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构造地质学研究(转)
- 格式:ppt
- 大小:9.10 MB
- 文档页数:40
页岩气地质储层建模及勘探技术研究第一章前言页岩气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气资源,相较于传统天然气具有开采成本低、储量丰富等优势,但由于储层复杂、开采技术难度大等原因,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一直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研究页岩气地质储层的建模和勘探技术显得极为必要。
第二章页岩气地质储层建模技术研究在页岩气探采过程中,建模是关键一环。
页岩气储层一般形成于海相泥盆系或下奥陶统石灰岩中,储层深度较大,一般在2000米以上。
传统的储层建模技术难以适应页岩气储层的复杂性,需要结合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勘探数据,采用新型的储层建模技术。
2.1 储层微观结构建模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结构比较复杂,储层中普遍存在纳米级别的孔隙和裂缝,这些微观孔隙会直接影响到储层的透气性。
通过使用电镜等技术对储层样品进行形貌分析,可以获取储层微观结构的信息,有助于建立准确的储层模型。
2.2 储层物性建模页岩气储层中,页岩、泥岩、石灰岩等岩石类型均有可能成为储层。
建立准确的储层模型需要确定储层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岩石密度等参数。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采集储层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建立岩石电性、弹性、渗透性等物性模型。
2.3 储层连通性建模储层连通性是指储层中各个孔隙之间的连接状态。
页岩气储层中存在大量的微观孔隙和纳米级别的裂缝,连接状态复杂,对储层的渗流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利用测井数据、地震数据等,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储层渗透性模型,实现储层连通性建模。
第三章页岩气勘探技术研究建立准确的储层模型之后,如何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勘探成为了页岩气开采面临的重大难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目前常用的页岩气勘探技术。
3.1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目前页岩气勘探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利用地震波在岩石中传播的原理,绘制出储层分布及储层内部结构。
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准确地刻画地下储气层的分布、储量等信息,是页岩气勘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2 电法勘探技术电法勘探技术是一种利用电流在地下岩石中传播的原理进行勘探的方法。
页岩气的地质特征及勘察策略研究摘要:页岩气的开发能够使油气的价格得到降低,从而使国家对海外能源的依赖程度得到减轻。
我国作为一个缺油缺气的国家,主要的能源结构仍然以煤为主,而有百分之59的油气资源都需要从海外进口。
这也就说明了对页岩气的勘察、开发和应用对我国能源形势的缓解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也就要求了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将国外先进的页岩气开发技术和开发思路加以明确,结合我国页岩气开发的实际特点与需求,制定更加合理的勘察策略,从而提升相关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率,推动我国能源产业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页岩气;地质特征;勘察策略一、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对页岩气的研究使世界能源使用的格局进行了彻底的改变,而我国也逐渐开始对页岩气的开发和使用加以重视。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页岩气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应的技术以及科研成果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多差距,很多在科研与发展之中的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也就是说,我国对于页岩气资源的应用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拓展空间。
我国页岩气资源的储量较高,发展前景较为明朗,然而由于页岩气本身就是一种较为全新的资源形势,因此我们也需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
在当前我国国土资源部门对中国页岩气资源现状的调研之中可以看到,我国页岩气资源可开采总量高达(10-32)X1011m3,海相页岩气的可开采总量高达(8.2-13)X1011m3,在经过近几年来相关人员长期不断的科研之中,页岩气地质理论体系也得到了初步的完善,能够为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1]。
二、影响页岩气形成的因素分析(一)地质条件的特殊性我国陆相页岩主要的发育体系有三叠系,古近系、陆相盆地白垩系以及侏罗系,而这些地质往往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盆地以及鄂尔多斯盆地之中。
我国页岩气的地质特征和在于成熟度较低、时代较新、埋藏较深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特征。
而我国海相页岩层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华北以及鄂尔多斯盆地等中上元古生物界的相应地区。
《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开发。
为了更好地了解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本文将系统阐述页岩气的形成机制、形成条件以及影响含气性的关键因素。
二、页岩气的形成条件1. 地质条件页岩气的形成需要具备特定的地质条件,主要包括沉积环境和沉积时间。
页岩气主要形成于湖泊、三角洲等静水环境的沉积物中,这些沉积物在长时间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经过压实、脱水、有机质成熟等过程,逐渐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层。
2. 温度和压力条件页岩气的形成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页岩中的有机质会逐渐成熟,生成更多的天然气。
此外,较高的压力也有助于将天然气保存在页岩层中。
3. 有机质条件有机质是页岩气形成的关键因素。
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层在成熟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天然气。
因此,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丰度和成熟度都会影响页岩气的形成。
三、含气性影响因素研究1. 页岩层厚度与连续性页岩层的厚度和连续性对含气性具有重要影响。
厚且连续的页岩层具有更好的储气能力和连续性,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
因此,页岩层的厚度和连续性是评价含气性的重要指标。
2. 矿物组成与孔隙结构页岩的矿物组成和孔隙结构对含气性具有显著影响。
黏土矿物含量较高的页岩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有利于天然气的吸附保存。
此外,页岩的孔隙结构发育程度也会影响天然气的储集和流动。
孔隙结构发育良好的页岩具有更高的储气能力和更好的流动性。
3. 地质构造与埋藏史地质构造和埋藏史也是影响含气性的重要因素。
构造活动、断裂、隆升等地质过程都会对页岩层的含气性产生影响。
此外,埋藏史也会影响页岩的成熟度和有机质类型,从而影响天然气的生成和保存。
四、结论通过对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页岩气的分布规律和储集特征,为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页岩的气藏特征和开发潜力,为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开发。
为了更好地了解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本文将详细探讨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含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页岩气开采的影响。
二、页岩气的形成条件页岩气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条件影响,其形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年代与地质层位:页岩气主要形成于古生代以来的沉积盆地中,特别是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层系。
2. 沉积环境:页岩的沉积环境对页岩气的形成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在静水环境、缺氧条件下形成的泥页岩更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
3. 成熟度:页岩气的生成需要一定的地质时间,因此页岩的成熟度是影响页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
随着成熟度的提高,有机质向气态转化的能力增强。
三、含气性影响因素页岩气的含气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机质含量:页岩中的有机质含量越高,其生成页岩气的潜力越大,含气性也相应增强。
2. 矿物成分:页岩的矿物成分对页岩气的吸附性和储集性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的页岩具有较好的储气性能。
3. 孔隙结构:页岩的孔隙结构对页岩气的储集和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孔隙度大、连通性好的页岩具有较好的储气和生产能力。
4. 地质压力与温度:地质压力和温度对页岩气的生成、运移和保存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较高的地质压力和适当的温度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
四、影响因素对页岩气开采的影响上述影响因素对页岩气的开采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了解页岩的形成条件和含气性影响因素有助于确定有利的目标区域。
其次,这些因素也影响了页岩气的开采难度和成本。
例如,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的页岩具有较好的储气性能,但也可能导致钻井和开采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地质压力和温度的适当范围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和开采,但过高或过低的压力和温度可能对开采造成不利影响。
五、结论通过对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页岩气的生成、储集和运移规律,为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页岩气的成藏过程及特征页岩系统的地层组成:多为暗色泥页岩夹浅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页岩的薄互层。
在页岩系统中,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多种多样。
除极少量的溶解状态天然气以外,大部分均以吸附状态赋存于岩石颗粒和有机质表面,或以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和裂缝之中。
吸附状天然气与游离状天然气含量之间呈彼此消长关系,其中吸附状态天然气的含量变化于20 %~85 % 之间。
因此从赋存状态观察页岩气介于煤层吸附气(吸附气含量在85 % 以上)和常规圈闭气(吸附气含量通常忽略为零)之间(张金川等,2004)。
页岩气成藏体现出了非常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除天然气在孔隙水、干酪根有机质以及液态烃类中的溶解作用机理以外,天然气从生烃初期时的吸附聚集到大量生烃时期的活塞式运聚,再到生烃高峰的置换式运聚,体现出了页岩气自身所构成的完整性天然气成藏机理序列。
一、页岩气的成藏过程页岩气成藏作用过程的发生使页岩中的天然气赋存相态本身也构成了从典型吸附到常规游离之间的序列过渡,因而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具有自身的独特意义,它至少将煤层气(典型吸附气成藏过程) 、根缘气(活塞式气水排驱过程) 和常规气(典型的置换式运聚过程) 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联结在一起。
由于页岩气在主体上表现为吸附状态与游离状态天然气之间的递变过渡,体现为成藏过程中的无运移或极短距离的有限运移,因此页岩气藏具有典型煤层气、典型根缘气和典型常规圈闭气成藏的多重机理意义,在表现特征上具有典型的过渡意义。
页岩气的成藏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成藏阶段。
1.第一阶段(页岩气成藏阶段)该阶段是天然气在页岩中的生成、吸附与溶解逃离(图1-6 ①),具有与煤层气成藏大致相同的机理过程。
在天然气的最初生成阶段,主要由生物作用所产生的天然气首先满足岩石中有机质和粘土矿物颗粒表面吸附的需要,当吸附气量与溶解的逃逸气量达到饱和时,富裕出来的天然气则以游离相或溶解相进行运移逃散,条件适宜时可为水溶气藏的形成提供丰富气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