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历年考点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19.92 KB
- 文档页数:12
生理学期末重点考点一、名解1、肺通气量: 是指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
2、阈强度: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3、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吸引水分子的能力。
4、肾糖阈: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5、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6、易化扩散: 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7、胸式呼吸: 以肋间外肌舒缩引起胸骨和肋骨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8、腹式呼吸: 以隔肌舒缩为主引起的呼吸运动。
9、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用的时间。
10、神经递质: 是指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是受体,并产生突出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
10、氧容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气量称为血氧容量。
11、胃-肠反射:在12指肠壁上存在多种感受器,酸、脂肪、高渗溶液及机械扩张均可刺激这些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减慢。
12、机体内环境: 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细胞外液,故生理学中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13、体位性低血压: 当机体有平卧突然转为直立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心脏以下静脉血管充盈扩张,造成大量血液滞留,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排量减少和血压降低引起脑、视网膜一时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现象。
14、主动转运: 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膜上膜蛋白的作用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号能转运过程。
15、血型: 指血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16、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17、消化: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加工、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8、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19、出胞: 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类物质被排出细胞的过程。
20、通气血流比值: 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1. 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机能的科学,它关注于生物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等。
2. 生理学的重点2.1 细胞膜与细胞传递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界面,它对物质的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生理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离子通道与离子平衡•细胞膜上的受体与信号转导2.2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负责感知、传导和处理信息的重要系统。
生理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神经元结构与功能•神经传递与突触传递•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2.3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生理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消化器官结构与功能•食物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2.4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生理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呼吸器官结构与功能•呼吸过程中的肺泡气体交换•呼吸调节机制2.5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生理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心脏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过程•血压调节机制2.6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负责排除代谢产物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生理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肾脏结构与功能•尿液形成过程•水盐平衡调节机制2.7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生理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内分泌腺体结构与功能•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机制•内分泌失调与疾病3. 生理学考点3.1 概念与定义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是考试中的重点,包括细胞膜、神经元、离子通道等的定义和功能。
3.2 实验技术与方法生理学实验技术与方法是生理学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包括离体器官实验、电生理记录、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3.3 生理学参数与测量生理学参数与测量是考试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如血压、心率、呼吸率等的测量方法和正常范围。
3.4 生理过程与调节机制生理过程与调节机制是考试中的核心内容,包括神经传导、消化吸收、呼吸气体交换等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生理会考必考知识点归纳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涉及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生物体的功能。
以下是生理会考中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归纳:1. 细胞生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作用,以及细胞的代谢过程。
2. 组织生理:组织是由相似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
了解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特点和功能。
3. 器官生理:器官是由不同种类的组织构成的结构,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
例如心脏、肺、肾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4.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各种生理过程。
了解主要的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和作用。
5.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了解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传导的机制。
6.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分类,以及血液循环的路径。
7.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负责气体交换,包括肺的通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8.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
了解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的功能,以及消化酶的作用。
9.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10.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负责生物体的繁殖。
了解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殖过程。
11. 体温调节:了解体温调节的机制,包括体温的维持和调节过程。
12. 水和电解质平衡:了解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机制,以及它们在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13. 免疫生理:免疫系统的功能是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反应的过程。
这些知识点是生理学考试中的基础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生理学100个必考重点1、气体(CO₂、O₂、N₂)属于单纯扩散。
2、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葡萄糖、氨基酸。
3、经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Na⁺、K⁺、Cl⁻、Ca²⁺等离子。
4、主动转运:钠钾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的主动吸收。
5、出胞入胞: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异物、脂类物质等)。
6、静息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K⁺外流形成。
7、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Na⁺内流形成。
8、兴奋传导特点:双向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完整性。
9、骨骼肌的神经传递:首先Ca²⁺内流,ACh外流。
10、阻断ACh接头传递的:美洲箭毒、α-银环蛇毒。
11、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
12、红细胞的造血原料是:铁+蛋白质。
13、维生素B和叶酸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
14、血浆PH(值)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NaHCO₃/H₂CO₃。
15、左心室压力最高是快速射血期末。
16、左心室容积最小是等容舒张期末。
17、左心室容积最大是心房收缩期末。
18、主动脉压力最高是快速射血期末。
19、主动脉压力最低是等容收缩期末。
20、主动脉血流量最大是快速射血期。
21、室内压升高最快是等容收缩期。
22、心肌的收缩强度可随着其初长度(由心室前负荷决定)的改变而改变,心肌具有的这种特性称为异长调节。
23、浦肯野纤维的4期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
24、窦房结细胞4期去极化由K⁺通道逐渐关闭,Na⁺、Ca²⁺内流逐渐增多而引起。
25、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是足够的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26、外周阻力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27、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28、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ACh。
29、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血管是皮肤血管,骨骼肌血管和内脏血管占其次。
30、动脉压力感受器不是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而是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脑血管和冠脉最少。
31、动脉舒张压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冠脉血流量。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其生命活动的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上的规律的学科,并试图揭示其机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生理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细胞生理学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能选择性地允许物质进入和离开细胞。
细胞膜中的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起到了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细胞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本过程。
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4.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通过细胞信号传导网络来接受和传递信息。
包括细胞表面受体和内在信号转导途径。
二、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电信号和传导信息。
2. 神经传导:神经传导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其它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包括化学传导和电传导两种方式。
3. 突触传递: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地方,在突触间隙中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来传递信号。
4. 大脑:大脑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控制着思维、感觉、运动等功能。
三、心血管生理学1. 心脏:心脏是泵血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2.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循环的过程。
方向有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
3. 血压调节:血压通过血管阻力和心脏泵血量的调节来维持稳定。
4.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机体停止出血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四、消化生理学1.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负责食物消化和吸收。
2. 食物消化:食物在消化道中通过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来分解和降解成更小的分子,便于吸收。
3. 肠道菌群: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对人体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如帮助消化和合成维生素等。
五、呼吸生理学1.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和肺等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通过扩散来完成。
生理学考点汇总(二)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种生命现象及其机制的科学。
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考点对于学习和理解生命的本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生理学考点进行汇总,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学科。
正文:一、细胞生理学考点1. 细胞的组成与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涉及到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相关的调控机制。
3. 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机制与能量产生。
4.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调控。
5. 细胞信号传导:包括激素与受体的结合以及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二、神经生理学考点1. 神经元结构与功能:包括树突、轴突、突触等组成部分及其传递信号的机制。
2. 神经传导:包括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以及突触传递的机制。
3. 神经调节: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再摄取过程,以及相关的调节通路。
4. 感觉器官与感觉传导: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神经传导的机制。
5.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与调节行为和认知相关的神经通路。
三、心血管生理学考点1. 心脏结构与功能:包括心肌组织的结构与收缩的机制,以及心脏的起搏和传导系统。
2. 血流动力学:包括血液的组成、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和阻力调节。
3. 血压调节:包括激素、神经系统和局部调节对血压的调控机制。
4. 血液调节:包括红细胞的产生与分解、血液凝固机制等。
5. 免疫系统与心血管健康:免疫系统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治疗方法。
四、呼吸生理学考点1. 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包括肺的结构、呼吸道的构成和气体交换的机制。
2. 呼吸肌肉与肺容积:包括膈肌和肋间肌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肺容积变化的调节。
3. 呼吸调节中枢:包括呼吸中枢的解剖和生理机制,以及化学和神经反射对呼吸的调控。
4. 气体运输:包括肺泡-毛细血管界面的气体交换,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
生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生物体及其器官、组织、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阐述各种生理功能的过程、机制及调节方式。
2.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 内环境和稳态:人体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包括主动转运、被动转运和胞饮胞吐。
2. 细胞的跨膜电位: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3. 兴奋性及其周期变化: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零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使细胞发生反应。
三、血液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包括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具有运输、缓冲、防御和维持内环境稳态等功能。
2. 血浆渗透压和血容量: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血容量是指循环系统中血液的总量。
3. 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红细胞主要在骨髓中生成,其数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可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四、血液循环
1. 心脏的功能: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泵血,将血液泵向全身各组织器官。
2.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使心肌细胞收缩。
3. 血管的功能与分类: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4. 血压的形成与调节: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的形成与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的阻力和血容量等因素有关。
血压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实现。
生理学必背的九大考点考点1 细胞的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1)影响因素:①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②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2)扩散物质:脂溶性高、分子量小的物质,如O2、CO2、N2、乙醇、尿素和水分子等。
(3)特点:①不需要载体;②不消耗能量;③扩散的最终结果是使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达到平衡。
2.经载体和通道膜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某些带电离子和水溶性分子借助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载体或通道蛋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的过程。
①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转运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②经通道的易化扩散转运Na+、Cl-、Ca2+、K+等带电离子。
3.主动转运:是由离子泵或膜蛋白介导的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考点2 血液1.红细胞在血液中数量最多。
男性(4.5~5.5)×1012/L,女性(3.5~5.0)×1012/L。
2.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必需的物质。
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
3.白细胞生理(1)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2)数量:(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0. 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
4.血小板生理(1)数量:(100~300)×109/L。
(2)功能:①维持血管壁内皮细胞的完整性;②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修复受损血管;③生理性止血作用。
(3)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吸附。
5.生理性抗凝物质最常见的是抗凝血酶Ⅲ、肝素。
考点3 循环1.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
《生理学》复习资料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它涵盖了从细胞到器官系统的多个层面,对于理解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以及疾病的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生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复习整理。
一、细胞生理学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生理学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双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它具有选择性通透的特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包括单纯扩散(如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易化扩散(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如钠钾泵)以及出胞和入胞作用。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是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其产生主要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有关。
动作电位则是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快速、可逆的电位变化,包括去极化、复极化等过程。
二、血液生理学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的成分和功能:血浆中含有水、电解质、血浆蛋白、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
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它们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功能、免疫功能等。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其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与血液的携氧能力密切相关。
白细胞分为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它们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激活,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血型和输血:ABO 血型系统和 Rh 血型系统是常见的血型分类系统。
输血时需要进行血型匹配,以避免发生溶血反应。
三、循环生理学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构成心动周期,每个心动周期包括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和全心舒张期。
心输出量是评价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受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影响。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分为工作细胞(心室肌细胞和心房肌细胞)和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生理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2.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三种基本特征,既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其中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调节特点是迅速、精细而准确、作用时间短暂等。
4.反射的形式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建立的(如:望梅止渴)。
反射弧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调节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
6.反馈作用主要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方式。
如动脉血管的减压反射属于负反馈;如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活动属于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物质跨膜转运的形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其中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是顺浓度(电位)梯度转运物质,属于被动转运。
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
2.静息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安静时,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Na+外流引起。
3.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关键结构是三联管。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Ca2+的参与起到关键作用,故称为耦联因子。
第三章血液1.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血浆中的NaCl所形成,其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形成,其作用是在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属于等渗溶液。
2.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血浆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其中以碳酸氢钠/碳酸(NaHCO3/H2CO3)最为重要。
生理学各章节考点生理学各章节考点一. 绪论(一)以往考过的题1.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开又相互沟通。
2.人体功能保持相对稳定依靠的调控系统是:负反馈控制系统。
3.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负反馈4.下列情况下属于自身调节的是:肾血流量在血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5.反馈信息是指:受控变量的变化情况。
6.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是:减压反射7.破坏反射弧中的任何以缓解,下列哪一种调节将不能进行:神经调节8.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神经体液调节9.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10.下列哪些现象中存在正反馈:血液凝固,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0 期去极化时的Na 内流,排卵前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对腺垂体分泌LH 的影响。
1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二、本章节可能的考题A 型题1. 反射的不正确描述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是刺激受体,通过中枢导致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应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3. 可兴奋细胞兴奋共有的特征是神经冲动分泌活动收缩反应电位变化4. 不属于反射弧结构的是感受器受体传入神经效应器5. 用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导致肌肉收缩属于反射反应反馈兴奋性6. 下属生理活动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排便反射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减压反射B 型题A.反馈信息 B 受控系统 C 控制系统 D 控制信息1.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2.心血管系统对于自主神经系统是3.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做是A 自身调节B 体液调节C 神经调节D 正反馈调节E 负反馈调节1. 进食时唾液分泌增加属于2. 甲状腺细胞摄碘率因食物中含碘量增高而降低,属于3.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冠脉血管扩张属于4. 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属于2. 下述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心肌初长度越长,收缩力量越强人在过度通气后发生呼吸暂停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全身动脉血压升高时,导致动脉血压下降到处水平3. 正反馈的调节特征是所控制的过程是可逆的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完成所控制的过程不可逆维持内环境稳态4. 有关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的完成必须有大脑皮质的参与5. 负反馈调节的缺点是不可逆有波动性不敏感滞后现象6.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解不够灵敏调节幅度小调节范围局限在单个细胞或部分组织调节的效果是保持生理作用的相对稳定7. 可兴奋组织是指肌肉淋巴细胞神经腺体8. 生物体对刺激的反应形式有抑制兴奋神经动作电位反射9.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久定位准确作用缓慢。
生理常考知识点总结1. 细胞生理学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理学是研究细胞内部各种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过程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内物质运输和代谢、细胞分裂和细胞凋亡等内容。
2. 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过程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动机能等内容。
3. 消化生理学消化生理学是研究消化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过程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酶的作用、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等内容。
4. 循环生理学循环生理学是研究循环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过程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心脏的构造和功能、心脏起搏和传导、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压调节和血液循环、血液的成分和功能等内容。
5. 呼吸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是研究呼吸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过程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过程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机制、气体交换和调节、呼吸运动和呼吸中枢的调节等内容。
6. 泌尿生理学泌尿生理学是研究泌尿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机制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生成和组成、尿液的排泄和调节、体液平衡和电解质的调节等内容。
7. 内分泌生理学内分泌生理学是研究内分泌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过程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内分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内分泌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内分泌激素的作用和调节、内分泌系统和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8. 生殖生理学生殖生理学是研究生殖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过程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生殖细胞的发育和生殖过程、性别发育和生育调节等内容。
以上就是生理学中的一些常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我建议大家除了掌握这些知识点之外,还要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模拟考试,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生理学考试重点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对于即将面临生理学考试的同学来说,掌握重点内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为大家梳理的生理学考试重点。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一些小分子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等通过单纯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其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能量和载体。
易化扩散: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前者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的转运,具有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等特点;后者如钠离子、钾离子等的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
主动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钾泵,通过分解 ATP 来实现物质的逆浓度梯度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葡萄糖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吸收,是依赖于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进行的。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其产生机制主要是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指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可逆、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其产生机制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等阶段,钠离子的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3、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其过程包括动作电位沿横管膜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以及肌质网对钙离子的释放和回收。
骨骼肌收缩的机制:是肌丝滑行学说,即粗肌丝和细肌丝相对滑行导致肌节缩短。
二、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理化特性:如比重、黏度、渗透压、酸碱度等。
2、血细胞的生理功能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其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会影响气体运输。
白细胞: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具有免疫防御功能。
血小板: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和血液凝固。
《生理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3.人体功能的调节可使机体适应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4.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方式,如动脉血压的减压反射调节;正反馈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方式,如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分为4种,即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理是K+外流。
3.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兴奋的标志;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去极化)是由Na+大量快速内流所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复极化)是K+快速外流所形成。
4.将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结构基础是三联管。
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Ca2+是耦联因子。
第三章血液1. 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血浆中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其中以碳酸氢钠/碳酸为最重要的缓冲对。
2.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NaCl形成,其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从而保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形成,其作用是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及维持正常血浆容量。
3.溶血是指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的现象。
4.临床和生理实验中用到的各种溶液中,如溶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称为低渗溶液,等于血浆渗透压称为等渗溶液。
等渗溶液在临床应用广泛,如0.9%NaCl溶液(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精选)(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和机制的学科,是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的重要基础科学。
生理学考试作为医学生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涉及众多知识点。
本文将从整体上对生理学考试中的重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复习。
正文:1. 细胞与组织生理1.1 细胞膜:构成、功能和传递机制1.2 细胞器:核、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1.3 组织生理: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组织的基本特点和功能1.4 组织器官:心脏、肺、肾脏和消化道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5 细胞分裂和遗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与机制2. 神经生理学2.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2.2 突触传递:突触前后膜的电导性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机制2.3 神经传导: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机制2.4 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调节机制和两种神经调节系统的作用2.5 神经肌肉调节机制:神经冲动传至肌肉终末,引起肌肉收缩的机制3. 心血管生理学3.1 心脏的机械特性:心脏收缩、舒张和心脏电位的变化3.2 心血管循环: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循环调节机制3.3 血压调节:血压的测量和调节机制3.4 心脏节律调节: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发放机制与心脏节律调节3.5 血液流量调节:血管阻力、血液黏滞度和血管半径的调节机制4. 呼吸生理学4.1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肺的解剖结构、呼吸系统和气体交换4.2 肺通气:肺通气功能和呼吸力学的调节机制4.3 氧合与运输: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气体交换和氧气的运输机制4.4 呼吸中枢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的调控机制4.5 酸碱平衡:酸碱平衡的概念和肺的酸碱调节机制5. 消化与代谢生理学5.1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道的解剖结构和消化吸收的基本机制5.2 胃的分泌与运动:胃酸、胃泌素和胃运动的调节机制5.3 肝脏功能:肝脏的生物转化和代谢功能5.4 胰岛素和糖代谢:胰岛素的分泌机制和血糖的调节机制5.5 营养和能量代谢:营养物质的代谢、能量平衡和体温调节的机制总结:本文对生理学考试的重点知识进行了全面总结,从细胞与组织生理、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与代谢生理学等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概述。
生理学必背的53个考点1、机体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2、内环境稳态是指成分和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细胞膜的静息电位主要是K+平衡电位6、细胞产生兴奋后,可以接受阈下刺激而引起第二次兴奋的阶段是超常期7、凝血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8、凝血过程的第二阶段是形成凝血酶9、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是形成纤维蛋白10、血红蛋白包含的金属元素是铁11、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主要是铁和蛋白质12、促成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物质主要是维生素B12 、叶酸、铜离子13、调节红细胞数量自稳态的物质主要是促红细胞生成素14、血清指的是去除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组分15、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16、促使毛细血管内液体向外滤过的力量是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17、动物第一心音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房室瓣关闭18、心率加快时,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后者缩短较前者明显19、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起搏点是窦房结20、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微循环血流量21、真毛细血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物质和气体交换22、呼吸过程中的有效通气量是肺泡通气量23、胸膜腔内负压最大发生在吸气末24、胸膜腔内负压最小发生在呼气末25、吸气时胸膜腔内的压力变化是负压增大26、小肠吸收葡萄糖的主要方式是继发性主动转运27、消化液中由主细胞分泌,能被盐酸激活并发挥作用的成份是胃蛋白酶原28、消化液中能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体,并促进维生素B12 吸收入血的成份是内因子29、消化液中能降低脂肪表面张力,促进脂肪分解产物吸收的成份是胆盐30、唾液的浆液性分泌产物中富含的消化酶是淀粉酶31、以乳为食的犊牛等幼畜唾液中特有的消化酶是舌酯酶32、动物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基本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33、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34、在气温接近或超过体温时,马属动物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蒸发35、葡萄糖在近曲小管的吸收机制为继发性主动转运36、肾脏重吸收原尿中葡萄糖的主要部位是近球小管37、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Na+内流38、能被阿托品阻断的受体是M 受体39、神经-骨骼肌接头后膜(终板膜)的胆碱能受体是N2 受体40、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41、属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是α受体和β受体42、属于胆碱能受体的是M受体和N受体43、动物分泌雄激素的主要器官是睾丸44、促进机体产热的主要激素是甲状腺素45、促进机体“保钙排磷”的主要激素是甲状旁腺素46、促进机体“保钠排钾”的主要激素是醛固酮47、胰岛中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B 细胞48、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分泌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49、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与促黄体生成素50、褪黑素对生长发育期哺乳动物生殖系统的影响是延缓性成熟51、松果腺分泌的激素是褪黑素52、动物在怀孕期间一般不发情,其主要原因是血液中含有高浓度的孕酮53、属于诱导性排卵的动物是兔、猫、骆驼、水貂。
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一、生理学概述1.1 什么是生理学1.2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1.3 生理学的基本原理1.4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生物膜与细胞生理学2.1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1.磷脂双分子层2.蛋白质通道3.膜的流动性 ### 2.2 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调节4.渗透调节5.温度调节6.pH值调节 ### 2.3 细胞的兴奋与传导7.神经细胞的兴奋过程8.神经冲动传导9.突触传递三、神经生理学3.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元的分类2.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3.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 3.2 神经传递4.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5.神经递质的作用与调节6.突触后电位 ### 3.3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7.大脑的结构与功能8.脊髓的结构与功能9.脑干的结构与功能四、心血管生理学4.1 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1.心肌细胞的兴奋过程2.心肌细胞的收缩过程3.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4.2 心血管的调节4.心血管的自律性调节5.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的调节6.激素对心血管的调节五、呼吸生理学5.1 外呼吸与内呼吸1.外呼吸的过程2.内呼吸的过程 ### 5.2 呼吸中枢3.呼吸中枢的解剖与生理特征4.呼吸中枢的调节5.外界刺激对呼吸的影响 ### 5.3 气体交换6.呼吸膜的结构与功能7.气体的运输与转运8.气体交换的调节六、消化生理学6.1 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1.口腔的结构与功能2.胃的结构与功能3.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 6.2 消化腺的分泌与调节4.唾液腺的分泌与调节5.胃的酸性分泌与调节6.胰腺与肠道的消化酶分泌与调节 ### 6.3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7.营养物质的吸收8.营养物质的代谢与能量平衡9.糖代谢与血糖调节七、泌尿生理学7.1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1.肾小体的结构与功能2.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3.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分泌 ### 7.2 尿的生成与排除4.肾小球滤过与尿液生成5.输尿管与膀胱的功能6.尿液的排除与调节 ###7.3 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调节7.水的平衡调节8.离子的平衡调节9.酸碱平衡的调节八、内分泌系统8.1 内分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1.脑垂体的结构与功能2.甲状腺的结构与功能3.胰腺的结构与功能 ### 8.2 激素的合成与分泌4.激素的合成与运输5.激素的分泌与调控6.激素的作用机制 ### 8.3 常见内分泌疾病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8.糖尿病9.雄激素过多症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包括生物膜与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泌尿生理学和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生理学历年考点汇总
1.兴奋性是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1999)
2.静息电位接近于:钾平衡电位(2000)
3.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呈双向传导(2001)
4.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2002)
5.有关钠泵的叙述,错误的是:当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增多时被激活(2003)
6.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刺激强度的大小(2004)
7.关于Na+泵生理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Na+泵活动使膜内外Na+、K+呈均匀分布(2005)
8.实验中刺激神经纤维,其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是:呈双向传导(1999)9.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2000)10.静息电位接近于:钾平衡电位(2001)
11.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是:相对于突触传递易疲劳(2002)12.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2003)
13.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A型(2004)
14.血清与血浆的主要不同点是前者不含纤维蛋白原(2005)15.通常所说的ABO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的类型(2000)
16.最能反映血液中红细胞和血浆相对数量变化的是:血细胞比容(2001)
17.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2002)
18.房室延搁一般发生于:兴奋在房室交界内传导时(2004)19.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使心排血量增加:使用肾上腺素时(2005)20.心排血量是指: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所射出的血量(1999)21.在影响动脉血压的诸因素中,每搏输出量增多而其他因素不变时,脉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2000)2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有缓慢的2期平台(2001)23.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2002)24.在等容舒张期,心脏各瓣膜的功能状态是: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2003)
25.当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时:动脉瓣关闭(2004)
26.肺换气时气体通过的部位是:呼吸膜(2005)
27.有关胸膜腔内压的叙述,错误的是:产生气胸时负压增大(1999)28.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胸膜腔密闭(2000)
29.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或出肺泡的气体量(2001)30.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方式是:形成碳酸氢盐(2002)31.关于胸膜腔负压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使中心静脉压升高(2003)
32.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血浆白蛋白(2004)33.肾功能的重要生理意义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2005)34.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后天训练而建立(1999)
3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出现:去极化(2000)
36.维持身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肌紧张反射(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