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雁荡,收之楠溪
- 格式:doc
- 大小:11.08 KB
- 文档页数:5
《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1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8分)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
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②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④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注】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
②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
③霁:雨过天晴。
④酌:舀取。
小题1: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二处)。
(2分)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比出郭(2)是夕(3)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4)谒辨才于朝音堂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6分)(1)以不时至,去矣。
(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小题4:读第②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在横线上填空。
(3分)从雷峰塔出发……在洗脚……在休息……终点是小题5: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小题1: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2分,一处1分)小题2:(1)及,等到(2)这(3)总共,总计(4)拜见,晋见小题3:(1)(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2)树林间月光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小题4:惠因涧龙井亭朝音堂小题5: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
余不识温之雁荡翻译翻译为:雁荡山的奇特,当是如何呢?出自袁宏道的《袁中郎随笔·五泄二》。
原文:五输水石俱奇险,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但怨并无青莲之诗、子瞻之文,描绘其高古濆厚之势,为缺典耳。
石壁青削,似绿芙蕖,低百余仞,周回若城,石色例如水浣天量,插地而生,不容寸土。
飞瀑从岩巅吕桑,雷奔海立,声闻数里,小若十围之玉,宇宙间两大奇景也。
因忆《会稽诗赋》存有所谓“五泄争拉热雁荡”者,果尔,雁荡之雷,当复如何哉?暮归,各得一诗。
余诗先成,石篑次之,静虚、公望、子公又次之。
所目既奇,诗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是何等语。
时夜已午,魈呼虎号之声,如在床几间。
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袁宏道《袁中郎随笔·五泄二》翻译:五泄的水和石头都非常奇特,和五泄分别三日,梦中仍然存有凌空的波涛的声音(注解:瀑布的声音),但是生气没李白的诗歌,苏轼的`文章,去描绘五泄瀑布的高雅古色古香、奔涌而出来的样子,这就是一个惋惜。
石壁青色、平缓,像是绿色的荷花,低一百多仞,四周像是城墙,石头的颜色像是用水洗整洁的一样,从地面上陡然耸立着,容不下极少的土地。
凌空的瀑布从岩石的顶部装设下来,像是跳跃的雷声、俯卧着的海浪(注解:意思就是非常大的海浪),数里之外都可以听见瀑布的声音,瀑布的水小的像是粗壮的玉石,就是宇宙间的两大奇景。
由于想到《会稽诗赋》中所写下的:“五泄和雁荡山竞相逞其奇特”,如果真的就是这样,雁荡山的奇特,当就是如何呢?傍晚归来,每个人各得到一首诗,我的诗先成,石篑列居第二,静虚、公望、子公又再居其次。
眼睛所看的既然是奇特的,做的诗也是变幻着、难以捉摸的,虚幻怪诞,不知道写的是什么话。
这时已是午夜,山魈呼叫老虎嚎叫的声音,就好像在床、桌子之间(形容声音很大,就好像那种声音就在房间里一样,在房间里都听得很清楚)。
我们互相仔细观察,胡须、眉毛、头发,一切都竖立起来,都像鬼一样。
《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龙井题名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秦观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
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注释】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
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
②会稽:今浙江绍兴。
③龙井:地名。
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
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
⑤篮舆:竹轿。
⑥霁:雨后放晴。
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
⑧惠因涧:山涧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书邀余入山(2)比出郭,日已夕(3)濯足于惠因涧(4)谒辨才于朝音堂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1)书:信。
(2)比:等到。
(3)濯:洗、洗涤。
(4)谒:拜访。
2.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意思对即可。
)。
《龙井题名记》阅读及答案《龙井题名记》阅读及答案「篇一」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
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书邀余入山(2)比出郭,日已夕(3)濯足于惠因涧(4)谒辨才于朝音堂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3.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1)书:信。
(2)比:等到。
(3)濯:洗、洗涤。
(4)谒:拜访。
2.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意思对即可。
)3.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
(意思对即可。
)《龙井题名记》阅读及答案「篇二」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8分)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
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②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④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注】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
《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现如今,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
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秦观《淮海集》)阅读练习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以书邀余入山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出郭,日已夕_____________________(3)濯足于惠因涧_____________________(4)谒辨才于朝音堂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3.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一:1.(1)书:信。
(2)比:等到。
(3)濯:洗、洗涤。
(4)谒:拜访。
2.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意思对即可。
)3.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
(意思对即可。
)阅读练习二:小题1: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二处)。
(2分)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比出郭(2)是夕(3)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4)谒辨才于朝音堂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浙江楠溪江导游词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的永嘉县境内,是国家AAAA级景区,素有“天下第一水”之称。
楠溪江东临雁荡,南距温州,西连仙都,北接仙居,被誉为“中国山水画摇篮”。
它的美美在于原始古朴、野趣天然;在于纯净柔和、绝无污染。
溪流清荣峻茂,秀丽多姿,随江倒影,水清见底,游鱼碎石,历历在目。
楠溪江为树状水系,水量丰富,河流曲折摆荡,有所谓“36湾72滩”,流水畅而不滞,缓急有度,常年不枯。
在楠溪江中坐竹筏静静的漂流,远眺青山,近看滩林,俯赏江水,令人心旷神怡。
江中、下游的古村落至今仍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和许多传统文化遗迹。
在这里,不但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耕读文化、宗族文化演变情况,而且可以感受到村寨建筑艺术的动人魅力,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楠溪江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区当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山水文化与古村文化的高度结合,耕读文化与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构成了层次丰富、动静有致的独特景观。
楠溪江划分为七大景区,共有____多处景点,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石桅岩,苍坡村,芙蓉古村,狮子岩,丽水古街等。
到楠溪江位于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的永嘉县境内,交通便利。
1.火车: 乘火车到永嘉站下,坐永嘉城乡巴士,即可到达楠溪江景区,约一个小时。
2.飞机: 乘飞机到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后,打车到安澜亭码头,再坐轮渡到瓯北后,在码头边上的小型客运站乘岩头方向的中巴到楠溪江景区。
3..客车: A:从温州出发乘客车到到安澜亭码头,再坐轮渡到瓯北后,在码头边上的小型客运站乘岩头方向的中巴到楠溪江景区。
B:从杭州、上海出发乘客车到永嘉县城,再换乘城乡巴士到达楠溪江景区。
从杭州出发约____小时,从上海出发约____小时。
楠溪江内部,有乡村中巴往返穿梭于各主要景点和主要的城镇之间。
浙江楠溪江导游词(二)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的永嘉县境内,东临雁荡,南距温州,西连仙都,北接仙居,景区面积达____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山水画摇篮”。
冷泉亭记高考篇一:白居易的《冷泉亭记》翻译及题目答案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优;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
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
它高不过十六尺、宽不到两丈,但是这里聚集奇景,揽得精华,觅取地之胜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的草香薰薰,林树欣欣。
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
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
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
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
你坐着玩赏,可用床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
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
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出家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
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
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修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修筑候仙亭;庶子斐棠棣,修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修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xu),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
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象五个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
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1.“东南”,唐代人的“东南”概念多指江南东道(包括今浙江、福建、上海全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南部分)。
2.“余杭郡”,指杭州,唐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间杭州尝改余杭郡,此处用作雅称。
3.“寻”,古代长度单位,为八尺。
4.“薰薰”,指花草的芳香。
5.“欣欣”,形容草木繁盛状。
失之雁荡,收之楠溪距上次出游有一年多了,我不由地开始怀念起那种在外游荡漂泊的生活。
每天三点一线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已令我厌倦,我觉得自己快被闷的发霉了。
上网遇见了阿黎,没想到我俩又一拍即合,当下决定去雁荡山。
中国无数山,雁荡踞一席,想来颇有实力。
况从小便学了一篇描写雁荡的文章,其向往之心想必也由来已久了。
4月9日下午2:13,武昌-温州的列车开了,我坐在窗口愉快的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致。
阿黎从上海出发,将比我早到一两个小时,我们说好在车站会合。
从武昌到温州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先从武昌绕道鹰潭,再过金华西下温州,可与我回家之路程媲美了。
沿途并没有很吸引人的地方,但在当时的我看来却处处皆景,一石一木,一草一花,皆是寻常物,却又美得非同寻常。
我道不出它们美在何处,只觉得它们的存在即是一种美。
我也记不清具体看见了什么,只依稀记得经过了平原-丘陵-小山这三种不同地形的变化。
列车晚点了一个小时,到温州时已将近十一点。
出站后没见到阿黎,我只好在广场上溜达。
火车站周围有几幢较新的高楼,连同火车站广场,看起来都像是新建的。
不久,望见阿黎从街道那方向走来,她说她已把附近看了一遍。
于是我们很快就找到了住宿区。
这里有成片的旅馆,离火车站比较近,周围却很安静,门前的街道也不见有公车往来。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出门了。
到新南站买了去雁荡山的票。
从温州到雁荡山还有段距离,大概花了3个小时,到那里时已经快中午了。
雁荡山离车站颇远,但通向景区的马路已修建得平整宽阔。
路边一溜的新楼,一栋栋的应是作酒楼旅馆之用了。
马路左边临着一大片的草地,沿途还种有不少花儿、树儿。
而这一切皆在四面群山的环抱中,让你出门见山,满眼青绿,既可观造化之神秀,又可听山水之清音,孰能不欣然与之?走过这段笔直的马路,进入山区时,路面变窄,林木遮天,更显幽静。
路旁竟有一片桔子林,那种熟悉的感觉让我恍然间又见到了三明。
雁荡山,这东南第一山,连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诗意。
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结草为荡,故而名之。
可在景区门口,我们丝毫感受不到它的幽雅意趣。
酒店旅馆,各种商店一字排开,并不逊于城镇的街道。
灵峰是雁荡三绝之一,也是我们到达的第一个景区。
这里最有特色的当属山洞了。
巍峨的高山上随处可见造型奇特的山洞。
于是人们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这些山洞上顺势建起了寺庙。
但这些山洞寺庙并不足以成就灵峰之名。
看灵峰是需要丰富的想像力的,尤其是看灵峰夜景。
单是那灵峰与依天峰合成的合掌峰,就能让人有无尽的遐想。
据说从灵峰饭店西南仰望此山峰,称双乳峰,往前稍移几步则成相思女,再往前走为雄鹰,站到花坛东侧仰望又变成了情侣峰。
我们既无闲暇,也无闲钱去守候灵峰的夜景,却见到了毫无掩饰的最真实的灵峰。
我不知道它的夜景究竟如何,但少了夜色这层面纱的灵峰挺让人失望的。
山体便是大块大块的石头,顶上覆盖着青松,石头多有纵向沟壑,山石造型独特,说实话山并不难看,但那时我们的确觉得很失望,觉得雁荡山有负盛名。
大概是我们对它的期望太高了吧。
我们无心听导游的解说,这些山并不吸引我们,对那些神话传说我们也全然没了兴趣。
倒是山路上那一片片刚冒出嫩芽的树藤令人兴奋不已。
那种嫩黄在黛绿色的大山中是多么耀眼而又充满生机!我们沿山路徐徐而行,群山在我们面前不断变换着姿势,山涧中的寺庙也时隐时现,唯锺鼓之声不绝于耳。
这种热闹却令我们比之唯恐不及。
景区不大,往里走没多久就似乎到了尽头。
再往后便是荒山杂草。
景点都集中在入口处。
我们却选择了尽头的一条路向山上走去。
这里也有座寺庙,只是离那些著名景点太远,鲜有人来。
庙里住者户人家,门口修有水池,还种了几块地。
整座庙完全嵌在一个巨大的山洞里,仰望着高大深邃的洞穴,我们居然还感觉到了丝丝凉意。
这个洞叫将军洞,这三个字就刻在寺庙的小门上方,旁边的墙上挂着一牌匾写着南无阿弥佗佛,我也是根据这块匾才把它当作寺庙的。
只是这寺庙太过简陋,既无大门,也缺少雄伟的气势。
我站在下面欣赏了一会儿便和黎下山了。
游人越来越多,三五成群地聚着,门口也不例外。
我们休息了一会儿便向下一个景区出发了。
最先到达的是三折瀑景区。
原以为这不过是雁荡山的一个小角色,怎知竟是我俩感受最深的一个地方。
三折瀑,自然是以水闻名。
在雁荡山的众多瀑布中,三折瀑应是最为奇异的。
其中折瀑甚至被成为雁荡山第一胜景。
据说包藏中折瀑的是冷却的火山口,火与水如此相克又相生,是多么奇妙的景观啊!可是令我们印象什么的却不是它的水。
我们去的时候是枯水期,所见到的瀑布只剩下涓涓细流。
失望之余我们决定登山,去寻找中折瀑和上折瀑。
我们是否见到了中折瀑我完全没有印象了。
至于上折瀑,向路人打听了一下,说是没有水,但我们还是坚持往上爬。
那时我们已在半山腰了,走了那么长一段路,是否有水,是不是为了看水已经不重要了。
登山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山不高,以我们的脚程很快就到了山顶。
三折瀑早被抛诸脑后,眼前只有郁郁葱葱的山林和狭长的隐约可见底的峡谷。
烈日当空,我们早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可登上山顶的刹那我们顿觉神清气爽。
站在山头迎风而立,极目四望,心里有一份宁静,连空气中飘渺的音乐也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我和黎一致认为这才是雁荡山最美的地方,可惜它并不被世人所欣赏。
我们在山上休息了好一阵才开始下山。
下山的台阶夹于山壁间,让我不由地想起一线天。
中国称为一线天的景点多得很,但我还未见到能超过永安桃源洞的,这里的台阶更不用提。
不知道这一段台阶是否有名称,若要安上一线天之名大概也能勉强凑个数吧。
从三折瀑下来没走多远就到了雁荡三绝中的另一绝----灵岩。
灵岩分三层,底层是灵岩寺、小龙湫;中层有龙鼻洞、天窗;上层是卧龙谷和双珠谷。
我们直奔小龙湫而去。
这传说中美丽的瀑布再次让我们大失所望,以致我至今没能想起它的容颜,只记得水量很小。
从小龙湫退出,往右拐上一道台阶,就到了电梯口。
第一次在景区里看到电梯,也第一次乘电梯上山,感觉挺新鲜。
电梯出口在灵岩上层,一出门便看见悬空的一条栈道。
我觉得这里是灵岩最美的地方。
周围的山峰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
这里的山峰是略带紫红色的层岩,望之更为秀美,电梯口便有一根擎天柱、独秀峰。
站在栈道上人与峰齐高,向下望去便是深不可测的山谷,谷中还有一潭碧波,这样的景色在雁荡山真是屈指可数啊!从栈道往上能碰到几个潭,第一个是龙口湖,接着为聚宝潭,再上去是卧龙潭。
这些潭不过是些池子,并没有什么特色。
我们沿着潭边的小路径直走到最后一个潭卧龙潭。
这个潭比较大,边上停有游船。
潭水从一个山洞中流出,从外面望去一片漆黑,却让人觉得里面别有洞天。
正疑惑着,听一船主说可以划船进洞,接着便瞧见有人从里面出来了。
我们坐在池边看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到了山下才发现灵岩寺也是香火鼎盛,热闹非凡。
相较之下,它附近的尼姑庵却显得异常平静。
自古名山僧占多,在这些地方修建寺庙原本是想找个宁静清修之地,如今却终日烟雾缭绕,大煞风景!大龙湫离此还有一段距离,听说也没什么水,我和黎决定不去了。
一路走回景区门前的那条繁华街道,之后漫步回汽车站。
直接在马路上就可以拦到回温州的车。
第二日,我们又是一大早出门,乘公交车到了上塘。
天不做美,竟飘起了细雨。
我们在小镇上寻找前往楠溪江的车,未果。
后来有个当地人指点我们到路口搭车,走出小镇果然见路边停着几辆中巴。
车子沿着江边马路行驶,依山傍水,让我们初识了美丽的楠溪江。
江水清兮,势随山转,江中偶有小岛点缀,使这幅淡雅的山水画更具神韵。
楠溪江的美又给了我一种熟悉的感觉,这里的山水和福建太相似了。
看着楠溪江我会不由的想起三明的沙溪河。
走过这么多地方,才知道,原来最美的还是故乡!家乡的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就足以和温州这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媲美了呀!雨越下越大,江上,山上,到处雾蒙蒙一片,然而这丝毫没有打消我们游楠溪江的念头。
在我们看来,雨中的楠溪江自有它的一番韵味,雨中登山也别有一番情趣。
车上的乘客越来越少了,我们却还不知在哪下车。
直到司机告诉我们可以下车了,才恍然大悟似的下了车。
刚下车便有一年轻小伙子冒雨冲过来为我们介绍旅游项目。
雨还是那么大,没有停的迹象。
地上的积水都汇成了小河。
没走几步鞋里便进了水。
我们随那年轻人躲进了一家旅店,小伙子和旅店老板娘轮番攻势,积极向我们推荐景点。
离这里最近的是龙瀑仙洞,坐车十分钟能到,远些的要半个小时。
与他们磨了半天价也没能磨下多少,我们便决定先去龙瀑仙洞看看。
雨仍下着,淅淅沥沥,涤去了细沙尘埃,滤去了纷扰嘈杂。
车子载着我们驶进山间小路,坐在车里也能感觉到那份清新、宁静。
不久就到了景区门口,小伙子给我们留下了电话,让我们玩完了打电话给他,好开车来接。
大概是下雨的缘故,我们在门口没看见其他游客。
像我们这样兴致勃勃冒雨登山的人恐怕不多吧。
好在雨也渐渐小了,只有脚不舒服,可登山的乐趣却能让我们忘记这种不适。
一进大门我们便向瀑布奔去,哗哗的水声早已引起我们的注意。
初入眼帘的是一座拱桥和桥下数米宽的一匹白练。
雨歇水涨,气势汹汹,如白绫脱轴,蓦然跌落。
池中白浪翻腾,喷珠溅玉,最后再汇成溪流向下游欢歌而去。
再往前,阵阵雷鸣盖过了身边的哗哗流水。
未见其影先闻其声已令人振幅,待见到那飞天巨龙,更为之惊叹。
一峰拔地起,有水天上来,这条飞瀑上接青天,望之弥高,下临清潭,望之弥深,中间还藏有一个大山洞,别有洞天。
瀑布如珠帘当面,将洞口薄薄地掩在后面,更增添了几分神秘。
瀑布下方有个入口,可划船进去。
湖面上停着几艘游船,中心有个小亭子,船通过绳索的牵拉过去。
亭子中间有楼梯通向水下世界。
几经曲转到了下面才知道是个水族馆。
狭小的走道两旁彩灯映照下的鱼儿不知疲倦地游着。
我们很快转了一圈,又回到亭子,乘船前往瀑布口。
越靠近瀑布,越为之震撼,那瀑布从石壁上凌空直下,击石声如动地雷。
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随风飘散,凉丝丝的扑到我们脸上。
穿过瀑布,赫然是个天然的山洞。
借着洞口的亮光依稀感觉到它的宽敞。
但里面一片漆黑,只觉得有个黑洞正吸引着我们。
颇为之诧异的是水巷不深,很快就有人引我们上了平地。
在昏暗的灯光中我们爬上了几段狭长的石阶,光线也逐渐亮了起来,爬完石阶眼前豁然开朗。
我们竟置身于如此大的山洞内,就像走进了大礼堂。
地面铺得很平整,但石壁、洞顶依然是山的本色,还微微渗着水,使洞里更加凉爽。
此洞最大的特色当然是洞口那面浑然天成的珠帘了。
几位游客正透过珠帘凭栏远眺。
我们也朝那里走去,根根银丝在眼前交织成一片,帘外山色有无中,却藏不尽盎然春意。
对面山上一片鲜黄嫩绿,春雨沐浴后越发勃勃生机,修竹苍松皆含翠欲滴。
游客依然只有几位,偌大的山洞显得格外冷清,我们没多耽搁便出了山洞,只有洞口石柱上盘旋的两条巨龙还默默地守在那里。
走出洞口就已在半山腰上,没了洞的阻隔,对面的山毫无悬念地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