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10月份)
- 格式:doc
- 大小:673.50 KB
- 文档页数:24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4分,共8题,共32分)1.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弧由a点运动到b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0,0 B.2r,向东;πr C.r,向东;πr D.2r,向东;2r2.有两个力,一个是3N,一个是5N,它们的合力大小()A.可能是3 N B.可能是1 N C.可能是9 N D.可能是12 N3.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11 m/s2B.5.0 m/s2C.1.4 m/s2D.0.6 m/s24.在半球形光滑容器内,放置一细杆,如图所示,细杆与容器的接触点分别为A、B两点,则容器上A、B 两点对细杆的作用力方向分别为()A.均竖直向上B.均指向球心C.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竖直向上D.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垂直于细杆5.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滑块A和B通过一轻弹簧水平连结后置于水平桌面上,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系统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匀速向右运动,选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如图所示.如突然撤消拉力F,则刚撤消后瞬间,二者的加速度a A和a B分别为()A.a A=0,a B=0 B.a A>0,a B<0 C.a A<0,a B>0 D.a A<0,a B=06.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的小球A,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30°角且绷紧,小球A处于静止,则需对小球施加的最小力等于()A.mg B.mg C.mg D.mg7.粗糙水平面上,一个小球向右运动,将弹簧压缩,随后又被弹回直到离开弹簧.则该小球从接触到离开弹簧这个过程中,加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先增大后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D.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8.车厢内用细线悬挂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上面小球的质量比下面小球的大,如图所示,当车厢水平向右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小球均相对车厢静止时,不计空气阻力,下述各图正确的是()A.B.C.D.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计16分)9.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线AO和BO的A、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是水平的,BO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AO的拉力F1和BO的拉力F2的大小是()A.F1=mgcosθB.F1=mgcotθC.F2=mgsinθD.1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其中t2=2t1,则()A.在t1时刻,乙物体在前,甲物体在后B.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且两物体相距最远D.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11.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一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半圆柱体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现使MN保持竖直并且缓慢地向右平移,在Q滑落到地面之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B.P对Q的弹力逐渐增大C.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D.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12.如图所示,带有长方体盒子的斜劈A放在固定的斜面体C的斜面上,在盒子内放有光滑球B,B恰与盒子前、后壁P、Q点相接触.若使斜劈A在斜面体C上静止不动,则P、Q对球B无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C的斜面光滑,斜劈A由静止释放,则P点对球B有压力B.若C的斜面光滑,斜劈A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行,则P、Q对B均无压力C.若C的斜面粗糙,斜劈A沿斜面匀速下滑,则P、Q对B均无压力D.若C的斜面粗糙,斜劈A沿斜面加速下滑,则Q点对球B有压力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2分)13.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B.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均相等.14.如图所示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从O点开始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图中相邻的计数点间有四个计时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与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1、2、3、4、5、6,测得s1=5.18cm,s2=4.42cm,s3=3.62cm,s4=2.80cm,s5=2.00cm,s6=1.22cm.(1)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s.(2)打点计时器打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3= m/s,方向(填A→B 或B→A,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m/s2,方向(填A→B或B→A,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5.质量为m的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大小为F,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作用下,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求:(1)金属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如果从某时刻起撤去拉力,撤去拉力后金属块的加速度;(3)撤去拉力后金属块在水平桌面上还能滑行的距离s.16.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2kg,两根轻绳AB和A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θ=30°的拉力F,小球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1)当轻绳AC的拉力刚好为零时,拉力的大小F1;(2)当轻绳AB的拉力刚好为零时,拉力的大小F2;(3)若要使两绳均能伸直,求拉力F的大小的取值范围.17.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当速度大小为v时将加速度反向,大小恒定.为使这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回到原出发点.求:(1)质点从静止开始到加速度反向所经历的时间t;(2)加速度反向后的加速度a2应是多大;回到原出发点时速度v2多大.18.质量为M,厚度可忽略的质量分布均匀的薄板静置于水平桌面上,其一端与桌边对齐,在板上距板端为l处放一质量为m的小花瓶.已知桌面长L,如图所示.水平恒力F作用于板上,板和花瓶在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翻转.已知各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花瓶相对板滑动过程中,桌面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若花瓶能在板上滑动,力F大小应满足的条件.(3)若板在抽出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将板从花瓶下抽出,为使板抽出后花瓶不至于从桌上掉下,则F 至少为多大.重庆市巴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4分,共8题,共32分)1.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弧由a点运动到b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0,0 B.2r,向东;πr C.r,向东;πr D.2r,向东;2r考点:位移与路程.专题:计算题.分析: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由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解答:解: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所以此时位移的大小为ab之间的直线距离,即为2r,方向有a指向b,即向东;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即为半圆的弧长,所以大小为πr,所以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就是对位移和路程的考查,掌握住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就能够解决了.2.有两个力,一个是3N,一个是5N,它们的合力大小()A.可能是3 N B.可能是1 N C.可能是9 N D.可能是12 N考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专题: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分析: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F1﹣F2|≤F合≤F1+F2.根据两个力的大小,求出合力范围,可知合力大小的可能值.解答:解:根据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当两力合成时,这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2N≤F合≤8N.故A正确,BCD 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合≤F1+F23.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11 m/s2B.5.0 m/s2C.1.4 m/s2D.0.6 m/s2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汽车的初末速度,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汽车的加速度.解答:解:速度的变化量为:△v=40km/h=11m/s,则加速度为:a=.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a=,以及在计算时注意单位的换算.4.在半球形光滑容器内,放置一细杆,如图所示,细杆与容器的接触点分别为A、B两点,则容器上A、B 两点对细杆的作用力方向分别为()A.均竖直向上B.均指向球心C.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竖直向上D.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垂直于细杆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支持力是一种弹力,其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并且指向被支持物,从而即可求解.解答:解:半球形光滑容器对细杆A、B两点处都有支持力.在A处:细杆与半球形光滑容器的接触面是半球形光滑容器的切面,半球形光滑容器对细杆的支持力垂直切面指向细杆,根据几何知识得知,此方向指向球心O,即A点处半球形光滑容器对细杆的支持力指向球心O.在B处:细杆与半球形光滑容器的接触面就是细杆的下表面,所以B点处半球形光滑容器对细杆的支持力垂直于细杆斜向上.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弹力通常有三种:支持力、压力和拉力.对于球形物体,若两个物体是点与点接触型,支持力常常指向球心.5.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滑块A和B通过一轻弹簧水平连结后置于水平桌面上,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系统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匀速向右运动,选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如图所示.如突然撤消拉力F,则刚撤消后瞬间,二者的加速度a A和a B分别为()A.a A=0,a B=0 B.a A>0,a B<0 C.a A<0,a B>0 D.a A<0,a B=0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对AB受力分析,由于在撤去外力瞬间,弹簧未来的及变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加速变化解答:解:由于AB向右运动,当撤去外力瞬间,由于惯性,AB还是向右运动,由于弹簧还未来得及变化,故B继续向前加速运动,A向前减速运动,故a A<0,a B>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抓住撤去外力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即可6.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的小球A,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30°角且绷紧,小球A处于静止,则需对小球施加的最小力等于()A.mg B.mg C.mg D.mg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小球A处于静止,受力平衡,分析受力情况,用作图法得出对小球施加的力最小的条件,再由平衡条件求出力的最小值.解答: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如图,根据作图法分析得到,当小球施加的力F与细绳垂直时,所用的力最小.根据平衡条件得F的最小值为F min=Gsin30°=故选:C.点评:本题物体平衡中极值问题,关键是确定极值条件,本题采用图解法得到力最小的条件,也可以运用数学函数法求解极值.7.粗糙水平面上,一个小球向右运动,将弹簧压缩,随后又被弹回直到离开弹簧.则该小球从接触到离开弹簧这个过程中,加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先增大后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D.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小球接触弹簧到离开,根据弹簧的形变量判断弹力的变化,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加速度的变化.解答:解:小球与弹簧接触后,受到向左的弹力和摩擦力,根据a=知,向左压缩的过程中,x逐渐增大,则加速度逐渐增大.反弹后,小球的加速度a=,形变量减小,加速度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后,加速度大小a=,方向向右,x减小,加速度a增大,可知整个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故选:C.点评:本题是含有弹簧的动态变化分析情况,要抓住弹力的可变性,由牛顿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8.车厢内用细线悬挂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上面小球的质量比下面小球的大,如图所示,当车厢水平向右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小球均相对车厢静止时,不计空气阻力,下述各图正确的是()A.B.C.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两小球与车厢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分别对质量小的小球和两球整体分析,得出绳子拉力的方向,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解答:解:对两球整体分析,整体受总重力、上面绳子的拉力两个力作用,设上面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tanθ=,对质量小的小球分析,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设下面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可知θ=α,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小球和车厢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合理地选择研究对象,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行板四边形定则进行求解.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计16分)9.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线AO和BO的A、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是水平的,BO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AO的拉力F1和BO的拉力F2的大小是()A.F1=mgcosθB.F1=mgcotθC.F2=mgsinθD.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以结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三根细线的拉力.重物对O点的拉力等于mg.作出力图求解.解答:解:以结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三根细线的拉力.重物对O点的拉力等于mg.根据平衡条件得知,mg与F1的合力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出力的合成图如图.则有F1=mgcotθF2=故选BD点评:本题是常见的绳子悬挂物体的类型,常常选择结点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研究.比较容易.1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其中t2=2t1,则()A.在t1时刻,乙物体在前,甲物体在后B.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且两物体相距最远D.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根据位移大小关系,分析两物体的位置关系,判断是否相遇.解答:解:AB、根据速度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知t1时刻,乙物体的位移比甲的位移小,两者又是从同地出发的,则乙物体在后,甲物体在前.故A、B错误.C、在t1时刻前,甲的速度大,两者间距增大.在t1时刻前,乙的速度大,两者间距减小,则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最远.故C正确.D、t2时刻甲图线的“面积”等于乙图线的“面积”,则甲的位移等于乙的位移,而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的,说明t2时刻相遇.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对速度图象的理解,抓住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是关键,同时知道速度相等时两物相距最远.11.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一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半圆柱体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现使MN保持竖直并且缓慢地向右平移,在Q滑落到地面之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B.P对Q的弹力逐渐增大C.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D.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先对圆柱体Q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杆MN的支持力和半球P对Q的支持力,其中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杆MN的支持力方向不变、大小变,半球P对Q的支持力方向和大小都变,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并运用合成法得到各个力的变化规律;最后对PQ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摩擦力情况.解答:解:A、B、对圆柱体Q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杆MN的支持力和半球P对Q的支持力,如图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杆MN的支持力方向不变、大小变,半球P对Q的支持力方向和大小都变,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得到N1=mgtanθ由于θ不断增大,故N1不断增大,N2也不断增大;故A错误,B正确;C、对PQ整体受力分析,受到总重力、MN杆的支持力N1,地面的支持力N3,地面的静摩擦力f,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N1=mgtanθ由于θ不断增大,故f不断增大,故C正确;D、物体Q一直保持静止,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关键先对物体Q,再对物体PQ整体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出各个力的表达式进行分析处理.12.如图所示,带有长方体盒子的斜劈A放在固定的斜面体C的斜面上,在盒子内放有光滑球B,B恰与盒子前、后壁P、Q点相接触.若使斜劈A在斜面体C上静止不动,则P、Q对球B无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C的斜面光滑,斜劈A由静止释放,则P点对球B有压力B.若C的斜面光滑,斜劈A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行,则P、Q对B均无压力C.若C的斜面粗糙,斜劈A沿斜面匀速下滑,则P、Q对B均无压力D.若C的斜面粗糙,斜劈A沿斜面加速下滑,则Q点对球B有压力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斜劈A在斜面体C上静止不动,则B受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当斜面光滑,斜劈A和B球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加速,通过对B球进行受力分析,判断P、Q对球有无压力.当斜面粗糙或光滑,按照同样的方法,先判断出整体的加速度方向,再隔离对B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判断P、Q对球有无压力.解答:解:A、当斜面光滑,斜劈静止释放,斜劈和球这个整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B球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所以B球受重力、底部的支持力、以及Q对球的弹力.知P点对球无压力,Q点对球有压力.故A、B错误.C、斜劈A沿斜面匀速下滑,知B球处于平衡状态,受重力和底部的支持力平衡.所以P、Q对球均无压力.故C正确.D、斜劈A沿斜面加速下滑,斜劈和球这个整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B球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所以B球受重力、底部的支持力、以及Q对球的弹力.故D正确.故选:C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通过整体法判断整体的加速度方向,再用隔离法对B球进行分析,从而判断P、Q 对球有无压力.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2分)13.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B.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均相等.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弹簧的弹力与行变量的关系满足F=kx,其中k由弹簧本身决定.解答:解: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否则弹簧会损坏,故A正确.B、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故B错误.C、弹簧的长度不等于弹簧的伸长量.故C错误.D、拉力与伸长量之比是劲度系数,由弹簧决定,同一弹簧的劲度系数是不变的,不同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不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明确实验原理,知道伸长量、原长和长度间的关系,明确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决定.14.如图所示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从O点开始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图中相邻的计数点间有四个计时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与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1、2、3、4、5、6,测得s1=5.18cm,s2=4.42cm,s3=3.62cm,s4=2.80cm,s5=2.00cm,s6=1.22cm.(1)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1 s.(2)打点计时器打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3= 0.321 m/s,方向B→A(填A→B或B→A,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0.224 m/s2,方向A→B(填A→B或B→A,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分析: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计数点3的速度.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解答:解:(1)相邻的计数点间有四个计时点没有画出,可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5s=0.1s.(2)计数点3的瞬时速度为:m/s=0.321m/s.方向由B→A.(3)根据△x=aT2,运用逐差法得:=m/s2=﹣0.224m/s2.,方向由A→B.故答案为:(1)0.1,(2)0.321,B→A(3)0.224,A→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关键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的运用.15.质量为m的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大小为F,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作用下,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求:(1)金属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如果从某时刻起撤去拉力,撤去拉力后金属块的加速度;(3)撤去拉力后金属块在水平桌面上还能滑行的距离s.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金属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撤去拉力后,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金属块的加速度,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还能滑行的距离.解答:解:(1)根据共点力平衡得,F=μmg,解得:.(2)撤去拉力后,金属块的加速度为:.(3)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金属块还能滑行的距离为:x=.答:(1)金属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如果从某时刻起撤去拉力,撤去拉力后金属块的加速度为;(3)撤去拉力后金属块在水平桌面上还能滑行的距离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共点力平衡、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基本运用,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基础题.16.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2kg,两根轻绳AB和A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θ=30°的拉力F,小球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1)当轻绳AC的拉力刚好为零时,拉力的大小F1;(2)当轻绳AB的拉力刚好为零时,拉力的大小F2;(3)若要使两绳均能伸直,求拉力F的大小的取值范围.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对A球受力分析,受到拉力F、重力mg,两根细绳的拉力F B、F C,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解答:解:(1)(2)对A球受力分析,受到拉力F,重力mg,两根细绳的拉力F B、F C,根据平衡条件,有:x方向:Fcos30°=F C+F B cos30° ①y方向:Fsin30°+F B sin30°=mg ②当F B=0时,F最大,为:F max=2mg=40N;当F C=0时,F最小,为:F min=mg=20N;(3)若要使两绳均能伸直,拉力F的大小的取值范围:20N≤F≤40N答:(1)若AC绳恰好松驰,拉力F的大小最大,为20N;(2)若AB绳恰好松驰,拉力F的大小最小,为40N.(3)拉力F的大小的取值范围:20N≤F≤40N;点评:本题关键是对小球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然后找出最大和最小两种临界情况讨论即可.17.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当速度大小为v时将加速度反向,大小恒定.为使这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回到原出发点.求:(1)质点从静止开始到加速度反向所经历的时间t;(2)加速度反向后的加速度a2应是多大;回到原出发点时速度v2多大.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质点从静止开始到加速度反向所经历的时间;。
2015-2016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一小题5分,总分为70分〕1.如下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 )A.路程和位移B.位移和加速度C.速度变化量和时间D.加速度和质量2.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原子核很小,一定能看做质点B.王同学早晨6:30起床,6:30表示物理学中的时间C.假设物体运动路程不为零,如此位移也不可能为零D.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交流220V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 )A.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可能减小B.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C.加速度为0,速度一定为0D.物体具有加速度,一定要做加速运动4.如图跳伞运动员从一架匀速飞行的飞机上跳下,飞行员看见跳伞运动员在竖直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地面观察员跳伞运动员做曲线运动,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飞行员以跳伞运动员为参考,保持静止B.飞行员以跳伞运动员为参考系,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C.飞行员以跳伞运动员为参考系,竖直向上做加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5.“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受试者听到口令后起跑,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从起点A全力跑向5m处的B点用手触摸折返线处后折返返回A点,然后依次到C点、D点最终返回A点,所用时间即为“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现测得某受试者成绩为7.50s,该受试者在测试全过程中的路程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A.0,0B.15,4m/sC.30m,0D.30m,4m/s6.某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1min内行驶720m,如此它在前10s内行驶的距离是( )A.20mB.30mC.40mD.50m7.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下列图,质点在t=0时位于x=3m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 )A.当t=4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x=6mB.当t=4s时,质点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C.当t=8s时,质点回到出发点D.当t=8s时,质点的加速度为1m/s28.取一根长2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60cm、84cm,如图.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假设不计空气阻力,如此第2、3、4、5 各垫圈( )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9.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B为AC中点,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恒为a1,在BC段的加速度恒为a2A,B,C三点速度v A,v B,v C,且2v B=〔v A+v C〕,如此( ) A.a1=a2B.a1>a2C.a1<a2D.以上都有可能10.台球以10m/s的速度垂直撞击框边后以8m/s的速度反向弹回,假设地球与框边的接触时间为0.1s,〔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此过程速度改变量为2m/sB.此过程速度改变量为18m/sC.台球在水平方向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20m/s2,方向沿球弹回的方向D.台球在水平方向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180m/s2,方向沿球弹回的方向11.如下列图,小球从竖直砖堆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屡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如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 )A.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小球在位置“2〞的2倍C.小球在位置“4〞的速度为D.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12.甲乙两人同时间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下列图,如下表述正确的答案是( )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13.如下列图,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局部,即AB=BC=CD=DE,一物体由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下结论正确的答案是( )A.===B.===C.t AB:t AC:t AD:t AE=1:2:3:4D.t AB:t BC:t CD:t DE=1:〔﹣1〕:〔﹣〕:〔2﹣〕14.如下列图,t=0时,一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2s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t/s 0 2 4 6v/(m•s﹣1)0 8 12 8A.t=3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B.t=10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点C.A、B间的距离小于B、C间的距离D.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二、解答题〔共7小题,总分为80分〕15.〔1〕同学们利用如下列图方法估测反响时间,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假设捏住位置刻度读数为x,如此乙同学的反响时间为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2〕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响时间的工具,假设测量范围为0~0.4s,如此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__________cm〔g取10m/s2〕;假设以相等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__________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16.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准备利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1〕实验开始前,请你帮助他检查该实验装置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2〕正确调整装置后,该同学打出的纸带局部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出AC长度为x1,BD间长度为x2,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如此B点时小车速度为__________,求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17.现用频闪照相机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匀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下列图,拍摄时频闪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x1x2x3x410.00 14.50 19.00 23.50根据表中数据,完成如下填空:①物块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保存3为有效数字〕②假设照相机故障,拍摄时频率小于10Hz,计算结果比真实值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18.汽车〔可视为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2m/s2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长为900m的隧道,求:〔1〕汽车在第3s末的速度大小?〔2〕汽车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19.法国人劳伦特•菲舍尔在澳大利亚的冒险世界进展高空特技表演,他从20m高的塔上直接落入水池中〔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落入水中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8m/s2,求:〔1〕落入水面时的速度?〔2〕需要准备一个至少深度多少米的水池〔g取10m/s2〕20.A、B两物体〔视为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物体A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m/s2,物体B在A的后面相距L=32m处,以v=12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两物体追逐时,互从近旁通过,不会相碰,求:〔1〕A物体经过多长时间后与B的速度相等?〔2〕经过多长时间A、B两物体相遇?〔3〕A、B两物体两次相遇之间相距最远的距离是多少?21.〔18分〕交通规如此规定: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如下列图,停止线AB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间的距离为23m,车长7m的卡车以54km/h 的速度向北匀速行驶.〔1〕晚十一点至凌晨四点,该信号灯被改为持续闪烁的黄灯,并设置AB、CD路段间限速为18km/h,司机离停止线AB前80m处发现黄灯,立即开始减速,车头刚好到达AB处速度恰好为18km/h,并以该速度匀速通过此路段.当车尾经过CD线时,卡车开始做a1=4m/s2的匀加速运动,直至恢复原来速度,求司机因为黄灯而耽误的时间?〔2〕早晚顶峰期间,该处恢复红绿信号灯,红灯时,AB停止线拦下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笔直排成一排,相邻两车车头相距L=8m,当绿灯显示“30〞时,第一辆车启动并做a2=3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到54km/h后匀速运动,事实上,第一个司机看见绿灯到启动需要反响时间0.6s,后一辆车看见前一辆启动后同样需要反响时间0.6s,问绿灯完毕后多少汽车通过停止线?2015-2016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一小题5分,总分为70分〕1.如下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 )A.路程和位移B.位移和加速度C.速度变化量和时间D.加速度和质量考点:矢量和标量.分析:矢量是既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而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解答:解:A、位移矢量,可以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故A错误B、位移和加速度是既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B正确C、速度变化量是既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时间是标量,故C错误D、加速度是既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质量是标量,故D错误应当选B.点评:矢量与标量明显的区别是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可结合矢量方向的特点进展区别.2.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原子核很小,一定能看做质点B.王同学早晨6:30起床,6:30表示物理学中的时间C.假设物体运动路程不为零,如此位移也不可能为零D.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交流220V考点:质点的认识.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时间对应一段,时刻对应一点,位移和路程定义分析.解答:解:A、同一物体在不同的研究问题中有时大小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作质点;而有时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如此不能看作质点,假设研究原子核转动或内部质子等的运动,如此不能看作质点,故A错误;B、早晨6:30起床,对应一个点,是时刻,故B错误;C、物体做圆周运动时,位移可能为零,路程不可能为零,故C错误;D、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交流220V,故D正确;应当选:D点评: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掌握时间和时刻,路程和位移.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 )A.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可能减小B.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C.加速度为0,速度一定为0D.物体具有加速度,一定要做加速运动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没有直接关系,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变化快的物体加速度大.加速度逐渐增大物体速度可能越来越小.解答:解:A、只要a、v同向物体即做加速运动;故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可能是减小的;故A正确;B、速度大但是匀速运动,加速度可以为零;故B错误;C、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可以静止,也可以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物体具有加速度,假设与速度反向,如此做减速运动;故D错误;应当选:A.点评:速度和加速度是运动学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可抓住加速度是由合力和质量共同决定,与速度无关来理解.4.如图跳伞运动员从一架匀速飞行的飞机上跳下,飞行员看见跳伞运动员在竖直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地面观察员跳伞运动员做曲线运动,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飞行员以跳伞运动员为参考,保持静止B.飞行员以跳伞运动员为参考系,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C.飞行员以跳伞运动员为参考系,竖直向上做加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参考系的选取不同,观察的结果是不同的,物体在飞机上自由下落时,由于惯性具有和飞机一样的水平速度,因此物体相对于地面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据此可正确解答.解答:解:A、跳伞运动员从一架匀速飞行的飞机上跳下,由于飞机的速度与运动员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一样,故运动员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且相对飞机的竖直速度越来越大.故C正确,ABD错误.应当选: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参考系的选择不同,观察结果不同.5.“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受试者听到口令后起跑,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从起点A全力跑向5m处的B点用手触摸折返线处后折返返回A点,然后依次到C点、D点最终返回A点,所用时间即为“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现测得某受试者成绩为7.50s,该受试者在测试全过程中的路程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A.0,0B.15,4m/sC.30m,0D.30m,4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根据运动轨迹的长度求出路程,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结合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解答:解: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所以受试者的路程s=〔5+5〕×3m=30m,位移x=0m,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如此平均速度为零.应当选: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6.某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1min内行驶720m,如此它在前10s内行驶的距离是( )A.20mB.30mC.40mD.50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汽车的加速度,再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前10s内行驶的距离.解答:解:根据得,,如此前10s内的位移,应当选:A.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根底题.7.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下列图,质点在t=0时位于x=3m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 )A.当t=4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x=6mB.当t=4s时,质点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C.当t=8s时,质点回到出发点D.当t=8s时,质点的加速度为1m/s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象可读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图象在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正,图象在时间轴下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负.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此分析即可.解答:解:A、根据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如此知,当t=4s时,x=m=6m,故A错误.B、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可知当t=4s时,质点加速度方向没有变化.故B错误.C、8s时位移为:x=m﹣m=3m,由于质点在t=0时位于x=3m处,故当t=8s时,质点回到出发点,故C正确.D、当t=8s时,质点的加速度为 a===1m/s2.故D正确.应当选:CD点评:此题抓住速度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斜率等于加速度是关键.能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训练,培养根本的读图能力.8.取一根长2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60cm、84cm,如图.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假设不计空气阻力,如此第2、3、4、5 各垫圈( )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确定落地的时间间隔是否相等,从而根据v=gt得出落到盘中的速率之比.解答:解:A、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看成一个铁垫圈自由下落,经过位移之比为1:3:5:7.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知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故A错误,B正确.C、因为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如此各垫圈依次落到盘中的时间比为1:2:3:4,根据v=gt可知,速率之比为1:2:3:4.故CD错误.应当选:B.点评:解决此题此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推论.9.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B为AC中点,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恒为a1,在BC段的加速度恒为a2A,B,C三点速度v A,v B,v C,且2v B=〔v A+v C〕,如此( ) A.a1=a2B.a1>a2C.a1<a2D.以上都有可能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匀变速运动过程不涉与时间时,可以用位移速度关系式列式分析.解答:解:设物体AB段和BC段位移均为x,AB段加速度为a1,BC段加速度为a2对AB段:=2a1x…①对BC段:=2a2x…②由题意,2v B=〔v A+v C〕…③由以上三式得:a2﹣a1=因为物体做加速运动x位移为正,解得:a2>a1应当选:B点评:此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根本公式的直接应用,属于比拟简单的题目,解题时要学会选择不同阶段重复使用同一个公式,这样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10.台球以10m/s的速度垂直撞击框边后以8m/s的速度反向弹回,假设地球与框边的接触时间为0.1s,〔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此过程速度改变量为2m/sB.此过程速度改变量为18m/sC.台球在水平方向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20m/s2,方向沿球弹回的方向D.台球在水平方向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180m/s2,方向沿球弹回的方向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速度变化量的计算可明确速度的改变量;再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求加速度的大小,注意速度矢量的方向性.解答:解:A、由题意规定开始时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如此在撞击过程中初速度v0=10m/s,撞击后的速度v=﹣8m/s,如此速度的改变量△v=v﹣v0=﹣8﹣10=﹣18m/s;故改变量大小为18m/s;故B正确,A错误;C、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有:台球撞击过程中的加速度,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撞击的速度方向相反.故C错误,D正确;应当选:BD.点评:此题应掌握加速度的定义,知道同一条直线上矢量的表达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1.如下列图,小球从竖直砖堆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屡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如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 )A.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小球在位置“2〞的2倍C.小球在位置“4〞的速度为D.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要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可以根据△s=aT2;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中点时刻的速度;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比为1:3:5.解答:解:A、由图可知1、2之间的距离为H1=2d,2、3之间的距离为H2=3d,3、4之间的距离为H3=4d,4、5之间的距离为H4=5d.由于△H=H4﹣H3=H3﹣H2=H2﹣H1=d,即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等于恒量,故能判定小球的下落运动是匀变速,根据△H=aT2可求解出加速度为,故A正确;B、因为位置“3〞所处的时刻是位置“2〞和位置“4〞所处的时刻的中点时刻,故v3==,故B错误;C、因为位置“4〞所处的时刻是位置“3〞和位置“5〞所处的时刻的中点时刻,故v4=,故C正确.D、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比为1:3:5,而题目中位移比为2:3:4,故位置1不是初始位置,故D错误;应当选:AC.点评:对于运动学方面的一些推论或结论,往往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解题方法,在今后的学习过程当中要注意积累,并能灵活的运用.12.甲乙两人同时间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下列图,如下表述正确的答案是( )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位移图象反映质点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斜率表示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斜率的正负分析速度的方向.物体的位移等于s的变化量.解答:解:A、由图知,0.2﹣0.5小时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均为零,故A错误.B、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0.2﹣0.5小时内,甲图线的斜率大,如此甲的速度比乙的大,故B正确.C、物体的位移等于x的变化量.如此知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C正确.D、0﹣0.6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所以0.8小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故D错误.应当选:BC点评:该题考查了对位移﹣时间图象的理解和应用,要掌握: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13.如下列图,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局部,即AB=BC=CD=DE,一物体由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下结论正确的答案是( )A.===B.===C.t AB:t AC:t AD:t AE=1:2:3:4D.t AB:t BC:t CD:t DE=1:〔﹣1〕:〔﹣〕:〔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分别对A点开始的AB、AC、AD与AE过程分析,根据位移公式可明确加速度的表达式,由加速度不变即可明确表达式间的关系;同理可知各段的时间,再根据BC段的时间等于总时间与AB段时间的差值来求解BC段的时间,依此类推即可求得时间之比.解答:解:A、由x=at2可得,a=;因运动过程保持不变;故===;故A正确;B错误;C、由x=at2可得,t=,故t AB:t AC:t AD:t AE=1:::;如此t AB:t BC:t CD:t DE=1:〔﹣1〕:〔﹣〕:〔2﹣〕;故C错误,D正确;应当选:AD.点评:此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导公式的应用,要注意明确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起点开始列式计算更为简单.14.如下列图,t=0时,一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2s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t/s 0 2 4 6v/(m•s﹣1)0 8 12 8A.t=3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B.t=10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点C.A、B间的距离小于B、C间的距离D.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出下滑的加速度a1=4m/s2和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a2=﹣2m/s2.如果第4s还在斜面上的话,速度应为16m/s,从而判断出第4s已过B点.通过运动学公式求出v B,即可求出AB、BC的距离.解答:解: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根据运动学公式:8+a1t1﹣a2t2=12 t1+t2=2,解出,知经过到达B点,故A错误.到达B点时的速度v=a1t=,为最大速度,故D错误.根据v2﹣v02=2ax,代入数据求出AB段的长度为,同理,可知A、B间的距离小于B、C间的距离,故C正确.第6s末的速度是8m/s,到停下来还需的时间t′=,所以到C点的时间为10s.故B正确.应当选:B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灵活运用,通过运动学公式求出B点的速度是关键.二、解答题〔共7小题,总分为80分〕15.〔1〕同学们利用如下列图方法估测反响时间,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假设捏住位置刻度读数为x,如此乙同学的反响时间为〔重力加速度为g〕.〔2〕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响时间的工具,假设测量范围为0~0.4s,如此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80cm〔g取10m/s2〕;假设以相等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不相等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直尺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计算下降的时间,直尺下降的时间就是人的反响时间,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变化规律.解答:解:直尺下降的时间即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根据x=gt2可得:t=,即乙同学的反响时间为.测量范围为0~4s,如此所用直尺的长度即为自由落体下降4s的位移的大小,即:h=gt2==0.8m=80cm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在相等时间间隔通过的位移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不相等的.故答案为:;80;不相等.。
一、单向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均匀其几何中心重合B、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重力加速度大C、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两个接触面之间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方向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2.如图所示,一只蜗牛沿着葡萄枝缓慢匀速爬行,若葡萄枝的倾角为α,则重为G的蜗牛对葡萄枝的作用力为Gα,方向沿着葡萄枝A、大小为sinGα,方向垂直于葡萄枝B、大小为cosC、大小为G,方向垂直于葡萄枝D、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3.如图所示,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C受到向左的水平推力F时,A、B、C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受到3个力作用B、物体B受到4个力作用C、物体C受到5个力作用D、物体C对地面的压力等于C的重力4.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A、15s内汽车的位移为300mB、20s末汽车的速度为-1m/sC 、前15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3m/sD 、前25s 内汽车做单向直线运动5.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1m/s ,第8s 内的位移比第5s 内的位移多6m ,则该质点的加速度、8s 末的速度和质点在8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A 、2982/,15/,144a m s v m s x m ===B 、2982/,16/,36a m s v m s x m ===C 、2982/,17/,72a m s v m s x m ===D 、2980.8/,17/,144a m s v m s x m ===6.一个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 ,则它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210/g m s =)( )A 、5mB 、10mC 、15mD 、20m7.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经A 、B 、C 三点,已知AB=BC 。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2016学年度半期考试高2018级(一上)物理试卷单型选昇ifi (tE 共0道小题 毎道*井・菇计74井.那ifiJBi 只有一?正确届藤) 说法正鳩約壓A 仟何用狀摊则的*它的爲也即庶几何中心朮仃B 质H X 的梅怵-F B 匕 悅刖備住祐由肘E 力加進憤丈C 时瑞蚩理力总足U 物体的罰为利幡反m 梢牛推堆尚2同白邸檬力划-宦右禅力.H 舉據力#胡一宣U 艸力//鬥遞垃 ±*n 图所示・一只剿牛沿智新科桂绫催匀富羅行・若u«h 的俺帕为6训W 为G 的戟 商:萄柚$出用力为K 人牛为仃和加.疔向沿前葡知袪 B X 小为£如・疔向晌N 于网创枝 「人一小为G*方爾険许丁葡轲袪 D &小冶(7.疔何竖曲血下左型图慚尿,轲犠占的上表帀水»・匸业列l ・M 附水平抢力F (M#・乩CttjL.卜冽说法 疋训的XA.ftH.-f 到3亍力氐樹体B 爱到4亍力 匚物体f 受劉?i 『力D.搦休广对地制的菲Jj S' T 丁旳乘h4.遍控机R 屮车在屮巧樂丄运动的忖務一吋可團%.如国所 示* W ・ 揄" A. 15$内壮牟的宜務曲300 m 20B. 20s 末料打的趣吗为-I 咼U> C. 前冲丫内汽年的平均建!ft 为: ”诞2巻内汽阳谥讯冇向丸技话动久…牛瞰匀覺速口线菖动的駅Zi ・初速度为|刖乩那肘内的伸桥比第粘何怕犠移多召叭 卿茂朋心的删g 度、SsA 的速度刖战点孔& s 内迪过的债移分也吐 A. cf=2 m s'» r*= I 5 ni, E ” 上*=1 44 m B. a=2 m s -. i^~FG m.s,工厂筠m C. rt=2 m s', r*=17 m/sn rj-72 tn D. ti-0 il m's', v I Jcivs* X ^ 144m乱—•伞做曙fiE 抛仏誠的物体坏汁酱询加,上升过程的平均谨皮艮5M ,期它繼別 达的蛊咒亶底为tg= 10 m/V ) A, 5mH. JOmU KmD* 2Q m7・僵勾加趣点钱运动的稱体速廉右毎「占已舸1』4肥.悔段的平封诩甩足鈿鸟 故 段检平內遜度尼餉灯,m a ^.rriWH-l 述愎是 A2 8 m/sB2 6 m/$C.2.4 m/sO.£2 m/s8如阳用帕 轻地两蜩少别*P ■ C ftttttfflltJIf ・辭产2堀 卄伽 M = G 阪 狗伟 K 書、Ctt^&C 与地曲何的动降擦凶皴购为戸丸儿 出*与灘何的恳揺可黑略不让, 进量人静评擦力轴丁洲动障攥力・若要卅力将厂物体柚动,则作用在「物休上水呼向肚的 拉力敢小为{取jf*710加* A. 4!?N 氏42 M C. 36 N D. 以N事111. J/ i I/ i 1' ■ 11O 5 ID 15 zn r/sA DH-Jf C—¥离抽理试題卷站I 史(扶昌页)二”寥蹟堆料JB f 事道魁共串坦小專料道3乩头计茁井,哥遇嗟乜密牛正墮答案■也 対的得3 *扎込对但不业的得r 分"谁布的不得暂)^a :M —ftU 卜的卜刚凶井点力中,柞力可惟丸钿科A. 2N, 1N.押H. JN. IN. INC. 4M.鈕* 】FM D- 5N. 900N. W3N'C 綁阁所旺*郴半衬右冲,庫毎片刖的半昧帖放弃地冋上「_威址出耐的小刖为J 训视 为履小叩布球画匕 他“肌的峡5水平卿W 冋前光愉为歇W 那佯阎的幼学攥閣歎业帥 皿衣和丫呻彖内处十肿上戢氐 w 卜列说註正J*笛足A. B* C. IX 地面对半球休前厚擦力力間水TlidZ 小JM 就対半球林的出力乂小为哑地0 地咖对T 球体的支打h 为”曙+旳 小册左所瓷赚探力的人小为E 很枯&II.(P.乙两殆汽乍汩同 平闫仝賂同对曲林il .从討•斤肋巾.卄飭向同,・方向运功的1 丫榭您如曲R5・创下列说決匸列们址A. At 时时内.乙的半地速咀人卜*的屮战瑞度刻B. 0 -21吋问内,叩的平遍吐H 的1F 均迪度C. Q-2t 时问内两车 址有阿衣郴常时D. 4(-2(时初内和 也|1週也小冏学閒乎拿需 把艮SO F 的R 尺,竖I [状覇;乙同宁耙匸谀伍胃址0劇度 疑拉買齟痛尺的准备・幕吋刻卬同了松幵耳尺・克尺侃拎翌R 状念卜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 用爭拥直尺.乎紙住H 尺何揩的刘度也旳砥则虹且以上黨脸・&同宁歸二複于孤住頁尺 位賈的刻度個为Iflcm. iKT«Hft 屮解也补竖lUkij-若从乙剛7话列叩同宁松开丸 尺.琬拆住也尺阱用吋何叫“衣徹吋削”,戰畫力加遼度歹1血』+刪下列iib 上屮dJft 的能 甩乙司学第二衣0?农应时师此第放氏 良乙倒T7:第•次加住口尺上訂的嶂闸.聲尺的速糜釣为曲內 C 若采词眷的“反底时间“大丁①虹馬勿谏頁尺轉无法用上述尿!測却他的“氏应时册 O 若將尺于上原來的对应亦*应应吋时噸・则可用I 淤方法肓按揭出叫*战时 轿 ■ j- * ____ ' 13,站班觑同常姿画换議位・-H^lUUftl 的拉力桂动桌于沿水半滋面匀琥觀1・■下列 说出正磋的堆A .拉力前水平分力零十空r 所喘国今办 B.拉力的径ft 分力屮十束了谢吧呎力的大小 C 拉力却殊虧力的令力方向軽遊闫上 D.拉力打讯)}的書力h 向一定希木F 伽 2釦阳所小.打I 咸鼠的光播小滔抢用细耗龈抖「•阜上O 也■烤过衬轮的堀麵连接悔块.4. £ 两亍稱体丿*用都处丁椰止试惑,现将犒块丹样鱼匸点后"・毗淋硏妙匕則下列说法屮正 确的是A 出勺加平和何的哗隙力培人 RM*占評止呵,阁中皿 队8旳的絡曲零 匚总丁皿上的純冈烫拉力减小 口竝占的能子的犁力増乂 15. T HI 杆体尸皿曲I 葩的水平iftil- < 體板AW,耳怎氏飯患是过Ylfillt 体的输心乩 但协与在尸和MV 之伺肢育个比潸均匀的小圆甘体◎糕牛装诜处「 岛物纠乜蠅耘韵2 03孔E 页》.T 皿朋逆卅*皿心・M 点缶,如酣Jftii 牛勒童的嚴血宙,桔也卄力便“巴豊邃油屮上別的址亠 达捏府忖汽前*人谨P 曲终滋打静H .壮此过卅屮•下列VA. AA-对0的弄力人小恨拎恥变 臥P*。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高2027届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7题,每题4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跳水运动员的入水动作B.研究体操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C.研究网球运动员发球时的的动作D.研究短跑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2.以下选项中涉及到的物理观念理解正确的是()A.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B.通过平均速度能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C.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D.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2024年9月23日上午8时30分,重庆巴蜀中学高一新生军训正式开始。
某次队列训练中,一列同学用时2分钟沿直道走过,又沿弯道走过的距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8时30分和2分钟都是指时刻B.该列同学在直道上的平均速度大小为C.该列同学进入弯道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D.该列同学此次训练的总位移大小为4.飞机在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滑行后起飞离地,离地时速度为。
则飞机的滑行时间为()A. B. C. D.5.汽车刹车后停下,则刹车后内、内、内位移之比为()A. B. C. D.6.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规律用题6图所绘图像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题6图A.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C.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D.该质点在前3秒的位移是7.如题7图所示,汽车沿平直公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D四点。
经过、和三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段和段的距离分别为和,则段的距离为()题7图A. B. C. D.二、多项选择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
高2026届高一(上)学月考试物理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计43分。
1-7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8-10题为多选题,每小题5分)1. 下列对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平均速度标量,瞬时速度是矢量是B. 物体在一条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其路程与位移相同C.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不大于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D. 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的大小一定是相等的2.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加速度就是物体在某段时间物体增加的速度B. 速度方向不变,则加速度的方向就不变C. 加速度为正,物体一定加速运动D. 速度变化越快,物体速度可能越来越小的3. 2023年9月2日华为mate60Pro智能手机的上市,显示了华为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如图所示为某软件的一张截图,表示了某次导航的具体路径,其推荐三条路线中时间最短的数据为8分钟、3.3公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不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B. 3.3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C. 在这8分钟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4.75km/hD. 在这8分钟汽车的平均速率为24.75km/h4. 一子弹垂直射入并排固定紧靠在一起的相同厚度的木板,穿过第60块木板后速度恰好为0,该过程可视为匀减速运动。
如果子弹在60块木板中运动的总时间是t ,那么该子弹穿过前45块木板所用的时间是( )A.B.12tC.D.5. 一玩具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向同一方向行驶,第一秒内、第二秒内、第三秒内、第四秒内依次行驶的路程为1m 、2m 、3m 、4m ,在这段时间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判断汽车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1.0m/s 2C. 汽车运动第2s 末速度大小一定为2.5m/sD. 汽车运动的前4s 内平均速度大小一定为2.5m/s6.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2.0mm 的遮光条。
2015-2016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图象均描述的是物体在一条直线上的运动,则在前2s内物体位移最大是()A.B.C.D.2.汽车以恒定的功率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恒等于车重的0.1倍,汽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 m.则当汽车速度为时,汽车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A.0.1g B.0.2g C.0.3g D.0.4g3.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2放在车厢的水平底板上,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与质量为m1的物体1相连,车厢沿水平直轨道向右行驶,此时与物体1相连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由此可知()A.车厢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B.绳对m1的拉力大小为C.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大小为(m1﹣m2)gD.底板对m2的摩擦力大小为4.在距地球表面高度等于地球半径R的轨道上有一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飞船上水平放置了一台台秤,台秤上放有一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斜面,斜面的上表面光滑,初始时装置处于稳定状态.现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轻放于斜面上如图所示.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m将沿斜面加速下滑B.台称的示数将变成(M+m)g﹣mgsin2θC.台称的示数将变成[(M+m)g﹣mgsin2θ]D.将上表面光滑的斜面M换成上表面粗糙的斜面M,对台秤的读数无影响5.如图所示,A、B、C三个不同的位置向右分别以v A、v B、v C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三个小球A、B、C,其中A、B在同一竖直线上,B、C在同一水平线上,三个小球均同时落在地面上的D 点,不计空气阻力.则必须()A.先同时抛出A、B两球,再抛出C球B.先同时抛出B、C两球,再抛出A球C.必须满足v A>v B>v CD.必须满足v A<v B<v C6.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圆锥形漏斗的光滑内壁上,有两个小物块A和B,质量分别为m A和m B,它们分别紧贴漏斗的内壁.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不论A、B质量关系如何,物块A的线速度始终大于物块B的线速度B.只有当m A<m B,物块A的角速度才会大于物块B的角速度C.不论A、B质量关系如何,物块A对漏斗内壁的压力始终大于物块B对漏斗内壁的压力D.不论A、B质量关系如何,物块A的周期始终大于物块B的周期7.如图所示,某极地轨道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已知该卫星从北纬60°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第一次运行到南纬60°的正上方时所用时间为1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卫星的运行速度一定大于7.9km/sB.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半径之比为1:4C.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之比为2:1D.该卫星的机械能一定大于同步卫星的机械能8.如图甲所示,小物体从竖直轻质弹簧上方离地高h1处由静止释放,其动能E k与离地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在h1~h2阶段图象为直线,其余部分为曲线,h3对应图象的最高点,小物体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的劲度系数K=B.当物体下落到h=h3高度时,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之和最小C.小物体处于h=h4高度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mg(h2﹣h4)D.在小物体从h1下降到h5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m=mgh1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1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必须作答,第13~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在追寻科学家研究足迹的过程中,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该同学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填选项前的字母)A.保证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B.选取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第1点与第2点间的距离约为2mm的纸带来处理数据C.把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D.必须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2)如图乙所示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连续的六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相关计数点问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钩码的总质量为m.从打B点到打E点的过程中,合力对小车做的功是,小车动能的增量是(用题中和图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10.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③用另一绳在O点悬挂在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读数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重复上述①②③④,得到图示表格a.(1)根据表格a,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kg(保留1位有效数字).(2)某次操作中,有同学使用相同器材实验,但将传感器调零后再接上支架,其后按①③④步骤重复实验,得到图示表格b,则表格空缺处数据应接近.F1 1.001 0.580 … 1.002 …F2﹣0.868 ﹣0.291 …0.865 …θ30°60°…150°…表aF1 1.103 …F2………θ30°60°…表b.11.(14分)(2015秋•重庆校级月考)“嫦娥一号”卫星开始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变轨、制动后,成为一颗绕月球做圆轨道运动的卫星.设卫星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已知月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其中R为球的半径.求:(1)月球的质量M及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2)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的地方(h<R),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v0的初速度水平抛出,求落地瞬间月球引力对小球做功的瞬时功率P.12.(18分)(2015秋•重庆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半径R=0.8m的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过最低点的半径OC处于竖直位置,在其右方有一可绕竖直轴MN(与圆弧轨道共面)转动的,内部空心的圆筒,圆筒半径r=m,筒的顶端与圆弧轨道最低点C点等高,在筒的下部有一小孔,距筒顶h=0.8m,开始时小孔在图示位置(与圆弧轨道共面).现让一质量m=0.1kg的小物块自A点由静止开始下落,打在圆弧轨道上的B点,但未反弹,在瞬间的碰撞过程中小物块沿半径方向的分速度立刻减为零,而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速度不变.此后,小物块沿圆弧轨道滑下,到达C点时触动光电装置,使圆筒立刻以某一角速度匀速转动起来,且小物块最终正好进入小孔.已知A点、B点到圆心O的距离均为R,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均为30°,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试问:(1)小物块到达C点时的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多少?(2)圆筒匀速转动时的角速度是多少?(3)假使小物块进入小孔后,圆筒立即停止转动且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圆筒内部的光滑半圆轨道,且半圆轨道与圆筒在D点相切.求:圆轨道的半径,并判断小物块能否到达半圆轨道的最高点E点,请说明理由.(二)选考题,请考生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选修3-3】(15分)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晶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各向异性B.在太空大课堂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水滴呈现球形,是由液体表面张力引起的C.热量总是自发的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D.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气体压强一定增大E.某气体分子的体积是V0,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则标准状态下该气体的摩尔体积为N A V014.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气缸竖直放置,在距气缸底部l=36cm处有一与气缸固定连接的卡环,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气体的温度T1=300K、大气压强p0=1.0×105Pa时,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的距离l0=30cm,已知活塞面积为50cm2,不计活塞的质量和厚度.现对缸内气体加热,使活塞缓慢上升,当温度上升至T2=540K时,求:(1)封闭气体此时的压强;(2)该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物理--选修3-4】(15分)15.(2015•贵州校级模拟)一列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乙表示质点L的振动图象B.该波的波速为0.5m/sC.t=8s时质点M的位移为零D.在4s内K质点所经过的路程为3.2mE.质点L经过1s沿x轴正方向移动0.5m16.(2015•贵州校级模拟)在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玻璃平板上方的空气中有一点光源S,从S发出的光线SA以入射角θ入射到玻璃板上表面,经过玻璃板后从下表面射出,如图所示.若沿此光线传播的光从光源S到玻璃板上表面的传播时间与在玻璃板中传播时间相等,点光源S到玻璃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l应是多少?【物理--选修3-5】(15分)17.(2015•贵州校级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B.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新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等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C.在原子核中,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D.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产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E.原子核中的质子靠核力来抗衡相互之间的库仑斥力而使核子紧紧地束缚在一起18.(2015•宁城县三模)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均为2m的B、C两物块固定连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C紧靠挡板但不粘连.另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A以速度v o从右向左与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所有过程都在弹簧弹性限度范围内)求:(1)A、B碰后瞬间各自的速度;(2)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与第一次伸长最长时弹性势能之比.2015-2016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图象均描述的是物体在一条直线上的运动,则在前2s内物体位移最大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x﹣t图象中位移等于x的变化量.在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的位移,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位移为正,下方表示位移为负.解答:解:A图中,在前2s内物体位移△x=x2﹣x1=0﹣0=0;BCD图中:根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的位移,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位移为正,下方表示位移为负.可知B图表示物体的位移最大,CD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为0.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根据速度图象读出任意时刻的速度,抓住“面积”等于位移分析即可.要注意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的区别.2.汽车以恒定的功率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恒等于车重的0.1倍,汽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 m.则当汽车速度为时,汽车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A.0.1g B.0.2g C.0.3g D.0.4g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汽车达到速度最大时,汽车的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根据功率P=Fv,可以根据题意算出汽车发动机的功率P,当速度为时,在运用一次P=Fv即可求出此时的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求出此时的加速度.解答:解:令汽车质量为m,则汽车行驶时的阻力f=0.1mg.当汽车速度最大v m时,汽车所受的牵引力F=f,则有:P=f•v m当速度为时有:由以上两式可得:=2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ma所以=0.1g故A正确,B、C、D均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汽车速度最大时,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能根据P=FV计算功率与速度的关系.3.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2放在车厢的水平底板上,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与质量为m1的物体1相连,车厢沿水平直轨道向右行驶,此时与物体1相连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由此可知()A.车厢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B.绳对m1的拉力大小为C.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大小为(m1﹣m2)gD.底板对m2的摩擦力大小为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先以物体1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其加速度和绳的拉力.再对物体2研究,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支持力和摩擦力.解答:解:A、以物体1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1gtanθ=m1a,解得:a=gtanθ,则车厢的加速度也为gtanθ,故A错误;B、如图所示,绳子的拉力:,故B正确;C、对物体2研究,受力如图2所示,在竖直方向上,由平衡条件得:N=m2g﹣T=m2g﹣,故C错误;D、由图2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2a=m2gtanθ,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的关键知道车厢和两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通过整体法和隔离法进行求解.4.在距地球表面高度等于地球半径R的轨道上有一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飞船上水平放置了一台台秤,台秤上放有一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斜面,斜面的上表面光滑,初始时装置处于稳定状态.现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轻放于斜面上如图所示.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m将沿斜面加速下滑B.台称的示数将变成(M+m)g﹣mgsin2θC.台称的示数将变成[(M+m)g﹣mgsin2θ]D.将上表面光滑的斜面M换成上表面粗糙的斜面M,对台秤的读数无影响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宇宙飞船的向心加速度.飞船里面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解答:解: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内的所有的物体都处于完全的失重状态,重力只提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所以物块m将相对于斜面静止,同时对斜面也没有压力,台秤的示数始终为0.所以只有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和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两个理论,并能灵活运用.5.如图所示,A、B、C三个不同的位置向右分别以v A、v B、v C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三个小球A、B、C,其中A、B在同一竖直线上,B、C在同一水平线上,三个小球均同时落在地面上的D 点,不计空气阻力.则必须()A.先同时抛出A、B两球,再抛出C球B.先同时抛出B、C两球,再抛出A球C.必须满足v A>v B>v CD.必须满足v A<v B<v C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平抛运动的高度决定时间,根据高度比较运动的时间,从而比较抛出的先后顺序.根据水平位移和时间比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解答:解:B、C的高度相同,大于A的高度,根据t=知,B、C的时间相等,大于A的时间,可知BC两球同时抛出,A后抛出.A、B的水平位移相等,则A的初速度大于B的初速度,B的水平位移大于C的水平位移,则B的初速度大于C的初速度,即v A>v B>v C.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知道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初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水平位移.6.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圆锥形漏斗的光滑内壁上,有两个小物块A和B,质量分别为m A和m B,它们分别紧贴漏斗的内壁.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不论A、B质量关系如何,物块A的线速度始终大于物块B的线速度B.只有当m A<m B,物块A的角速度才会大于物块B的角速度C.不论A、B质量关系如何,物块A对漏斗内壁的压力始终大于物块B对漏斗内壁的压力D.不论A、B质量关系如何,物块A的周期始终大于物块B的周期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分析:两球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做半径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因为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分别相等,即向心力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解得其线速度间、角速度间、周期间的关系.解答:解:A、对A、B两球进行受力分析,两球均只受重力和漏斗给的支持力F N.如图所示.设内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tanθ=则v=,半径大的线速度大,所以A的线速度大于B的线速度,与质量无关.故A 正确;B、根据ω=,知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所以A的角速度小于B的角速度,与质量无关.故B错误;C、支持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漏斗的压力也是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故C错误;D、根据T=得,角速度越大,周期越小,所以A的周期大于B的周期,与质量无关.故D正确.故选:AD.点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找出其中的相同的量,再利用圆周运动中各物理量的关系式分析比较,能较好的考查学生这部分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7.如图所示,某极地轨道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已知该卫星从北纬60°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第一次运行到南纬60°的正上方时所用时间为1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卫星的运行速度一定大于7.9km/sB.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半径之比为1:4C.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之比为2:1D.该卫星的机械能一定大于同步卫星的机械能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功能关系.分析:地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卫星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据此展开讨论即可解答:解:A、7.9km/s是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所以该卫星的运行速度一定小于7.9km/s.故A错误;B、卫星从北纬60°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第一次运行到南纬60°的正上方时,偏转的角度是120°,刚好为运动周期的,所以卫星运行的周期为3t,同步卫星的周期是24h,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得: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半径之比为1:4.故B正确;C、由得: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之比为2:1.故C正确;D、由于不知道卫星的质量关系,故D错误.故选:BC点评:该题考查人造卫星与同步卫星的关系,灵活运动用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以及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如图甲所示,小物体从竖直轻质弹簧上方离地高h1处由静止释放,其动能E k与离地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在h1~h2阶段图象为直线,其余部分为曲线,h3对应图象的最高点,小物体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的劲度系数K=B.当物体下落到h=h3高度时,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之和最小C.小物体处于h=h4高度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mg(h2﹣h4)D.在小物体从h1下降到h5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m=mgh1考点:功能关系.分析:高度从h1下降到h2,图象为直线,该过程是自由落体,h1﹣h2的坐标就是自由下落的高度,此时的加速度也就是自由落体加速度;h3点是速度最大的地方,此时重力和弹力相等,合力为零,加速度也就为零,可以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小物体下落至高度h5时,加速度最大;h4点与h2点物体的动能相同,根据功能关系即可得出h4点弹簧的弹性势能与h2点的弹性势能的变化量.由机械能守恒即可求出小物体从高度h1下降到h5,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解答:解:A、高度从h1下降到h2,图象为直线,该过程是自由落体,h1﹣h2的坐标就是自由下落的高度,此时的加速度也就是自由落体加速度;h3点是速度最大的地方,此时重力和弹力相等,合力为零,所以弹簧的劲度系数K==.故A正确;B、系统的总机械能不变,h3点是速度最大的地方,所以当物体下落到h=h3高度时,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之和最小.故B正确;C、由图可知,小物体处于h=h4高度时,小物块的动能与h2处动能相等,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即E p=mg(h2﹣h4).故C正确;D、在小物体从h1下降到h5过程中,小球的动能都是0,所以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m=mg (h1﹣h5).故D错误.故选:ABC点评:知道物体压缩弹簧的过程,就可以逐个分析位移和加速度.要注意在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加速度是变化的,当速度等于零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1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必须作答,第13~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在追寻科学家研究足迹的过程中,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该同学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C .(填选项前的字母)A.保证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B.选取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第1点与第2点间的距离约为2mm的纸带来处理数据C.把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D.必须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2)如图乙所示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连续的六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相关计数点问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钩码的总质量为m.从打B点到打E点的过程中,合力对小车做的功是mgs ,小车动能的增量是.(用题中和图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考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1)由于小车运动过程中会遇到(滑轮和细绳、小车和木板、打点计时器和纸带之间等)阻力,所以要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要轻推一下小车,观察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由于小车加速下降,处于失重状态,拉力小于重力,小ma,勾码重量越小,ma越小,拉力与重力越接近.(2)对系统研究,根据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从而得出系统动能的变化量,判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与合力做功是否相等.解答:解:(1)由于小车运动过程中会遇到阻力,同时由于小车加速下降,处于失重状态,拉力小于重力,故要使拉力接进勾码的重量,要平衡摩擦力,以及要使勾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选:AC(2)从打 B 点到打 E 点的过程中,合力对小车做的功是W=mgh=mgS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小车动能的增量是△E K==.故答案为:(1)AC,(2)mgs,.点评:正确解答实验问题的前提是明确实验原理,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分析所需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所测数据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0.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
重庆巴蜀中学高2016级高一(上)半期考试物理试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48分)1,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加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速度可能在增加2,下列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有往返的直线运动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直线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曲线3,右图是某一物体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存前2s内的位移为20mB.物体在6s末回到2s末时的位置C.物体在5s末回到出发点D.物体在前6s内的位移为30m4,质量m=3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原来静止,现同时施加两个水平力在物体上,其中F1=10N,方向向右;F2=15N,方向向左。
取g=10N/kg,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有向右运动的趋势B.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1NC.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5N D.若撤去F2,物体依然静止5,重庆科技馆内有一个测量人的反应时间的装置。
电磁铁将一根铁棒吸住保持竖直状态,人手在铁棒下方“严阵以待”捏住随时可能因电磁铁断电而下落的铁棒,手捏住铁棒时铁棒立即停止运动。
如图所示,该装置利用各种传感器采集数据可显示反应时间。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不计空气阻力。
关于只采集哪些数据即可求得反应时间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电磁铁断电时刻以及棒刚停住的时刻。
②棒的长度以及棒停住时棒下端到手掌下边缘的距离③棒的长度以及棒下落前棒下端与棒停住时棒上端的距离④棒的长度以及手掌的宽度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③6,两个轻弹簧分别与质量为m 的物体相连接,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装置呈竖直状态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
秘密★启用前2015年重庆一中高2016级高三上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能力物理测试试题卷 2015.10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14Cl:35.5 C u:64 Al:27 Cr:52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6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伽利略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冲淡重力”,验证了运动速度与位移成正比15.“轨道康复者”是“垃圾卫星”的救星,它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量,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一颗“轨道康复者”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行,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41,则A.轨道康复者”相对于地球赤道上的城市向西运动B.“轨道康复者”的加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加速度的4倍C.“轨道康复者”的周期是地球同步卫星周期的42倍D.“轨道康复者”每经过71天就会在赤道同一城市的正上方出现16.如图所示为游乐场中过山车的一段轨道,P点是这段轨道的最高点,A、B、C三处是过山车的车头、中点和车尾.假设这段轨道是圆轨道,各节车厢的质量相等,过山车在运行过程中不受牵引力,所受阻力可忽略.那么,过山车在通过P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头A通过P点时的速度最小B.车的中点B通过P点时的速度最小PAB C 第16题图C .车尾C 通过P 点时的速度比车头A 通过P 点时的速度小D .A 、B 、C 通过P 点时的速度一样大17.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倾角α=53°的固定光滑绝缘斜面,高为H .一个带正电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受到的电场力是重力的34倍,现将其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 ,则物块落地的速度大小为 A .gH 52B .gH 2C .gH 235D .gH 2218.如图所示,有四个等量异种电荷,放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处.A 、B 、C 、D 为正方形四个边的中点,O 为正方形的中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以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A .A 、B 、C 、D 四点的电场强度不同,电势不同B .A 、B 、C 、D 四点的电场强度不同,电势相同 C .将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A 点沿直线移动到C 点,试探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一直不变D .位于过O 点垂直于纸面的直线上,各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不为零19.固定的粗糙斜面倾角为θ,其上有一个小物块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恒力1F 作用沿斜面向上匀速上滑位移1S .现把力改为斜向上与斜面夹角成αα且(<-2πθ)的恒力2F ,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位移为2S ,且1F 、2F 做的功相同,则可能有A .1F <2F 21S S =B .21F F = 21S S <第17题图第19题图+--A C 第18题图C .21F F < 21S S >D .21F F > 21S S <20.将一长木板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一个滑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0v 从木板左端向右端滑动,到达右端时恰能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现将木板分成A 和B 两段,如图乙所示,并紧挨着放在水平面上,让滑块仍以初速度0v 从从木板左端向右端滑动.滑块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在以后的整个过程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图中,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一样多B .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甲图比乙图多C .若B 的质量越大,则滑块与木板从开始到共速经历的时间会越长D .若B 的质量越小,则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会越大21.如图所示,将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θ的粗糙斜面的底端,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 点.现将物块拉到A 点后由静止释放,滑动摩擦因数θμtan >,整个运动过程的最低点在B 点(图中B 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点可能在O 点右上方B .整个过程中物体的最大动能小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C .从A 到B 的过程中,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物块机械能的减小量D .A 点弹簧的弹性势能一定大于B 点弹簧的弹性势能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74分) 第20题图 第21题图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次月考(一下)物理试题卷姓名:班级: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道小题,每道3分,共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比较准确的得出引力常量G的数值B. 胡克认为在任何条件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C. 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牛顿D. 经典力学适用于接近光速的高速运动的粒子,不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2. 一小石子从高为10 m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经一段时间后小石子的动能恰等于它的重力势能(以地面为参考平面),g=10 m/s2,则该时刻小石子的速度大小为( )A.5 m/sB.10 m/sC.15 m/sD.20 m/s3. 如图所示为两级皮带传动装置,转动时皮带均不打滑,中间两个轮子是固定在一起的,轮1的半径和轮2的半径相同,轮3的半径和轮4的半径相同,且为轮1 和轮2半径的一半,则轮1边缘的a点和轮4边缘的c点的()A.线速度之比为1∶4 B.向心加速度之比为8∶1C.角速度之比为4∶1 D.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84.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4×106m,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7.29×10-5 rad/s,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在地球表面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103m/s,第三宇宙速度为16.7×103m/s,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为3.84×108 m.假设地球上有一棵苹果树长到了接近月球那么高,则当苹果脱离苹果树后,将() A.落向地面 B.成为地球的同步“苹果卫星”C.成为地球的“苹果月亮”D.飞向茫茫宇宙5. 如图所示,滑块A和B叠放在固定的斜面体上,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沿斜面加速下滑。
2015-2016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道小题,每道3分,共计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究在女子万米比赛中的“长跑女王”特鲁纳什•迪巴巴,可把特鲁纳什•迪巴巴看作质点B.在某次铅球比赛中,某运动员以18.62米的成绩获得金牌,这里记录的成绩是比赛中铅球经过的路程C.平均速度是矢量,平均速率是标量,但是它们大小一定相同D.“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间,一节课40min指的是时刻2.科学研究表明,在太阳系的边缘可能还有一颗行星﹣幸神星.这颗可能存在的行星是太阳系现有的质量最大的行星,它的质量是木星质量的4倍,它的轨道距离太阳是地球距离太阳的几千倍.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幸神星绕太阳运动,不能将其看做质点B.幸神星运行一周的平均速度大小比地球运行一周的平均速度大小要小C.比较幸神星运行速率与地球运行速率的大小关系,可以选择太阳为参考系D.幸神星运行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运行一周的位移大3.伽利略文理研究自由落体得有点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B.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C.不直接做落体实验是因为当时时间测量不够精确D.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运动的规律4.以36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4m/s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A.12.5m B.2m C.0.5m D.10m5.某同学为估测一教学楼的总高度,在楼顶将一直径为2cm的钢球由静止释放,测得通过安装在地面的光电门数字计时器的时间为0.001s,由此可知教学楼的总高度约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10m B.20m C.30m D.40m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 )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4 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m7.A、B两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其运动的v﹣t图象和a﹣t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已知在0﹣t0和t0﹣2t0两段时间内,A物体在v﹣t图象中的两段曲线形状相同,则有关A、B两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为( )A.0﹣2t0时间内,A、B两物体的速度改变量相等B.a2=1.5a1C.t0时刻,A、B两物体第一次相遇D.A物体先加速后减速8.高铁专家正设想一种“遇站不停式匀速循环运动”列车,如襄阳→随州→武汉→仙桃→潜江→荆州→荆门→襄阳,构成7站铁路圈,建两条靠近的铁路环线.列车A以恒定速率以360km/h运行在一条铁路上,另一条铁路上有“伴驳列车”B,如某乘客甲想从襄阳站上车到潜江站,先在襄阳站登上B车,当A车快到襄阳站且距襄阳站路程为s处时,B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360km/h时恰好遇到A车,两车连锁并打开乘客双向通道,A、B列车交换部分乘客,并连体运动一段时间再解锁分离,B车匀减速运动后停在随州站并卸客,A车上的乘客甲可以中途不停站直达潜江站.则( )A.无论B车匀加速的加速度值为多少,s是相同的B.该乘客甲节约了五个站的减速、停车、提速时间C.若B车匀加速的时间为1min,则s为4kmD.若B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当B车停下时A车已距随州站路程为1km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每小题有多个正确答案,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得1分,选错不得分)9.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减为零时,物体停止运动C.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又相反方向做加速运动,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减到最小,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以初速度v=20m/s竖直向上抛一个小球(g=10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经过4s达到最高点B.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mC.小球在出发点上方15m时,速度大小为10m/sD.小球到出发点上方15m时,经过了时间一定是1s11.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8m.由上述条件可知(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6m/s2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3m/s2C.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1m/sD.第2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35m/s12.如图所示,在一个桌面上方有三个金属小球a、b、c,离桌面高度分别为h1:h2:h3=3:2:1.若先后顺次释放a、b、c,三球刚好同时落到桌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 )A.三者到达桌面时的速度之比是::1B.三者运动时间之比为3:2:1C.b与a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大于c与b开始下落的时间差D.三个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与小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13.运动学中有人认为引入“加速度的变化率”没有必要,然而现在有人指出“加速度的变化率”能引起人的心理效应,车辆的平稳加速(即加速度基本不变)使人感到舒服,否则人感到不舒服,关于“加速度的变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运动学角度的定义,“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应是m/s3B.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t图象,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减小D.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t图象,已知物体在t=0时速度为5m/s,则2s 末的速度大小为8m/s14.如图所示,在足够高的空间内,小球位于空心管的正上方h处,空心管长为L,小球球心与管的轴线重合,并在竖直线上,释放小球,小球可能穿过空心管,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者均无初速度同时释放,小球在空中不能穿过管B.两者同时释放,小球具有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0,管无初速度,则小球一定能穿过管,且穿过管的时间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无关C.两者同时释放,小球具有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0,管无初速度,则小球一定能穿过管,且穿过管的时间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有关D.两者均无初速度释放,但小球提前了△t时间释放,则小球一定能穿过管,但穿过管的时间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有关15.在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m 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如图所示,图线a、b 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象(忽略刹车反应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0到1秒小汽车加速度大小为10m/s2B.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故不会发生追尾事故C.在t=3s时发生追尾事故D.若紧急刹车时两车相距40米,则不会发生追尾事故且两车最近时相距10米16.质点做方向不变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为零,设在连续两段相等时间内质点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则s1和s2之比值可能为( )A.4:1 B.1:1 C.1:5 D.2:5三、简答题17.某同学在巴蜀中学物理实验室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1)实验室所用的电火花计时器所用的电源为__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工作电压为__________.(2)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4=__________m/s,纸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8.某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隔2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b中0,1,2,…,6点所示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x1、x2、x3 (x6)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速直线运动.e、分别计算出x1、x2、x3…x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f、以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画出﹣t图线.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实验中,除打点及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停表D、刻度尺E、天平F、重锤(2)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记数点对齐,0,1,2,5记数点所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x2=__________cm,x5=__________cm.(3)该同学在图c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该图中画出﹣t图线.(4)根据﹣t图线判断,在打O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__________m/s,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四、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19题10分,20题10分,21题12分,22题14分)19.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我国是“歼十”直升机方阵接受世界的检阅,如图所示,一直升机在地面上空高度A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命,要求该机在11时16分40秒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段加速后,进入BC段匀速表演区域.11时20分准时通过C位置,已知x AB=4km,x BC=8km.求:(1)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2)飞机在BC段的匀速表演时速度为多少?20.驾驶证考试中的路考,在即将结束时要进行目标停车,考官会在离停车点不远的地方发出指令,要求将车停在指定的标志杆附近,终点附近的道路是平直的,依次有编号为A、B、C、D、E的5根标志杆,相邻杆之间的距离△L=12.0m.一次路考中,学员驾驶汽车.假设在考官发出目标停车的指令前,汽车是匀速运动的,当车头经过O点考官发出指令:“在D 标志杆目标停车”,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学员需要经历△t=0.5s的反应时间才开始刹车,幵始刹车头距O点x0=8m,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计时器显示从计时开始到车头到达B杆时间为t B=4.5s,已知L OA=44m,求:(1)刹车前汽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0;(2)汽车开始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3)计时器显示为9s时,车头离D的距离.21.2014年7月24日,受台风“麦德姆”影响.东部沿海多地暴雨,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某高速公路同一直线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其速度大小分别为v1=40m/s,v2=25m/s,轿车在与货车距离x0=22m时才发现前方有货车,若此时轿车只是立即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两车可视为质点.(1)若轿车刹车时货车以v2匀速行驶,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2)若轿车在刹车的同时给货车发信号,货车司机经t0=2s收到信号兵立即以加速度大小a2=2.5m/s2匀速前进,通过计算分析两车会不会相撞?22.(14分)在公路的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l=6.0m,若汽车起动时都以a=2.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到v=10.0m/s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间t=40.0s,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请解答下列问题:(1)若绿灯亮起瞬时,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问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2)第(1)问中,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大小.(3)事实上由于人反应时间的存在,绿灯亮起时不可能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现假设绿灯亮起时,第一个司机迟后△t=0.90s起动汽车,后面司机都比前一辆车迟后0.5s起动汽车,在该情况下,有多少辆车能通过路口?2015-2016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道小题,每道3分,共计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究在女子万米比赛中的“长跑女王”特鲁纳什•迪巴巴,可把特鲁纳什•迪巴巴看作质点B.在某次铅球比赛中,某运动员以18.62米的成绩获得金牌,这里记录的成绩是比赛中铅球经过的路程C.平均速度是矢量,平均速率是标量,但是它们大小一定相同D.“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间,一节课40min指的是时刻【考点】时间与时刻;质点的认识;位移与路程.【分析】能否看着质点和物体本身无关,是看在研究的问题中自身大小体积是否可以忽略;时间是指一段时间间隔,对应一段过程;而时刻是指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对应一个瞬间.【解答】解:A、研究女子万米比赛中的“长跑女王”特鲁纳什•迪巴巴时,运动员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A正确;B、铅球比赛中,铅球的运动轨迹是曲线,成绩是测量初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所以记录的成绩是比赛中铅球的水平位移,故B错误;C、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标量.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只要不是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如曲线运动或有返回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与路程是不相等的,所以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就不相等;只有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相等.故C错误D、北京时间10点整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所以是时刻,一节课40min 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线段,表示时间,故D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质点的条件、位移与路程、时间与时刻等基础概念,在理解概念上要把握其实质,如在理解质点概念时,关键理解“能否忽略其形状和大小”.2.科学研究表明,在太阳系的边缘可能还有一颗行星﹣幸神星.这颗可能存在的行星是太阳系现有的质量最大的行星,它的质量是木星质量的4倍,它的轨道距离太阳是地球距离太阳的几千倍.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幸神星绕太阳运动,不能将其看做质点B.幸神星运行一周的平均速度大小比地球运行一周的平均速度大小要小C.比较幸神星运行速率与地球运行速率的大小关系,可以选择太阳为参考系D.幸神星运行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运行一周的位移大【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解答】解:A、研究幸神星绕太阳运动时,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B、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因为运行一周位移均为零,则平均速度均为零,故B 错误;C、幸神星与地球都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可以选择太阳为参考系比较幸神星运行速度与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D、幸神星运行一周的位移和地球运行一周的位移都是零,一样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质点、参考系、位移的基本概念,要从本质上去理解这些概念,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3.伽利略文理研究自由落体得有点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B.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C.不直接做落体实验是因为当时时间测量不够精确D.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运动的规律【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分析】本题考查了有伽利略“斜面实验”的知识,根据其历史背景我们知道,之所以采用“斜面实验”,注意碍于当时对时间的测量技术、手段落后.【解答】解:A、伽利略“斜面实验”没有进行理想化处理,不是理想实验,故A错误;B、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工具,为了“冲淡”重力作用,采用斜面实验,其实就是为了使物体下落时间长些,减小实验误差,故B错误;C、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工具,为了“冲淡”重力作用,采用斜面实验,其实就是为了使物体下落时间长些,减小实验误差,故C正确;D、根据实验结果,伽利略将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并非是主观臆断得出的,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要了解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历史背景,以及实验方法,体会实验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4.以36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4m/s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A.12.5m B.2m C.0.5m D.10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先求出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因为汽车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36km/h=10m/s,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刹车后第3s内的位移,等于停止前0.5s内的位移,则x=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汽车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知道刹车运动可以逆向思维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某同学为估测一教学楼的总高度,在楼顶将一直径为2cm的钢球由静止释放,测得通过安装在地面的光电门数字计时器的时间为0.001s,由此可知教学楼的总高度约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10m B.20m C.30m D.40m【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物体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的位移公式可以求得.即gt2﹣g(t﹣0.001)【解答】解:设运动时间为t,根据h=gt2可得,根据△x=x t﹣x t﹣12=△x,即×10t2﹣×10(t﹣0.001)2=0.02解得:t=2sh=×10×22=20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直接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 )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4 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位移﹣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表示该时刻的位置,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解答】解:A、由于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可以从图中看出乙物体的速度(斜率)始终为正值,即速度始终为正方向,甲物体前两秒内速度为正方向,2秒末到4秒末速度为负方向,故A错误.B、4s秒末两物体的位置坐标相同,说明两物体相遇,故B错误.C、由图知:4s内甲的位移大小为s甲=△x=2m﹣0=2m,乙的位移大小为s乙=△x=2m﹣0=2m,可见,位移相等,所用时间也相等,则由平均速度公式=得知,平均速度相等.故C错误.D、从位移﹣时间图象来看,两个物体两秒末纵坐标读数之差最大,即两物体相距最远,可知2s末两物体相距最远,最大距离为△s=4m﹣1m=3m.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理解位移﹣时间图象上点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知道位移时间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7.A、B两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其运动的v﹣t图象和a﹣t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已知在0﹣t0和t0﹣2t0两段时间内,A物体在v﹣t图象中的两段曲线形状相同,则有关A、B两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为( )A.0﹣2t0时间内,A、B两物体的速度改变量相等B.a2=1.5a1C.t0时刻,A、B两物体第一次相遇D.A物体先加速后减速【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通过速度时间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加速度时间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进行分析.【解答】解:A、由图知,0﹣2t0时间内,A、B两物体的速度改变量都是v2,故A正确.B、因为a﹣t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在在0﹣t0时间内,从甲图可知,速度变化量相同,从乙图可知,a﹣t图线围成的面积相等,所以a2=2a1.故B错误.C、从v﹣t图线可知,t0时刻图线围成的面积不等,位移不等,两物体未相遇.故C错误.D、从速度时间图线知,A物体的速度一直增加,所以A物体一直加速.故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和加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意义,特别要注意加速度时间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8.高铁专家正设想一种“遇站不停式匀速循环运动”列车,如襄阳→随州→武汉→仙桃→潜江→荆州→荆门→襄阳,构成7站铁路圈,建两条靠近的铁路环线.列车A以恒定速率以360km/h运行在一条铁路上,另一条铁路上有“伴驳列车”B,如某乘客甲想从襄阳站上车到潜江站,先在襄阳站登上B车,当A车快到襄阳站且距襄阳站路程为s处时,B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360km/h时恰好遇到A车,两车连锁并打开乘客双向通道,A、B列车交换部分乘客,并连体运动一段时间再解锁分离,B车匀减速运动后停在随州站并卸客,A车上的乘客甲可以中途不停站直达潜江站.则( )A.无论B车匀加速的加速度值为多少,s是相同的B.该乘客甲节约了五个站的减速、停车、提速时间C.若B车匀加速的时间为1min,则s为4kmD.若B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当B车停下时A车已距随州站路程为1k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B加速度越大,加速度到360km/h的时间越短,相应A的运动时间越短.从襄阳到潜江间隔四个站.由匀速运动可算出s.由匀变速规律可得B的减速时间,进而可得A的运动位移【解答】解:A、B加速度越大,加速度到360km/h的时间越短,相应A的运动时间越短,由于A是匀速运动,故时间越短s越小,故A错误.B、从襄阳到潜江间一共间隔四个站,故一共节约4个站的减速、停车、提速时间,故B错误.C、若B车匀加速的时间为1min,则此时间内A的运动位移为:s=vt=100×60m=6000m,故C错误.D、B由360km/h=100m/s减速到0的时间为:t==20s,位移为:x1=t=×20=1000m,A的运动位移为:x=vt=100×20=2000m,故则当B车停下时A车已距随州站路程为△x=x2﹣x1=1km,故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的关键是要抓住AB的运动状态,A一直是匀速直线运动,B经历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个阶段,完成乘客的上车下车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每小题有多个正确答案,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得1分,选错不得分)9.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减为零时,物体停止运动C.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又相反方向做加速运动,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减到最小,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解答】解:A、若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速度仍然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0时,速度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错误.C、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减小,当加速度还未减小到零,速度已减小到零,则会反向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到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