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消费升级风口让农业企业“迎风飞翔”——2018年度“聚力强社”陕西省眉县游学体验记
- 格式:pdf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2
壮大农产品电商,助推潼南乡村振兴作者:张松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33期农业乃国之重器,亦是兴邦之本。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中,都着重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汪向东教授曾说过乡村振兴的标配就是农村电子商务,电商的最后一片蓝天就在广袤的农村。
农村电商就是要促使农村产业兴旺,而产业兴旺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基础和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
农村电商的核心是打通工业品下乡(电商下行)和农产品进城(电商上行)的双向流通渠道,通过下行让农民享有高品质的工业品,增加生活的幸福感;通过农产品上行增加农民朋友的经济收入,增富于民。
但农村电商在上下行的过程中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农村电商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潼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近几年来,潼南区将电子商务作为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从区商务局获悉,到目前为止基本实现全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
在今年制定的《潼南区镇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方案》中,对已建成20个镇级服务站和281个村级服务点进行全部提档升级,并且将在年底全部完成。
(二)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健全结合菜鸟物流、中国邮政、懒人福音、日日顺乐家等企业积极开展末端共同取送点建设,着力打造末端配送业务,基本实现区镇村三级物流快递全覆盖,电商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健全。
(三)人才培训体系初步建成据区商务局统计:依托本地社会培训机构,2018年1-9月已开展电商人才培训14场,培训电商从业人员1366人。
每周一场集中培训,已经初步形成远程指导和一对一上门辅导服务的专业人才培训机制,助推农产品上行。
(四)涉农平台建设成效初显据商务局统计:截至2018年9月底,在阿里巴巴已开通潼南柠檬、潼南花椒、农村电商、源头好货4个涉农专栏,平台入驻98家企业,农产品1000余件;订单量日均3000单左右,整体线上交易7000多万元。
地方平台
50
农产品加工业
陕西省推行“1+3”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陕西省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富裕农民、改造农业、建设农村的一项战略产业,按照“做规划、抓特色、树典型、推模式”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行“1+3”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促进了全省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2012年全省休闲农业接待游核责任书,并连续3年从一村一品资金中列支1500多万元用于扶持休闲农业发展。
同时,一些市、县也大力推动休闲农业发展。
2012年初,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体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宝鸡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国家级宝鸡休闲农业示范区的陕西省农业厅
51农产品加工业
地方平台
52农产品加工业。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7.17•【字号】延政办函〔2018〕93号•【施行日期】2018.07.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延安市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7月17日延安市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方案为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确保完成2018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目标,现提出以下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方案:一、全面加快产业发展,增加经营性收入1.抓好特色产业生产种植。
大力推广高产创建、间作套种和旱作农业技术,划定105万亩玉米生产功能区,发展100万亩薯类和100万亩优质杂粮,确保粮食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300万亩、68万吨,产量争取达到78万吨;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实施“515”矮密示范建设工程,新增苹果面积11万亩,改造老园10万亩,新增苹果产量20万吨,产量达到343万吨,增长6.2%;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建设菌草产业示范基地,推广种植菌草2万亩;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新建和改造设施基地1万亩,蔬菜总产140万吨,增长1.7%。
(市农业局、市科技局负责)2.加快农产品后整理。
按照市上关于加快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要求,采用财政补贴、补助、贴息和融资担保机构担保的方式,支持苹果产业提质增资。
完成50条智能选果线建设任务,支持建设一批蔬菜净菜包装生产线,苹果、蔬菜分级分拣销售比例分别达到85%和40%以上。
聚力农业品牌发力乡村振兴作者:刘益平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第9期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推动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到了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新时代。
国家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将每年5 月10 日设为“中国品牌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质量兴农战略”,农业部将今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2018 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 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省委副书记乌兰、副省长隋忠诚高度关注农业品牌建设,分别作出了有关批示、指示。
2016 年,湖南省开展了“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首届“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的评选,社会反响强烈、品牌效益明显,撬动作用持续放大,十大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影响充分认识农业品牌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意义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2018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品牌强农战略,要求着力培育、宣传、保护农业品牌,全面提升‘湘’字号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制定全省农产品培育规划;继续开展全省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十大农业企业品牌评选活动;实施农产品品牌整合计划”。
农业品牌建设是引领农业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成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农业品牌建设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不是种养结构简单地调多调少的问题,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改造提升农业产业链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乡村振兴战略下开展消费帮扶的模式与策略研究作者:石亚利田雯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22年第03期摘要:消费帮扶是鼓励社会各界人士,通过购买和消费来自脱贫地区、脱贫人口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从而达到帮助脱贫人口实现增收创收的一种创新型帮扶方式,是当下依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围绕消费帮扶这一主题,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总结了新郑市消费帮扶取得的成果,分析了面临的主要痛点、难点、堵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周边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消费帮扶对策建议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12月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首次将消费帮扶纳入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框架之内,积极引导中央单位、地方各级政府、民营企业等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进一步推动东西部协同发展大战略,切实带动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1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农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乡村振兴局等3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意见》,要求“十四五”时期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河南省新郑市准确把握政策机遇,充分发挥脱贫地区特色产品资源优势,推动农特产品产销对接,切实打通脱贫之路“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解决新一轮的相对贫困问题。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辖10个乡镇、3个管委会、3个办事处、233个行政村、50个社区,全市总人口65.2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4.3万人,总面积873平方公里。
“十三五”期间,全市13个贫困村,2004户7484人贫困户全部提前一年实现脱贫目标。
辖区内含国家级森林公园具茨山,区位优势及生态优势明显,农业合作社及有机生态园农业采摘经济发展较为突出。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新郑市积极克服疫情及洪涝灾害对脱贫群众带来的影响,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汇聚全社会和各级政府、驻村结对帮扶力量,积极开展消费帮扶,采取有效举措,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消费帮扶的大格局。
关于农特产品发展的几点建议冯富强发布时间:2021-10-28T07:40:27.053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8期作者:冯富强[导读] 我县的农特产品主要有小杂粮、红枣和手工挂面。
为了推动农特产品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步伐,笔者对农特产品生产研发、品牌建设、销售方式等方面进行调研。
现就农特产品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陕西省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陕西佳县 719299摘要:山区旱作农业县的农特产品在农业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农特产品加工业覆盖面广、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是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关键词:农特产品;发展;建议我县的农特产品主要有小杂粮、红枣和手工挂面。
为了推动农特产品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步伐,笔者对农特产品生产研发、品牌建设、销售方式等方面进行调研。
现就农特产品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农特产品发展现状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海拔675-1339.5米,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雨量399mm,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土壤以黄土性土壤为主,土层深厚,宜耕性强,全县小米、绿豆、高粱等小杂粮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量16万吨。
红枣栽培历史悠久,面积82万亩,年产量3.5亿斤,我县是北方红枣的最佳适生区。
手工挂面常年产量2000万公斤,产值4.5亿元。
县内及周边无大型工矿企业,农业生态环境未遭到污染,发展农特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佳县独特的农耕条件和传统的生产方式,所产农特产品优势明显。
小米营养价值高,品质优异,色香味俱佳。
绿豆粒大饱满、整齐、色泽鲜艳、品质纯正。
红枣以皮薄、肉厚、核小、富含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闻名于世,荣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
手工挂面项目于2011年6月获陕西省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19年 第4期
中国农民合作社
43
理论研究
如何借助消费升级风口
让农业企业“迎风飞翔”
—— 2018年度“聚力强社”陕西省眉县游学体验记
■ 文 / 邵 科
2
019年3月,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心2018年度的“聚力强社”部分学员前往
陕西省眉县参观了当地猕猴桃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情况,学员们与齐峰果业和猴娃桥果业的高管进行了关于品牌营销、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沟通交流,有不少感触,本文就此做一些简单的观点分享。
1.努力赶上消费升级风口。
随着中国人均GDP 接近1万美金,中等收入群体突破4亿人口,城乡消费市场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他们希望能够吃得营养健康安全,希望能够购买到更多新奇特的生鲜美食。
以佳沛为代表的国际农业巨头恰巧又在此阶段敏锐地把握住了中国市场的商机,成功塑造出了猕猴桃富含10多种氨基酸、维C 等营养物质的健康品质水果形象,中高端水果市场需求由此持续增长。
这就使得眉县的猕猴桃产业搭上了这波消费升级的浪潮,得以借势腾飞。
2.渠道为王的规律没有变。
传统的农业生产者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方式,长期以来其农产品销售非常依赖于经纪人在自己和批发市场之间的产销衔接。
而齐峰果业在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历程揭示出,如果没有创始人当初在上海等市场的摸爬滚打所累积出来的渠道资源,齐峰果业就不会有能力和动力去实现规模扩张和产业链延伸。
3.产后商品化处理很关键。
一种农产品从田间地头采摘到进入城市超市货品陈列,看似只是产品的物理空间转移,实际上这中间存在着很大的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的学问。
我们在齐峰果业的农产品加工车间里面不仅看到了其超大规模的冷库群,更看到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法国标准化分拣线、西班牙包装设备以及来自英国的自动贴标机。
这些设施设备再加上包装纸箱以及无形的品牌LOGO 等,共同构成了齐峰果业的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
这种能力使其可以不像普通猕猴桃生产者那样只能卖裸果,而可以在市场上传递差异化、更高端的产品价值。
“聚力强社”部分学员前往陕西省眉县猴娃桥合作社进行现场考察
2019年 第4期
中国农民合作社
理论研究
44
4.标准化生产是品牌基础。
通过交流沟通,我们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国际一流农企的产品不仅外观好、品质好、口感好,而且其高颜值、高品质和好口感状态非常稳定。
这种稳定性除了靠产后商品化处理,还取决于其对上游环节标准化生产的注重。
齐峰果业和猴娃桥果业同时看到了这其中的真谛,因此它们这些年非常注重打造生产基地,注重通过基地设施的改良、投入品的把控、种植者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再加上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和产品品种的改良等方式,为其品牌塑造和市场开拓奠定扎实的品质基础。
用齐峰果业的理念来总结,那就是“好水果从种植开始”。
5.市场渠道应“两线”融合。
齐峰果业在过去几年时间里,除了在中心批发市场建立自己的专业档口,还通过品牌代理销售模式让齐峰果业的品牌影响力可以辐射到二三级批发市场。
更重要的是,齐峰果业意识到了互联网时代的新浪潮,他们从无到有建立起了以年轻人为主力的电商团队,培养出了像李锋这样的优秀新生代骨干力量。
这帮新生代根据年轻人消费特点设计了更加年轻态的包装和LOGO 等,非常注意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并最终实现了亿元级的电商端营收。
此外,齐峰果业还创新性探索了线上线下业务融合互促的直营连锁店,更加贴近了城市中高端消费者的日常品质需求。
也正是齐峰果业这种对品牌与营销的更独到的理解,使其在近年来实现了
自身的发展飞跃,成为了国产猕猴桃的第一品牌。
而猴娃桥果业也意识到了互联网及新媒体对于合作社品牌塑造和渠道开拓的价值所在,网红直播正成为其新近的销售利器。
这些传统农企的互联网蝶变非常值得其他传统的合作社学习。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环境嵌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及其优化研究”(编号:14CJY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陕西齐峰果业品牌营销总监李锋(左一)进行了关于品牌营销、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现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