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河北沙河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
- 格式:doc
- 大小:7.40 KB
- 文档页数:5
沙河市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自然与古典范曾中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之所以数千年不倒,有其文化血脉上的根源。
在历史朝代的更迭转换之中,中国文化的血脉从未间断。
经过数千年的磨砺、融合、凝聚、发展,它已经独具神采,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孕育出的艺术奇葩自古以来都重视艺术家的人格完善,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人与自然万物和谐一体,而这已凝铸成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神髓。
自然,用最简略的语言讲,就是自在而怡然的大存在。
为什么自在?因为它天然合理、它恰到好处,它不需要人们主观地给予它什么,所以说它自在;为什么怡然?因为它不是人创设的、不是人构想的,它在亿万年前已经存在,自在而怡然的存在,所以叫自然。
宇宙大自然大不可方。
我们在宇宙面前唯一的选择是什么?敬畏。
我曾经问过宇航员杨利伟,我说你能不能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告诉我你在天上的感觉?杨利伟想了一下,他说:“我感到人是多么伟大,人又是多么渺小。
”我们讲回归古典,不是复古主义。
因为古典也是一个博大精深、大不可方的存在。
回归到古典的什么地方去?这个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东方和西方都曾经有过一个寻根的文化行为。
比如讲中国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们提出回归古典是回归到什么地方呢?在他们看来,八代(三国、西晋、东晋、宋、齐、梁、陈、隋)已经衰落了。
当然,诸位不要以为中国这几百年就没有好东西,他们只是整体上感到八代的文章比汉代的差了。
我们讲西欧文艺复兴,因为经过了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黑暗,忽然他们感到希腊的阳光是多么明媚、那里的雕塑是多么辉煌、希伯来文里面充满了多么美妙的思想。
因此,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它的回归是回归到古希腊的精神。
2024-2025(上)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数量、播出热度、社会关注度居高不下,开拓了大众化、生活化的荧屏世界,呈现出影视剧制作的新风貌。
《人世间》《山海情》《大江大河》《父母爱情》等电视剧,通过一般人、家常事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代洪流,剧中有血有肉的平凡人物,让故事更接地气。
最是真实动人心。
金滩村,马得福在西北的风沙中建设家园,带领村民们种蘑菇脱贫致富;松山岛,江德福一家在东部的海风中守护着祖国的海疆……现实题材电视剧呈现着真实的生活场景、真实的喜怒哀乐、真实的命运变迁,以鲜活生动的影像记录下时代阔步前行的踪迹。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走红说明,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优秀的文艺作品须要做到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社会现实与艺术想象有机统一。
人民是文艺之母。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经久不表的关键。
现实题材电视剧从社会热点、民生关切中获得创作灵感,将人们关注的教化、医疗、住房、生育、养老等话题作为创作主题,并从微观个体的视角进行电视艺术演绎,因而能够让观众有置身剧中的代入感,在不知不觉中引发情感共鸣。
这说明,只有深化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厚的力气和隽永的魅力。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现实题材电视剧呈现着微观个体与宏大时代的“双向奔赴”。
《人世间》作为一部以当代中国历史为背景的时代剧,以周秉昆一家几十年的经验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解并描述一般人物的命运变迁呈现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做到普遍性与特别性相统一,不仅让宏大叙事通过详细细微环节变得可知可感,也通过艺术的方式揭示出时代进步的奇妙,即每个人的拼搏奋斗,汇聚成了推动时代前行的强大合力。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留意事项: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运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干脆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成功,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干脆效果,却是“诗”的洗心革面,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变更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快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从前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肯定是坏事,至少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已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转睛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溢朝气。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孤独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特性、讲韵味、潇洒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朝气。
(摘编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材料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喧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安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
2024年高二年级上期中模拟测(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做题人:2024年10月28日一、名篇名句默写(1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1)王于兴师,修我甲兵,________________。
(《诗经·秦风·无衣》)(2)自伐者无功,________________。
(《〈老子〉四章》)(3)《〈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对追求真理的态度。
(5)遥对明月,李太白畅饮美酒,在《将进酒》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明月不可辜负之情;张若虚生发哲思,在《春江花月夜》中借“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人赏月来探问人类源起。
(6)古诗中的长江往往具有恢弘的气势,比如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里写其辽远澄澈“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写其壮阔浩荡“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表,完成2-4题。
(10分)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①_______尊俯就(qū)②_______(sì)意妄为③狡黠()④怪癖()(一)狄更斯十五岁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开始了__________的生活。
后来靠自学掌握了复杂的速记技术,当上了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接着又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
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丰富而深刻的认识。
同时,他还练就了奋笔疾书、__________的写作本领。
他曾爱上一位富家千金,因阶级地位悬殊而遭拒绝。
他没有因此而萎靡不振,反而更加奋发向上。
北京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统练(答案在最后)2024.11年级:高二科目:语文出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审校人:(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5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请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确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那些精华的东西,让人不能不爱它,也无法离开它。
它是我们慈祥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
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对现实的关怀反思,对英雄的敬仰崇拜,对人道的追寻布施,对人性的完美塑造……儒家思想十分看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品格塑造。
孔子主张以道德治天下,他说:“【A】”要求以仁义之道作为个人生活乃至为政的准则。
但由于各人道德修养的不同、道德境界的差异,就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分。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二是躬行实践。
“六艺”包含礼、乐、书、数、射、御,孔子尤其看重对“艺”的掌握,并指出仁人君子的成才之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君子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要“游于艺”,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
这一思想是孔子对理想人格、自由人格的充分表述,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在驾驭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同时获得主体的全面解放。
人格是人的精神属性而非生理属性,是人的超动物属性而非动物属性。
只有在食、色之上另有追求,另有坚持,另有作为,才谈得上人格。
儒家提倡的“以仁为人”就是对超越生理需要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力量的高度抽象。
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
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所谓“文”,指作为历史成果而保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如司马光说的:“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
”所谓“质”,指人内在固有的和坚定的伦理品质。
“【B】”因此,孔子认为君子只有“质”还不行,还必须有“文”的形式教养,将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高度融合起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孟子对先秦儒家“君子”理念做了进一步延伸,即注重内心修养,发展“仁”的内在机制。
他指出:“【C】”他认为,“君子”应时刻以仁与礼来“反求诸己”“为仁由己”,从精神上把“仁”化为自己的内驱力和社会实践。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所有的逻辑推理,目的只有一个,即找出事物的真相。
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真相往往是难以捉摸的。
但不探寻真相是荒谬的,那种真相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同样是荒谬的,它否定了我们所有的努力,使真相沦落为妄想。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
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真相,某个事物被认定是本体真相,那么它必然存在于某处。
桌上有一盏灯,这是本体真相,因为它确实是在那里,而不是幻象。
逻辑真相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
肯定一个命题意味着已判断它为真,反之亦然。
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真。
例如一个命题说一艘船泊在码头上,如果这里确实有一艘船,确实有一个码头,而这艘船确实泊在码头上,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
判断一个真命题的过程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事实)与相应事物的真实状态(客观事实)联结起来。
上例中,如果那个命题所说的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则命题就是假的。
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人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即确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这里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
如果不能判断一个命题如“狗在车库里”的真假,那么仅仅在大脑中思考狗、车库或者其他相关概念是无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得亲自到车库去看看。
从这一点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为什么我们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
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
当人们撒谎时,他很清楚现实世界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欺瞒篡改,他知道“A是B”,但他说出来的却是“A不是B”,逻辑真相反映的就是命题内容符合客观事实,即符合论。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至二单元、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
“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将第Ⅰ卷和第Ⅱ卷的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与题号相应的位置上;将简答题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1.默写。
(9分)【小题1】急湍甚箭,。
(吴均《与朱元思书》)【小题2】__________,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小题3】山回路转不见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小题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小题5】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小题6】__________,白露为霜。
(《诗经》)【小题7】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小题8】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语是,。
2.古诗文默写。
(共10分,每空1分)【小题1】只恐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武陵春》)【小题2】__________,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小题3】《观刈麦》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小题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小题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
【小题6】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__________,”。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1.阅读《老山界》,完成下面问题(13分)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小题1】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4分)第一次:第二次:【小题2】在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出红军的喊声笑声,从中可以看出什么?(3分)【小题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陡山高,试举例说明。
(3分)【小题4】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3分)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14分)军神①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
医生沃克端坐桌后,神情孤傲。
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什么名字?”“刘大川。
”“年龄?”“24岁。
”“什么病?”“土匪打伤了眼睛。
”②沃克放下笔,正起身准备察看伤势,一个护士走进诊室,悄声说:“沃克医生,五号病床的先生害怕做手术,要求……”沃克粗暴地打断护士的话,鄙夷地说:“叫他滚蛋!我的诊所里再不要见到这胆小鬼!……”③沃克医生余怒未息。
他熟练地解开了病人右眼上的绷带,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病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邮局职员。
”“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德国军队的军医。
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从容镇定!”病人微微一笑,针锋相对地回答:“沃克医生,军人处事靠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老太婆似的喋喋不休!”④沃克怔住了。
他伸手制止了闻声赶来的护士,双目火辣辣地盯着对方。
良久,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突然对护士吩咐:“准备手术。
”⑤沃克换上手术服,洗净手,戴上了消毒手套。
这时护士跑过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
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随即,走进手术室,用教训的口气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从医生的指挥!”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⑥沃克再次怔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试试看嘛。
”⑦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最后,他终于开口对病人说:“你忍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
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筋暴起。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⑧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大跳,怀疑地问道:“我割了多少刀?”“72刀。
”⑨沃克惊呆了,失声嚷着:“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按德意志的观点,堪称军神!”“您过奖了。
”⑩孤傲暴躁的沃克医生的脸上头一次浮出慈祥的神情。
他想说什么却又忍住了。
他挥手让护士出去,关上手术室的门,然后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刘伯承。
”⑾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您很荣幸。
袁世凯正悬赏十万买您的头!”刘伯承开玩笑地说:“您要是告诉北洋政府,说我在这儿,准能发一笔大财。
”沃克医生像受了侮辱,怒气冲冲地说:“对侮辱我人格的人,我不惜决斗!”刘伯承微笑道:“伤口好了后,一定奉陪。
”说着,友好地伸出手去。
【小题1】通读全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小题2】按手术过程,这篇文章可分几个部分?请在下面表示各段的序号之间画竖线“∥”。
(2分)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小题3】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检查病情后,立即断定"你是军人"的理由是:①②【小题4】有人认为第②自然段与这个故事无关,应该删去。
你的看法如何?说说理由。
(3分)【小题5】病人为什么要求手术时不用麻醉剂?沃克医生在手术后是如何评价他的的病人的?(均在文中找答案)(4分)1.《世说新语》两则[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2)下车引之(3)元方入门不顾(4)未若柳絮因风起【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小题3】[甲]文中用,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的家庭气氛。
[乙]文中元方是从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小题4】乙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是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小题5】学习了乙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文言文阅读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小题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
(朝代)文学家,书画家。
【小题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3)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小题3】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庭下如积水空明(2)水中藻荇交横【小题4】由“月色入户”你联想到有关月色的两句诗是“”【小题5】这篇短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小题6】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古诗文阅读(19分)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小题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2分)【小题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4分)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4分)秋风引①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①引:古代的一种诗体。
【小题1】第一、二两句写出了秋风的哪些特征?(2分)【小题2】后人为什么说“孤客最先闻”中“最”字用得好?(2分)3.阅读下面小诗.完成下面小题。
(4分)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我的思念是圆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小题1】诗文最后一句“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小题2】文题和诗文中反复提到“我的思念是圆的”,你如何理解?1.作文:(50分)自信,就是相信自己。
自信的人,能正确对待自己,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坚信自己能取得成功。
自信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不断进取的信心,有永不退缩的精神,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只有充满自信,你才会不断发展。
请你以“自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