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观潮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观潮课文解析讲解
《观潮》是一篇描写钱塘江潮盛景的散文,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
作者首先描绘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数百艘艨艟战舰分列两岸,然后写潮水涌动的景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最后写潮水褪去,江面恢复平静的情景。
在结构上,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先总写观潮人数之多,再分写潮水汹涌和余波之平静。
在语言上,作者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如“奔腾分合五阵之势”,“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等,将战船操演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此外,作者还通过对水军操演的情景的描绘,暗示了宋朝的军事力量和抗击外敌的决心。
这也是作者在文中未明言的笔墨暗寓在纸外的深意所在。
总的来说,《观潮》是一篇描写生动、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对钱塘江潮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和宋朝时期的水军实力。
观潮发朋友圈的句子1. 在海边静静等待,只为记录这一刻潮起潮落的奇迹。
2. 潮声跃入耳际,心跳也跟着荡漾。
3. 潮起潮落,看尽世间变幻无常。
4. 潮起潮落,永远都是如此美妙的律动。
5. 观潮,仿佛眼睛也沾满了海的盛宴。
6. 看那一浪接着一浪,不禁让人想到人生的起起伏伏。
7. 坐在岸边,他们宽慰我那颗不安分的心。
8. 潮起潮落,天地间最美的交响乐。
9. 蓝天、白云、金沙、碧海,尽在一瞬间。
10. 在这无边海洋前,我眼中尽是敬畏之情。
11. 潮起潮落,蕴含了世间万物去留的真理。
12. 观潮,看尽沧海桑田,心境也渐渐沉淀。
13. 潮起潮落,无声千言,情感在心中沉积。
14. 潮起潮落,让我们学会放下,顺其自然。
15. 潮汐的律动,让我感受到时间的流转。
16. 观潮是一种静心,也是一种释放。
17. 潮起潮落,如同人生的起伏,洗涤着心灵的尘埃。
18. 岁月如潮,浩渺无边,才能见证,才能感悟。
19. 潮起潮落,在这浩渺无垠的大海间,我们微不足道。
20. 在这无尽的波涛声中,我感到自己的渺小。
21. 静静观潮,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2. 潮起潮落,每一次的涨落都是自然的魅力。
23. 这潮起潮落让我明白,千万不要轻视生命的起起伏伏。
24. 看着浩渺的海,我理解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25. 潮汐从我身边掠过,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美丽瞬间。
26. 在潮汐的洗礼下,我愿将烦恼抛于海洋深处。
27. 潮起潮落,海浪拍打岸边,如同时间的钟摆,不停摇摆。
28. 观潮的同时,我也在反思着自己的成长与改变。
29. 潮起潮落,仿佛在与大海共舞,感受着生命的律动。
观潮课文三四自然段背诵
《观潮》是一篇描写大自然奇妙景象的散文,以下是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背诵:
第三自然段:
潮汐的奇妙景象,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力量。
当涨潮的时候,海水汹涌而来,浪花拍打着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海浪像一支支白色的巨箭,冲向岸边,仿佛要把整个海滩都吞噬掉。
这种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无穷的能量。
而当退潮的时候,海水又缓缓地退去,留下一片平静的海滩。
海浪退去后,海滩上留下了一些贝壳和海藻,给人一种宁静和美丽的感觉。
潮汐的变化,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律动和变化。
第四自然段:
观潮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潮汐的周期性变化。
根据观察,我发现涨潮和退潮的时间是有规律的,每天都会出现两次涨潮和两次退潮。
涨潮和退潮的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到月亮的引力影响而产生变化。
当月亮与地球和太阳处于一条直线上时,潮汐
的幅度最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春潮”。
而当月亮与地球和太阳呈直角时,潮汐的幅度最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平潮”。
这种规律性的变化让我更加惊叹大自然的智慧和精密。
通过背诵这两段,我对《观潮》这篇散文的描写和大自然的奇妙景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潮汐的汹涌和平静交替,以及潮汐的周期性变化,都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规律。
这篇散文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无限的力量,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美丽的地球。
四年级上册《观潮》课文原文观潮潮汐是大海的自然现象之一,每天两次潮汐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奇和想象。
下面是四年级上册《观潮》的课文原文:月球每28天左右绕地球转一圈,这个周期叫做月相。
在满月和新月之间的时间,我们能够看到明亮程度不同的月亮。
这是因为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不同位置关系造成的。
潮汐是海洋水位的周期性变化。
潮汐是地球的极地部分受到月亮和太阳引力影响的结果。
地球表面上的水在这种引力影响下上升和下降,形成了潮汐。
每天有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
高潮时,海水上升到最高水位线,低潮时,海水下降到最低水位线。
地球的自转也会影响潮汐。
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而月球围绕地球绕行一周需要28天左右。
所以每天的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时间并不一样。
观潮是一种很有趣的活动。
很多人都喜欢到海边或者河边去看潮汐的变化。
观潮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和自然奥秘。
观潮的时候,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些现象。
比如,当海水上升时,我们可以看到浪花冲向岸边,形成壮观的海浪。
而在低潮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海底的景观,比如贝壳、海草等。
观潮还能带来一些乐趣。
有些人喜欢在高潮时涂鸦或者写字在沙滩上,等潮汐退去后,他们的涂鸦会被海水冲刷掉,留下美丽的痕迹。
观潮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娱乐,还能增长我们的知识。
通过观察潮汐的变化和现象,我们可以学到更多关于地球和自然的知识,也能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
总之,观潮是一种有趣且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通过观察潮汐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也能够体验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让我们一起走到河边或者海边,一起来观潮吧!。
潮之来也,天与海相接,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余乃登高而望,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海天一色,水天相接,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潮声如雷,震耳欲聋,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时有渔者,持篙击水,如飞鸟掠波,往来翱翔。
余观其技,心向往之,欲效仿其行。
遂于潮退之际,潜身海中,拾得一片石,大如斗,光可鉴人。
持石而归,置于案头,朝夕观赏,乐此不疲。
一日,潮至,余乃持石立于潮头,观其波涛汹涌,浪花飞溅。
石上之纹,随波逐流,如龙腾虎跃,气势磅礴。
潮退之后,石上之纹,仍旧清晰可见,如刀刻斧凿,令人叹为观止。
余又观潮之余,见海鸥翔集,翩翩起舞。
海鸥之翎,白如雪,映日而闪,宛如仙子下凡。
余心神为之所夺,不觉神往。
遂欲效仿海鸥,翱翔于碧波之上,逍遥自在。
俄而,潮声再起,余急返岸上,观其潮势,犹如万马奔腾,卷起千堆雪。
潮水过后,沙滩上留下一片狼藉,贝壳散落,犹如星斗。
余拾起一枚贝壳,细观其纹,如同一幅山水画卷,美不胜收。
余观潮之余,亦见海豚跃出水面,身姿矫健,如箭离弦。
余心向往之,欲效仿其跃。
遂于潮起之时,跃入海中,欲与海豚共舞。
然潮势汹涌,余未能如愿,反被潮水卷走,幸得潮退,方得平安。
潮之去也,余心亦随潮而去,若有所失。
然余深知,潮去潮来,皆是自然之理。
人生亦如潮,有起有落,有聚有散。
余当以潮为鉴,把握当下,顺其自然。
《观潮》文言文翻译:当潮水涌来之时,天空与大海相连,浩浩荡荡,其势无法抵挡。
我于是登上高处观看,心情舒畅,神清气爽,悠然自得。
海天一色,水天相接,若隐若现,宛如梦境。
潮声如同雷霆,震耳欲聋,观看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这时,有渔民拿着篙击打水面,如同飞鸟掠过波浪,来去自如。
我观看他们的技艺,心中向往,想要效仿他们的行为。
于是在潮水退去的时候,我潜入海中,拾得一块大石头,大小如斗,光亮可以照人。
拿着石头回来,放在案头,早晚观赏,乐此不疲。
有一天,潮水再次涌来,我拿着石头站在潮头,观看那波涛汹涌,浪花飞溅。
石头上的纹理,随着波浪流动,如同龙腾虎跃,气势雄伟。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内容介绍: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南宋末年词人、文学家。
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潮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翻译: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四年级上册观潮的生字组词》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看四年级上册《观潮》这课的生字组词吧。
先来说说“潮”这个字,它可以组成“潮水”“浪潮”。
想象一下,大海里的潮水一波一波涌过来,那场面多壮观呀!
“盐”字能组成“食盐”“盐巴”。
我们每天吃的饭菜里可都少不了食盐呢。
“屹”可以是“屹立”,就像高山屹立在大地上,一动不动,特别威风。
再看“鼎”字,能组成“铜鼎”“鼎力”。
古代的铜鼎可大啦,非常重。
同学们,记住这些生字组词,对我们理解课文很有帮助哟!
《四年级上册观潮的生字组词》
同学们呀,今天咱们来学学四年级上册《观潮》里的生字组词。
“阔”字,能组成“宽阔”“辽阔”。
比如宽阔的马路,一眼都望不到头。
“罩”可以是“口罩”“笼罩”。
现在出门很多人都戴着口罩。
“盼”字能组成“盼望”“期盼”。
小朋友们是不是都盼望着过生日呀?
“顿”能是“顿时”“停顿”。
老师讲课时有时会停顿一下,让我们好好思考。
大家要认真记住这些组词,这样学起课文来就更轻松啦!
《四年级上册观潮的生字组词》
同学们,咱们来瞧瞧四年级上册《观潮》的生字组词哟!“犹”字,能组成“犹如”“犹豫”。
天空中那朵云犹如一只小兔子。
“崩”可以是“山崩”“崩塌”。
山崩的时候,会发出很大的声响。
“震”能组成“地震”“震动”。
地震可吓人啦,房子都会摇晃。
“余”字能是“剩余”“余数”。
买东西剩下的钱就是剩余的钱。
同学们,多练习这些生字组词,语文会学得越来越好哟!。
2023钱塘江观潮时间表1-12月2023钱塘江观潮时间表(1-12月)2023年钱塘江大潮时间表如下:1月:1日、15日、29日2月:13日、27日3月:11日、25日4月:9日、23日5月:7日、21日6月:5日、19日7月:3日、17日、31日8月:14日、28日9月:12日、26日10月:10日、24日11月:8日、22日12月:6日、20日、30日钱塘江观潮最佳时间和地点钱塘江大潮是由地心引力、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以及杭州湾独特的海岬地貌而形成的。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钱塘江大潮进入最佳观赏期。
此外,农历的每个月初一到初五,十五到二十都可以看到潮。
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观潮景区是观潮最佳处。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
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
第二个观潮热点为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
第三个观潮热点为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可以欣赏到"返头潮"。
钱塘江观潮地点在哪里?1. 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是连接杭州市区和萧山区的一座桥梁,也是观潮的地点之一。
从钱塘江大桥上可以俯瞰整个钱塘江,观赏潮水奔涌的壮观景象。
2. 钱江三桥钱江三桥是杭州市内一座重要的跨江大桥,也是观潮的热门地点之一。
在三桥上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潮汐景象,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
3. 九堡公园九堡公园是杭州市一处的公园,也是观潮的理想地点之一。
在公园内,可以看到潮水从九堡大桥下涌入钱塘江,形成壮观的潮汐景象。
钱塘江潮水形成原因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有三:天时、地利和大风。
首先说天时:潮汐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球的自转和太阳、月亮引力的影响,引力越大,潮汐就会越大。
所以在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引力增大,潮汐也就会增大。
而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太阳、月亮和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候的引潮力影响达到巅峰,这天的潮汐也就是最大的。
《观潮》文章主要内容
《观潮》是南宋文学家周密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
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全文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语言简洁,却将极为浩大的观潮场面,描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形象生动,文笔老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观潮》原文,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观潮的小古文1、《观潮》【宋】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2、《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宋】辛弃疾望飞来、半空鸥鹭。
须臾动地鼙鼓。
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
朝又暮。
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
风波平步。
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
人间儿戏千弩。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堪恨处。
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
功名自误。
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3、《陶庵梦忆·白洋潮》【明】张岱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
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
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
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
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6. 观潮
桃江小学李红丽
教学目标:
1. 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 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 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潮来时的景象?(第三、四自然段)
3.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完成要求。
课件展示: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潮水的特点?(声音、形态)
(2)课文怎样写大潮声音、形态的变化?
(3)你喜欢哪些句子,与同学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⑴展示句子,分句齐读
声音:
①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②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③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潮声的?(从远到近,从小到大)
⑶指导朗读,读出声音的变化。
齐读、指名读
⑷展示句子,分句齐读
形态:
①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⑸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
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
语“横贯”。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⑹指导朗读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
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
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作者向我们描述了一次观潮的盛况,抓住潮的声音和形态具体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
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过程。
五、布置作业:
1.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态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潮来前笼罩白雾风平浪静
6.观潮潮来时白浪翻滚山崩地裂天下奇观
潮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