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不力问题探析_以广州市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96.28 KB
- 文档页数:3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不力问题探析——以广州市为例郭芳;梁代玉【摘要】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存在选择执行、歪曲执行、象征执行、"对抗"执行等不力表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执行中不良的"示范效应"、政策执行方式的偏差、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等,要推进政府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完善统筹兼顾的政府利益整合机制,健全政府的执行监控机制,从而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力.【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09【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政策执行力【作者】郭芳;梁代玉【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25政策和策略是我们党的生命,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党和政府实现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和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1]。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否,关键在于政策是否在实践中得到了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在于地方政府是否具有较强的执行力,能否把中央政策落到实处。
那么,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情况怎样呢?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对当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表现、原因及提升建议作一探析。
(一)选择执行地方政府由于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在实施政策时,往往把一个完整的政策加以分解,断章取义,将政策中对自己有利的部分“用足用活”,而把对己不利的政策部分抛之一旁。
如中央前几年对房地产出台了多项政策,强调将上涨过快的房价稳定下来,但是调控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据广州市建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广州商品房销售均价为6153元/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5.7%。
就是在经济危机的2008年,广州房价也保持了“稳定”。
地方政府收益往往与房地产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执行公共政策方面往往择其有利方面执行。
(二)歪曲执行地方政府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曲解中央政策的精神实质和本来内容,做出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利益的解释,从而使公共政策的执行结果变为对自己有利。
公共政策问题及解决对策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影响公共政策的效果,甚至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公共政策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问题(一)信息不对称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信息的准确、全面和及时获取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政府可能无法充分了解社会的真实需求和问题,导致政策制定的偏差。
例如,在制定环保政策时,如果政府对某些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掌握不充分,就可能制定出过于宽松或过于严格的政策。
(二)利益博弈失衡公共政策往往涉及到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分配。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某些强势利益群体可能会凭借其资源和影响力,过度干预政策制定,使政策偏向于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其他群体的利益。
这种利益博弈的失衡会导致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受到质疑。
(三)决策程序不规范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决策程序不够规范、透明。
例如,没有充分进行专家论证、公众参与和风险评估,导致政策出台后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引发社会不满。
二、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一)政策执行者的认知偏差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会直接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
如果执行者对政策的目标、内容和意义理解不准确,就可能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导致政策走样。
(二)地方保护主义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的经济利益或政绩,可能会对上级政策进行选择性执行或变通执行,从而影响政策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三)资源不足政策的有效执行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如果资源配置不足,政策执行就会受到限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问题(一)评估指标不科学公共政策评估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然而,目前一些政策评估指标过于单一、片面,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相关概述 (1)(一)公共政策…………………………………………………………(二)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三)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大致模式………………………二、“新国五条”执行情况分析………………………………………(一)“新国五条”细则内容…………………………………………(二)地方具体实施情况分析…………………………………………三、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二)地方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四、改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对策…………………………………(一)转变单一执行主体为多元执行方………………………………(二)充分授权…………………………………………………………(三)完善监督机制的同时协调各方…………………………………(四)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相分离……………………………………针对一项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政府会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并通过一定的政策执行模式,来改善和解决问题,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
这些政策要得以落实必须由地方政府来具体贯彻执行,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如权力划分不对等、执行主体单一、政策制定与执行主体重合、利益不协调等问题。
本文从“新国五条”出发对这几个问题加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之所以不足,是由政策本身、财权与事权相分离、市场经济下的利益多元化等因素造成的。
要解决这些不足,可从多元执行主体、授权、完善监督机制、政策制定与执行主体相分离这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新国五条”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从“新国五条”的落实中谈起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相关概述(一)公共政策由于国情、民情、党情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政策的解读存在一定的差异。
政府政策执行中的整改措施与分析《政府政策执行中的整改措施与分析》政府政策的有效执行对于推动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共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政策执行的质量和效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一、政策执行中常见的问题(一)政策理解偏差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理解不准确或不全面,导致执行方向偏离政策初衷。
这可能是由于政策本身表述不够清晰、执行者缺乏相关培训或专业知识等原因造成的。
(二)资源不足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匮乏,使得政策执行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例如,某些政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财政预算有限,导致政策难以顺利实施。
(三)部门之间协调不畅不同部门之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各自为政,导致政策执行出现断层或重复工作,影响政策的整体效果。
(四)利益冲突政策执行可能会涉及到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调整,当各方利益难以平衡时,就会出现抵制或阻碍政策执行的情况。
(五)监督机制不完善对政策执行过程和结果的监督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中的问题,使得一些违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
二、整改措施(一)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如举办培训班、发布政策解读文件、开展宣传活动等,确保政策执行者和相关利益群体能够准确理解政策的内涵和要求,减少因理解偏差导致的执行失误。
(二)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和分配政策执行所需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积极拓展资源获取渠道,如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等。
(三)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建立定期的协调会议制度,共同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平衡利益关系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进行利益博弈和权衡,制定合理的利益补偿和调节机制,减少利益冲突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一、引言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政府调控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实现公共利益的合理分配及具体行政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共政策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置身于一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中去。
这也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等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今,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这一重要的环节中,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偏误,即政策执行者在实施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执行效果偏离政策的最终目标并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等政策失真现象。
如何改善现有的缺陷,探索出解决对策并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正是我们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共政策执行是在政策方案接受之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将其内容转化为现实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这表明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政策目标不能预期实现。
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我国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研究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在整个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政策执行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它决定了公共政策产生的直接而又实际的效果。
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方政府是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其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失真性执行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性和社会发展的公平性。
深入研究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地方治理的改进至关重要。
1. 金融实力不足地方政府在执行公共政策时,往往会因为资金不足而无法完全执行政策。
特别是一些基层政府,由于财政收入有限,无法充分满足公共政策执行的资金需求。
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会将资金用于其他地方利益或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导致公共政策的失真执行。
2. 官员能力不足地方政府官员的素质和能力的不足也是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于公共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到位,导致政策执行时出现偏差或误解。
一些官员的能力不足也会导致政策执行的混乱和低效。
3. 利益驱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在执行公共政策时,往往会受到地方利益的影响,以致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利益偏向或者利益冲突的情况。
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地方利益,在执行公共政策时可能会忽视公共利益,导致政策的失真执行。
4. 司法监督不力在一些地方政府中,司法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政府的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官员往往会利用权力来谋取私利,导致公共政策的失真执行。
5. 群众参与意识不足二、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的对策1. 加强财政监督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于财政资金的监督,确保公共政策执行的足够资金支持。
可以建立专门的财政监督机构,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和核实,从而遏制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发生。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官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可以加大对于官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对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升政策执行的质量和效果。
3. 建立利益纠正机制地方政府可以建立利益纠正机制,对于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从执行的视角论地方政府规制政策的失灵地方政府在规制政策执行过程中,经常面临着诸多问题,导致政策失灵。
从执行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规制政策失灵的情况有很多,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也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本文将从执行的视角探讨造成地方政府规制政策失灵的原因,同时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执行不到位政策执行不到位是导致地方政府规制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之后,往往缺乏监督和检查机制,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
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对政策的执行不够重视,导致政策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在环保政策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排污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管,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解决这一问题,地方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对政策执行不力的政府部门和官员进行问责。
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管力度,确保政策得到有效的执行。
二、政策执行过程存在腐败现象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官员存在腐败现象,导致政策执行不公平,甚至出现了违法乱纪的行为。
例如在土地征收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官员往往会以违法手段强行征地,导致农民的利益受损。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一些官员通过贿赂行为,违规为企业提供便利。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腐败现象,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信誉,也使得政策的执行失去了公平性和合法性。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提高部门和官员的道德水平,建立反腐倡廉的制度,加强对政府部门和官员的监督和管理,严惩腐败现象,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和合法性。
三、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一些政策的目标和内容并没有得到全面的传达,导致执行不到位。
例如在扶贫政策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全面了解到扶贫对象的真实情况,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一些贫困人口没有得到有效的帮扶。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确保政策的内容和目标得到全面的传达。
前言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其中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第二个环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我国政府在长期的政策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定的基本方法。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内外环境的改变,我国目前的政策制定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
相对于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而言,地方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就好像广州市近几年来的房价调控政策,亚运期间被市民所批评的公交免费政策与现在提出的垃圾分类政策等,这些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房价调控政策一改再改,公交免费政策被逼调整,垃圾分类政策还未出台就引起了社会上各阶层的质疑,以至于之后的执行困难重重。
在研究地方政策制定的问题之前,需要先理解好“地方政府”概念。
地方政府是相对于中央政府的称呼, 是指设置在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政府。
很多人认为政策制定只是中央政府的权力,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地方政府是具有政策制定的权力的,不过其范围只针对其管辖的地域,同时受到中央政策的指导。
其实,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所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我国不少专家学者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和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不同的意见,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公共政策中制定过程中主要问题出现在忽视公民的参与这一部分,但是,我认为这其实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公共政策制定问题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而更严重的问题则是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中的随意性与跟中央政策冲突。
相对于本国的学者,外国学者对公共政策制定就有比较详细而且深入的研究,其中突出的观点就是政策制定通常是自上而下的一个制定过程,政策是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之一,政府或者有关政策制定机构通过政策来解决统治阶级所遇到的问题,政策制定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各阶级之间利益的冲突。
虽然外国的政策制定中还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此,但是相对于我国的政策制定,外国的政策制定多数有严谨的规范与程序,而一旦出现环节错误或者制定者失误等现象,会有紧急的处理方式与相关的问责机制,这样使外国一般的公共政策都是有理有据,并且由于他们注重政治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导致他们制定出的政策容易受到他们公民的认可,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或参考的。
公共政策执行失灵的原因及对策探析作者:唐艳宾来源:《科学与管理》2010年第05期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政策执行失灵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在探析公共政策执行失灵的表现、原因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确保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失灵原因对策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方法、条例的总称,其实质表现为一种权威性的社会价值分配方案。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公共政策方案采纳以后,把政策方案内容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其本质是遵循公共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公共行为模式的过程。
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失灵是指“一项公共政策的过程或结果偏离了政策制定者实际预想的目标,并给政策对象造成了始料未及的负面影响”。
一、公共政策执行失灵的具体表现公共政策执行问题既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
在传统的公共行政实践中,学者们一般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上,似乎公共政策一旦制定,政策执行结果就一定会符合政策目标。
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行政不作为一些政府部门官本位意识浓厚,责任意识低下,只注重形式主义,不履行职责,不执行上级的命令和指示,不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即所谓的“有令不行”。
此外,因政府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职责不清,造成职能缺位、相互扯皮和推诿,导致执行空白,也是一种典型的行政不作为。
(二)象征性执行政策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敷衍塞责,注重表面工作,大搞“政绩工程”,使政策产生的作用低干政策目标的要求,严重损害了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荷兰学者布雷塞斯曾说:”如果中央政府的政策合作限制地方政府的政策空间,而中央政府又无法检查时,地方政府多会采取象征性合作的方式。
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其中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坚环节。
然而,近些年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政策的照搬、抵制、用等方面。
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過程中存在的困境,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困境的原因和解决阻碍公共政策执行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标签:公共政策;困境;路径在我国,地方政府,即政策的执行主体,是指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乡镇级政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改革却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地方政府具体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困境,出现了政策执行的失真失实现象,最终导致了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一、对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困境分析公共政策执行是整个公共政策系统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政策执行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具体而言,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照搬。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往往机械式的复制政策内容,照抄照搬的执行,忽略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同时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把责任推给政策制定者,这就严重损害了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政策抵制。
抵制公共政策的执行主要包括政策的执行者和政策的接受者,执行主体由于受到自身利益和政治觉悟的影响,会对其执行的政策产生抵制情绪;执行对象也会产生不接受和不认同的心理。
要是二者同时对一项政策产生抵制情绪,其危害更为严重,将会使公共政策执行中断。
(三)政策利用。
政策利用又称政策选择性执行,政策执行主体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会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加以执行。
这种执行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自利性,它会使得部门政策难以实现,不能完全的实现政策的既定目标。
(四)政策敷衍。
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地原因和对策研究一、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1.资金短缺: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时可能会面临资金的短缺问题。
政策的执行通常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例如用于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地方财政收入不足以满足这些需求时,政策执行就会受到限制。
2.行政效率低下: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低下是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策的执行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层层配合和务实的工作态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充分、工作流程繁琐等问题,导致政策执行的速度缓慢。
3.官僚作风弊端:官僚主义是导致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地方政府工作中存在着官僚主义作风,官员们只注重手续和过程,缺乏对政策结果的关注和追踪,导致政策执行的效果不佳。
4.利益关系复杂:地方政策的执行常常需要协调各种不同利益的关系,当其中一方利益受到牵制时,政策执行就会受到阻碍。
特别是在土地征收、拆迁、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导致政策执行难以推进。
二、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对策1.加强财政支持:为了确保政策执行的顺利进行,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对政策的财政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政策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等方式,确保政策执行所需的资金到位。
2.提高行政效率:地方政府应该加强政府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优化工作流程,简化程序,提高行政效能。
可以通过推进政务公开、创新服务方式等措施,提高政府部门的执行效率。
3.推行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建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对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对执行不到位的政策进行追责,形成政策执行的压力和动力,增强政策执行的能力。
4.强化问责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问责机制,对政府部门在政策执行中的失职行为进行追责,保证政策能够落地生根。
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督,加大对失职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5.完善利益调整机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协商,及时解决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确保政策执行的顺利进行。
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和对策研究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和对策研究摘要地方政策的执行是响应中央政策,按照上级政策文件要求对具体制定出的符合本地方实施政策进行执行的过程行为。
在这样的行为过程中,由于政策制定失误、政策认识的缺乏、执行机制存在缺陷和注重地方利益等各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存在,难免会遇到执行难、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政策的执行是地方政策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有效的政策执行是政策目标的唯一途径。
这就要求不得不去找出解决这些诸多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纵观我国目前的地方政策执行现状,本文从政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地方政策的制定、执行出发,研究分析对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在执行上级政策的过程中的变相执行、敷衍执行、附加执行等原因造成的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而提高政策执行水平,减少失误偏差,使地方政策的执行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地方政策政策制定执行现状原因对策Local Polic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are not in place of the reas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AbstractThe local policy was implemented in response to the central policy,according to the policy document on specific worked out according to the lo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behavior.In the process of behavior,As a result of policy failure,lack of policy,Execution mechanism existence blemish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laces of interes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difficult execution, execution problems.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the place in the process of policy an important stage, the effective execution of policy is the only way to target.This requires to fi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the ways and methods.Review our country current local statu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This article from the policy theory knowledge and local policy formulation,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part of China's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in the process of execution, execution, disguised with additional execution causes local policies are not in plac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impro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reduce error, make loc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to achieve the anticipated target.Key words:Local policy Policy formulation Execution status Reason Countermeasure前言现如今,我国很多地方政策的执行结果不尽如意,近几年来房价不断上涨、失业人员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问题倍出,看病难医药贵的问题屡现不消,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应对政策,却收效见微。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地方政府的行政和管理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问题。
地方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层次,处于“宏观之末、微观之首”,既是公共政策执行者,也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对象,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民主政治建设的稳步推进,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也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但是,用党的十六大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高行政效率”和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来衡量,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概括起来,主要反映在八个方面:一是行政管理体制不尽合理,地方政府职能还未根本转变。
政府机构虽然进行了多次改革,但仍然存在着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执法主体不明确、监督与执行混为一体等现象,政府职能还没有完全转到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进行社会管理、开展公共服务上来,政府管了许多应该由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去管的事情,而该管的一些事情却没有管好,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仍有发生。
二是依法行政方面有差距。
突出反映在有的地方政府领导及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适应,民主作风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适应,规章制度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适应,工作方法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适应,导致不依法办事、执法违法、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等现象发生。
三是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
有的地方政府不能准确领会国家宏观政策和判断把握市场经济形势,作决策订措施时不遵循客观规律,执行公共政策时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得不够,不能充分发扬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政策缺乏连续性,存在着“朝令夕改”的现象。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现存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张丽媛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02期摘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各个地方行政机构的支持。
地方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构,属于基层的政策执行者,是造福地方百姓的基层部门。
就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阐述,希望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效率中图分类号:D6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2-0195-02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现存的问题及原因(一)当前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1.执行中存在失真对政策只是表面上的传达,地方政府对重要的中央政策不及时开会探讨、组织研究,只是把政策以书面和文件的形式告知有关地方部门或者广大人民,缺乏对政策本身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有的地方政府接到上级有利于本地方发展的文件时,往往为了追逐更大利益,私自填加一些“额外”的条件和要求,只顾一味地追求地方利润,却忽视行政条例。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只执行对本地方有利的政策,对其他内容和要求视而不见,私自决定执行政策的内容和范围。
更有甚者,对上级政策内容进行质的变换,扭曲了政策的性质。
以上就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执行中存在乏力盲目机械地执行上级政策,没有把中央政策与其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是生硬地照抄、照搬,缺乏创新,没有把中央政策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授益于地方百姓生活。
对政策采取消极的态度,只是开开会、发发文、做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贯彻落实。
或者在政策下达期间突击执行,其他时间任其自然。
3.执行中的低效有的地方部门,尽管法律法规写的清楚明白,却随便找个理由或者困难,逃避执行上级命令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在没有利益可贪图的时候,就会百般推脱,出现各个部门都把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转让”给其他部门的情况,最后,政策没有执行,问题依然存在。
有些政府部门在执行政策中存在依赖意识和惰性心理,“上级推推,下级动动”,“上级不催,下级不动”,政策执行缺乏时效性。
政策和策略是我们党的生命,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党和政府实现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和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1]。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否,关键在于政策是否在实践中得到了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在于地方政府是否具有较强的执行力,能否把中央政策落到实处。
那么,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情况怎样呢?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对当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表现、原因及提升建议作一探析。
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表现(一)选择执行地方政府由于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在实施政策时,往往把一个完整的政策加以分解,断章取义,将政策中对自己有利的部分“用足用活”,而把对己不利的政策部分抛之一旁。
如中央前几年对房地产出台了多项政策,强调将上涨过快的房价稳定下来,但是调控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据广州市建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广州商品房销售均价为6153元/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5.7%。
就是在经济危机的2008年,广州房价也保持了“稳定”。
地方政府收益往往与房地产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执行公共政策方面往往择其有利方面执行。
(二)歪曲执行地方政府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曲解中央政策的精神实质和本来内容,做出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利益的解释,从而使公共政策的执行结果变为对自己有利。
例如,广州市民普遍对污水处理成本中高达39.1%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存在质疑,广州市建委、市物价局、市水务局一起回应的是固定资产折旧计入成本完全是参照国家的政策精神。
广州市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表示这是政府部门对相关政策的曲解。
国家政策的前提是污水处理企业要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
作为听证材料的《关于广州市城区污水处理成本的研究分析报告》却将固定资产折旧划入市属污水处理单位,即依据此报告的观点,任何实行财政拨付的事业单位都要计提折旧费用成本,这是违反会计法规,也是违背国家政策的。
(三)象征执行在某些决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有令不行,禁而不止”的怪事。
例如,关于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我国曾先后出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等一系列法令法规和政策,还成立了“打假办”,但是,假冒伪劣商品仍然频繁出现,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财产损失。
尽管广州市每年都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但假冒伪劣商品仍层出不穷,特别是去年的“瘦肉精”事件,连环检测却挡不住“瘦肉精”,其主要原因在于广州市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象征性执行,对其不管不问,听之任之,甚至以各种手段和方式来庇护本地不法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92010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不力问题探析———以广州市为例郭芳,梁代玉摘要: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存在选择执行、歪曲执行、象征执行、“对抗”执行等不力表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执行中不良的“示范效应”、政策执行方式的偏差、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等,要推进政府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完善统筹兼顾的政府利益整合机制,健全政府的执行监控机制,从而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力。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政策执行力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0)09-0010-03作者简介:郭芳(1968-),女,江西峡江人,广州大学(广东广州510006)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与信息管理政策;梁代玉(1986-),男,山西运城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城市公共管理。
收稿日期:2010-01-07基金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课题“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中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0903-11)、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地方政府有效执行中央政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07Z52)的研究成果。
子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出现抗拒执行的现象。
(四)“对抗”执行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不力方面,其主要表现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政策对自己的利益有损害的时候,他们就会制定表面上与上级政策一致,实际却是相违背的实施方案[2]。
2006年在中央要求地方政府限制房价的同时,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也发布公告,对位于城郊的广州开发区两块住宅地挂牌拍卖,要求建成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该户型的房价不得超过6000元/平方米,这是“国六条”实施后广州公开拍卖的首宗“限价地”。
但是,业内人士指出,该地块周边住宅市场均价不到5000元,与其说是“限价”,还不如说是“抬价”。
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公共政策的落实需要有效的政策执行,政策执行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之一。
它是政策执行者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宣传、解释、实施、服务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等得以继续发展和前进。
政策的执行包含着诸多变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
造成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因素主要有:(一)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为了保护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利益,制定本地区的政策,任意修改或拒不执行中央政策。
如中央提出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但时至今日,有的地方为保护本地区经济利益,通过行政壁垒或隐性的方式置中央政策于不顾。
特别是在当前“保增长”形势下,各地政府又有新的冲动。
广州市在早前也规定,在亚运场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优先采购本市装备。
可见,地方保护主义是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一大障碍,是中央政策执行不力的重要原因。
(二)不良的“示范效应”地方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的时候往往采取特殊的政策,灵活的措施。
虽然这种政策执行方式适应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但它会出现地方为了自身利益而钻中央政策的空子甚至拒不执行中央政策的隐患[3]。
如果这种做法在一个地方形成合法性,那么它就容易对其他地方执行中央政策产生一种不良的“示范”,诱导其他地方制定相应的政策,变通甚至拒斥中央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中央权威的削弱,造成整个国家宏观政策执行的无序。
如《广州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草案)》规定,出租车司机须有广东户籍,非本市出租车本地司机争抢客源,将处5000-10000元的罚款等。
这些规定违反了国家市场经济政策,必然导致其他城市出台相应的限制措施。
(三)政策执行方式的偏差当前一些地方对公共政策的执行理论缺乏学习和研究,执行政策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家长制作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比较突出,执行方式简单,在执行中往往不从实际出发,不认真考虑政策对象的接收能力、认识水平等,而且执行中存在程序化、科学化与民主化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这往往会使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产生逆反与对抗的心理。
如广州的“禁电”方案表现出的最大问题就是违反了中央的民主与公平政策,市公安局召开的前两次“电动自行车管理座谈会”与会者中不仅没有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商、经销商和消费者代表,而且广东自行车行业协会也不在受邀之列,事后没有一家媒体对这两次征求意见会进行任何报道。
对“禁电”后市民购买的电动自行车也没有相应的补偿与回收规定,而是市民自顾其失。
(四)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一些中央政策执行频频受阻,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领导者和政策执行者有效的监督与约束。
我国虽然从形式上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但在实践中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权力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制约,权大于法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在执行公共政策时我行我素,为所欲为,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最终不仅中央的政策没有得到执行,自己也因缺乏监督而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如2007年广州市在查处杜志刚挪用公款案中,发现该单位在财务管理上没有按中央的有关政策规定运行,存在杜的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导致了违法事件的发生。
三、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建议第一,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推动政府人事管理制度创新。
政府工作人员作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最能动的因素,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水平,也成为决定政策执行成败的关键要素。
所以,提高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必须加强人事管理制度创新。
一是建立学习型政府组织。
对此,公务员应实现学习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作为人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扩展到终身学习。
政府应具有充足的学习场所和设施,提供各种学习服务以及各种学习课程,应具有适应政府组织和公务员发展的教育组织和培训计划,把教育培训部门作为政府的核心部门,使这种学习模式成为在线培训的“e政府培训”模式。
二是提高公务员的行政伦理观念。
行政伦理观在根本价值的层面上影响或指导着每一位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是公务员外在执行行为的根源,也是决定其思想素质高低的根本因素。
要加强行政伦理教育,积极发挥榜样作用,选取符合公务员需要的价值观,使广大公务员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以认真负责的执行态度,积极主动地完成政策执行任务。
要建立完善行政伦理的监督奖罚机制,从而使公务员的行政人格从“行政伦理的他律”上升到“行政伦理的自律”,进而实现“行政伦理价值目标形成”。
第二,加快地方政府利益整合机制建设,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积极性。
对于地方保护主义及公共政策执行中不良的“示范效应”,除了坚决禁止外,还必须建立有效的地方利益整合机制,尽可能通过各级政府之间、地方之间、各执行主体之间利益的整合,实现利益双赢,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积极性。
一是建立健全政府利益引导与约束机制。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念,教育政府执行人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实现政策主体的行为法制化与政策运行环境法制化。
二是建立健全政府利益调节机制。
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注意听取和吸纳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政府和群众的意见。
通过建立健全利益矛盾调处机制,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节等多种方法,协调处理中央与各地、各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化解各级政府之间的利益矛盾,促进各方利益的均衡。
三是建立健全政府利益保障机制。
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不应该以强调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为由,过分损害和牺牲地方的利益;造成地方利益损害的,也应该进行适当补偿,这是提高社会公平程度、提升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有力途径。
第三,加快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效能性。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它要把观念性政策化为现实的行动,其间必然要采取许多必要的措施和行动,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这就需要完善政策的执行机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