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全册整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62.50 KB
- 文档页数:94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第一章:妇产科护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3. 熟悉妇产科护理学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教学内容:1. 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2. 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性。
3. 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
4. 妇产科护理学的护理流程。
5. 妇产科护理学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讨论妇产科护理学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作业与评估:1. 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或文献,加深对妇产科护理学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妇产科护理学的护理流程,分享心得体会。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教学目标:1.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
2. 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
3. 熟悉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1.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
2.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
3. 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图,加深对解剖结构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章:妊娠期护理教学目标:1. 掌握妊娠期的生理变化。
2. 了解妊娠期的护理要点。
3. 熟悉妊娠期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
教学内容:1. 妊娠期的生理变化。
2. 妊娠期的护理要点。
3. 妊娠期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和护理要点。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妊娠期护理场景。
作业与评估:1. 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或文献,了解妊娠期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妊娠期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分享学习心得。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讲一、第一章:妇产科护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a. 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b. 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c. 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2. 教学内容:a. 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b. 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c. 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3. 教学方法:a. 讲授:讲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b.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应用。
c.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4. 教学评估:a.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授和案例分析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b.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二、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1. 教学目标:a. 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
b.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
c. 理解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a.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介绍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部位的结构特点。
b.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讲解月经周期、排卵、受精、妊娠等生理过程。
c.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的重要性:探讨其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3. 教学方法:a. 讲授: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b. 图解演示:通过图解演示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
c.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功能的重要性。
4. 教学评估:a. 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的理解。
b.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三、第三章:妇产科护理评估1. 教学目标:a. 掌握妇产科护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b. 理解妇产科患者护理评估的重要性和目的。
c. 熟悉妇产科护理评估中的常用评估工具。
2. 教学内容:a. 妇产科护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观察、询问、体检等评估方法。
b. 妇产科患者护理评估的重要性和目的:讲解评估对患者护理的影响和目标。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一、第一章:妇产科护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2. 教学内容:a. 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b. 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性c. 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d. 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3. 教学方法:讲解和讨论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概念的理解。
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估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概念的理解程度。
二、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1. 教学目标: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周期。
2. 教学内容:a. 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b.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周期3. 教学方法:采用PPT演示和实物模型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的形式,评估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的理解程度。
三、第三章:孕期护理1. 教学目标:了解孕期妇女的护理需求和护理措施。
掌握孕期常见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
2. 教学内容:a. 孕期妇女的护理需求b. 孕期常见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孕期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的处理。
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的形式,评估学生对孕期护理的理解程度。
四、第四章:分娩期护理1. 教学目标:了解分娩期的护理流程和护理措施。
掌握分娩期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
2. 教学内容:a. 分娩期的护理流程b. 分娩期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3. 教学方法:通过视频演示和模拟分娩的场景,结合小组讨论和互动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娩期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的处理。
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的形式,评估学生对分娩期护理的理解程度。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讲一、第一章:妇产科护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程序。
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和护理方法。
2. 教学内容:a. 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b. 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程序c. 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和护理方法3. 教学方法:a. 讲座:讲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b. 小组讨论:讨论妇产科护理学的实际应用和案例。
c. 技能演示:演示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和护理方法。
4. 教学评估:a.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参与讲座和讨论的积极程度。
b. 技能演示:评估学生掌握妇产科护理学基本技能和护理方法的实际情况。
二、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1. 教学目标: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点和生理过程。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2. 教学内容:a. 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点c.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过程d.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和预防3. 教学方法:a. 讲座: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b. 图片展示:展示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图谱和生理过程。
c. 案例分析: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4. 教学评估:a. 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b.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护理和预防措施的应用能力。
三、第三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1. 教学目标:了解妊娠期妇女的生理变化和护理需求。
理解妊娠期妇女的护理原则和护理方法。
掌握妊娠期妇女的护理技巧和护理措施。
2. 教学内容:a. 妊娠期妇女的生理变化和护理需求b.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原则和护理方法c.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技巧和护理措施3. 教学方法:a. 讲座:讲解妊娠期妇女的生理变化和护理需求。
b. 角色扮演:模拟妊娠期妇女的护理场景,培养学生的护理技巧。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一、第一章:妇产科护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让学生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1.2 教学内容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的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发展趋势和挑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让学生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护理要点。
2.2 教学内容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解剖特点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周期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护理要点2.3 教学方法解剖图谱法:展示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帮助学生理解。
讲授法: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周期。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护理要点。
2.4 教学评估解剖图谱识别:检查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结构的理解。
生理功能周期测试:评估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功能的掌握程度。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护理要点的应用能力。
三、第三章:孕前护理与孕期保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孕前护理的重要性和内容。
让学生掌握孕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护理要点。
让学生了解孕期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2 教学内容孕前护理的重要性、内容和流程孕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护理要点孕期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孕前护理的重要性、内容和流程。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第一章:妇产科护理学概述1.1 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1.2 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性和目标1.3 妇产科护理学的历史和发展1.4 妇产科护理学的专业组织和认证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2.1 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2 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和生理特点2.3 女性生殖系统的周期性变化2.4 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问题与疾病第三章:孕妇的护理与管理3.1 孕妇的生理和心理变化3.2 孕妇的护理原则和方法3.3 孕妇的健康评估和监护3.4 孕妇的孕期管理和护理流程第四章:分娩期的护理与管理4.1 分娩过程的生理和心理特点4.2 分娩期的护理原则和方法4.3 分娩期的健康评估和监护4.4 分娩期的管理和护理流程第五章:产后的护理与管理5.1 产后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变化5.2 产后的护理原则和方法5.3 产后的健康评估和监护5.4 产后的管理和护理流程第六章:妇科疾病的护理6.1 妇科疾病的基本概念6.2 妇科疾病的病因和分类6.3 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6.4 妇科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治疗方法第七章:产科疾病的护理7.1 产科疾病的基本概念7.2 产科疾病的病因和分类7.3 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7.4 产科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治疗方法第八章:妇产科急危重症的护理8.1 妇产科急危重症的定义和特点8.2 妇产科急危重症的病因和分类8.3 妇产科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8.4 妇产科急危重症的护理原则和治疗方法第九章:妇产科护理伦理与法律9.1 妇产科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9.2 妇产科护理伦理的实践应用和案例分析9.3 妇产科护理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规体系9.4 妇产科护理法律的具体要求和实践指导第十章:妇产科护理研究与发展10.1 妇产科护理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0.2 妇产科护理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0.3 妇产科护理研究的现状和趋势10.4 妇产科护理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妇产科护理学概述重点: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重要性和目标、历史和发展、专业组织和认证。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章节一:妇产科护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程序。
3. 理解妇产科护理学在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程序。
3. 妇产科护理学在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程序。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妇产科护理学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实际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基本原则和护理程序的掌握。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的能力。
章节二: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教学目标:1.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
2. 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
3. 熟悉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教学内容:1.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
2.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
3.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临床案例分析法: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结构的理解。
2. 图片识别测试:评估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结构的记忆。
3. 临床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识别能力。
章节三:妊娠期妇女的护理教学目标:1. 掌握妊娠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2. 了解妊娠期妇女的护理要点。
3. 熟悉妊娠期妇女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1. 妊娠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2.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要点。
3. 妊娠期妇女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妊娠期妇女的生理变化和护理要点。
《妇产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妇产科护理学发展简史2.了解当代妇产科护理发展趋势3. 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学习目的及方法[教学重点]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学习目的及方法[教学难点]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学习目的及方法[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讨论[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2.讲授内容一、妇女一生各期生理特点与健康问题(一)新生儿期特点:1.寄生式生活—独立生活2.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3.发病率、死亡率高健康问题:产后感染、黄疸、畸形、窒息(二)儿童期特点:1.生长发育快,需要营养物质多2.消化功能逐渐完善,免疫由低到高3.与外间联系增加,饮食逐渐向成人过渡4.智力日趋完善,求知欲、模仿力强5.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已接近成人水平,是小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健康问题:阴阜炎、先天性异常、性发育不明等(三)青春期特点:1.生长呈现第二个高峰2.各系统发育已成熟3.神经内分泌不稳定健康问题:甲状腺肿、月经不调、精神行为等(四)性成熟期特点:1.周期排卵与来月经,生殖器官功能旺盛2.女性一生中最长的时期健康问题:妊娠与分娩、生殖泌尿系统感染、生殖器官和乳房肿瘤、性关系和性问题、避孕等(五)绝经过渡期特点:月经紊乱和绝经健康问题:血管舒缩障碍和精神症状,表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六)绝经后期特点:停经,生殖器萎缩健康问题:易发老年性阴道炎二、妇产科护理学的历史与发展(一)早期妇产科护理妇产科最早源于产科,其雏形是产妇家人及宗教及神学人员,他们照顾产妇的经验形成了集产医药护一身的原始产科医生(二)现代的妇产科护理学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标志现代护理学的诞生,也是现代妇产科护理学的创始人(三)当代护理学的发展趋势1.护理教育事业将得到极大发展2.社区护理将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3.护理学研究将在我国进一步深入开展4.护理质量控制将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三、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内容(一)妇产科护理学定义:是诊断和处理女性特有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妇女在妊娠、分娩、产褥期及非妊娠状态下和计划生育中的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反应,并对其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最终达到护理目标 (二)研究对象生殖各阶段不同健康状况的女性,以及相关的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三)护理程序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及实施、护理评价四、妇产科护理的特点与素质要求(一)工作特点:强度大、责任重、病人情况复杂(二)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教学互动] 请二位同学分别叙述女性一生的分期。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一、第一章:妇产科护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1)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2)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3)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2. 教学内容(1)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2)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3)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2)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分享各自观点。
二、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1. 教学目标(1)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
(2)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
(3)熟悉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
2. 教学内容(1)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其辅助结构。
(2)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月经周期、排卵、受精、妊娠等。
(3)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
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图片展示:展示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病例分析: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病例,引导学生了解疾病的基本概念。
三、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1. 教学目标(1)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原则。
(2)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流程。
(3)熟悉常见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
2. 教学内容(1)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原则,包括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
(2)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流程,包括接诊、诊断、治疗和康复。
(3)常见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包括炎症、肿瘤、月经失调等。
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原则和流程。
(2)角色扮演:模拟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分析常见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分享护理经验。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学2. 章节名称:第一章妇产科护理学基础3. 课时安排:2学时4. 教学目标: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重要性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理解妇产科患者的特殊生理和心理需求二、教学内容1. 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解释妇产科护理学的概念和范围强调妇产科护理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重要性2. 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分析妇产科护理中应用这些原则的具体情况3. 妇产科护理流程讲解妇产科护理的基本流程,包括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护理流程在实际中的应用4. 妇产科患者的特殊生理和心理需求讨论妇产科患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殊需求提出满足这些需求的护理策略和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妇产科护理流程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妇产科患者的特殊生理和心理需求,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五、教学资源1. 教材:妇产科护理学教材2. 案例材料:提供相关妇产科护理案例供学生分析3. 投影片:用于展示妇产科护理流程和患者需求的相关图片和图表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站和文献,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六、第六章妇产科患者护理评估教学内容:1. 护理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 妇产科患者护理评估的特殊性3. 护理评估中的数据收集方法4. 护理评估中的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的区分与记录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护理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妇产科患者护理评估的特殊性。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护理评估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技巧。
科目:妇产科护理学授课对象:护理本科学年制:四年授课章节:第二章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内容一、目的要求:1. 描述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及功能;叙述各临近器官及临床意义。
2. 叙述女性生殖系统主要血液供应及淋巴系统。
3. 复述骨盆的骨骼、关节、韧带和分界。
4. 描述骨盆底三层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1.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及其邻近器官。
40min2. 女性生殖器的血管、淋巴及神经。
10min3. 骨盆的构成与分界。
25min4. 骨盆底三层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15min三、讲授重点:1.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及其邻近器官。
2.骨盆的构成与分界。
四、讲授难点:1.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及其邻近器官。
2. 女性生殖器的血管、淋巴及神经。
3.骨盆底三层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五、授课方法:讲授、讨论六、教具:挂图、模型、幻灯七、参考书:妇产科(人卫第七版教材)、系统解剖学(人卫第七版教材)、妇产科护理学(成人大专院校教材)。
5※<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科目:妇产科护理学授课对象:护理本科学年制:四年授课章节:第二章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内容一、目的要求:1. 叙述月经的临床表现。
2. 列举与月经期保健相关的护理问题。
3 执行月经期卫生保健指导。
4. 叙述卵巢分泌性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5. 叙述月经的周期性调节及各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1.月经的临床表现及相关保健。
30min2. 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25min3. 月经的内分泌调节及其周期性变化。
35min三、讲授重点:1. 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2 月经的内分泌调节及其周期性变化。
四、讲授难点:1. 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2 月经的内分泌调节及其周期性变化。
五、授课方法:讲授、讨论六、教具:挂图、幻灯七、参考书:妇产科(人卫第五版教材)、组织胚胎学(人卫第五版教材)、妇产科护理学(成人大专院校教材)、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周昌菊主编) 。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自学)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Anatomy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System)[教学目标]1.掌握外、内生殖器组成。
2.掌握子宫的位置、形态、大小、分部和韧带及输卵管的分部。
3.了解内生殖器功能及邻近器官位置和主要的血管、淋巴、神经。
4.了解骨盆组成、分界和类型5. 熟悉骨盆底组织。
[教学重点]1.内生殖器官2.骨盆[教学难点]1.内生殖器官2.血管、淋巴、神经。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讨论[教学用具] 多媒体、模型、挂图[教学程序]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2.讲授内容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Anatomy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织与邻近器官。
骨盆为生殖器官的所在地,且与分娩有密切关系。
一、外生殖器(pudendum,external genitalia)(一)阴阜(mons Pubis)隆起的脂肪垫(女性第一性征)位置耻骨联合前面青春期开始生长阴毛,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女性第二性征)(二)大阴唇(labium majus)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位置邻近两股内侧,起自阴阜,止于会阴。
前端:子宫圆韧带终点后端:在会阴体前相融合,形成大阴唇的后连合。
外侧面:与皮肤相同,皮层内有皮脂腺和汗腺,青春期长出阴毛内侧面:皮肤湿润似粘膜皮下脂肪层富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局部受伤,出血易形成大阴唇血肿未婚妇女: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盖阴道口及尿道外口。
经产妇大阴唇:两侧分开(分娩);绝经后:大阴唇呈萎缩状,阴毛稀少(三)小阴唇(labium minus)一对薄皱襞,无毛,富含神经末梢,敏感位置:大阴唇内侧。
前端:相互融合,再分为两叶包绕阴蒂,前叶形成阴蒂包皮后叶与对侧结合形成阴蒂系带后端:与大阴唇后端相会合,在正中线形成横皱壁――阴唇系带(frenulum labium pudendal)经产妇受分娩影响,不明显(四)阴蒂(clitoris)勃起性组织(与男性阴茎海绵体相似)位置两小阴唇顶端的联合处分三部分:前端:阴蒂头,富含神经末梢,极敏感。
仅阴蒂头露见,其直径6~8mm。
中:阴蒂体,后:分为两个阴脚,附着于各侧的耻骨支上。
(五)阴道前庭(vaginal vestibule)两小阴唇之间的裂隙前:阴蒂后:阴唇系带在此区域内:前方尿道外口后方阴道口舟状窝(阴道前庭窝):阴道口与阴唇系带之间一浅窝,经产妇无1.前庭球(vestibular bulb)又称球海绵体,前庭两侧,由勃起性的静脉丛构成前部与阴蒂相接后部与前庭大腺相邻浅层为球海绵体肌覆盖2.前庭大腺(major vestibular glands)又称巴多林腺(Bartholin glands)位于大阴唇后部,亦为球海绵体肌所覆盖,如黄豆大,左右各一腺管细长(l-2cm),向内侧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黄白色粘液,正常情况检查时不能触及,若因感染腺管口闭塞,形成前庭大腺脓肿,若仅腺管开口闭塞使分泌物集聚,形成前庭大腺囊肿,则两者均能看到或触及。
3.尿道口(urethral orifice)尿道的开口,略呈圆形,位于阴蒂头的后下方及前庭前部,尿道旁腺或斯基思腺(paraurethral or Skeneglands):尿道口后壁上一对并列腺体,其分泌物有润滑尿道口作用,亦常为细菌潜伏所在4.阴道口及处女膜(vaginal orifice and hymen)阴道口位于尿道口后方、前庭的后部,为阴道的开口,其大小、形状常不规则。
阴道口周缘覆有一层较薄粘膜称处女膜。
膜的两面均为鳞状上皮所覆盖,其间含结缔组织、血管与神经末梢,有一孔多在中央,孔的形状、大小及膜的厚薄因人而异。
二、内生殖器(internal ginitalia, internal reproductive organs)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称子宫附件(uterine adnexa)。
(一)阴道(vagina)为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1.位置和形态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上端包围宫颈, 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隆(阴道穹)(vaginal fornix),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为盆腔最低部位,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
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
2.组织结构阴道壁由粘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有很多横纹皱襞,故有较大伸展性阴道粘膜呈淡红色,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覆盖,无腺体,阴道粘膜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幼女及绝经后妇女的阴道粘膜上皮甚薄,皱襞少,伸展性小,容易创伤而感染。
阴道肌层由两层平滑肌纤维构成,外层纵行,内层环行,在肌层的外面有一层纤维组织膜,含多量弹力纤维及少量平滑肌纤维。
阴道壁因富有静脉丛,故局部受损伤易出血或形成血肿。
(二)子宫(uterus)壁厚、腔小、以肌肉为主的器官。
腔内覆盖粘膜称子宫内膜,青春期后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改变并产生月经;性交后,子宫为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孕期为胎儿发育、成长的部位;分娩时子宫收缩使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
形态成年人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约 5ml。
子宫上部较宽称宫体(uterine body or corpus uteri),上端隆突部分称宫底(fundus uteri),宫底两侧为宫角( cornua uteri),与输卵管相通。
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称宫颈(cervix uteri)。
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
宫腔(uterine cavity)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
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在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约1cm,解剖学内口(anatomical internalos)其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组织学内口(histological internal os)其下端困粘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
宫颈管(cervical canal)宫颈内腔呈梭形称成年妇女长约 2.5~3.0cm,其下端称宫颈外口(external os ofcervix)。
宫颈阴道部vaginal portion 宫颈下端伸人阴道内的部分;宫颈阴道上部superavaginal portion 在阴道以上的部分。
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宫颈外口受分娩影响形成大小不等的横裂,而分为前唇和后唇。
2.组织结构宫体和宫颈的结构不同。
(l)宫体: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外层为浆膜层(脏层腹膜),中间层为肌层,内层为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为一层粉红色粘膜组织,从青春期开始受卵巢激素影响。
功能层:其表面2/3能发生周期性变化;基底层;女性生殖系统层,余下l/3靠近子宫肌层的内膜无周期性变化子宫肌层:厚,非孕时厚约0.8cm。
肌层由平滑肌束及弹力纤维所组成。
肌束纵横交错如网状,大致分3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多各方交织。
肌层中含血管,子宫收缩时血管被压缩,能有效制止产后子宫出血。
子宫浆膜层:为覆盖宫体底部及前后面的腹膜,与肌层紧贴,但在子宫前面近峡部处,腹膜与子宫壁结合较疏松,向前反折以覆盖膀胱,形成膀胱子宫陷凹。
覆盖此处的腹膜称膀胱子宫返折腹膜,与前腹壁腹膜相连续。
在子宫后面,腹膜沿子宫壁向下,至宫颈后方及阴道后穹隆再折向直肠,形成直肠子宫陷凹亦称道格拉斯陷凹,并向上与后腹膜相连续。
(2)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亦含有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
宫颈管粘膜上皮细胞呈单层高柱状,粘膜层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碱性粘液,形成宫颈管内的粘液栓,将宫颈管与外界隔开。
宫颈阴道部为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
在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宫颈粘膜受性激素影响也有周期性变化。
3.位置腹膜间位器官。
盆腔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子宫的正常位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主要靠子宫韧带及骨盆底肌和筋膜的支托作用。
活动度大,与膀胱、直肠的充盈度有关,与妊娠有关。
4.子宫韧带共有4对(l)圆韧带(round ligament):呈圆索形得名,长 12~ 14cm,由结缔组织与平滑肌组成。
起于子宫双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下方,然后向前下方伸展达两侧骨盆壁,再穿过腹股沟管终于大阴唇前端。
圆韧带肌纤维与子宫肌纤维连接,表面为阔韧带前叶的腹膜层覆盖。
有使宫底保持前倾位置的作用。
(2)阔韧带(broad ligment):覆盖在子官前后壁的腹膜自子宫侧缘向两侧延伸达到骨盆壁,形成一对双层腹膜皱壁。
阔韧带分为前后两叶,其上缘游离,内2/3部包围输卵管(伞部无腹膜遮盖)外l/3部移行为骨盆漏斗韧带(infundibuloplvic ligament)或称卵巢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ovary),卵巢动静脉由此穿过。
卵巢固有韧带proper ligament of ovray 或卵巢韧带卵巢内侧与宫角之间的阔韧带稍增厚输卵管系膜(mesosalpinx) 在输卵管以下、卵巢附着处以上的阔韧带,其中有结缔组织及中肾管遗迹。
卵巢系膜mesovarium 卵巢前缘与阔韧带后叶相接处的双层腹膜皱襞,尚有胚胎残余器官(卵巢附属器,卵巢冠、囊状附件、卵巢旁体)子宫系膜mesometrium 在宫体两侧的阔韧带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称宫旁组织parametrium。
在宫颈处为宫颈旁组织(paracervical tissue).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
(3)主韧带(cardinal ligment):宫颈横韧带,在阔韧带的下部,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为一对坚韧的平滑肌与结缔组织纤维束,起固定宫颈位置的作用,为保持子宫不致向下脱垂的主要结构。
(4)宫骶韧带(utero-sacral ligment):从宫颈后面的上侧方(相当于组织学内口水平),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
韧带含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外有腹膜遮盖,短厚有力,将宫颈向后向上牵引,维持子宫处于前倾位置。
若上述韧带、骨盆底肌和筋膜薄弱或受损伤,可导致子宫位置异常,形成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
(三)输卵管(Fallopian tube or oviduct)为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位于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内侧与宫角相连通,外端游离,与卵巢接近。
全长约8~14cm。
输卵管为卵子与精子相遇的场所,也是向宫腔运送受精卵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