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腐熟剂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172.88 KB
- 文档页数:2
2015年第12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Nong Min Zhi Fu ZhiYou秸秆腐熟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总结吴明兴1何松银1胡宏亮2陆桂清2侯立志3熊江霞3(1.靖江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靖江214500;2.靖江市作物栽培指导站,江苏靖江214500;3.靖江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江苏靖江214500)科研◎试验报告[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650(2015)12-0180-02为验证秸秆腐熟剂在水稻生产上应用的实际效果,根据省耕保站的试验方案要求,今年我们认真实施了秸秆腐熟剂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试验,为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进一步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设计试验地点设在斜桥镇海圩村5组和马桥镇九一村西花组。
土壤质地是中壤土,土种为油沙土,采用麦秸秆全量机械化灭茬还田模式,还田量在400公斤/亩左右,试验设3个处理(见表1),小区随机排列,重复三次,共9个小区,小区面积30平方米。
小区间筑埂,单排单灌。
其它农艺措施均一致。
表1、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配施腐熟剂试验处理设计两试验点前茬均为小麦,亩产量430公斤/亩左右。
供试作物品种为武运粳24号,基本苗1.75万穴/亩,纯氮21.4公斤/亩、五氧化二磷3.2公斤/亩、氧化钾6.4公斤/亩,氮:磷:钾为1:0.17:0.34,小区间筑埂,单排单灌。
其它农艺措施均一致。
斜桥点5月23日播种、6月5日撤施基肥及腐熟剂后旋耕灭茬进行全量还田,6月7日进行机插秧,10月26日收割;马桥点5月27日播种、6月7日撤施基肥及腐熟剂后旋耕灭茬进行全量还田,6月10日进行机插秧,11月1日收割。
2田间观测与分析内容试验实施前后均采集耕层(0-20厘米)土样,测定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理化指标。
利用失重率法定期测定秸秆腐熟程度,各小区割方收实产。
3结果与讨论3.1秸秆腐熟剂的催腐效果选取粗细与长度接近的作物秸秆,将其断成3厘米左右小段,每个试验点称重计50小袋,计算0天、10天、20天、30天秸秆腐熟情况,通过处理测定腐熟剂对秸秆腐熟的影响,利用失重率法测定腐熟度(见表2),结果表明:斜桥、东兴二个试验点均表现出,施用腐熟剂处理3的秸秆失重率与不施腐熟剂的处理2在同一时间比,均达到显著差异(见表3);从二个点二个处理5个点平均来看,施用腐熟剂失重率无论10D、20D及30D均比无腐熟剂处理高,且二个试验点失重率相近,施用腐熟剂与不施腐熟剂10天、20天、30天失重率:斜桥点增3.73、3.57、6.92个百分点,马桥点增3.73、3.17、6.43个百分点。
秸秆腐熟剂在吉安县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报告为了验证和评价秸秆还田模式下腐熟剂在水很上的应用效果,吉安县土肥站在万福镇万亩示范区曹月娥农户的责任田处布置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模式腐熟试验,研究了秸秆腐熟剂对秸秆腐烂程度和对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通过田间各小区土壤进行取样分析。
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在晚稻上秸秆腐熟还田上使用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各种养分,同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试验安排在万福镇万亩示范区曹月娥的责任田中。
供试作物品种为晚稻蓉优5号。
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2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
处理1:按每亩250kg折算每小区秸秆还田量为11kg,将稻草铺好,按高产施肥要求施足底肥。
再按腐熟剂每亩3kg的用量加适量的肥料拌和均匀撒施到铺好的稻草不区内,施好腐熟剂后,立即翻耕压秆。
同时要保证秸秆有一定的含水量,使秸秆充分吸足水分,利于快速腐烂分解。
处理2:对照空白区(常规施肥、无腐熟剂、无秸秆还田)。
3.田间管理(1)农事操作。
本试验采用抛秧移栽,品种为蓉优5号。
6月25日播种,7月22日将田块平均分4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30㎡,四周设1m以上保护行,各小区之间做好田埂,并用薄膜覆盖,防止串水串肥,7月24日按腐熟剂的说明要求施用腐熟剂,7月26日抛栽,10月6日收割。
(2)施肥量及方法。
施肥量和方法按当地习惯施肥操作,即每亩施肥45%复合肥(n:p:k=15:15:15)30kg,尿素12.5kg。
复合肥底肥占60%,追肥占40%。
尿素作追肥在抛秧后7d一次性施入。
试验各处理防病虫害、除草、灌溉等措施保持一致。
(3)观察与记载。
观察记载秸秆腐熟进度,晚稻成熟时进行田间测产、实行单割、单晒、单称产量并考种。
晚稻收割后各小区进行土壤取样化验。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1.水稻生长期间秸秆腐熟情况从观察记载可以看出施用腐熟剂后7d,秸秆颜色由黄变褐色再变至深黑色,手摸秸秆变脆易断,脚踩现发酵泡沫。
秸秆腐熟剂处理还田稻草效果研究摘要对秸秆腐熟剂处理还田稻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秸秆腐熟剂可加速秸秆腐烂,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以期为水稻机械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草还田;秸秆腐熟剂;效果近年来,随着机械收割的大力推进,机械收割后稻桩长、100%稻草全部被收割机碎烂还田,翻耕还田后稻草在发酵腐烂与二晚返青活蔸并进中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对水稻正常生长产生了不良影响。
笔者对秸秆腐熟剂处理还田稻草的效果进行研究,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美香粘。
腐熟剂为北京市圃园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科技微生物制品“圃园牌”有机废物发酵菌曲(秸秆腐熟剂)。
供试田块为中潴灰鳝泥田。
1.2 试验设计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撒施秸秆腐熟剂30 kg/hm2(A);以不施秸秆腐熟剂为对照(CK)。
各处理小区面积均为800 m2,无重复。
行株距30 cm×12 cm。
1.3 试验实施6月22日播种,使用28 cm×58 cm×2 mm机插塑料专用育秧软盘育秧,用种量为45 kg/hm2;7月24日移栽(机插)、秧龄32 d、叶龄4.2叶,无分蘖,密度为27万蔸/hm2。
不同处理的栽培技术相同。
当早稻收割后先将稻草打碎、扒匀,均匀撒施,再进行翻耕整田。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机插后,大田定点、定株,每周五田间记录1次,记录叶龄、分蘖动态、农事操作及生长发育。
收割前取样,进行经济性状考查和田间实产验收。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处理水稻成活率由表1可知,CK因秸秆还原物毒害导致死苗数高达17 280蔸/hm2、合计损蔸数23 241蔸/hm2。
CK死蔸率比处理A高289.2%。
二晚安全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2.2 生长性状调查分蘖始终、有效分蘖天数和成穗率由于受害程度不一而存在差异。
由表2可知,处理A的最高苗数较CK增加24万根/hm2,有效穗数增加了60万穗/hm2。
水稻施用亿安秸秆腐熟剂的效果水稻施用亿安秸秆腐熟剂的效果叶斌(安徽省桐城市青草农业站,安徽桐城231400)摘要为了研究山东亿安秸秆腐熟剂施用效果,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
结果表明:早稻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种植晚稻,增产稻谷525kg /hm 2,增产率8.6%。
关键词秸秆腐熟剂;土壤肥力;水稻效益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2-156-01作者简介叶斌(1967-),男,安徽桐城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01-23山东亿安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是一种水剂型微生物秸秆腐熟剂,农业部产品登记号:微生物肥(2009)临字(0859)号,通过早稻秸秆还田腐熟和对后茬晚稻作物的作用效果试验,鉴定和评价该产品田间应用效果,为该产品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腐熟剂有机物料腐熟剂(水剂),由山东亿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1.2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设在桐城市吕亭镇新店村笪贤友农户田块,土壤类型为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的沙泥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28.3g /kg ,全氮1.36g /kg ,有效磷5.2mg /kg ,速效钾81mg /kg 。
1.3供试作物供试水稻品种“皖稻60”,双季晚稻,粳稻类型。
2011年6月27日播种,7月25日移栽,密度37.5万丛/hm 2,每丛5苗。
1.4还田秸秆养分含量前茬为双季早稻,早稻秸秆还田4500kg /hm 2,栽植双季晚稻。
早稻秸秆养分含量:有机物89.26%,全氮(N )6.45g /kg ,全磷(P 2O 5)1.84g /kg ,全钾(K 2O )12.32g /kg 。
秸秆还田每公顷带入土壤养分量N 、P 2O 5、K 2O 分别为28.5kg /hm 2、9.0kg /hm 2、55.5kg /hm 2。
1.5试验设计鉴定试验共设3个处理,各处理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20m 2,处理随机排列,处理间设置水稻试验的标准小埂并包裹塑料薄膜隔离。
科学试验Ke xu e s h iya n田间试验设计采用4个处理,3次重复,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以求得秸秆腐熟剂在新民地区水稻留高茬还田上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表现在对水稻生育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试验目的:在实践中了解掌握常规施肥情况下,应用秸秆腐熟剂的合理用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结论:在常规施肥的情况下,增施秸秆腐熟剂,可促进土壤里的有机物分解,在每亩3-9公斤腐熟剂用量范围内,施用量越大,呈现增产态势,亩用量9公斤腐熟剂的处理平均亩产量38.7公斤,增产率为5.93%,但从经济效益上来看,亩用量3公斤腐熟剂投入产出比最高为3.51。
因此,在当地推广应用,亩用量腐熟剂3公斤+尿素5公斤为宜。
1、试验基本情况介绍1.1供试土壤:草甸土肥力水平:中等1.2供试肥料:瑞元德有机物料腐熟剂,有效活菌数≥0.5亿/千克,尿素46%。
1.3供试作物:水稻品种:胜禾181.4试验时间和地点:试验时间:2018年4月—2018年11月试验地点:新民市兴隆镇邱家村1.5试验方案和方法:1.5.1试验处理试验安排4个处理:Ⅰ空白:常规施肥(不施腐熟剂和尿素)Ⅱ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每亩旋地时施腐熟剂3公斤+5公斤尿素。
Ⅲ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每亩旋地时施腐熟剂6公斤+5公斤尿素。
Ⅳ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每亩旋地时施腐熟剂9公斤+5公斤尿素。
1.5.2田间设计:试验设四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平方米。
1.5.3施用方法:常规施肥:金正大缓释肥(26-11-11)50公斤,追肥:尿素10公斤。
在旋地时把腐熟剂和尿素按小区设计撒在田里,小区单排单灌。
其它按常规施肥管理。
1.6试验田间管理:本试验于2018年3月27日浸种,4月9日在本田高畦拱棚盘育苗,一心一叶期用98%恶霉灵稀释成3000倍液,每平方米3公斤浇灌防治立枯病和青枯病;4月24日机械旋耕整地,5月12日人工扬撒底肥,5月13日泡田,5月15日机械插秧,5月23日扶苗补齐苗,并用丁草胺密封除草,6月17日人工施分蘖肥,用“把多标”防治水稻二化螟,在7月下旬喷施“谷飞扬”防病防虫促早熟,于9月24日左右停止灌水待成熟,10月12日测产,10月20日室内考种。
不同秸秆腐熟剂在湖北省晚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摘要为验证不同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选择了5种秸秆腐熟剂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腐熟剂对秸秆腐烂程度和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通过田间各小区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研究不同秸秆腐熟剂对秸秆的矿化速度和对土壤提供养分状况。
结果表明,5种秸秆腐熟剂在晚稻秸秆腐熟还田上使用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各种养分,同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处理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秸秆;腐熟;土壤养分;应用效果农业部从2006年开始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补贴项目,该项目在南方区主要推广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通过施用秸秆腐熟剂达到快速腐熟效果,从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废弃物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项目中使用的秸秆腐熟剂品种较多。
为了验证不同秸秆腐熟剂在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应用效果,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统一部署,我省在公安县布置了南方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模式腐熟剂试验,评价秸秆还田模式下不同种类秸秆腐熟剂的使用效果,为选择腐熟剂产品提供参考和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基本情况试验地点位于湖北省公安县甘家厂乡,主要轮作模式为早稻—晚稻—绿肥。
早稻收获后全量秸秆进行还田。
土壤母质为第4世纪沉积物。
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值6.73,土壤有机质21.92g/kg,全氮1.17g/kg,速效钾77.06 mg/kg,全钾11.40g/kg,速效磷6.08mg/kg,全磷0.24g/kg。
秸秆中养分含量N为7.8g/kg、P为1.5g/kg、K为20g/kg。
供试作物为晚稻金优928。
1.2供试腐熟剂种类与用法早稻收获后秸秆直接进行还田处理,同时施加腐熟剂。
供试腐熟剂品种为肥老伴、腐秆剂、有机废物发酵菌曲、微生物催腐剂、荣宝5个产品。
将5个产品分别编号为品种1、品种2、品种3、品种4、品种5用于试验。
这5个产品的使用方法分别如下:品种1~3:将稻草铺好后,按高产施肥要求施足底肥。
秸秆腐熟剂使用效果研究-摘要为了验证秸秆腐熟剂的使用效果,用小麦秸秆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较全量还田不使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秸秆腐解进程加快,腐解的养分促进了水稻分蘖,水稻产量最高。
由此说明,使用腐熟剂秸秆全量还田的技术值得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秸秆腐熟剂;腐熟程度;分蘖情况;产量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贾汪区紫庄镇吴姚村,供试田块地力中等。
腐熟剂为宁粮有机物料腐熟剂,配施肥料为尿素(含N≥46%)、45%复合肥(15-15-15),供试水稻品种为冈优3551。
1.3 试验设计1.4 田间操作与管理2 结果与分析2.1 秸秆腐熟程度比较2.2 对稻田水层及水温的影响2.3 对水稻分蘖的影响由表2可知,7月19日为分蘖高峰期,全量秸秆还田区+宁粮有机物料腐熟剂处理的分蘖多,其次是未使用腐熟剂的全量秸秆还田区,无秸秆还田区分蘖最少。
2.4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由表3可知,秸秆还田的结实率较高,是因为采用秸秆还田的土壤在水稻中后期养分供给较足。
全量秸秆还田区+宁粮有机物料腐熟剂处理的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全量秸秆还田区稍高,再加上分蘖较多,该处理有效穗数和产量也较高。
从产量来看,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高于无秸秆还田区的产量,全量秸秆还田区、全量秸秆还田区+宁粮有机物料腐熟剂处理较无秸秆还田区分别增产295、589 kg/hm2,增幅分别达3.50%、6.99%,方差分析表明,二者与无秸秆还田区的产量差异极显著。
3 结论(1)使用秸秆腐熟剂处理较全量还田不使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秸秆腐解进程加快,腐解的养分促进了水稻分蘖,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打下了基础。
(2)由于2014年天气情况异常,水稻产量偏低,但是无秸秆还田区、全量秸秆还田区、全量秸秆还田区+宁粮有机物料腐熟剂的田块间产量水平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使用秸秆腐熟剂处理产量最高,说明使用腐熟剂秸秆全量还田的技术值得大面积推广。
2016年第3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Nong Min Zhi Fu ZhiYou试验地点取样时间段颜色变化秸秆气味手感软化程度南陵县籍山镇仓溪村第5天112第10天323第30天443第70天444水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初探余守保(安徽省南陵县籍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南陵241300)[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202-02通过腐熟剂在秸秆还田中应用的试验效果,可以看出:秸秆还田,并在还田秸秆使用秸秆腐熟剂,能够缩短秸秆的腐烂时间,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水稻的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与对照相比增产47.2公斤/亩,增产8.51%。
应当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本试验安排在籍山镇仓溪村陈昌余的早稻后茬双晚稻田进行;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土种属砂泥田,PH值6.11.2试验材料本试验用的秸秆腐熟剂品种为河南宝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腐熟剂产品BM菌剂。
双季晚稻品种为秀水03,7月23日移栽。
前茬作物为早稻,品种为嘉兴8号。
1.3试验设计根据农业部试验方案要求,本试验共设2个处理,处理Ⅰ为使用河南宝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腐熟剂产品BM菌剂+常规施肥+秸秆;处理Ⅱ为无秸秆对照,即常规施肥,无秸秆还田。
双季晚稻试验处理Ⅰ面积为3.1亩,处理Ⅱ为2.5亩。
要求在每个处理中均匀配对设置5个重复取样观察及测产考种点。
配对设计的处理间设置子埂隔离,子埂用稻草填充,再用泥充实后铺薄膜以防串水串肥,各处理分别设进、出水口,单排单灌。
除试验的处理不同外,其他农事管理等完全一致。
1.4试验实施双季晚稻试验于7月22日施用腐熟剂,秸秆还田按每亩还田秸秆350kg,腐熟剂的施用量均按照亩施用2kg,且为了满足秸秆腐熟分解消耗氮素和水稻前期生长所需氮素,基肥与腐熟剂同时施用时,每亩还需增施3kg尿素。
不同处理的基肥、追肥施用量及施用时间相同,基肥施用量每亩折纯量均为:N8.3kg,P2O52.4kg,K2O4.3kg;追肥:N4.2kg,K2O3kg。
通过开展不同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分析试验,寻找解决黑土地退化的有效措施。
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秸秆腐熟剂可以加快秸秆腐烂,同时可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腐熟剂A和B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0.3g/kg、0.2g/kg,土壤容重均降低0.01g/cm3。
秸秆腐熟剂处理在株高、穗长、平方米穗数千粒重等方面都要高于常规对照处理。
其中秸秆腐熟剂A增产2.2%。
秸秆腐熟剂B 增产1.6%。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污染严重等耕地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水稻适量的秸秆还田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等,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秸秆腐熟后会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植酸和矿物质等营养。
通过施用秸秆腐熟剂达到快速腐熟效果,从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比不用秸秆腐熟剂可提前4-5天腐化,提前7天左右腐熟,有利于水稻前期生长。
可增加水稻有效穗、实粒数、具有较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但是,秸秆还田后秸秆需要有一个腐熟分解的过程。
北方地区早春气温较低秸秆腐烂分解很慢,特别是水稻秸秆还田量大或水稻秸秆全部还田时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为提升耕地地力水平,寻找解决黑土地退化的有效措施,试验应用秸秆腐熟剂,促进秸秆全量还田,监测秸秆还田效果和土壤肥力变化,通过整合各项技术形成一套完整的提升耕地地力的技术模式,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本地区开展水稻秸秆腐熟剂试验,选择适宜当地秸秆腐熟剂产品,为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秸秆腐熟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落实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地,春季泡田前土壤养分含量为碱解氮170.1mg/kg,有效磷57.20mg/kg,速效钾107.5mg/kg,pH6.08,有机质36.5g/kg,土壤容重1.14g/cm3。
2、试验材料试验品种:龙粳31。
龙川县水稻秸秆还田腐熟剂应用效果研究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龙川县水稻田腐熟剂秸秆还田的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腐熟剂秸秆还田能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产量,减少肥料施用量,提高经济收益,且能实施土壤有效养护和减少秸秆野外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对提升土壤肥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稻;腐熟剂;秸秆还田;产量;广东龙川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一个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丘陵山区。
全县耕地面积2.91万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1.81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2.2%。
近年来,由于受耕作方式改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多数农民疏于对耕地地力的培育。
据龙川县2008年的土壤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耕地土壤有机质偏低。
改良土壤,提升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农业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
龙川县自2009年开始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主要是推广稻田秸秆腐熟还田技术。
为验证秸秆腐熟剂在翻耕模式下的使用效果,评价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为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特于2011—2012年在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区开展田间试验[1-2]。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在龙川县龙母镇龙邦村下排田段,土壤类型为潴育水稻土泥肉田,质地壤土,基本理化性状如表1所示。
1.2 试验材料供试腐熟剂:上海联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谷霖”牌腐秆剂;供试水稻品种:2011年为博Ⅲ优273,2012年为深优9516,均为龙川县主推优质杂交稻品种。
1.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3个处理,即CK:常规施肥,无秸秆还田;不加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谷霖”牌腐秆剂。
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秸秆还田的2个处理的稻秆还田量相同,以干基6 t/hm2计,秸秆腐熟剂用量为30 kg/hm2。
2011年施用中加彩虹牌水稻专用肥(26-5-19)675 kg/hm2,2012年施用新农科水稻专用肥(26-6-18)750 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