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 格式:pdf
- 大小:63.57 KB
- 文档页数:2
世间安得双全法古人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是啊!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生活处事也是如此,总是不会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传说一代枭雄始皇大帝曾多次去各地寻求可以长生不老的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始皇在一处仙山福地找到了一位仙师,并表达了他的来意。
仙师告诉他,欲得长生,需舍弃帝位。
这个故事虽不尽然,但却从侧面告诉我们,就算是九五之尊遇到选择时也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之道。
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世间之事何其偶然又何其无奈。
世间果真没有双全之法。
李白绝离宫廷、陶潜隐居山林、孔子周游列国。
难道他们真的不喜欢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吗?不,他们喜欢。
但是当他们所喜爱之物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时,他们会果断放手。
因为他们没有两全其美之法,可以继续爱他们所爱之物又不被其他因素影响。
最后只能哀叹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曾记何时,我们恨父母不与自己为伴,而外出去工作。
现在想想好是可笑啊。
如果父母不去拼搏我们又怎会有的锦衣玉食生活呢?如果父母不去拼搏我们又怎会得到我们所想之物呢?不是他们不爱我们而是因为他们太爱我们了。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可这真是他想要的吗?不,不是。
他所要的是为国尽忠、为民造福。
但他与朝中同僚的矛盾无法两全其美的解决。
所以他选择放逐后乃赋《离骚》,最终以身报国。
当村子里的海神庙被樵夫所烧,来救村民时难道他就没想到信仰吗?不,他想了。
但与大家的生命相比他选择了舍弃信仰。
可是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他有两全其美的办法,他会选择烧毁神庙吗?世间之事太过奇妙、太过无奈。
我们想保全一些东西,就必须要舍弃一些东西,甚至是舍弃我们的生命。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不负光阴不负卿什么意思(原句是出自哪里)
最初读到这句话,只是觉得它好听,很文艺,后来才知道它出自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意思就是:曾经考虑过多情会有损修行,可是我要去修行,又怕和你分别,唉!世间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即可以和你卿卿我我,又能不违背如来的法度。
“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话延伸到今天被许多人译成“不负光阴不负卿”,我觉得后一句反而更动听一些,并且它诠释的意思很好:不辜负这大好年华,不辜负最美好的你。
它的意思就是让我们不要虚度了光阴,不要冷落忽视了身边的人。
好好想想的确如此,人活在世上最多不过三万天,而一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快的有时都让你忘记了有些事是今天还是昨天发生的,看过一段话,说的特别好:“时间是生命的单位,每个人的生命容量是有限的,只有快乐,充实,成功占的多,失落,空虚,失败占的少,生命才会变得有价值”。
既然光阴转瞬即逝,不会为了我们任何人任何事而停留片刻,那我们就要好好珍惜,无论生活中你是一帆风顺,还是被困苦击得头破血流,都要勇敢抬头,微笑面对。
因为“心若向阳,无畏悲伤”,只有让自己活得快乐,洒脱,美好,才不会负了这如黄金一般珍贵的光阴。
在茫茫人海中,人来人往,有多少人和我们擦肩而过,成为我们生命中永远的过客,千帆过尽,缘来缘去,留在我们身边的人都是值得珍惜的人,我们要学会把微笑给他们,把宽容给他们,把爱和温暖给他们,如此,才不会辜负今生今世这份相遇相伴的缘分。
不负光阴不负卿,且把岁月当歌,且行且珍惜!。
不负如来不负卿优美句子1. 有哪些很美的诗句,句子.像“不负如来不负卿”你好!1. 源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意思:如果动情了,就负了如来(佛法);如果不动情,就辜负了“她”(爱情)。
2. 类似的句子有:3. 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4.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5.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6. 笑那浮华落尽月色如洗笑那悄然而逝飞花万盏7.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8. 我行遍世间所有的路,逆着时光行走,只为今生与你邂逅。
9. 未知来生相见否?陌上逢却在少年。
10. 回眸一笑嫣然娇,断魂飘摇上碧霄。
愿与卿卿两相欢,不发毒誓不肯饶。
11.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上幽居。
12. 朝来无情丛林去,不似昨夜风情郎。
希望对你有帮助。
2. 【不负如来不负卿诗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全诗如下: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若将此心以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山头野马性难驯,机陷犹堪制彼身,自叹神通空具足,不能调伏枕边人.欲倚绿窗伴卿卿,颇悔今生误道行.有心持钵丛林去,又负美人一片情.静坐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入山投谒得道僧,求教上师说因明.争奈相思无拘检,意马心猿到卿卿.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注:原文为藏文,此诗为曾缄先生翻译为汉语)。
3. 类似不负如来不负卿的语句类似语句如下:1. 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世间安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意思《世间安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世间安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意思是:世界上哪里有能够让两件事情都圆满的办法呢,既不辜负如来(代表着佛法、信仰等),又不辜负你(通常指爱情等世俗情感)。
一、衍生注释“如来”在佛教中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象征着觉悟者、真理的化身。
这里指代佛教的教义、修行以及对宗教的虔诚。
而“卿”是对爱人或者心中所牵挂之人的亲密称呼。
这一诗句反映出一种深刻的矛盾挣扎,在宗教的清规戒律和世俗的情感之间难以抉择。
在宗教信仰里,往往要求信徒清心寡欲,远离尘世的情爱纠葛,然而人的情感是复杂而强大的,对爱情的向往与对宗教的信仰相互冲突,找不到一种完美的方法可以同时兼顾。
二、赏析这句诗以一种非常直白又饱含深情的方式表达出了两难的境地。
从艺术角度看,它简单质朴却极具感染力。
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用最平实的文字触动人心。
它道出了人类在面对不同价值体系时的无奈,这种无奈跨越了时代和地域,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会在不同的价值观念冲突中感到迷茫。
在情感的表达上,将对宗教的敬重和对爱情的执着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三、作者介绍这句诗出自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和宗教领袖。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他出生于门隅地区,被认定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
在布达拉宫,他接受严格的宗教教育,然而他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由和世俗生活的向往。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爱情、对自由的渴望,在当时的宗教环境下显得格外独特。
他的诗作融合了藏传佛教的深邃哲理和民间情歌的活泼形式,深受人们喜爱,在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星空中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运用片段例子1我最近真是烦透了。
你知道吗?我就像仓央嘉措说的那样,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我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去远方做公益,去帮助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
可是,我家里呢,我爸妈身体都不太好,需要我在身边照顾。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意思是:
世间哪里有让你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不辜负如来,又不辜负她。
这句诗词的出处:此诗后面两句被认为是经典中的经典,但实际上此诗只有前面两句是仓央嘉措所做,后两句为曾缄所加。
(注:原文为藏文,此诗为曾缄先生翻译为汉语)全诗如下:
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
若将此心以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
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
山头野马性难驯,机陷犹堪制彼身,
自叹神通空具足,不能调伏枕边人。
欲倚绿窗伴卿卿,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又负美人一片情。
静坐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
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
入山投谒得道僧,求教上师说因明。
争奈相思无拘检,意马心猿到卿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性与艺术性),他是雪域的王、是拉萨的主人,而他唯一不能做的就是拥有凡俗爱情。
,但是他却爱上了一个女孩,所以矛盾重生,两难全的痛苦让他有了“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深情感慨。
即世界上没有能保全两种东西或是信仰的办法,我没有办法不辜负如来佛祖也不辜负你,对于两个对我有留恋的人,也要从中做一个选择。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昨晚,做了个梦,梦见我在一个不知名的寺院,看一树菩提叶纷落,有披着绛红袈裟的僧侣低头匆匆走过,拂起满地的尘埃……重重殿宇,在萧索的凉风中,弥漫出一种遗世的孤独,仿佛这里有过一场浩劫,如今已是鸟雀奔飞,无人做主。
寂寥的楼台上,只有一个小和尚端坐,双手合十,他那么安然,纷乱的世界惊扰不了他的清宁,我看到了他的眼睛中有一种尊重万物的良善和悲悯。
他应当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在西藏,那么多转世的达赖喇嘛,为何我偏偏记住的是仓央嘉措,让我难以忘怀的,不是这位转世灵童多么传奇的身世,不是他接受终生膜拜的神佛高度,而是他对红尘深刻的眷恋,对情爱的不能割舍。
我为之倾倒的,是他的情诗。
他的情诗,亦是情花,遍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令繁花滋长,情缘流长,这位情僧,这位动人心魄的情僧,用他像梦一样迷离又美丽的生命历程,用他传奇而又悲剧的一生,换取了世人永远的怀念和感动。
生长在门隅山川之间的仓央嘉措,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他和少年玩伴一起放牧羊群,嬉笑打闹,他热爱这片给了她生命的土地,眷恋微风中轻轻摇摆的野草,喜欢看邻村姑娘那一头乌黑的长发。
三百年前,当仓央嘉措活佛的身份被公开时,他可能正和心爱的姑娘在秋天的山头观赏红叶,牧着牛羊,构想着幸福的未来。
当他知道自己被从天而降的荣宠砸中时,确实有喜悦掠过心头。
那时的他幼稚地以为,待他坐上佛床,就可以拥有天下,可以和自己所爱过自己想要的日子。
可是,他甚至来不及和乡亲邻里道别,来不及和心爱的姑娘说一句离别的话语,来不及为两鬓生了白发的母亲擦去脸上的泪痕,就被使者一路风尘,带至遥远的拉萨。
而等待他的却是,坐上布达拉宫的佛床,从此与人间情爱诀别,而那心爱的姑娘,也将与他成为永远的陌路。
1697年的10月在拉萨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坐床典礼,十五岁的仓央嘉措正式入主布达拉宫,被捧至神佛的高度,接受养人的顶礼膜拜。
那一刻,他仿佛感觉自己真的是佛,脚下的苍生是他的子民,他的使命,就是讲他们度化,倾尽一切,为他们消除苦难。
仓央嘉措,那些美到让人哭的诗句!仓央嘉措是西藏最著名的民歌诗人之一,曾被人誉为“世间最美的情郎”。
在他短短二十五年的生命里,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情诗,每一首都是那么凄美,那么动人。
这些美丽的情诗你还记得几首呢?1.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首“不负如来不负卿”,曾经感动了无数人。
严格意义上说这首诗等于是曾缄的二次创作。
仓央嘉措最著名的一首情诗应该归功于曾缄。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七言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却把仓央嘉措的爱情表现得淋漓极致。
如果抛开仓央嘉措的故事,这首诗就算是放在文化鼎盛的中原也堪称一绝。
这首诗并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却把爱而不得的矛盾刻画地入木三分。
2. 这首诗原本只有两句,后人增补的《十诫诗》道尽了恋人之间的缠绵。
虽然只有前两句是出自仓央嘉措之口,我还是愿意把全诗奉献给大家,相信你也不会介意把它们全部归功于仓央嘉措。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关于这首诗曾缄译本也挺好的,还有一个笔者不知道译者是谁的诗也不错,一并奉上,供大家品鉴。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辛苦作相思。
第一不见最好,免得神魂颠倒。
第二不熟最好。
免得相思萦绕。
3.《那一世》是仓央嘉措对爱情发出的呐喊,笔者认为这首诗应该是是诗人在失去玛吉阿米之后所作。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在《那一世》中,所有的呼喊都变成了美好的祝愿,此时的诗人所作的一切都变成了一种美好的期许,可见他已经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痛。
世间自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关于仓央嘉措,我们了解的太多,而懂得的太少。
当我们痴痴地念叨“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时,也许仅仅是把这种二难的诘问降格为一个爱情难题,而没有意识到其中的佛学大意和生命问题。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根据自身的想象和需要来揣度、解读和取舍这位六世达赖的智慧话语,以至于我们一厢情愿地把他当作一个和苏曼殊一样风流的情僧,而忘了他其实是通过爱情这一永恒的人性载体,去验证生命之道和实践开悟的特殊努力。
桑田吉美诺布说,仓央嘉措最根本的教诲,就在于生命本身,不管它以什么相显现在我们眼前,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是的,仓央嘉措的美丽和意义,就在于这个“生命本身”。
他的风流放荡,他字字惊艳的情诗,乃至于他赫然长逝青海湖的最后绝唱,都是在以不同的“相”诉说、追寻生命本身,以这种迥异于坐而论道和著书立说的奇异方式向我们传达关于生命道路的本真启示。
佛的种子本就种在每个人的心中,能不能让其开花结果,则要看各人的修行。
每个人都是佛,每一种物象,不管是山川日月,还是尘埃微粒,自我之外的万有,皆是成佛的缘起。
如王阳明所言,无善无恶心是体。
明了这一点,便知“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便明“如来曾经是我身,如今无我是如来”。
仓央嘉措的暗示是:世间自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因为如来本是卿,卿不过是如来所显示的万千相里的一个“相”而已。
当你执迷于在如来和卿之间二选一的时候,当你意乱情迷甚至喊出“世间从无双全法,宁负如来不负卿”的时候,你实际上还在沉迷于这红尘滚滚的外在色相,把其看作了唯一的真相和归途。
你还不明白——¤爱本身就是一种无望的执着。
法国诗人瓦雷里说,这世上的一切均有明天,唯独爱没有未来。
为什么爱没有未来?因为爱就像海德堡的测不准原理,你没法掌控: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因为爱就像生命本身,既有在阳光下存在的权利,也有在黑暗中必然消亡的时刻。
不负如来不负卿诗句不负如来不负卿诗句相信大家听过不负如来不负卿这一诗句,那么你对这首诗了解多少?我们看看下面的相关资料,大家了解一下吧。
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若将此心以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
山头野马性难驯,机陷犹堪制彼身,自叹神通空具足,不能调伏枕边人。
欲倚绿窗伴卿卿,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又负美人一片情。
静坐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
入山投谒得道僧,求教上师说因明。
争奈相思无拘检,意马心猿到卿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注:原文为藏文,此诗为曾缄先生翻译为汉语网上多传源于仓央嘉措的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也作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意思:如果动情了,就负了如来(佛法);如果不动情,就辜负了“她”(爱情)。
仓央嘉措是天生的活佛,西藏著名的诗人,可他也是个情种。
他十五岁才从民间接到布达拉宫中,在此之前一直接受着可以婚嫁的习俗教育。
活佛的身份使他无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于世俗礼。
不负如来不负故事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其中不乏经典的爱情诗,“不负如来,不负卿”就是其中一个。
“不负如来,不负卿”相传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仓央嘉措是一个满清康熙年间一个出名的民间诗人,但他还有一个更加让人瞩目的身份:达赖。
在仓央嘉措幼年的时候就被认定为了西藏王,自幼生活在约束和孤寂中,但他有一颗躁动的心,因和女子相爱,被赶出佛门,被称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桃色僧人。
历史上关于仓央嘉措的记载并不多,是西藏摄政王认定的五世达赖转世灵童,自幼就被锁在了寺庙之间,因其长得器宇不凡,英俊神武留名甚广。
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是缘。
——题记
梦里。
纤尘风息,夜月几何?
夜月丝丝。
淡淡的雾色笼罩在未知的路途,渲染着曾经最美好的回忆。
轻轻走在这条细小的路上,仿佛看见曾经的我们,执手相牵,耳语呢喃。
是漫游的大雾阻挡了我的视线,还是你已然离去的冷漠隔绝了最美好的初见?我竟看不清你如今的模样。
夜月缕缕。
清风吹起的浮沙,蔓延着往昔怀念的柔情。
我还记得,你会轻轻挑起我的碎发放在耳后,浅笑安然。
雾色渐淡,你朦胧的轮廓渐渐浮现,正如你依然的笑容始终“如花”。
你的身形依旧高大,能够给我安全感;你的步伐依旧稳当,能够感受到你深深的气息。
你,终于,来了吗?
夜月漫漫。
梦朦七夕,伊人在旁。
雾气散去,漫天的月色清辉,铺洒着大地,铺洒在你我的心上。
你,终究还是来了。
握着那双依然温暖的双手,拥着那个依然宽广的胸膛,亲着那个依然柔软的双唇……回忆太过清晰,记忆太过真实,原来你终于愿意入梦。
我们共度七夕。
路从今夜白。
梦外。
温润的阳光镀在回忆的心房,暖暖的。
我就在这个温暖的早晨,含着微笑,醒来。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从美梦中清醒,面对现实的冰冷。
是岁月太过残忍,还是梦境太过美丽?明明知道只是个梦,却依旧不愿醒来。
泪眼婆娑,不为分开的挫伤,只为世事的无常。
当我轻轻坐在你的身旁,听你给我讲你最近的故事,你的欢声笑语竟与我无关;听你讲我们以前的点滴岁月,竟发现那些回忆都已然过去;听你说爱我,竟已没有了往昔的味道……我们就这样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双方的世界里,没有声息,也没有再次前行的勇气。
情从此时灭。
梦里梦外,我们都最终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拥有着彼此最珍贵的回忆,却做着彼此再也不会相识的举动。
谢谢你,曾经那么爱我!
谢谢你,曾给我最美的回忆!
谢谢你,入梦七夕,完结这段情缘,了却一桩心愿!未来的日子,愿你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