的在公司网站上发布了Hard Lock螺母的设计图纸,并仔细讲解了Hard Lock螺母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谁都可以去看,随便看。
可就算这样,大家也没法做出来一个与Hard Lock效果一样的螺母。
对于这个问题,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在网站是这么说的:“本公司常年积累的独特的技术和诀窍(knowhow),对
不同的尺寸和材质有不同的对应偏芯量,这是Hard Lock螺母无法被模仿的关键所在。
”
也就是说,Hard Lock螺母不是你想做,想做就能做。
制作工艺很简单,可关键是如果没有长期积累的经验技术,是不可能做出永不松动的效果。
一颗螺母被日本人做的如此极致,这样的工匠之心,也许正是我们现下所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