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37
资料分析的统计方法与技巧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资料收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已有数据的统计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现象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资料分析统计方法与技巧,并探讨其适用范围和操作步骤。
一、描述统计法描述统计法是分析研究对象特征和现象分布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收集、整理、计算和归纳数据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概括性的叙述和描述。
常见的描述统计指标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
在资料分析中,借助描述统计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总体特征,并从整体上观察其分布情况。
二、推断统计法推断统计法是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数据进行推断和判断的方法。
它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推断出总体数据的特征和参数,并进行推理和推断。
常用的推断统计方法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推断统计法在资料分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通过样本调查来推断全国范围内某一现象的普遍情况。
三、相关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是用来衡量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联关系的方法。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可以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和相关方向。
常用的相关分析法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判定系数等。
相关分析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探究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并了解其关联程度。
四、多元统计方法多元统计方法是分析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与相关分析法不同,多元统计方法可以同时考虑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
常见的多元统计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
多元统计方法在市场调查、人口统计学、教育研究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五、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对一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它通过统计模型和方法,分析数据的趋势、周期、季节性等规律,并进行预测和判断。
常见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分析法、ARMA模型等。
统计调查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能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2.了解总体、样本、样本容量等相关概念;3. 会用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从统计图或表中获取信息. 【要点梳理】要点一、统计调查1.统计相关概念总体:调查时,调查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调查对象叫做个体.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量叫做样本容量(不带单位).要点诠释:(1)“调查对象的全体”一般是指调查对象的某种数量指标的全体,如对于一个班级,如果考察的是这个班学生的身高,那么总体是指这个班学生身高的全体,不能错误地理解为学生的全体是总体.(2)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一个总体中可以有许多样本,样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总体,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情况,在选取样本时要注意使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 样本容量是一个数字,不能有单位.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通过样本对总体的估计越精确,在实际研究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样本容量的大小.例如:“从5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样本是“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而样本容量是“2000”,不能将其误解为“2000名考生”或“2000名”.2. 调查的方法: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要点诠释:(1)全面调查又叫“普查”,它是指在统计的过程中,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所有考察的对象一一作出的调查,在记录数据时,通常用划记法进行记录数据.(2)一般来说,全面调查能够得到全体被调查对象的全面、准确的信息,但有时总体中的个体的数目非常大,全面调查的工作量太大;有时受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全面调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例如:测试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或炮弹的杀伤半径等),不能进行全面调查.(2)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中抽取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的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要点诠释:(1)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的方式,我们称抽样调查,在抽取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式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2)抽样调查方便、快捷,能够减少调查统计的工作量但调查的结果不如“全面调查”得到的结果准确.(3)调查方法的选择:①全面调查是对考查对象的全体调查,它要求对考查范围内所有个体进行一个不漏的逐个准确统计;而抽样调查则只是对总体中的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情况.②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代价的大小.要点二、数据的描述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两种: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表:利用表格将要统计的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内,表格统计法可以很好地整理数据统计图:利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描述数据,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将表格中的数据所呈现出来的信息直观化.要点诠释:(1)条形统计图:用线段长度表示数据,根据数据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长方形直条,然后按顺序把这些直条排列起来,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但不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2)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体,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从扇形上可清楚地看出各部分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但不能直接表示出各个项目的具体数据.(3)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折线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但不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典型例题】类型一、统计学及其相关概念1.某次考试有3000名学生参加,为了了解3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有下述3种说法:①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②3000名考生是总体;③1000名考生数学平均成绩可估计总体数学平均成绩;④每个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A.0种 B.1种 C.2种 D.3种【思路点拨】总体是3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个体是这次考试中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样本是抽取的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样本容量是1000.【答案】C.【解析】解:①、②两个说法指的是考生而不是考生的成绩,故①、②两个说法不对,④指的是考生的成绩,故④对.③用样本的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是抽样调查的核心,故③对.【总结升华】总体、样本的考察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在本题中,总体、样本都是指考生的成绩,而不是考生.举一反三:【变式】为了了解某市2万名学生参加中考的情况,教育部门从中抽取了6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这个问题中().A.2万考生是总体;B.每名考生是个体;C.个体是每名考生的成绩;D.6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答案】C.类型二、普查和抽样调查2. (2015•重庆)下列调查中,最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情况B.调查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学生的视力情况C.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每天锻炼所用的时间情况D.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自主学习的情况【思路点拨】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答案】B.【解析】解:A、调查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情况,调查具有破坏性,适合抽样调查,故A不符合题意;B、调查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学生的视力情况,适合普查,故B符合题意;C、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每天锻炼所用的时间情况,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故C不符合题意;D、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自主学习的情况,适合抽样调查,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3.下列调查适合作抽样调查的是( ).A.了解义乌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栏目的收视率B.了解某甲型H1N1确诊病人同机乘客的健康状况C.了解某班每个学生家庭电脑的数量D.“神七”载人飞船发射前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思路点拨】抽样调查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答案】A.【解析】解:要了解义乌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栏目的收视率,显然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而对于B、D选项,因为漏掉每一个个体携带H1N1病毒者或者“神七”载人飞船有一个小零件不合格,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需要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了解某班每个学生家庭电脑的数量,范围小,工作量小,一般也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故选A.【总结升华】①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要根据需要选择用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抽样调查得到的信息的准确度受调查对象(即样本)的数量和特点影响,故抽样时必须注意调查对象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调查中,哪些是全面调查的方式,哪些是用抽样调查方式来收集数据的?(1)为了了解你所在的班级的每个同学的身高,向全班同学做调查.(2)为了了解你所在的班级的同学每天的学习时间,选取班级中学号为单号数的所有同学做调查.(3)为了了解某奶牛场中500头奶牛的产奶量,从中抽取出50头进行分析测量.【答案】(1)采用的是全面调查方式收集数据的;(2)、(3)是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的.类型三、数据的描述4. (珠海)2010年亚运会即将在广州举行,广元小学开展了“你最喜欢收看的五项亚运会球类比赛(只选一项)”抽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小红计算出喜欢收看排球比赛的人数占抽样人数的6%,小明则绘制成如下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请你根据这两位同学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1)将统计图补充完整;(2)根据以上调查,试估计该校1800名学生中,最喜欢收看羽毛球的人数.【思路点拨】依据条形图反映出来的数量作答.【答案与解析】解:(1)因为喜欢排球的12人占抽样总人数的6%,故抽样人数为:122006%=(人),故喜欢乒乓球的人数为:200-12-38-80-20=50(人).(2)喜欢收看羽毛球人数为:201800180200⨯=(人).【总结升华】把小长方形对应的纵轴数相加即得到抽取的调查报告数,这也是样本数;每组所占样本的百分比乘总数即这组调查报告约有的份数.5. 南县农民一直保持着冬种油菜的习惯,利用农闲冬种一季油菜.南县农业部门对2009年的油菜籽生产成本、市场价格、种植面积和产量等进行了调查统计,并绘制了如下统计表与统计图(如图所示):每亩生产成本每亩产量油菜籽市场价格种植面积110元130千克3元/千克500000亩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种植油菜每亩的种子成本是多少元?(2)农民冬种油菜每亩获利多少元?(3)2009年南县全县农民冬种油菜的总获利多少元?(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思路点拨】由扇形统计图反映出来的信息知:种子占生产成本的10%,根据这一点不难解答本题.【答案与解析】解:(1)种子占成本的百分数为 1-10%-35%-45%=10%,故种植油菜每亩的种子成本为:110×10%=11(元).(2)由统计表知,每亩油菜销售总价为:130×3=390(元),故农民冬种油菜每亩获利390-110=280(元).(3)因为农民种植油菜.每亩获利280元,则500000亩油菜共获利:280×500000=140000000=1.4×108(元).【总结升华】在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之和=1,扇形对应圆心角度数=该扇形所占百分比×360°.6. 某住宅小区六月份的1至6日每天的用水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是A.30吨 B.31吨 C.32吨 D.33吨【答案】C.【解析】解:从折线统计图,可知1日的用水量为30吨,2日的用水量为34吨,3日的用水量为32吨,4日的用水量为37吨,5日的用水量为28吨,6日的用水量为31吨,由此可计算出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为(30+34+32+37+28+31)÷6=32(吨).【总结升华】折线图的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举一反三:【变式】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情况如图, 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1995~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逐年减少B.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开始回升C.这7年中, 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D.这7年中, 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增有减【答案】D类型四、综合应用7. 玉树地震后,全国人民慷慨解囊,积极支援玉树人民的抗震救灾,他们有的直接捐款,有的捐物,国家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及其他基金会分别接收了捐赠,青海省也直接接收了部分捐赠截至5月14日12时,他们分别接收捐赠(含直接捐款数和捐赠物折款数)的比例见扇形统计图(如图①所示),其中,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共接收捐赠约合人民币15.6亿元.请你根据相关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其他基金会接收捐赠约占捐赠总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2)全国接收直接捐款数和捐赠物折款数共计约________亿元;(3)请你补全图②中的条形统计图;(4)据统计,直接捐款数比捐赠物折款数的6倍还多3亿元,那么直接捐款数和捐赠物折款数各多少亿元?【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与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综合题.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获取各部门获得捐赠的百分数.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获取其他基金会获得的捐赠为2亿元根据这两点,问题便迎刃而解.【答案与解析】解:(1)1-33%-33%-13%-17%=4%;(2)15.65213%17%=+(亿元);(3)因为中华慈善总会接收捐赠占所有捐赠的13%,故中华慈善总会接收捐赠共计:52×13%=6.76(亿元);(4)设捐赠物折款数为x亿元,依题意有6x+3+x=52,解方程得x=7.故直接捐款数和捐赠物折款数分别是45亿元和7亿元.【总结升华】将条形图和扇形图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充分挖掘两图表中隐含的信息.举一反三:【变式1】如果想表示我国从2000-201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最合适的是采用( ).A. 条形统计图B. 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以上都很合适【答案】C.【变式2】(2015•恩施州)某中学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如图决定开设“A:踢毽子,B:篮球,C:跳绳,D:乒乓球”四项运动项目(每位同学必须选择一项),为了解学生最喜欢哪一项运动项目,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丙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的统计图,则参加调查的学生中最喜欢跳绳运动项目的学生数为()A.240 B.120 C.80 D.40 【答案】D.。
统计学分析报告统计学调查报告(08级) 上海商学院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奉浦校区,徐伟杰,景宝龙,苏淳,张玮,贾金诚小组成员指导教师姓名崔峰物流管理系系名称论文提交日期 2010.12.23目录一,调查目的: .................................................................... ......... 3 二,调查对象: .................................................................... ......... 3 三,调查项目: .................................................................... ......... 3 四,调查时间和时限 .....................................................................3 五,调查的组织工作 .....................................................................4 六,调查结果: ............................................................................. 4 七,调查问卷 ..................................................................... ............ 4 上海市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 4 八,调查分析: .................................................................... (6)(一)基本信息 ..................................................................... (6)(二)消费结构状况分析: (7)(三)具体消费情况:............................................................. 8 九,预测分析 ..................................................................... .......... 13 十,调查分析 ..................................................................... .......... 15 十一,附录:调查统计汇总表 (17)2 / 20一,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及消费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周围环境影响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报告中的资料分析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工具引言:在现代社会,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而在各类报告中,对于所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更是至关重要。
报告中的资料分析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类。
定量分析主要是基于数值的分析方法,而定性分析则是基于主观判断和观察的分析方法。
本文将会从六个方面对报告中的资料分析方法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数值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得出结论和推断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包括统计分析和数值分析两个方面。
1.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一种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总结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以了解数据的基本情况。
而推断性统计分析则是通过对抽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推断和估计总体的参数。
2. 数值分析数值分析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分析方法。
它主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问题进行求解和分析。
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从而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二、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主观观察和主管判断的分析方法。
它主要注重对数据背后的意义和内涵进行解读和理解。
1.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一种对文字材料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对文字内容进行观察、剖析和解读,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结论。
文本分析常用于对大量的文章、研究报告等进行内容分析,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相关问题。
2. 质性访谈质性访谈是一种通过与受访者深入交流和沟通来获取信息和洞察的方法。
它主要注重对受访者的主观意见、经验和观点的获取和分析。
质性访谈通常用于调查研究和市场调研等领域,能够提供深度和全面的数据和信息。
三、定量分析工具定量分析工具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和技术来辅助进行数据分析的工具。
常用的定量分析工具包括Excel、SPSS、MATLAB等。
培训资料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在进行培训资料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获得有价值的数据并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数据收集1.调查问卷:设计一份严谨的调查问卷,包括多个方面的问题,如学员满意度、学习效果、培训内容等。
通过发放问卷并回收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获取大量的反馈信息。
2.访谈:对培训后的学员或培训师进行个别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感受和意见,得到更具体的数据。
3.观察记录:在培训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学员的参与情况、互动情况以及学习效果,获得直观的数据。
二、数据整理和归纳1.整理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不同的指标进行整理,如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知识掌握程度等进行分类。
2.数据归纳:通过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归纳,找出相同或相似的规律和关联,形成数据汇总表或图表。
三、数据分析1.量化分析:对于可以量化的数据,如评分、百分比等,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平均数、标准差等指标,进一步了解数据的分布和差异。
2.质性分析:对于无法直接量化的数据,如访谈记录,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寻找共性和差异。
3.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探索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找出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4.趋势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比较和趋势图绘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培训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四、数据报告和应用1.撰写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数据报告,清晰地呈现出数据的分析和结论,重点突出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点。
2.提供建议: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为培训改进和优化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指导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
3.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将分析结果可视化,使数据更易被理解和应用,同时也增加了报告的美观度和可读性。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培训资料的效果和学员反馈,为改进和优化培训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过程可以使数据变得有价值,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调查问卷是社会科学探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之一,通过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并收集数据,可以对某一现象、问题或群体进行全面深度的调查。
然而,仅仅收集到的数据不足以直接得出结论,还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揭示数据背后蕴含的信息。
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包括数据整理、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等方法。
数据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整理过程中,需要排除异常值、缺失值等对数据准确性产生干扰的因素。
描述统计是对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分布状况等进行概括和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描述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这些指标可以援助我们了解数据的总体特征,并对不同变量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
推论统计是指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方法。
调查问卷通常只能得到样本数据,而无法得到总体数据。
推论统计通过样本数据的分析,以概率的方式对总体状况进行推断。
常用的推论统计方法包括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预估等。
假设检验是用于检验某个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依据统计显著性水平推断总体的状况是否与某个假设相符。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假设检验来裁定某一因素是否对调查对象的态度、行为等产生影响。
置信区间预估是通过样本数据的分析得出总体某一参数的可能取值范围的方法。
统计学家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一个区间,这个区间内包含了总体参数的预估值,并预估了该预估值的精度。
在进行统计和分析时,还需要注意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状况,援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数据。
综上所述,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是深度了解调查对象态度、行为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通过数据整理、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等方法,可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干系,并对总体进行合理的推断和预估。
同时,数据的可视化呈现也是重要的,可以援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数据。
统计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增进了社会科学探究的进步。
资料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资料分析的第一步,它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基础。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明确分析的目的和范围,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和来源。
数据来源可以包括官方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网络信息等多种渠道。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收集到虚假或不完整的数据,影响后续的分析结果。
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资料分析的第二步,它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理和数据转化等环节。
数据清洗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和清理,剔除重复、错误或无效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整理是指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组织和整合,使其符合分析的需求。
数据转化是指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供分析使用的格式,如建立数据库、制作统计图表等。
三、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资料分析的核心环节,它通过对收集和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和解释,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方法和工具,深入挖掘数据的内在信息,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规律,为问题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资料分析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内容。
只有在严谨的数据收集、精细的数据处理和深入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分析结论,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资料分析者来说,熟练掌握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本文对大家在进行资料分析时有所帮助。
市场调查资料分析案例
市场调查资料分析案例:
某公司在进行市场调查时采集到了以下数据:
1. 样本数量:1000人
2. 年龄分布:18-24岁(20%),25-34岁(30%),35-44岁(25%),45-54岁(15%),55岁以上(10%)
3. 收入水平:低收入(20%),中等收入(50%),高收入(30%)
4. 产品偏好:A产品(40%),B产品(30%),C产品(20%),D产品(10%)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大多数受访者的年龄在25-44岁之间,其中25-34岁的人数最多,占30%。
2. 收入水平主要集中在中等收入层,占50%。
3. A产品是受访者中最受欢迎的产品,占40%的比例,B产品和C产品次之。
通过对市场调查数据的分析,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目标客户群体的特征和偏好,从而制定更精准的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
第十二章研究资料的审核、整理与统计分析第一节资料的审核与整理研究资料的审核与整理是分析资料的基础,它同研究阶段后期的第一项工作,是保证调查资料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完整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资料审核的概念与原则资料审核是指在着手整理调查资料之前,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与核实的工作过程,目的是保证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资料的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资料审核和资料收集工作同步进行,叫做实地审核或收集审核。
在收集资料后集中时间进行审核叫做系统审核。
对重要资料进行反复的各种形式审核,叫做多次审核。
资料审核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
(看其是否真实可靠地反映了调查对象的客观情况)(2)标准性原则。
(在较大规模的调查中,对于需要相互比较的材料,要审核其所涉及的事实是不是具有可比性。
指标的定义是否一致,计量单位是否相同等)(3)准确性原则。
(对资料进逻辑检查,有无不合理和相互矛盾的地方,如某人的年龄栏内填写的是23岁,而工龄栏内填写的是18年,显然不合逻辑。
)(4)完整性原则。
(是否收集齐全)二、资料的整理1.资料整理的概念和原则资料的整理是根据研究目的将经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使资料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提供条件。
资料整理应遵循三条原则:(1)条理化。
(是指对资料进行分类从而为进一步分析创造条件。
分类反映着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2)系统化。
(条理化是从分类着手,系统化是从整体综合的角度考虑问题)(3)统计汇总。
(是指将调查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整理,以把握其总体上的数量特征。
)2.分类和分组从严格的意义讲,分类和分组都是一种定性分类方法,即根据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
分类适用于全部调查资料,分组只限于数量化的统计资料。
调查资料的分类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标准是按资料收集前后)文献调查的资料、非结构观察、座谈会的记录、问卷调查中开放性回答是属于后分类。
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现象分类方法和本质分类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4节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的原因,以及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水平研究疾病,现在几乎没有流行病学不研究的病种和医学问题。
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生理、病理、心理的群体现象的方法学,有着极强的应用性。
流行病学的研究及应用范围极广,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很多。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提出线索或假说2.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验证所提出的假说。
①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retrospective)研究:从疾病(结果)去寻找原因(病因)的方法叫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1.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从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3.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总体人群病例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4.选择病例原则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不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避免产生选择偏倚5.新发病例比现患病例好回忆暴露及暴露与疾病的时序关系时更明确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暴露分布没有差别,也可用现患病例研究先天畸形和某些非致死性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用现患病例死亡病例省时省钱,很快可以提供研究线索6.正确地选择对照是病例对照研究成败的关键病例的来源决定了对照的来源可比性比代表性更重要7. 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与病例和对照成员之间的可比性一样重要注意两组收集资料时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以保证研究的真实性8. 基本分析方法是比较两组暴露比例,计算暴露优势比,估计患病的优势比,在发病率低的情况下估计相对危险度9. 对照所患疾病不应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对照疾病的发病率在暴露的各类别或各水平上都一样病例是新诊断的病例,对照不应是慢性病患者②队列(定群)研究--前瞻性(prospective)研究:从有无可疑原因(病因)开始去观察是否发生结果(疾病)的研究方法叫队列(定群)研究(cohort study)。
横断面调查资料的分析横断面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是研究人员在完成资料的搜集后需要进行的工作。
资料分析前需要明确分析的指标有哪些,然后使用描述分布和比较分析的手段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一常用的分析指标可用于横断面调查资料的分析指标很多,计量资料可以用均数、中位数、方差等,计数资料可以用率和比等。
其中最为常用的分析指标是率和构成比。
其中,K是比例基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100﹪、1000‰、10000/万或者100000/10万等,一般要使计算结果保留1-2位整数。
二描述分布统计指标选定后,就可以使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对横断面资料的分布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1 统计表统计表的用途在于将横断面调查数据有条理地加以展示,有利于阅读、比较和计算;其优点在于省去了大量的文字性叙述,信息密集,简明扼要。
编制统计表需要遵循一定的制表原则:一张统计表只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个中心内容;被描述的对象放在横标目,描述的具体内容放在纵标目;层次分明、清晰易懂。
统计表一般包括五部分内容:标题概括表的主要内容;标目用来说明统计表中数据的具体含义;顶线、底线与纵标目下横线构成统计表的三条基本横线,其他横线取决于表的内容和形式,统计表不使用竖线与斜线;表中的统计数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需要解释的内容在表的下方以注释的形式出现。
2 统计图横断面调查数据可以通过统计图形象、直观地展示。
根据资料的类型与分析的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统计图。
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图、直方图、百分条图、圆图、线图、散点图、箱图等。
本节介绍横断面研究最常用的条图、百分条图和线图。
(1)条图用来比较多组间相互独立的某统计量的大小。
(2)百分条图用于描述分类变量各类别的构成比。
(3)线图适用于描述某统计量随另一连续性数值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常常用来描述统计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同一统计量不同时间点的多次横断面调查资料,可以用线图展示。
二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是将横断面调查的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分组条件进行分组,在各组间进行某统计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