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14.07 MB
- 文档页数:64
子宫内膜增生的鉴别诊断----曹登峰(美国)病例介绍:女,52岁,月经过多,重度贫血,子宫肌瘤病例图片:图片可左右滑动,点击可放大。
看全景数字切片点击“原文阅读”。
互动结果曹登峰医学博士,理学博士精准国际病理诊断网妇科病理肿瘤病理主编。
目前担任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院副教授和泌尿生殖病理亚专业负责人,妇科病理和泌尿生殖病理专家。
曹教授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完成病理住院医师和外科病理及妇科病理亚专科训练,跟随国际著名的妇科病理专家Dr. Robert Kurman系统学习妇科病理。
擅长肿瘤病理诊断,尤其是妇科病理,泌尿系统病理,生殖细胞肿瘤病理和胰腺病理。
受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参与编写2014年第四版《世界卫生组织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和2016年第四版《世界卫生组织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并担任这2个分类专家共识组成员。
从事多年肿瘤病理的形态学, 发病机理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已经发表70多篇SCI论文,在世界上首先发现SALL4是最敏感的生殖细胞肿瘤标志物。
曹登峰老师精彩讲解!来自精准国际病理诊断网00:0006:39曹登峰老师讲解摘要:任何一个标本,低倍镜下的印象很重要,所谓的生长方式,外科病理90%的病例在低倍镜下就可做出至少是初步的诊断。
这例子宫内膜组织低倍镜下一个最明显的印象就是腺体形状不一致,分布不均匀,左侧一块组织中的腺体密度比较大,其余组织块中的腺体密度不是那么大。
任何时候在心中要有一个鉴别诊断的清单,不要一上来就是诊断。
所以这个病例的鉴别诊断:1、正常的子宫内膜(增殖期子宫内膜);2、紊乱增殖性子宫内膜;3、增生;4、癌。
由于这个标本的子宫内膜腺体杂乱和大小不一,所以不是一个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再上高倍镜下看看腺体,这些腺体的上皮细胞核有复层结构和核分裂像,很多腺体有纤毛即输卵管上皮化生。
正常情况下,纤毛只见于子宫内膜表面上皮,间质中的腺体如果有纤毛表明雌激素水平过高。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鉴别要点及治疗非典型性增生是病理学的名词,主要指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像。
细胞排列较乱,细胞层次增多,极向消失。
但一般不见病理性核分裂;可发生于皮肤或粘膜表面的被覆上皮,也可发生于腺体上皮。
一般认为,从正常细胞发展到肿瘤细胞,都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即: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而非典型增生则是从良性改变到恶性改变的中间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因此,将非典型增生称之为癌前病变。
非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的形态学改变。
增生的上皮细胞形态和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是子宫内膜增生的一种类型。
子宫内膜增生有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和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和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有什么区别呢?此文我们就具体诊断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来做具体阐述。
1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的诊断要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限于子宫内膜腺体,腺上皮细胞的异型性是诊断的关键。
病变呈局灶性或多灶性分布,其间亦可见正常、萎缩或其他类型增生的腺体。
病变区腺体增多,间质减少。
增生的腺体不但轮廓不规则,同时具有腺上皮细胞的异型性,即细胞排列的极向紊乱或消失,细胞核增大变圆、不规则,核仁明显,胞浆丰富嗜酸性。
按病变的程度,不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腺体轮廓稍不规则,腺上皮细胞异型性轻微。
重度:腺体轮廓明显不规则分支状,有腺腔内出芽和乳头状结构,腺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
中度:病变介于二者之间。
重度不典型增生需与分化好的子宫内膜癌鉴别。
有无间质的浸润是极其重要的鉴别依据,其形态学特征为:腺体”融合”、”背靠背”、”复杂分支的乳头”、”筛状”或腺体内”搭桥”,而间质消失;间质纤维化,以及间质坏死,此外,对孕激素治疗的反应以及患者的年龄也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和非典型增生的病理诊断及临床观察郄明蓉彭芝兰胡颖川曹泽毅回顾分析1989年9月至1995年6月我院收治的65例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和非典型增生(原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腺囊性增生、腺瘤性增生及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的新旧分类方法,以探讨子宫内膜增生病理新分类法的临床意义。
一、资料和方法对原以病理旧分类法诊断为腺囊性、腺瘤性及非典型增生[1,2]的65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全部刮宫及切除子宫的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病理组织切片均由专人重新阅片、审核。
子宫内膜增生按1987年国际妇科病理协会(ISGP)分类法进行分类,结果子宫内膜为复合增生者18例,为非典型增生者47例。
平均年龄43岁(25~73岁)。
其中≤40岁者中,复合增生6例,非典型增生15例;>40岁者中,复合增生12例,非典型增生32例。
65例患者中,月经紊乱占60.0%(39/65)。
病程3个月至10年,平均4.5年。
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回声粗糙或呈线条状或局部宫内膜增厚明显。
二、结果1.临床病理资料:65例患者中,60例首次就诊时行诊断性刮宫术(诊刮),为92.8%(60/65)。
18例复合增生患者中,1例(<40岁)于术前未行诊刮,子宫标本按原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轻度非典型增生;3例(>40岁)按原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轻、中、重度)而行全子宫切除术。
47例非典型增生患者中,中度非典型增生1例和重度非典型增生1例(均<40岁),原病理诊断分别为子宫内膜灶性恶变和子宫内膜癌;轻度非典型增生1例和重度非典型增生1例(均>40岁),原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
该4例患者均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2.治疗:(1)手术治疗:65例患者中,40例行子宫切除术。
18例复合增生中,子宫切除5例。
47例非典型增生中,子宫切除35例,其中≤40岁15例,子宫切除12例;>40岁32例,子宫切除23例;(2)药物治疗:12例非典型增生和13例复合增生患者采用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增生的病理诊断特点xx例分析【关键词】子宫内膜增生;病理学,临床;癌前状态;诊断技术,妇产科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是临床妇科常见病之一,也是子宫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在临床上以月经周期紊乱为特点,又称功能性子宫出血。
在病理组织学上是指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混合增生的病变,表现为结构与细胞学上异型性各不相同的形态学谱系,是界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与分化良好的子宫内膜癌之间的一组病变[1]。
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诊断、治疗、随诊观察及预后估计等各项工作,均需依据病理诊断,故准确理解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意义重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5至2008年门诊及住院病例中,因子宫出血经常规妇科检查和相关检查后,行诊断性刮宫并送病理检查2 141例,其中诊断子宫内膜增生407例(19.01%)。
407例患者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40岁;已婚404例,未婚3例;临床表现月经紊乱为最常见症状,其中不规则阴道流血192例,闭经3个月~4年后不规则阴道流血85例,月经过多78例,经期延长52例,有不孕症状26例,其中原发不孕7例,另外合并卵巢肿瘤11例,多囊卵巢6例。
1.2 方法 407例标本均经10%甲醛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制片,苏木素 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按who诊断标准分类为单纯性增生、复合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2]。
2 结果2.1 病理结果 407例中单纯性增生379例(93.12%),患者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8岁;病理特点:腺体数目增多,腺体的外形不规则和轻度拥挤,但未达到“背靠背”拥挤的程度,部分腺腔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性变,无细胞的不典型改变(图1);复合性增生21例(5.16%),患者年龄27~54岁,平均年龄43岁;病理特点:增生腺体的外形不规则,有明显结构的复杂性和“背靠背”拥挤,无细胞的不典型(图2);不典型增生7例(1.72%),患者年龄43~56岁,平均年龄51岁。
影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及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分析【摘要】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其诊断和病理升级受多种因素影响。
本文旨在对影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及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介绍了该疾病的定义和分类,然后分析了影响诊断的因素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等,影响病理升级的因素包括组织形态、分子生物学等。
随后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和病理升级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
结论部分对影响诊断与病理升级的综合分析进行了归纳,提出展望与建议,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研究发现,及早诊断和分级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至关重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病理升级、因素分析、研究进展、治疗、预后、综合分析、展望、建议、研究不足、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病理升级的过程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影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及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影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及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做出更多的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影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及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完善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通过分析影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的因素,可以提高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的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
分析影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理升级的因素,有助于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和治疗参考,为患者提供更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最新:子宫内膜增生症的诊断(全文)子宫内膜增生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育龄期和未绝经期妇女均可能发病,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因为主要的症状为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等,影响患者健康[1]。
子宫内膜增生症包括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以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根据长期观察,大多数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或保持一种持续的良陛状态,甚至可随月经期内膜的剥脱而自然消退,但也可能经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最后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目前公认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闭。
有研究表明,由单纯性或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分别为1%和3%,平均进展时间大约为IO年;而单纯性不典型增生和复杂性不典型增生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分别为8%和29%,平均进展时间为4.1年[3]。
临床医生应重视子宫内膜增生症,初步判断其危险性,提高对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早期发现,及时采取干预性治疗措施。
现对比当前的一些子宫内膜诊断的步骤,综述子宫内膜的评估准则,目的是早期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症,早期治疗,并排除子宫内膜癌或日后可能罹患癌症的风险。
子宫内膜增生症妇女的常见主诉是阴道不规则出血,因此出现该症状应对子宫内膜进行检查。
患者通常有雌激素暴露史,分为内源性及外源性雌激素。
绝经前妇女常与肥胖和不排卵相关。
因此,患多囊卵巢综合征或不排卵的妇女患子宫内膜增生症的风险增加,肥胖妇女亦如此。
绝经后妇女发生异常阴道出血均应进行子宫内膜检查;绝经前妇女如果存在肥胖或雌激素摄入等导致的雌激素暴露,则可能增加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发生率,也应对其子宫内膜进行检查。
评价子宫内膜的方法包括:①经阴道超声检查(transvaginalsonogmphy,TVS),可显示子宫内膜图像;②盐水灌注的超声宫腔造影术(SiS);③官腔镜检查(hysteroscopy,HYS)的视觉评估及定向活检的组织病理学;④子宫内膜样本的细胞微观评价。
108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Vol.11, No.9综上所述,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CS,常规MRI 扫描有一定的特征性,若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清晰的显示出疾病病变的外周毗邻关系,两者联合诊断,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参考文献[1] 冯成涛,张海波,朱高红. MRI 误诊的椎体海绵状血管瘤18F-FDG PET/CT 显像一例[J].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8,42(1):84-86.[2] 关鉴,张毅,张泽卫. 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27例MRI 诊断分析[J]. 武警医学,2015,26(3):307-309.[3] 李明全,娄晓宇,苗宝娟.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M RI 诊断[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82-83.[4] 周玮,祝跃明,苏忠周,等.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35(6):677-682.[5] 何占彪,王宏伟.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及治疗选择[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15(4):378-380.[6] 谷瓅,滕艳华,姜文平,等.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 MRI 影像表现[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5):459-461.[7]索方方,陆芳芳,职蕊蕊,等.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MRI 影像学检查的临床特征[J]. 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18,16(3):140-142,150.[8]斯兴无,陈世孝,张福洲. CT 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CT 和 MRI 杂志,2016,14(12):41-43.[9] 熊艾平.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 和MRI 表现及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4):78-80.[10] 陈彤,郭亮.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点及治疗分析[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6,25(3):230-235[11] 谌业荣,余永强,钱银锋,等.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 和MRI 诊断[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1):1686-1689.[12]卢绍辉,陈惠,吴迪,等.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T、MRI 表现分析[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10):1691-1694.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价值评估邱黎倪 陈秀娟 黄凌娜 连成瑛 倪翊华 缪庚运作者单位: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福建 福州 350001通信作者:陈秀娟【摘要】目的 评价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评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漏诊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