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 (晋冀鲁豫湘鄂赣徽闽粤10省使用)
- 格式:doc
- 大小:7.44 MB
- 文档页数:16
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5、表1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26、表2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就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就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与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
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她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就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3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就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就是平等的权利。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5.表1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26.表2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
2017年全国高考i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017年全国高考I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这一思想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 人民主权B. 君主立宪C. 因循守旧D. 民贵君轻答案:D2. 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下列关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A. 法家学说不能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B. 黄老之学为统治阶级所推崇C. 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D.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答案:D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B.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科举制度使士人阶层逐渐崛起D. 科举制度是唐朝时期才开始实行的答案:D4.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对中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关于海禁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 海禁政策完全禁止了对外贸易B. 海禁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C. 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D. 海禁政策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答案:C5. 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B. “闭关锁国”政策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C.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D. “闭关锁国”政策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6.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D. 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的完全独立答案:D7.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B.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C.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D.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解放答案:C8.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B.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D. 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D9. 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D. 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答案:D10.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B.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C. 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D. 改革开放导致了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答案:D11. 欧洲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运动,下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欧洲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B. 欧洲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 欧洲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D. 欧洲文艺复兴完全否定了中世纪的宗教文化答案:D12. 工业革命是世界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C. 工业革命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D. 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5.表1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26.表2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
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2017年全国i卷历史试题及答案**2017年全国I卷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这一思想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 君主专制B. 等级秩序C. 因循守旧D. 民贵君轻2. 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其主要原因是儒学A.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B. 有助于加强君权C. 批判了汉代的分封制度D. 继承了法家的传统3. 唐代三省六部制中负责执行政令的机构是A. 门下省B. 中书省C. 尚书省D. 御史台4. 明清时期,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A. 西方的殖民扩张冲击B. 封建制度的衰落C.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D.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5.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主要表现是A. 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B.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C. 手工业脱离农业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6.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B. 清政府的残酷镇压C. 列强的武装干涉D. 太平天国内部的腐败7. 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的一次自救运动,其主要目的是A.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B. 维护清朝的统治C. 抵制西方的侵略D. 发展资本主义8.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成就是A.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建立了中华民国C. 颁布了《临时约法》D. 实现了国家的富强9.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成就是A.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B. 推动了文学革命C. 促进了思想解放D.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10.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其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 国共两党的合作B. 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C. 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D. 国民党政府的领导11.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阶段,其主要成就是A.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C.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D. 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12.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战略,其主要目的是A.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B. 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C. 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D.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2016年高考仝国新课标1卷文煤历穴解析【精编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刃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崔尚书》等五经是礼子编订的典藉,而磁歸》则罡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雇于后人编订。
汉代将农尚书》等五剤书尊为经腆主要罡因为儒学在测弋成为正统思姗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儔冢思憩的集中体现山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匚项/五经粹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 不是阖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臥A项说法错误$汎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儒羊思想基础上塩展而来的』并没育背銘所以E项说;去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餌但并没育因此而断绝’从测弋傅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以D I页的说法错误*【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一一五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答案】D【腼】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lb 题干中提到的吋间为浪代'画伽专中的内容为多人集体劳作丿 弁工进丘麻系所学内容可知在汉代出现了T 惭的柚生产组织形式一一录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所 以本題的正确答案为D 项°图片內容明显为多人集休劳作,与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不符,所以盒项 错戻精耕细作农业主要体现在耕作方式和生产技术上』而这些在團片內容中反映不出花所以目项不 符合题暫 中国的土地公有制存在于幷田制之下,到汉代井田制已经瓦解,不再存在土地公有制的*情况, 所以C 项错误。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对分封制的认识,考查角度细致入微。
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表1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来&源:【答案】C26.表2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而不是反映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排除A;市民兴起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出现,而且也不足以说明瓦解传统伦理,排除C;这一变化不足以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高级官员更易染奢靡风气,排除D。
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高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25. 表1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26. 表2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新唐书·高祖本纪》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太宗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有的史籍叙述此时李世民为秦王,还没有登基称帝,排除A;根据材料可知有的史籍叙述此时李世民为西讨元帅,排除B;四则材料中只有一处叙述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排除D;四则材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
【考点定位】史观史法•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叙述【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材料新颖,以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史料的解读。
2017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I卷(解析版)国留日学生总数的62.9%。
这些留学生的回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A.推动了中国的民主革命B.促进了中国的科学技术进步C.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D.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24.周朝灭掉商朝后,开始实行分封制度,如封___的弟弟___于卫国,都在歌城(今河南淇县);封___的长子伯禽于鲁国,都在奄城(今山东曲阜);___于燕国,都在蓟城(今北京)。
这种分封制度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认同,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确立了贵族的特权。
25.表1展示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的变化。
由此可知,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朝廷解决边疆问题的条件更加成熟,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这也表明了诸侯王国与朝廷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
26.表2列出了不同史籍关于___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从中可以得知皇帝___与___在泾州交战,___与___作战失败,___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___是战役中的主帅。
27.明代前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了明代后期,甚至低级官员和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的现象。
28.___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需要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___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有助于增强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加强对___的管理,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保证了煤矿业的稳健发展。
29.1904年,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9个省份的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62.9%。
这些留学生的回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大的影响是促进了中国的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___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品是《牡丹亭》。
这部戏剧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的故事。
2017年全国i卷历史试题及答案2017年全国I卷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
这表明鲁国:A. 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B. 实行了君主专制C. 废除了井田制D. 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2.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以法为本”,强调以法治国。
这表明法家思想:A. 强调道德教化B. 强调人性本善C. 强调人性本恶D. 强调君主专制答案:C3. 秦朝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县。
这表明秦朝:A. 强化了中央集权B. 削弱了地方势力C. 保留了分封制D. 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4. 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这表明汉武帝:A. 强调道德教化B. 强调人性本善C. 强调人性本恶D. 强调君主专制答案:A5.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这表明唐朝:A. 强调道德教化B. 强调人性本善C. 强调人性本恶D. 强调君主专制答案:A6. 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这表明宋朝:A. 强调道德教化B. 强调人性本善C. 强调人性本恶D. 强调君主专制答案:D7. 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民间海上贸易。
这表明明朝:A. 强调道德教化B. 强调人性本善C. 强调人性本恶D. 强调君主专制答案:D8. 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与外国的交流。
这表明清朝:A. 强调道德教化B. 强调人性本善C. 强调人性本恶D. 强调君主专制答案:D9.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表明:A. 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瓦解B. 中国的封建制度仍然存在C. 中国的封建制度得到了加强D. 中国的封建制度得到了削弱答案:B10.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实行民主共和制。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晋冀鲁豫湘鄂赣徽闽粤10省使用)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受封诸侯(题干三例都是姬姓诸侯)把周文化带到各地,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及对周文化的认同,答案A。
B项错在“君主专制”,“君主专制”与“皇帝专权”大致同义,此时,周天子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项错在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包括镐京周围和洛邑周围地区),王畿以外的土地由受封诸侯直接管理。
D项错在“确立”,夏商时期的贵族也有世袭特权。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必修部分P4、P6照片。
根据P4基本可以直选正确答案,根据P6可以排除错误答案。
表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解析】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王国与朝廷之间矛盾到汉武帝时期不可能“渐趋激化”,排除A。
题干反映的是朝廷控制的郡级政区的变化,不涉及中央行政体制调整,排除B。
题干反映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王国控制的区域应该越来越少/小,排除D(此王国指分封的诸王,非指中央王朝,估计会有考生理解错)。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收回支郡,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直接管辖的郡国更多了,中央集权更加巩固。
这说明中央政府更有能力、更有实力解决边患(匈奴威胁),故C正确。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涉及七国之乱、推恩令及远征匈奴等知识点。
26.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
【解析】事件发生在唐高祖武德元年,当时李世民是“秦王”,排除A。
材料中李世民是西讨元帅,刘文静只是将领而非主帅,排除B。
“太宗有疾”只在一种文献有记载,未见表中其他史籍,且“太宗有疾”与“战役失败”未必有因果关系,排除D。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B
【解析】朝廷的严格规定到明后期被置若罔闻,排除A。
朝廷对使用玉制器皿的规定不属于“传统理论”,排除C。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非材料核心意思,排除D。
玉在中国古代一般被认为是王权和等级制度的象征,玉器一直是皇公贵族的专有饰品,到明前中期仍然大体如此。
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以及社会的变动,玉器不再拘泥于政治制度的束缚,脱离等级制度的体系,逐渐走向商品化,部分流入市场供民众选购,等级意味逐渐淡化,B正确。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A
【解析】洋务企业(开平煤矿)税负减轻,有助于增强洋务派创办矿业的信心,A正确。
材料不涉及开平煤矿内部管理措施,排除B。
开平煤矿是洋务企业,未被列强控制,材料也不涉及“列强控制煤矿业”,排除C。
“煤矿业稳健发展”需要管理、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条件,D项推论属于以偏概全。
【《高中历史辅助教程》注】复进口税:土货装船出口时,征出口正税,运到卸货口岸时,再征复进口半税(税率等于进口正税之半)。
土货若在3个月内复出口到外国,如确系原包原货,海关将所交进口半税发还。
倘逾期未运出口,或原货已在该口岸销售,则不发还原纳进口关税。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留日学生人数较多,而这些地区正是近代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其他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近代交通较少,留日学生也少,A正确。
【《高中历史辅助教程》注】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差异,在古代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在近代表现为东西差异,原因即是东部地区较早接受了西方经济文化的影响。
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