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教学资料:股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讲解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320.50 KB
- 文档页数:60
股骨转子下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体位及术前准备:•股骨转子下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有两种体位可以选择,各有利弊,可以根据医院的条件和医师的习惯选择,但应当熟悉这两种体位复位理念上的差异。
•侧卧位,可透视手术床:患肢略屈髋,术中由助手提供牵引,恢复患肢长度;进钉点的显露方便,适用于病理性肥胖患者;通过助手调整远端位置,向近端骨折块复位;需在术前测量健侧肢体长度,术中复位后测量患肢长度,避免短缩畸形;侧位透视较为困难,需要一定的经验,仔细避免旋转畸形。
•平卧位,牵引床: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的体位。
股骨转子下骨折不依靠牵引床提供复位,仅提供透视和固定所需体位,因此不必过度牵引患肢,避免牵引造成骨折块进一步加重移位。
铺巾前调整好体位,必须确保获得满意的正侧位X线影像。
由于患肢远端固定,采取各种复位技巧操作近端骨折块向远端复位。
术中通过透视方便比较患肢和健侧肢体的长度,容易纠正患肢的成角畸形。
手术入路: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部分。
骨折复位与内固定:•侧卧位复位技巧:在扩髓及置入髓内钉之前,必须先复位。
否则髓内钉位置错误,会造成骨折愈合不良或骨不连。
术中由助手牵引患肢并屈髋,在透视下调整远端位置靠近近端,让导针通过骨折断端进入远端髓腔完成复位。
测量患肢长度,与术前测量的健侧肢体比较,确认肢体长度的恢复。
此方法难点在于控制旋转,应透视下调整,纠正旋转畸形:首先透视膝关节,调整双髁后侧连线重叠,此后膝关节维持位置不再变动;旋转C形臂20°(或设计好的股骨颈前倾角),透视股骨近端,此时股骨颈和股骨干应在同一轴线上。
•平卧位复位技巧:患肢稍牵引,足极度内旋,以保持髌骨朝向正上方。
这样可以方便术中纠正旋转移位。
了解股骨近端骨折移位的方向和机制是转子下骨折复位的基础:当小转子骨块附着于股骨远端时,近端骨块移位相对简单,主要是外展移位;当小转子附着于股骨近端时,近端骨块移位较为复杂,同时存在外展、外旋、屈曲、移位。
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手术步骤1. 引言1.1 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简介股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重要骨折,特别是在老年人中。
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股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其通过手术切开股骨,将骨折片复位后用髓内针内固定,以恢复股骨的稳定性和功能。
这种手术的操作过程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来完成。
这种手术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并在治疗股骨骨折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术后的康复情况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参考。
通过深入了解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的手术步骤和操作技巧,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前景】。
2. 正文2.1 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准备是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术后康复的顺利展开。
在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评估: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包括了解股骨骨折的类型、位置、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等。
这些信息将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手术中的操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术前检查: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项目,以确保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在手术中能够正常运转。
3.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需要在术前禁食禁水,通常需要提前8小时停止进食和饮水,以免手术中发生呕吐导致误吸等情况。
4. 手术团队准备: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团队交流,明确分工,准确掌握手术步骤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能够顺利进行。
5. 术前沟通: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向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沟通,解释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增强合作意愿。
还需要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确保手术合理性和安全性。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和患者的顺利康复。
⼿术适应症与禁忌证【适应症】1. 管状⾻的⾻⼲⾻折、⾻不连、畸形愈合;本⼿术采⽤经阔筋膜张肌⼊路1. 在股⾻⼤转⼦顶端上⽅2厘⽶做2-3厘⽶的切⼝;2. 切开阔筋膜张肌,找到梨状窝。
术后康复⿎励进⾏髋、膝关节活动度练习,出院之前应⾏股四头肌训练和直腿抬⾼练习。
伤⼝愈合后⾏髋外翻训练。
前六周使⽤拐或步⾏器等助⾏器辅助⾏⾛,建议此时进⾏髋和膝关节活动度练习和肌⼒训练。
六周后如果X线⽚表现为进⾏性愈合,且⼒量获得恢复,即可完全独⽴⾏⾛。
⼿术步骤本病例为股⾻⼲中三分之⼀⾻折的A型⾻折。
【体位】1. 患者侧卧于⼿术床上,于⼤腿间及健肢⼩腿腓总神经区域垫软枕。
【消毒铺⼱】2. 患肢消毒铺⼱裹⾜,暴露出髋部、⼤腿以及膝关节部分。
【切开暴露】3. 在股⾻⼤转⼦顶端上⽅2cm做2-3cm的切⼝。
4. ⽌⾎钳钝性分离肌⾁直⾄股⾻⼤转⼦,切开⾻膜。
【复位、植⼊髓内钉】5. 通过切⼝将⼊路器顶到梨状窝上,C臂机透视确认⼊路器与股⾻⼲轴线平⾏。
7. 取下蜂窝导向器。
8. 将12.5mm开⼝软钻连接到动⼒⼯具,通过⼊路器在股⾻近端钻孔。
开⼝软钻组合可以将股⾻近端开⼝直径扩⼤⾄14mm。
9. 取下12.5mm开⼝软钻和导针。
10. 复位杆穿过⼊路器,于C臂透视下,对⾻折进⾏复位,助⼿“滑雪橇式”纵向牵引患肢,利于复位杆插⼊⾻折远端。
12. 取下复位杆。
13. 使⽤8mm空⼼软钻沿着圆头导针进⾏扩髓;依次加⼤软钻型号,直⾄扩髓时声⾳变为“嗒嗒”,扩髓完成后取下软钻;根据最终软钻的直径,选择髓内钉的直径(⽐软钻直径⼩0.5mm或1mm)。
15. 取下⼊路器和14mm软钻,沿着导针置⼊髓内钉,髓内钉到达位置后,取出导针,于C臂机透视下确认髓内钉与股⾻轴线对齐,近端2个螺钉都能放置于⼤粗隆上。
16. 使⽤⽪肤保护套筒穿过导引孔直⾄股⾻⽪质,将6.4mm钻头(带刻度)连接到⾻动⼒,进⾏钻孔,但不通过对侧⽪质,钻到⼩转⼦处,于套筒顶端读出钻上的刻度,作为打⼊螺钉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