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之 借代
- 格式:ppt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18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05)借代借代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九种修辞方法之一。
借代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一、借代的分类1.部分代整体(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辞》)用本体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来代本体名称。
(1)用船的一部分帆代船,(2)用千里“足”(马的脚)代千里马。
2.特征代本体(3)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4)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用本体事物的某一特征代替本体名称。
“玉颜”是形容杨贵妃色貌洁白娇美的,(3)中“玉颜”代杨贵妃。
“红巾翠袖”是古代歌女装束的典型特点,(4)中用“红巾翠袖”代歌女,只有天涯沦落的歌女才能为自己掬一把同情之泪。
3.工具代本体(5)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6)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干戈”本是两种做战用的武器,(5)中以“干戈”代战争。
汉代用素绢写信,通常为一尺,后来“尺素”成了书信的代称。
(6)中即以“尺素”代书信。
4.具体代抽象(7)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用具体事物代替与之相关的抽象概念。
(7)“桑麻”桑树和麻,代农家生活。
古代在边境建有烽火台,遇有敌情时则在其上燃火以报警。
烽火是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
(8)中以“烽火”代战争。
5.专名代泛称(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9)中“吴钩”是古代吴国所制弯形宝刀,后泛指刀剑。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注意:二者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3.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4.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赠孟浩然》)具体代抽象1.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4.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工具代本体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过零丁洋》)3.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2.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
(庾信《春赋》)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官职代本体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2.江州司马青衫湿,宣城太守知不知。
(《红线毯》)3.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旁题。
3俏代典例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借游人总述,称夸赞江南好,进而劝告客居、隐居的人在此久居直到年老。
B.景点的选择,极富江南水乡特点,既有景,又有游人的感受。
C”垆边人似月”一句用的是借代,写卖酒少女的美丽动人,以此写出江南的景人皆美。
D.全词描摹江南水乡是风光宜人的胜地,抒发自己客居于此的得意之情。
E.一般写游子,都写思乡断肠,这首词却反其意而用之,独具新意。
如果不到年老就回到家乡,会无限遗憾,以此表达词人愿久居江南的心愿。
F■■■■■■■■■■■1^^^II【参考答案】AC【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绛合考查,涉及陈询炼句,内零的理解,情感的批提,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二解各该种题型时,首先通够全■诗,整体理解杞援诗中写了叶幺景、什幺人、什幺苓,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u枇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u A项,“进而劝告客居、隐居的人在此久居支到年老E西解诗意:"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抒发的是诗人颜.泊脩归的愁苦之感u C项,“喈做E手法分析有误,“球边人救月E偻用的是比喻的修绛手法=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宋]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两句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借代。
这两句极力写出了当年宫苑中歌舞升平的景象,与后面的“到而今”所描述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注意:二者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3.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4.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赠孟浩然》)具体代抽象1.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4.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工具代本体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过零丁洋》)3.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2.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
(庾信《春赋》)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官职代本体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2.江州司马青衫湿,宣城太守知不知。
(《红线毯》)3.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诗歌艺术手法鉴赏——修辞手法一、诗歌的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言组织方式。
二、艺术手法包含: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考点一:诗歌的修辞手法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
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二:比拟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情感,使被描写的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拟物:把人当做物或把物当做物来写,使被描写的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把人当做物写如:我扎根在这座城市。
把a物当做b物来写如:白云在天上游来游去。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三:借代借代: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举酒欲饮无管弦”“管弦”代指音乐。
《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战船。
曹操的《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造酒的杜康代酒。
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绿和红两种颜色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四:夸张夸张:能够更突出更鲜明的表现事物。
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五:双关双关:双关分为语义双关和语音双关。
双关可以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
如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六:对偶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