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87 MB
- 文档页数:45
糖皮质激素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引言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肺炎,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其中儿童患病率最高,占所有MPP的患者中的80%,成年人患病率较低,只有20%。
通常来说,MPP的发病率最高的是秋冬季节。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是一种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类固醇激素,可降低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减轻疾病症状。
在一些呼吸系统疾病中,糖皮质激素在缩短疾病持续时间、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
本文将主要讨论糖皮质激素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治疗原理糖皮质激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炎症是许多疾病的共同基础。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体内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白细胞等)会释放出来,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或全身性炎症反应,引起氧化应激反应。
而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了炎症反应,达到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另一个作用是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在某些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自身细胞组织产生攻击,导致炎症反应。
而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疾病症状。
糖皮质激素在MPP中的应用MPP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治疗。
在目前的治疗中,大多数患者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可以逐渐缓解。
但是,在部分患者中,因为病变严重,抗生素治疗后症状仍然存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对于这部分患者,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尝试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项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MPP的meta-analysis表明,与仅采用抗生素治疗相比,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更快地缓解体温和症状。
且相比于仅使用抗生素治疗,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并没有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另外,一项针对儿童MPP的研究表明,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疾病持续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氧疗时间。
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身体健康是每个人的追求,然而,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却在不断上升。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其效果被广泛认可。
本文将介绍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研究。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药物。
在支气管哮喘中,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白细胞的迁移和聚集,减少炎症细胞的释放,从而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减少黏液分泌和支气管收缩等症状。
二、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多项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中,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显著减轻哮喘发作症状,缓解呼吸急促、咳嗽以及胸闷等症状。
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度,降低治疗的剂量以及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三、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虽然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被广泛认可,但是其使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骨质疏松、皮肤萎缩、易感染等不良反应。
此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还会引起儿童生长发育的受阻。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该根据病情轻重、病人年龄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四、未来研究方向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优化糖皮质激素剂量以及频率的使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二是开发更有效、低毒性和指定靶向的糖皮质激素,以求更好的临床疗效和少副作用。
三是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更为准确地评价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总之,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应进行个体化治疗。
对于未来糖皮质激素的研究,我们还有很多深入的方向可以探索。
药理学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功能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药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药理学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药物治疗策略。
一、药理学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道过敏性和气道高反应性增加。
在哮喘治疗中,药理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哮喘治疗药物包括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和抗过敏药物。
1. 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能够刺激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常用的β2受体激动剂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急性哮喘发作的快速缓解,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则用于控制哮喘的日常症状。
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一种抗炎药物,能够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轻哮喘症状。
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和黏液分泌。
在治疗哮喘中,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口服、吸入等途径给药。
3. 抗过敏药物抗过敏药物主要用于改善气道高反应性,减少过敏原引起的气道痉挛和炎症反应。
抗过敏药物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物等。
二、药理学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其特征是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阻塞。
药理学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炎药物。
1. 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能够通过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气道痉挛,扩张气道,改善气流阻塞。
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在COPD治疗中起到了抗炎作用。
它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对COPD的治疗效果较好,但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的控制,以避免潜在的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合理应用天津市胸科医院林燕萍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根据生理功能可分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氮皮质激素三类。
其中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的束状带分泌,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炎症、免疫抑制、抗过敏、抗纤维化、抗毒素及抗休克、对代谢和血液系统的影响以及其他方面如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等。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无氟激素和含氟的激素两类。
如( ppt6 )图表所示,在无氟激素当中,抗炎强度较弱的是短效的氢化可的松,较强的是中效的甲泼尼龙;在含氟激素中,以长效的地塞米松抗炎活性和抗炎强度最强。
2 .水钠潴留作用:在一部分糖皮质激素中有盐皮质激素的活性,盐皮质激素的活性还现在有水钠潴留的副作用。
如( ppt7 )图表所示,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盐皮质激素活性较强。
因此,对于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在应用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时,一定要注意其盐皮质激素活性的一面。
3 .激素受体亲和力:激素的抗炎作用是通过激活细胞内的受体而合成出相关的抗炎蛋白质来达到的。
( ppt8 )图表显示的是用胎儿肺细胞来研究不同激素其与激素受体亲和力的强度的比较。
由图表可见,在所有的激素当中以甲泼尼龙受体亲和力最强,受体的亲和力越高,和激素结合的越紧密,在临床上体现出更强的抗炎活性。
(二)激素的药代动力学激素的半衰期包括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
由于激素的作用要通过细胞合成相关蛋白质来实现,所以生物半衰期是反映激素作用时间的。
但血浆半衰期的长短与其在体内循环中暴露的时间是一致的,血浆暴露时间长,造成全身副反应的就会就越大。
所以,相比而言甲泼尼龙比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的副作用发生机会要少。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氢化可的松的生物半衰期比较短,所以要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其使用频率必然要增大。
这也就必然会导致其副作用发生机会大大增加。
特别是其本身就有很强的水钠潴留作用,这势必造成其在通过抗炎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而减轻水肿的同时,也会由于水钠潴留作用而增加水肿的发生。
地塞米松注射液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等作用。
它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以及促进康复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探讨地塞米松注射液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减轻炎症反应: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细菌、真菌等引起,其中病毒感染多为炎症反应引起的。
地塞米松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减少炎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释放,从而降低组织损伤和炎症症状。
2. 缓解症状:呼吸道感染时常伴随着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地塞米松能够缓解这些症状,减轻呼吸道痉挛和水肿,改善气道通畅度,并降低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喘息,提高患者的呼吸舒适度。
3. 提高治疗效果:地塞米松注射液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可作为辅助药物使用,能够加强其他抗感染药物的治疗效果。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地塞米松可以降低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改善抗生素的疗效,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和住院时间。
4. 促进康复:地塞米松注射液还能够促进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康复过程。
炎症反应抑制和症状缓解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减少因症状影响而引起的并发症,如肺炎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地塞米松还能够增加患者的体力和食欲,促进病后营养调理,加速康复。
5. 安全性评价:地塞米松注射液的应用在大多数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是安全的,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在合适的剂量下使用,并注意患者的情况观察和不良反应监测。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免疫功能抑制、代谢紊乱、水潴留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治疗时长,以保证安全有效。
总的来说,地塞米松注射液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
它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康复。
然而,应用时需要谨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控制。
相信通过未来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地塞米松注射液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用于治疗哮喘的糖皮质激素及用法指南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气喘、胸闷、咳嗽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哮喘的药物,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及其用法指南。
一、糖皮质激素的分类糖皮质激素主要分为两类: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口服型糖皮质激素。
1.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哮喘治疗中的首选药物,它能够通过吸入方式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具有副作用少、效果显著等优点。
常见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包括:布地奈德、倍氯米松、氟替卡松等。
2. 口服型糖皮质激素口服型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哮喘发作时的急性缓解,也可以用于控制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
常见的口服型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通过与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影响多种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抑制炎症、减轻肺部病变的作用。
它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等多方面的作用。
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相对简单,下面将详细介绍。
1. 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在开始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之前,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2. 清洁口腔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之前,应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清除干净,并漱口,以防止药物残留在口腔内。
3. 正确使用吸入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通常需要使用吸入器。
在使用之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指导正确使用吸入器。
4. 坚持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因此,患者应坚持按时使用,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四、口服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口服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相对复杂,下面将详细介绍。
1.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口服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不能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2. 逐渐减量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医生会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患者在减量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3. 避免突然停药口服型糖皮质激素不能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说明书一、产品概述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药物,它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功效。
本使用说明书旨在向使用者提供关于糖皮质激素的详细信息,包括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
在使用本产品之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
二、适应症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皮肤炎症:如湿疹、荨麻疹等。
2. 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
3. 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4. 关节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5. 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三、使用方法1. 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示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
2. 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部位,选择适合的剂型和使用方式,如口服、局部涂抹、注射等。
3. 使用前请先仔细清洗受影响的部位,并确保干燥。
4. 如果使用的是局部涂抹剂型,请将药物均匀涂抹于患处,并轻轻按摩帮助吸收。
5. 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和频次使用,不得擅自增减用药量。
6. 使用期间如出现不适或副作用,请及时咨询医生,不得随意停药。
四、注意事项1. 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示使用,不得滥用或长期使用。
2. 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严重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 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喉咙痛等。
- 皮肤变化:如瘙痒、红肿等。
- 消化不良:如恶心、呕吐等。
4. 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水潴留、高血压、骨质疏松等,请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并定期复查。
5.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性,请根据医生的建议逐渐减量或停药。
6. 请妥善保存糖皮质激素,保持干燥、避光、避热,远离儿童。
五、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有:1. 皮肤症状:如激素性暗疮、皮肤变薄、色素沉着等。
2. 消化系统症状:如胃炎、消化不良等。
抢救感染性休克激素选择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给药方案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又称为皮质醇,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调节,其分泌和生成受促皮质素(ACTH)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主要有两种剂型,一种是全身用药,即口服或静脉使用,也就是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另一种是局部用药,即吸入或外用。
根据生物半衰期的不同,全身型糖皮质激素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
分类不同,其各项生理作用的强弱也各有所侧重:1)短效糖皮质激素:可的松、氢化可的松;2)中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等;3)长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不同种类的糖皮质激素的等效剂量换算为:可的松25 mg=氢化可的松20 mg=泼尼松5 mg=甲泼尼龙4 mg=倍他米松0.75 mg=地塞米松0.75 mg。
1、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2023年ATS&IDSA发布的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对于成人SCAP患者,若合并休克,可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条件的推荐,证据质量低等),但该建议不适合病毒性肺炎、未控制的糖尿病和因其他原因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若使用糖皮质激素,推荐甲泼尼龙(0.5 mg/kg,q12 h,5天)。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版)提到,糖皮质激素能降低合并感染性休克CAP患者的病死率,推荐琥铂酸氢化可的松200 mg/d,感染性休克纠正后应及时停药,用药一般不超过7天(IIC)。
Dequin PF等人于2023年3月21日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CAPE COD研究结果证明,氢化可的松的使用可降低SCAP患者的28天死亡率。
但该研究排除了感染性休克患者。
具体哪些患者适合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糖皮质激素的选择:目前多数指南共识建议给予氢化可的松200 mg/d,每6小时一次,每次50 mg,或持续静脉泵入;或给予甲泼尼龙,0.5 mg/kg/12 h,共5天疗程或等量其他激素。
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领域,激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
它就像是一位“神奇的战士”,在对抗某些疾病时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同时也需要谨慎使用,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激素。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生理过程。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常用的激素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
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激素可谓是“得力干将”。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的气道会出现高反应性,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激素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
对于急性发作的严重哮喘患者,常常需要静脉使用激素,如甲泼尼龙,以迅速缓解症状。
而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则可以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进行长期的控制治疗,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
吸入激素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副作用相对较小。
除了哮喘,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COPD 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和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在急性加重期,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加剧等,此时短期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和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稳定期的 COPD 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并不能阻止肺功能的下降,反而可能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在间质性肺疾病中,激素的应用则需要更加谨慎地权衡利弊。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病因多样,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等。
对于一些炎症性的间质性肺疾病,如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等,激素可能会有较好的疗效。
但对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等进展性疾病,激素的效果往往不佳,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另外,在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严重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中,激素的使用也存在争议。
一些研究表明,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患者使用激素,可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氧合,但也有研究认为激素可能增加感染扩散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分析目的该实验主要探讨糖皮质激素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现状与合理性分析。
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所收治400例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所有患儿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
结果400例患儿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共有180例,占据45.00%;其中以0~3岁患儿使用的糖皮质激素的例数最多;在180例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使用合理的共有128例,占据71.11%;不合理的共有52例,占据28.89%;所有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呼吸系统患儿主要包含了:支气管哮喘、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喉炎、支气管肺炎、新生儿肺炎、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
结论该院在现阶段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临床应用中需要遵守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原则,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mainly investigated th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rationality of glucocorticoids in pediatric respiratory disease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data of 400 cases of children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random se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the use of glucocorticoids in all children was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400 cases,there were 180 cases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using glucocorticoids,which accounted for 45.00%;Among them,the number of cases of glucocorticoids used in children aged 0-3 years was the highest;glucocorticoids were used in 180 cases. Among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s,a reasonable total of 128 cases accounted for 71.11%;an unreasonable total of 52 cases,which accounted for 28.89%;all respiratory patients using glucocorticoids mainly include:bronchial asthma,acute asthmatic Bronchitis,acute laryngitis,bronchial pneumonia,neonatal pneumonia,interstitial pneumonia,and lobar pneumonia. Conclus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use of glucocorticoids in our hospital.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the principles of application of glucocorticoids should be followed to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drug use.[Key words] Glucocorticoids;Pediatric diseases;Status of application;Rationality糖皮質激素属于一种肾上腺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其能够有效起到免疫抑制、抗菌、抗炎以及抗休克的作用,在现阶段糖皮质激素已经成为了临床应用最多的药物之一[1]。
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张棉根摘要: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一种控制气道炎症的疗效药,常用于医治慢性气道炎症;因气道黏膜能直接受ICS作用,故局部药效强,治疗效果显著。
近年,许多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需利用ISC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故ICS家庭雾化治疗模式被提出,且受到医学、社会领域的极大关注。
家庭式ICS雾化治疗不单是治疗场所的转换,其打破了传统治疗模式,并提升了自我健康管理、个体化治疗的理念。
家庭式ICS雾化治疗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慢性气道炎症疾病长期疗效不佳的患儿。
关键词: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儿科;呼吸系统疾病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8月~2015年5月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92例,其中男48例,女44例,年龄9个月~6岁,平均年龄(4.7±2.3)岁。
疾病类型:支气管肺炎31例,哮喘27例,毛细支气管炎20例,肺部感染1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治疗:依据病情给予抗炎、平喘、抗病毒等治疗,禁止患儿与过敏源接触,如有必要可给予呼吸机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方案治疗: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国药准字H20140475)0.5~1.0mg/次,雾化吸入,2次/d:患儿取半卧位,选择空气压缩装置对雾化液氧气流量进行调整,维持4.0L/min的流量,同时指导患儿掌握科学呼吸的方法,运用口腔吸气、鼻腔呼气,在完成治疗后指导患儿有效漱口与排痰。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包括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呼吸频率(RR)、达峰容积(VPEF/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