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业主要区域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9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18讲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类型【基础知识梳理】农业的重要性2018年9月22日,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向全国亿万农民祝贺中国农民丰收节。
他谈到: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静态因素)2.社会经济条件(动态因素)二、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2)地位:季风水田农业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3)区位因素: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主要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地形较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稻米是当地人喜爱的粮食。
(4)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乌克兰等国。
(2)经营方式:多为家庭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3)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4)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补充1: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1)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水源灌溉;地广人稀,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不同之处①纬度不同:我国纬度高于美国。
②气候类型不同:美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③经营方式不同:我国是国营;美国是家庭经营,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的区位条件。
初中地理了解地球的农业和农田分布地球上的农业和农田分布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农业是人类生产食物和其他农产品的重要经济活动,而农田则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
了解地球的农业和农田分布对我们认识世界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的发展与地球的自然条件有关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地区农作物的适宜程度和生产效率。
例如,位于北纬30°左右的地区通常拥有温暖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适宜种植作物,因此农业发展相对较为发达。
而位于高纬度地区或高海拔地区的农业受气候条件和土壤质量的限制,生产效率较低。
二、人口分布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密切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对农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众多的地区需要更多的粮食和农产品供应,因此农业生产相对发达。
而人口稀少的地区则对农业生产的需求较小,农业发展程度较低。
此外,人口分布也决定了农田利用的方式和方式。
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农田往往利用强化,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高产量农业;在人口稀少的地区,农田分布相对零散,利用传统农耕方式。
三、经济发展与农业结构的变化地球上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这对农业和农田分布也产生了影响。
发达国家通常具有大规模的商业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农田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相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农业结构多样,农田分布相对广泛。
四、国家政策和资源分配对农业产业的影响不同国家的农业政策和资源分配也决定了农业和农田分布的情况。
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投资程度,以及对农田利用和保护的政策制定,对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和农田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因政府的扶持以及资源的优势,形成了发达的农业和集中的农田。
总结起来,地球上的农业和农田分布是由地理条件、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了解地球的农业和农田分布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情况。
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农作物与农业发展亚洲大陆亚洲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大洲,也是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
亚洲大陆的农作物种类繁多,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以及棉花、茶叶、咖啡、水果等经济作物。
水稻是亚洲大陆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尤其在东亚地区广泛种植。
中国、印度、日本、越南等国家都有大量的水稻种植区,亚洲的农业发展离不开水稻的支撑。
此外,亚洲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和玉米生产地,这两种作物在亚洲各国也占据重要地位。
除了主要的粮食作物,亚洲还是许多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中国的棉花生产量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印度则是世界最大的茶叶产地。
亚洲的热带地区也适宜种植咖啡、水果等作物,如印度尼西亚的咖啡和菲律宾的香蕉等。
欧洲大陆欧洲大陆由于其多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农业发展呈现出丰富的特点。
欧洲大陆的农作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葡萄、大豆等。
小麦是欧洲大陆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在中欧地区的种植面积较大。
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是欧洲小麦的主要生产国。
此外,玉米也在欧洲大陆广泛种植,尤其在南欧地区。
欧洲大陆还以葡萄酒的生产而闻名,葡萄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有着广泛的种植。
大豆则是欧洲大陆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尤其在东欧地区种植面积较大。
美洲大陆美洲大陆是世界上农业发展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经济在美洲各国占据重要地位。
美洲大陆的农作物主要包括玉米、大豆、咖啡、可可等。
玉米是美洲大陆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尤其在北美地区广泛种植。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玉米密布的玉米田构成了美洲大陆的一道独特景观。
此外,大豆也是美洲大陆的重要作物,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是全球大豆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
咖啡和可可是美洲大陆的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如哥伦比亚、巴西、墨西哥等。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咖啡和可可的生长,世界上许多知名的咖啡和巧克力品牌都以此地区的产地为卖点。
非洲大陆非洲大陆是世界上农业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虽然目前农作物种植覆盖面积较小,但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小学地理农业知识竞赛世界各国的农业类型与特点农业是人类最基础的生产活动之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世界各国的农业类型和特点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习俗和经济发展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本文将就世界各国的农业类型和特点进行探讨。
一、亚洲地区1. 中国中国是农业大国之一,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众多的农民人口。
中国的农业以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其中稻谷种植在南方地区较为集中,小麦和玉米主要分布在北方。
此外,中国的蔬菜、水果和茶叶等园艺作物也十分丰富。
2. 印度印度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农业以稻谷、小麦、棉花为主要农产品。
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印度的农业年际变化较大,种植作物和灌溉方式也因地区而异。
3. 日本日本地理条件独特,山地较多,农田面积相对较小。
日本的农业特点是高度机械化和科技化,通过大规模温室、水田种植等方式,生产稻谷、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以满足国内的需求。
二、欧洲地区1. 法国法国是欧洲农业大国之一,其农业以谷物、蔬菜、水果和葡萄酒等为主要农产品。
法国的农业多样化,南部地中海气候适宜葡萄种植,而北部地区适宜小麦和玉米的种植。
2. 荷兰荷兰地理条件特殊,土地狭小,但是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了高度生产力。
荷兰以种植花卉、蔬菜和水果为主,部分农业还采用了温室种植和水培技术。
三、非洲地区1. 尼日利亚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农业经济体之一,其主要农产品包括棕榈油、可可、坚果、稻谷等。
尼日利亚的农业以家庭农业为主,耕地面积较大,但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基础设施。
2. 肯尼亚肯尼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尤其是茶叶、咖啡和鲜花等出口农产品。
肯尼亚地处赤道附近,气候适宜农业发展,农田分布较广。
四、美洲地区1.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出口国之一,其农产品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美国的农业主要以谷物(玉米、小麦)和大豆为主,同时还有畜牧业和园艺业的发展。
2. 巴西巴西农业以大豆、咖啡、肉类和糖果等农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将全球的农业生产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各个地区的农业资源和生产情况,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它主要是围绕着农业的物质和能源基础,根据各种农业生产因素,对世界各地的农业生产进行分类。
它为我们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判断世界各地的农业生产现状。
1.温带农业区:位于欧洲、北美洲、中亚和日本等地区,气候温和,适宜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主要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等作物以及畜牧业。
2.地中海农业区:位于欧洲环地中海地区、北非和近东地区,气候适宜,湿润夏季和干燥冬季的气候特点,以葡萄、橄榄、小麦等作物为主要农产品。
3.热带农业区:位于赤道和热带地区,气候湿润、温暖,生长季长,有多雨季和少雨季的气候特点,主要农产品是水稻、玉米、甘蔗、豆类、香蕉等。
常见于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4.亚热带农业区:位于世界各洲,包括洛杉矶、马德拉群岛和澳大利亚等地,气候适宜,温暖多雨,适合生长柑橘类、水果类作物和葡萄、稻米等作物。
5.寒温带和亚寒带农业区:位于世界各地、北欧、美洲北部和俄罗斯东部等地,气候寒冷极端,常年结冰,只能种植适应寒冷气候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同时还发展了林业和牧业。
6.草原农业区:位于世界各地的草原和肥沃的农业地区,如中亚、东欧、北美等地。
草原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适合养殖和农业生产,特别是以畜牧业为生产经济。
以上是世界各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它们的气候、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都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不同农业地区间的差异和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各地的农业现状和资源状况,推动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3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水稻种植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区,耕作特点等。
2. 理解这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的关系,并能从历史原因、人口数量,社会条件等多个角度分析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能力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通过学生搜集资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总结资料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培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认识劳动的创造美。
【教学重点】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方向及努力措施。
【教学难点】计算机课件辅助(图片①亚洲水稻的主要分布区图;②我国水稻农耕景观图片;③世界地图;④世界气候分布图;⑤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⑥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景观;⑦潘帕斯草原地区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教学方法】启发式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教学过程】(引课)我国南方居民的饮食结构特点是什么?其主食以稻米为主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水稻种植广泛,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除自然因素外,影响我国南方发展水稻种植业的社会经济因素有什么?(从耕地面积、人口数量等方面分析)(出示图片①学生阅读教材中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除我国外,还有哪些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这些地区与我国在自然环境上有哪些相似之处,是否有不同?这种差异对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是否会有影响?在影响水稻种植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上有哪些相似性?(板书)一、水稻种植业1.区位因素r高温多雨的季节或全年高温冬雨彳河涼中下游辛原L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均紺地少2.分布亚洲为主,东亚、东南亚、南亚(出示图片②学生阅读教材中图片)观察两幅图片,图中反映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在亚洲其他地区是否也存在?这些特点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板书)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出示图片③)结合教材在图中找出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分布有水稻种植业?(承转,出示图片③④)首先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的国家?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说明这些国家在自然环境上的有什么相似的特点?在影响大牧场放牧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中有哪些相似性?总结概括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板书)二、大牧场放牧业1.分布一一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2.特点一一密集、规模大、商品率高(出示图片⑤⑥⑦学生阅读教材中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分析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典型代表的区位优势是什么?(板书)3.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优势「优艮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i距海港近(出示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在欧洲人到来前后有什么变化?(板书)(2)历史变化生产方式’粗放的自给自足放牧业f密集的商品牧牛业管理若的变化:印第安人由菅理者〜被雇佣者(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说明阿根廷为促进牧牛业的发展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板书)(3)促进发展的措施(引申思考)由阿根廷所采取的措施考虑,其中有哪些是我国发展畜牧业可以借鉴的?(板书提纲)第五单元第三节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一、水稻业1.区位因素「高温多雨的季节或全年高温赛币'河流中下游平原I人口稠盔劳动力資源丰冨,人蛹地少2.分布一一亚洲为主,东亚“东南亚、南亚3.亚洲水稻榊真业的特点二、删场荻灿L分布一一美国、澳大^亚、新西兰*阿根廷、南耳曙国家2.特点——密集、规模大、商品率高£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优势r优艮的天然草场彳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I距海磁(2)历史变化j生产方式:粗放的自给自足放牧业〜密集的商品牧牛业〔管理者的变化:印第安人由管理者f被雇佣者(曲促进发屣的措施【典型例题】例1:读“水稻的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A、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