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四氯94-74-6
- 格式:pdf
- 大小:179.42 KB
- 文档页数:4
2甲4氯原药的国标
2甲4氯原药的国标是GB/T35668—2017,全称为《2甲4氯原药》。
该标准规定了2甲4氯原药的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贮运、安全、验收期。
其中,2甲4氯原药还应符合表1要求,例如,2甲4氯质量分数应达到96.0%,水分应小于0.3%,游离酚(以4-氯邻甲盼计)质量分数应小于0.3%等。
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GB/T1600农药水分测定方法、GB/T1604商品农药验收规则和商品农药采样方法、GB/T16052001 GB3796农药包装通则、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等。
HG 2610—942甲4氯钠的其他名称,结构式和基本物化参数如下:ISO通用名称:MCPA-Na商品名称:2甲4氯钠CIPAC数字代号:2.1化学名称:4-氯-2-甲基苯氧乙酸钠结构式:经验式:C9H8O3ClNa相对分子质量:222.6(按198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计)生物性质:激素型除草剂。
熔点(2甲4氯苯氧乙酸):118~119℃。
溶解度:易溶于水。
2甲4氯苯氧乙酸在水中的溶解度(20℃)为8.25mg /L。
稳定性:易吸潮,但有效成份2甲4氯苯氧乙酸不降解。
本品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2甲4氯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邻甲酚和一氯乙酸等为原料制得的2甲4氯钠。
2 引用标准GB/T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1604 农药验收规则GB/T 1605 商品农药采样方法GB 3796 农药包装通则3 技术要求3.1 外观2甲4氯钠为红褐色或深褐色粉末。
3.2 2甲4氯钠应符合下列指标要求:表 1%(m/m)注:1)至少每月检验一次。
4 试验方法除另有说明,本试验所使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水应符合GB/T 6682中的三级水;所述溶液如未指明溶剂,均系水溶液。
4.1 2甲4氯钠的测定4.1.1 鉴别试验4.1.1.1 气相色谱法:本鉴别试验可与2甲4氯钠含量的测定同时进行。
试样溶液主(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标样溶液在相同条件下2甲4氯苯氧乙酸甲酯的保留时间,其相对差值应在1.5%以内。
4.1.1.2 红外光谱法:在400~4000cm-1范围内进行红外扫描,试样与标样的红外光谱图,应没有明显的差异。
4.1.2 2甲4氯钠含量的测定4.1.2.1 方法提要试样用重氯甲烷进行衍生化处理,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内标物,使5%阿皮松L/101白色硅烷化载体(180~250μm)为填充物的不锈钢柱和氢焰检测器,对2甲4氯苯氧乙酸进行色谱分离和测定。
2.4-DCAS:94-75-7,分子量221.04,无臭白色棱形晶体。
熔点138℃(141℃),沸点160℃(53kPa)。
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稳定,通常以盐或酯的形式使用。
其钠盐为白色固体,熔点215-216℃,可溶于水。
其酯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是一种主要的除草剂,曾作为用于研究微生物降解氯化芳香化合物的模型化合物。
也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具有与生长素(IAA)相似的生理效应。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二氯苯氧乙酸类除草剂,可用作植物生长调节,是用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一种。
配制方法:配制时,先把1克的2.4-D粉末倒入5毫升的无水酒精中,隔水加温,使其迅速溶解,成为橙黄色的透明溶液,然后倒入995毫升的温开水中,配制成溶液(即每公斤溶液含1000毫克的2.4-D).原液也可用烧碱溶解,把水烧开,冷却至50℃,再加入2.4-D粉末,搅拌,同时加入碱粉,边搅拌边倒入碱粉,直到2.4-D粉末溶解为止.测定溶液PH值为7左右为宜,使用时可按所需浓度进行稀释.注意事项:(1)配制2.4-D要用搪瓷盆或玻璃器皿,不要用金属容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2)原液配好后盛入棕色细口瓶中避光低温贮存.稀释液应随配随用,超过一周应重配,以免失效.药液配好后不能存放在敞口容器中,因为水份蒸发会使药液浓度增加,产生药害.(3)严格掌握浓度,低温时浓些,高温时稀些,不能超过规定浓度.否则过高浓度引起脐部开裂,或尖顶、大脐等畸形果.为谨慎起见,大面积处理前,可做小样试验,2至3天就可看到效果,以防止药液浓度过高产生药害,浓度过低则没有效果.(4)2.4-D在处理时,避免沾在未开放的花朵、叶片和生长点上,以免发生药害,如叶片扭曲、皱缩、加厚等类似病毒病的症状.(5)植株发育良好的花朵用2.4-D处理,效果比较显著,能提高早期产量.(6)由于2.4-D只是起到将营养吸引到果实的作用,所以处理后因果实发育加快,必须适当增加肥水,才能早熟丰产.(7)2.4-D处理后,形成无籽果实,即使有种子也发育不良,所以采种田不能使用.2,4-D完全可以高温灭菌,MS培养基配制中就要添加2,4-D,并采用121℃灭菌。
REACH ROHS CA65对比ROHS欧盟议会及欧盟委员会于2003年2月13日在其《官方公报》上发布了《废旧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简称《WEEE指令》)和《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简称《RoHS指令》)2008年12月3日,欧盟发布了WEEE指令(2002/96/EC)和RoHS指令(2002/95/EC)的修订提案。
本次提案的目的是创造更好的法规环境,即简单、易懂、有效和可执行的法规。
RoHS指令修订,限制的六种有害物质没有变化,但四种物质——六溴环十二烷(HBCDD)、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要求进行优先评估,以便考察将来是否纳入限制物质的范畴ROHS仅对于2006年7月1日起投放市场的新产品。
1. 镉(Cd <gé>)使用该物质的例子:开关、弹簧、连接器、外壳和PCB、触头、电池,含量要求小于100ppm;2. 铅(Pb)使用该物质的例子:焊料、玻璃、PVC稳定剂;含量要求小于1000ppm;3. 汞(Hg)(水银)使用该物质的例子:温控器、传感器、开关和继电器、灯泡,含量要求小于1000ppm;4. 六价铬(Cr 6+ <gè> )使用该物质的例子:金属防腐蚀涂层,含量要求小于1000ppm;5. 多溴联苯(PBB)使用该物质的例子:阻燃剂,PCB、连接器、塑料外壳,含量要求小于1000ppm;6. 多溴联苯醚(PBDE)使用该物质的例子:阻燃剂,PCB、连接器、塑料外壳,含量要求小于1000ppm;CA65加利福尼亚州65号提案(安全饮用水和有毒物质强制法令)于1986年11月颁布实施该提案目的:保护加州公民以及保护加州饮用水资源免受以知的具有致癌、致生出缺陷或其它生殖毒性的化学物质的污染;告知加州公民有关暴露在他们所购买的物品、家里或工作场所中的化学物质或释放进入环境的化学物质的危害。
2甲4氯苯氧乙酸-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商品名:2甲4氯苯氧基乙酸管理状况:2甲4氯苯氧基乙酸是一种有轻微毒性的化合物,美国环境保护局将其毒性归类为III度,并且是一种普遍可以使用的杀虫剂(GUP)。
由于它能引起严重的眼睛刺激,产品中包含有2甲4氯苯氧基乙酸必须在标签上带有信号单词:危险。
化学分类:含苯氧基的化合物简介: 2甲4氯苯氧基乙酸是一种系统的含苯氧基的在农作物出苗后至成熟前苗期使用的除草剂,在正确使用下用于抑制出现在谷类,亚麻布,稻类,葡萄树,豌豆,马铃薯,草原,森林的年生和四季不断的杂草(包括蓟属植物和酸模)。
这个除草剂和别的许多化合物非常兼容并且可以用于许多别的制剂的形式包括苯达松除草剂, 农药溴苯腈, 2,4-D, 麦草畏除草剂, fenoxaprop, γ2甲基4氯苯氧基丁酸, 甲氯丙酸芽后除草剂, thifensulfuron, 和 tribenuron。
注释:同别的含苯氧基的除草剂一样,2甲4氯苯氧乙酸是一种酸,但是通常是一种含有盐的形式(例如二甲胺)或者是一种酯(例如异辛基酯)。
除非有特别的说明,提到的这个化合物都是以酸形式的资料。
制剂:这个除草剂和别的许多化合物非常兼容并且可以用于许多别的制剂的形式包括苯达松除草剂, 农药溴苯腈, 2,4-D, 麦草畏除草剂, fenoxaprop, γ2甲基4氯苯氧基丁酸, 甲氯丙酸芽后除草剂, thifensulfuron, 和 tribenuron。
毒性效应急性毒性:2甲4氯苯氧基乙酸经摄取途径有轻微的毒性,有报道大鼠口服工业产品的半数致死剂量的范围是从700 mg/kg 到 1160 mg/kg,小鼠的范围是从550 到 800 mg/kg。
它通过皮肤通经也是有轻微的毒性,有报道皮肤途径的半数致死剂量的范围是从大鼠的超过1000 mg/kg到兔子的超过4000 mg/kg。
人类在高剂量的急性暴露下的症状包括语音含糊、抽搐、失平衡、痉挛、流口水、低血压和意识丧失。
2-甲基-4氯苯氧乙酸钠在甘蔗茎和土壤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劳水兵;刘丽辉;周其峰;杨玉霞;马永林;覃建林;莫仁甫【摘要】建立甘蔗茎和土壤中2-甲基-4氯苯氧乙酸钠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样品经酸性甲醇水提取、二氯甲烷萃取后,土壤样品以活性炭-硅胶净化,甘蔗茎样品以C18柱净化,HPLC-UV检测.2甲4氯在0.05~2.00 μg/mL 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8).该方法对甘蔗茎和土壤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2 mg/kg,添加水平为0.05、0.10、1.00 mg/kg时,甘蔗茎回收率为90.86%~93.25%,相对标准偏差为3.31%~4.10%;土壤回收率为84.99%~89.77%,相对标准偏差为3.42%~8.98%.建立的检测方法分离效果好,回收率、准确度和灵敏度高,可用于甘蔗及土壤中2-甲基-4氯苯氧乙酸钠的残留量测定.【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41)001【总页数】4页(P137-140)【关键词】2-甲基-4氯苯氧乙酸钠;甘蔗;土壤;高效液相色谱;残留【作者】劳水兵;刘丽辉;周其峰;杨玉霞;马永林;覃建林;莫仁甫【作者单位】广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南宁530023;广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7+22-甲基-4氯苯氧乙酸钠(简称2甲4氯钠)为苯氧乙酸类除草剂的钠盐,属选择性激素型除草剂,常用于苗后茎叶处理,主要用于防治玉米、水稻、小麦田阔叶杂草和莎草[1-4]。
CAS 号第一部份 有毒气态物质 75-44-5463-51-4 7783-07-57783-41-7 7784-42-1 50-00-0460-19-57782-41-410049-04-4 10102-43-9 7782-50-57783-60-07803-51-210102-44-0 19287-45-7 75-50-3 463-58-17446-09-57616-94-67637-07-27647-01-07783-06-47803-52-37803-62-5 10035-10-6 10294-34-5 74-93-1 7664-41-7 74-83-9 75-21-8 78-87-5 506-77-4 630-08-0/ 74-87-3 75-04-7第二部份 易燃易爆气态物质74-89-5 75-00-3 75-01-4 75-02-5 75-37-6光气乙烯酮 硒化氢 二氟化氧 砷化氢 甲醛 乙二腈 氟 二氧化氯 一氧化氮 氯气 四氟化硫 磷化氢 二氧化氮 乙硼烷 三甲胺 羰基硫 二氧化硫 过氯酰氟 三氟化硼 氯化氢 硫化氢 锑化氢 硅烷 溴化氢 三氯化硼 甲硫醇 氨气 溴甲烷 环氧乙烷 二氯丙烷 氯化氰 一氧化碳 煤气 氯甲烷 乙胺甲胺 氯乙烷 氯乙烯 氟乙烯 1,1-二氟乙烷 临界量(吨)0.25 0.25 0.25 0.25 0.25 0.5 0.5 0.5 0.5 0.5 1 1 1 1 1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5 5 7.5 7.5 7.5 7.5 7.5 7.5 10 105 5 5 5 5质a abaa, c, de e ea, b, c, de eaa, b, de a, c a e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37 38 39 40 41b a,c b c b a e a, c ac e e突发事件案例以及 遇水反应生成的物 物质名称序号序号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物质名称1,1-二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二甲胺三氟溴乙烯二氯硅烷一氧化二氯甲烷乙烷乙烯乙炔丙烷丙炔环丙烷异丁烷丁烷1-丁烯1,3-丁二烯乙基乙炔2-丁烯乙烯基甲醚丙烯二甲醚异丁烯丙二烯2,2-二甲基丙烷顺-2-丁烯反式-2-丁烯乙烯基乙炔氢气丁烯石油气三氯硝基甲烷硫酸二甲酯氟乙酸甲酯戊硼烷乙拌磷二氯甲醚汞氯磺酸羰基镍氰化氢苯乙腈异氰酸甲酯CAS 号75-38-779-38-9116-14-3124-40-3598-73-24109-96-07791-21-174-82-874-84-074-85-174-86-274-98-674-99-775-19-475-28-5106-97-8106-98-9106-99-0107-00-6107-01-7107-25-5115-07-1115-10-6115-11-7463-49-0463-82-1590-18-1624-64-6689-97-41333-74-025167-67-368476-85-7第三部份有毒液态物质76-06-277-78-1453-18-919624-22-7298-04-4542-88-17439-97-67790-94-513463-39-374-90-8140-29-4624-83-9突发事件案例以及遇水反应生成的物质eaaa, beeeabceeeebcaddb/氯化氢ebea临界量(吨)5555555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0.250.250.250.250.50.50.50.50.5111序号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125126 127 128 129 130物质名称丙烯酰氯四氯化钛氢氟酸五羰基铁敌敌畏四甲基铅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三氯硅烷丙酮氰醇四乙基铅氯甲酸甲酯丙烯醛氯甲基甲醚呋喃己二腈1,2,4-三氯代苯甲基丙烯腈氯甲酸三氯甲酯溴化氰环氧溴丙烷溴一氯化硫氧氯化磷硫氢化钠甲苯二异氰酸酯苯胺过氧乙酸1,2,3-三氯代苯甲苯-2,6-二异氰酸酯2-氯苯胺2-氯乙醇3-氨基丙烯丙腈氯苯氯甲酸正丙酯丁酰氯乙撑亚胺四硝基甲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过氯甲基硫醇邻氟硝基苯三氧化硫发烟硫酸四氯化硅CAS 号814-68-67550-45-07664-39-313463-40-662-73-775-74-175-78-575-79-675-86-578-00-279-22-1107-02-8107-30-2110-00-9111-69-3120-82-1126-98-7503-38-8506-68-33132-64-77726-95-610025-67-910025-87-316721-80-526471-62-562-53-379-21-087-61-691-08-795-51-2107-07-3107-11-9107-12-0108-90-7109-61-5141-75-3151-56-4509-14-8556-67-2584-84-9594-42-31493-27-27446-11-98014-95-710026-04-7突发事件案例以及遇水反应生成的物质c/氯化氢a, cca/氯化氢氯化氢c/氰化氢abbba氯化氢,硫化氢e/氯化氢abb, ceee/氯化氢eeeaba, b, ca/氯化氢临界量(吨)1111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55555555555555555555序号物质名称131 十二烷基苯磺酸132 四氯化碳133 1,1-甲基肼134 甲基肼135 三甲基氯硅烷136 2-甲基苯胺137 氯乙酸甲酯138 1,2-二氯乙烷139 2-丙烯-1-醇140 醋酸乙烯141 异丙基氯甲酸酯142 哌啶143 肼144 三氟化硼-二甲醚络合物145 盐酸(浓度 37%或者更高) 146 硝酸147 三氯化磷148 三氯化砷149 乙酸150 丙酮151 三氯甲烷152 苯153 碘甲烷154 乙腈155 乙硫醇156 二氯甲烷157 二硫化碳158 二甲基硫醚159 丙烯亚胺160 环氧丙烷161 异丁腈162 三氯乙烯16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64 1,2-二氯苯165 3,4-二氯甲苯166 丙烯酸甲酯167 硝基苯168 乙苯169 苯乙烯170 环氧氯丙烷171 丙烯腈172 乙二胺173 甲苯174 环己胺175 环己烷CAS 号27176-87-056-23-557-14-760-34-475-77-495-53-496-34-4107-06-2107-18-6108-05-4108-23-6110-89-4302-01-2353-42-47647-01-07697-37-27719-12-27784-34-164-19-767-64-167-66-371-43-274-88-475-05-875-08-175-09-275-15-075-18-375-55-875-56-978-82-079-01-684-74-295-50-195-75-096-33-398-95-3100-41-4100-42-5106-89-8107-13-1107-15-3108-88-3108-91-8110-82-7突发事件案例以及遇水反应生成的物质dced/氯化氢aeaba, ca, c/氯化氢acca, b, cecaa, ceaabaaa, cca, cba, ce临界量(吨)57.57.57.57.57.57.57.57.57.57.57.57.57.57.57.57.57.5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序号物质名称176 反式-丁烯醛177 四氯乙烯178 硫氰酸甲酯179 二甲苯180 氨水(浓度 20%或者更高) 181 丁烯醛182 磷酸183 硫酸CAS 号123-73-9 127-18-4 556-64-9 1330-20-7 1336-21-6 4170-30-3 7664-38-2 7664-93-9第四部份易燃液态物质突发事件案例以及遇水反应生成的物质ba, b, ca, cb, da, b, c临界量(吨)1010101010101010184 N,N-二甲基甲酰胺68-12-2 e 5 185 2-氯丙烷75-29-6 5 186 异丙胺75-31-0 e 5 187 1,1-二氯乙烯75-35-4 5 188 2-硝基甲苯88-72-2 b 5 189 三氯丙烷96-18-4 b 5 190 呋喃甲醛98-01-1 b 5 191 苯甲酰氯98-88-4 b 5 192 3-氯丙烯107-05-1 5 193 2-氯-1,3-丁二烯126-99-8 5 194 二烯丙基二硫539-86-6 e 5 195 2-氯丙烯557-98-2 5 196 1-氯丙烯590-21-6 5 197 亚硫酰氯7719-09-7 b 5 198 三氯硅烷10025-78-2 e/氯化氢 5 199 乙醚60-29-7 e 10 200 甲酸64-18-6 b/d 10 201 甲醇67-56-1 a, c 10 202 异丙醇67-63-0 e 10 203 丁醇71-36-3 a 10 204 乙醛75-07-0 e 10 205 2-氨基异丁烷75-64-9 10 206 四甲基硅烷75-76-3 10 207 2-甲基丁烷78-78-4 10 208 2-甲基 1,3-丁二烯78-79-5 10 209 2-甲基丙醛78-84-2 b 10 210 丁酮78-93-3 a 10 211 乙酸甲酯79-20-9 b 10 212 甲基丙烯酸甲酯80-62-6 10 213 苯甲酸乙酯93-89-0 c 10 214 1,2-二甲苯95-47-6 b 10 215 苯甲醛100-52-7 a 10 216 甲基苯胺100-61-8 b,d 10 217 异辛醇104-76-7 b 10 218 1,4-二甲苯106-42-3 b,e 10 219 甲酸甲酯107-31-3 10序号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物质名称醋酸酐1,3-二甲苯环己酮戊烷1-戊烯甲缩醛乙烯基乙醚亚硝酸乙酯正己烷2,2-二羟基二乙胺正辛醇邻苯二甲酸二辛酯2,6-二氯甲苯丙烯酸丁酯乙酸乙酯1,3-戊二烯3-甲基-1-丁烯2-甲基-1-丁烯顺式-2-戊烯反式-2-戊烯二乙烯酮甲基萘甲基叔丁基醚石油醚乙醇氰化钠氰化钾五氧化二砷氧化镉三氧化二砷碳酸镍砷氯化镍铬酸铬酸钠砷酸氢二钠硫酸镍铬酸钾七水合砷酸氢二钠氯化镉硫酸镉硫酸镍铵四氧化锇乙酰甲胺磷CAS 号108-24-7108-38-3108-94-1109-66-0109-67-1109-87-5109-92-2109-95-5110-54-3111-42-2111-87-5117-84-0118-69-4141-32-2141-78-6504-60-9563-45-1563-46-2627-20-3646-04-8674-82-81321-94-41634-04-48032-32-464-17-5第五部份其他有毒物质143-33-9151-50-81303-28-21306-19-01327-53-33333-67-37440-38-27718-54-97738-94-57775-11-37778-43-07786-81-47789-00-610048-95-010108-64-210124-36-415699-18-020816-12-030560-19-1突发事件案例以及遇水反应生成的物质babbaaebbbea, beedbbaa氰化氢氰化氢bba, b, c, deccd临界量(吨)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500*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序号264 265 266 267268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281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物质名称五氯硝基苯联苯胺1,3-二硝基苯1,2-二硝基苯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MDI)乐果4-壬基苯酚对苯醌六氯苯壬基酚多聚甲醛对壬基苯酚 (混有异构体)联苯氰酸钾多氯联苯氯氰菊酯氯乙酸5-叔丁基-2,4,6-三硝基间二甲苯三氯异氰尿酸萘1,2,4,5-四氯代苯1-氯-2,4-二硝基苯2,6-二氯-4-硝基苯胺对硝基氯苯4-硝基苯胺己内酰胺苯酚2,4,6-三硝基甲苯2,4-二氯苯酚2,4-二硝基甲苯2,4,6-三溴苯胺二氯异腈尿酸钠6-氯-2,4-二硝基苯胺次氯酸钠高氯酸铵白磷氟硅酸1,4-二氯苯三聚氯氰蒽五氧化二磷硫酸铵硝基氯苯硫CAS 号82-68-892-87-599-65-0528-29-026447-40-560-51-5104-40-5106-51-4118-74-125154-52-330525-89-484852-15-392-52-4590-28-31336-36-352315-07-879-11-881-15-287-90-191-20-395-94-397-00-799-30-9100-00-5100-01-6105-60-2108-95-2118-96-7120-83-2121-14-2147-82-02893-78-93531-19-97681-52-97790-98-912185-10-316961-83-4106-46-7108-77-0120-12-71314-56-37783-20-225167-93-563705-05-5突发事件案例以及遇水反应生成的物质aeaaabedaddabea, b, c, deabeabbbeebb, e临界量(吨)0.50.50.50.50.511111112.52.52.52.555555555555555555555510101010101010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第六部份磷化钙五硫化二磷亚硝基硫酸五氟化碘五氟化锑六氟化铀三氟化溴氟磺酸五氟化溴磷化镁磷化钠磷化锶磷化钾磷化铝乙酰氯甲基二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丙酰氯氯乙酰氯异丁酰氯二氯乙酰氯二苯二氯硅烷环己基三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烯丙基三氯硅烷戊基三氯硅烷十八烷基三氯硅烷乙基三氯硅烷丙基三氯硅烷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乙酰溴乙酰碘己基三氯硅烷乙基苯基二氯硅烷二乙基二氯硅烷乙基二氯硅烷十二烷基三氯硅烷正辛基三氯硅烷壬基三氯硅烷十六烷基三氯硅烷三氯化铝遇水生成有毒气体的物质1305-99-3 磷化氢 2.51314-80-3 d/硫化氢 2.57782-78-7 二氧化氮 2.57783-66-6 氟化氢 2.57783-70-2 氟化氢 2.57783-81-5 氟化氢 2.57787-71-5 氟化氢,溴 2.57789-21-1 氟化氢 2.57789-30-2 氟化氢,溴 2.512057-74-8 磷化氢 2.512058-85-4 磷化氢 2.512504-16-4 磷化氢 2.520770-41-6 磷化氢 2.520859-73-8 磷化氢 2.575-36-5 氯化氢 575-54-7 b/氯化氢 575-94-5 氯化氢 579-03-8 氯化氢 579-04-9 氯化氢 579-30-1 氯化氢 579-36-7 氯化氢 580- 10-4 氯化氢 598-12-4 氯化氢 598-13-5 氯化氢 5107-37-9 氯化氢 5107-72-2 氯化氢 5112-04-9 氯化氢 5115-21-9 氯化氢 5141-57-1 氯化氢 5149-74-6 氯化氢 5506-96-7 溴化氢 5507-02-8 碘化氢 5928-65-4 氯化氢 51125-27-5 氯化氢 51719-53-5 氯化氢 51789-58-8 氯化氢 54484-72-4 氯化氢 55283-66-9 氯化氢 55283-67-0 氯化氢 55894-60-0 氯化氢 57446-70-0 氯化氢 5突发事件案例以及遇水反应生成的物质aeeCAS 号6484-52-23811-04-97775-09-9物质名称硝酸铵氯酸钾氯酸钠临界量(吨)50**100*100*序号308 309 310突发事件案例以及序号物质名称 CAS 号遇水反应生成的物质352 亚硫酸锌 7488-52-0 硫化氢,二氧化硫353 正丁基三氯硅烷 7521-80-4 氯化氢354 氯化亚砜 7719-09-7 氯化氢,二氧化硫355 三溴化铝 7727-15-3 溴化氢356 亚硫酸氢钾 7773-03-7 硫化氢,二氧化硫357 连二亚硫酸钠 7775-14-6 硫化氢,二氧化硫358 连二亚硫酸锌 7779-86-4 硫化氢,二氧化硫359 三溴化磷 7789-60-8 溴化氢360 五溴化磷 7789-69-7 溴化氢361 硫酰氯 7791-25-5 氯化氢362 五氯化磷 10026-13-8 氯化氢363 三溴化硼 10294-33-4 溴化氢氯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氯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366 亚硫酸氢钙 13780-03-5 硫化氢,二氧化硫367 连二亚硫酸钾 14293-73-3 硫化氢,二氧化硫368 铬酰氯 14977-61-8 氯化氢369 连二亚硫酸钙 15512-36-4 硫化氢,二氧化硫370 二苄基二氯硅烷 18414-36-3 氯化氢371 氯苯基三氯硅烷 26571-79-9 氯化氢372 二氯苯基三氯硅烷 27137-85-5 氯化氢373 金属卤代烷 / 氯化氢374 二氨基镁 7803-54-5 氨气375 氮化锂 26134-62-3 氨气第七部份重金属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以铜离子计)377 锑及其化合物(以锑计) / a378 铊及其化合物(以铊计) / b379 钼及其化合物(以钼计) / a380 钒及其化合物(以钒计) / a381 镍及其化合物(以镍计) / d382 钴及其化合物(以钴计) /383 银及其化合物(以银计) /384 铬及其化合物(以铬计) /385 锰及其化合物(以锰计) / a, d第八部份其他类物质及污染物386387388 389健康危(wei)险急性毒性物质(类别 1)NH -N 浓度≥2000mg/L 的3废液COD 浓度≥10000mg/L 的Cr有机废液健康危(wei)险急性毒性物质////a, bca, ba, b, c5**51050**临界量(吨)55555555555555555555551010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364 二氯化硫 10545-99-0365 四氯化硫 13451-08-6376 / b, d注 1:a 代表该种物质曾经由于生产安全事故引起了突发环境事件; b 代表该种物质曾经由于交通事故引起了突发环境事件; c 代表该种物质曾经由于非法排污引起了突发环境事件; d 代表该种物质曾经由于其他原因 引起了突发环境事件; e 代表该物质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20151117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 〕92 号)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进行了修订。
现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从即日起施行。
2002 年3 月11 日原卫生部印发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同时废止。
附件: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docx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2015 年11 月17 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11-30一、为什么要修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2002 年3 月原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63 号),对督促用人单位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加强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定期检测评价、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和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更为多样、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