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15-18章习题答案
- 格式:ppt
- 大小:873.00 KB
- 文档页数:65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河南城建学院第一章测试1.分析化学包括成分分析和结构的分析。
()参考答案:对2.课程内容分为几个模块()。
参考答案:43.化学是在、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以及相互转化的学科。
参考答案:分子;原子第二章测试1.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行为较接近的条件是()。
参考答案:低压和高温2.KBr和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AgBr溶胶,如胶团结构为,反应中过量的溶液是()。
参考答案:KBr3.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的四个物理量分别是()。
参考答案:n, V, p, T4.糖水的凝固点为()。
参考答案:低于0℃5.浓度均为0.1 mol/Kg的蔗糖、HAc,NaCl和水溶液,其中凝固点最高的是()。
参考答案:蔗糖6.对正溶胶的凝结能力最大的是()。
参考答案:7.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时,向某一电极方向运动的只是()。
参考答案:胶粒8.稀溶液的依数性主要指溶液的()。
参考答案:渗透压;蒸汽压下降;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9.液体的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参考答案:对10.玻璃属于晶态物质。
()参考答案:错11.溶胶粒子产生丁铎尔效应主要是由于胶体离子对光发生了散射。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某化学反应其△H = -122 kJ/mol,∆S = 231 J/(mol·K),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参考答案: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2.下列情况中属于封闭系统的是()。
参考答案: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3.下列方法能改变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是()。
参考答案:改变反应温度4.下列过程中熵值增大的是()。
参考答案:碳酸钙受热分解;汞的挥发;食盐溶解于水5.室温下,元素最稳定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为()。
参考答案:6.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7.△G大于零的反应是不可能发生的。
()参考答案:错8.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其正、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2. 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RTV p =可得: RTpV M n ==m 则: mol /0.160.250L101.3kPa K 298K mol L kPa 315.8164.0-11g g pV mRT M ≈⨯⨯⋅⋅⋅⨯==-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4. 解:由题意可知,氮气为等温变化,氧气为等容变化 kPa 92.350.0mL2.00mL kPa 0.98211N 2=⨯==V V p p kPa 45.43333K 732kPa 0.53121O 2=⨯==K T T p p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kPa4.4792.345.4322O N ≈+=+=p p p 总7. 解: T =(273+15)K = 288K ; p 总 =100kPa ;V =1.20L 288K 时,p (H 2O)=1.71kPaM (Zn)=65.39则 p 氢气= (100-1.71)kPa = 98.29kPa mol 0493.0K288K mol L 8.315kPa L 20.18.29kPa 911-=⨯⋅⋅⋅⨯==-RT pV n 氢气根据: Zn(s) + 2HCl → ZnCl 2 + H 2(g)65.39g 1molm (Zn)=? 0.0493mol解得m (Zn)=3.22g则杂质的质量分数 w (杂质) = (3.45-3.22)/ 3.45 = 0.06714. 解:因溶液很稀,可设ρ ≈1 g·mL -1(1) 14113L mol 1054.1K293K mol L kPa 315.8kPa 10375-----⋅⨯=⋅⋅⋅⋅⨯=∏=RT c (2) mol g L L g cV m n m M /1069.6mol 1054.1010.50515.04143⨯=⋅⨯⨯⨯===--- 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069.6⨯ (3) K1086.2kg mol 1054.1mol kg K 86.14141----⨯=⋅⨯⨯⋅⋅=⋅=∆b K T f f K1088.7kg mol 1054.1mol kg K 512.05141----⨯=⋅⨯⨯⋅⋅=⋅=∆b K T b b (4)由于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的值太小,测量误差很大,所以这两种方法不适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4.解:(1)Be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1s22s2,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全充满状态,N 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1S22S23P3,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半充满状态,所以它们的电离能比相邻的元素大些。
(2)在长周期的内过渡元素(镧系和锕系)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填充到倒数第三层,它对外层电子屏蔽作用更大,外层电子感受到的有效核电荷增加得更小,所以原子半径减小得更缓慢,其电离能变化不大。
15.解:I H=2.179*10-18*6.02*1023*10-3=1311.76kJ/molI Na=0.823*10-18*6.02*1023*10-3=495.45 kJ/mol16.解:(1)原子序数13元素Al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1s22s22p63s23p13d04s0Z*3d=13﹣(12*1.00)=1Z*4s=13﹣(0.85*2+1.00*10)=1.3E3d=﹣(2.179*10-18*12)/9=﹣2.42*10-19JE4s=﹣(2.179*10-18*1.32)/16=﹣2.30*10-19 J所以E3d<E4s原子序数17元素Cl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1s22s22p63s23p53d04s0Z*3d=17﹣(16*1.00)=1Z*4s=17﹣(0.85*6+1.00*10)=1.9E3d=﹣(2.179*10-18*12)/9=﹣2.42*10-19JE4s=﹣(2.179*10-18*1.92)/16=-4.92*10-19 J所以E3d>E4s原子序数27元素Co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1s22s22p63s23p63d74s2Z*3d=27﹣(18*1.00+0.35*6)=27﹣20.1=6.9Z*4s=27﹣(0.85*15+1.00*10+0.35*1)=27﹣23.1=3.9E3d=﹣(2.179*10-18*6.92)/9=﹣1.15*10-17JE4s=﹣(2.179*10-18*3.92)/16=﹣2.07*10-18 J所以E3d<E4s(2)Fe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1s22s22p63s23p63d64s2Z*3s=26﹣(2*1.00+0.85*8+0.35*1)=26﹣9.15=16.85Z*3p=26﹣(0.85*8+1.00*2+0.35*7)=26﹣11.25=14.75Z*3d=26﹣(18*1.00+0.35*5)=26﹣19.75=6.25Z*4s=26﹣(0.85*14+1.00*10+0.35*1)=26﹣22.25=3.75E3s =﹣(2.179*10-18*16.852)/9=﹣6.874*10-17JE3p =﹣(2.179*10-18*14.752)/ 9=﹣5.27*10-17 JE3d =﹣(2.179*10-18*6.252)/9=﹣9.46*10-18JE4s=﹣(2.179*10-18*3.752)/16=﹣1.92*10-18 JZ*1s=26﹣(0.3*1)=25.7E1s =﹣(2.179*10-18*25.72)/1=-1.439*10-15JZ*2s=26﹣(0.85*2+0.35*1)=26﹣2.05=23.95E2s =﹣(2.179*10-18*23.952)/4=﹣3.12*10-16JZ*2p=26﹣(0.85*2+0.35*7)=26-4.15=21.85E2p =-(2.179*10-18*21.852)/9=-2.6*10-16JE=2 E1s +2 E2s +6 E2p +2 E3s +6 E3p +6 E3d +2 E4s =-5.58*10-15 J17.解:电离势:一个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气态正离子所需的能量。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及答案精选xxx科技大学第十四章分析化学基础1.对某组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时,若被分析样品的质量大于100mg,则该分析方法属于( )A. 常量分析B. 半微量分析C. 微量分析D. 超微量分析2.对某溶液中的铝进行测定时,若取分析试液25ml进行分析测定,则该分析方法属于( )A. 常量分析B. 半微量分析C. 微量分析D. 超微量分析3.由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A. 偶然误差小B. 系统误差小C. 标准偏差小D. 相对偏差小4.下列各种分析纯的化学试剂,其中不能用直接配制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A. KHCO3B. KMnO4C. K2CrO7D. KCl5.下列各种措施中,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的是( )A. 进行空白试验B. 进行对照试验C. 进行仪器校准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6.下述情况引起的误差中,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 移液管转移溶液之后残留时稍有不同B. 称量时使用的砝码锈蚀C. 滴定管刻度未经校正D.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B. 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C.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D.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8. 分析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何者属于系统误差( )A. 滴定时有溶液溅出B. 试样未经充分混匀C. 滴定管未经校正D. 读错法码9. 下列计算式的计算结果(X)应有几位有效数字?( )X= [0.3120⨯48.12⨯(21.65-16.10)]÷(1.2845⨯1000)A. 二位B. 三位C. 四位D. 五位第 1 页10. 欲测某组分含量,由四人分别进行测定,试样称取量皆为2.2g,问下列结果中哪一个是合理的?( )A. 2.085%B. 2.08%C. 2.09%D. 2.1%11. 称取一定质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质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下列何者将引起正误差( )A. 称取基准物重量时用的一只10mg法码,事后发现其较正后的值为9 .7mgB.滴定时滴定终点在等量点后到达。
第二章 习题解答2-10解:(1)×;(2)×;(3)√;(4)×;(5)×;(6)×;(7)×;(8)×;(9);(10)×;(11)×2-11解:(1)敞开体系;(2)孤立体系;(3)敞开体系;2-12解:(1) 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J(2)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2-13解:因为此过程为可逆相变过程,所以Q p =△H= ·mol -1W=-p 外△V ≈-n R T =-×=- kJ ·mol -1 △U = Q + W= +(-)= kJ ·mol -12-14解:(1)r m B f m Bf m 2f m f m f m 231B)3CO g Fe,s 3CO,g Fe O ,s 3393.51203(110.52)(822.2)26.77kJ mol H H H H H H -∆=ν∆=∆∆-∆+∆=⨯-⨯-⨯---=-⋅∑((,)+2()()()()+ΘΘΘΘΘΘ(2)r m B f m Bf m 2f m 2f m f m 21B)CO g H ,g CO,g H O,g 393.510(110.52)(241.82)41.17kJ mol H H H H H H -∆=ν∆=∆∆-∆+∆=-----=-⋅∑((,)+()()()()+ΘΘΘΘΘΘ(3)r m B f m Bf m 2f m f m 2f m 31B)6H O l NO,g 5O ,g 4NH ,g 6285.834(90.25)504(46.11)1169.54kJ mol H H H H H H -∆=ν∆=∆∆-∆+∆=⨯-⨯-⨯-⨯-=-⋅∑((,)+4()()()()+ΘΘΘΘΘΘ2-15解:乙醇的Θm f H ∆反应r m H ∆Θ为:(4) 2C (s ,石墨)+3H 2(g )+1/2O 2(g )= C 2H 5OH (l ),所以:反应(4)=反应(2)×2+反应(3)×3-反应(1)r m r m r m r m -1(4)2(2)3(3)(1)2(393.5)3(571.6)(1366.7)1135.1kJ mol H H H H ∆=∆+∆-∆=⨯-+⨯---=-⋅ΘΘΘΘ对反应2C (s ,石墨)+ 2H 2(g )+ H 2O (l )= C 2H 5OH (l )r m f m f m 2f m 2f m 1()(H O,l)2(H ,g)2(C,s)1135.1(285.83)2020849.27kJ mol H H H H H -∆=∆-∆-∆-∆=----⨯-⨯=-⋅乙醇ΘΘΘΘΘ虽然,该反应的r m H ∆Θ<0(能量下降有利),但不能由r m H ∆Θ单一确定反应的方向,实际反应中还须考虑其他因素,如:混乱度、反应速率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Ⅰ)习题解答目录第1章分散体系 (1)第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8)第3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5)第4章物质结构 (22)第5章分析化学概述 (27)第6章酸碱平衡 (31)第7章酸碱滴定法 (36)第8章沉淀溶解平衡 (44)第9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49)第10章配位化合物 (53)第11章配位滴定法 (62)第12章氧化还原反应 (67)第13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8)第14章电势分析法 (83)第15章吸光光度分析法 (86)第16章试样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简介 (90)第17章重要生命元素简述 (93)第18章原子核化学简介 (96)第1章 分散体系1-1.人体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中,含有NaCl 0.900%,密度为1.01g·mL -1,若配制此溶液3.00×103g ,需NaCl 多少克?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解:配制该溶液需NaCl 的质量为:m (NaCl)=0.900%×3.00×103g=27.0g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3-1-327.0g/58.5g mol (NaCl)==0.155mol L (3.0010g/1.01g mL )10c ⋅⋅⨯⋅⨯ 1-2.把30.0g 乙醇(C 2H 5OH)溶于50.0g 四氯化碳(CCl 4)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28g∙mL -1,计算:(1)乙醇的质量分数;(2)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3)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4)乙醇的摩尔分数。
解:(1)w (C 2H 5OH) =25254(C H OH)30.0g (C H OH)(CCl )30.0g 50.0gm m m =++=0.38 (2)-12525-1-3(C H OH)30.0g/46g mol (C H OH)[(30.0+50.0)g /1.28g mL ]10n c V ⋅=⋅⨯==10.4mol·L -1 (3)b (C 2H 5OH) =-125-3430.0g(C H OH)46g mol (CCl )50.010kgn m ⋅=⨯=13.0mol·kg -1 (4)x (C 2H 5OH) =-125254-1-130.0g(C H OH)46g mol =30.0g 50.0g (C H OH)+(CCl )+46g mol 153.6g mol n n n ⋅⋅⋅ =0.650.660.650.33=+ 1-3.将5.0g NaOH 、NaCl 、CaCl 2分别置于水中,配成500mL 溶液,试求c (NaOH)、c (NaCl)、c (12CaCl 2)。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及解答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严新徐茂蓉葛成艳编第一章绪论1.1判断下列误差属于何种误差?①在分析过程中,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n次读数不一致,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
②标定HCl溶液用的NaOH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2,对分析结果所引起的误差。
③移液管、容量瓶相对体积未校准,由此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
④在称量试样时,吸收了少量水分,对结果引起的误差。
答:①偶然误差;②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③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④过失误差1.2测得Cu百分含量为41.64%、41.66%、41.58%、41.60%、41.62%、41.63%,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
(无须舍去数据)解:41.64%41.66%41.58%41.60%41.62%41.63%41.62%6x+++++==1id x xn=-∑=2.2×10-4 100%rddx=⨯=0.053%1.3测定某样品中铁的百分含量,结果如下:30.12%、30.05%、30.07%、30.05%、30.06%、30.03%、30.02%、30.03%根据Q检验法,置信度为90%时是否有可疑数要舍去,计算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和对应的置信区间。
解:排序:30.02%、30.03%、30.03%、30.05%、30.05%、30.06%、30.07%、30.12%先检验最大值30.12%:30.12%30.07%0.530.12%30.02%Q-==-Q0.9=0.47 < 0.5,所以舍去30.12%继续检验最大值30.07%,30.07%30.06%0.230.07%30.02%Q-==-,Q0.9=0.51>0.2,不应舍去,30.07%应该保留。
检验最小值30.02%,30.03%30.02%0.230.07%30.02%Q-==-Q 0.9=0.51>0.2,不应舍去,30.02%应该保留。
第一章物质结构基础1-1.简答题(1) 不同之处为: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除s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 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2的其他值更小。
(2) 几率:电子在核外某一区域出现的机会。
几率密度: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表示微粒波的强度,用电子云表示。
(3) 原子共价半径: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以共价单键连接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
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个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范德华半径:分子晶体中相邻两个分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4) BF3分子中B原子采用等性sp2杂化成键,是平面三角形;而NF3分子中N原子采用不等性sp3杂化,是三角锥形。
(5)分子式,既表明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表示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CO2、C6H6、H2;化学式,只表明物质中各元素及其存在比例,并不表明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NaCl、SiO2等;分子结构式,不但表明了物质的分子式,而且给出了分子中各原子的具体联接次序和方式,像乙酸的结构式可写为C HH HC OO H其结构简式可记为CH 3COOH 。
1-2解 1错;2错;3对;4对;5对;6错。
7对;8错;9对 10错;11错;12错。
1-3 波动性;微粒性1-4. 3s=3p=3d=4s ;3s< 3p< 4s <3d ;3s< 3p< 3d< 4s ; 1-5 32;E 4s < E 4p < E 4d < E 4f ; 第六周期;La 系;2;铈(Ce) 1-6 HF>HCl>HBr>HI ;HF>HCl>HBr>HI;HF<HCl<HBr<HI;HF>HI>HBr>HCl 。
《无机及分析化学原理和应用》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物质的聚集状态1.1 1.9×1011个1.2 126.7 g·mol-1;P41.3 ⑴CH3;⑵31.3;⑶C2H61.4 5.46×106Pa1.5 511.5mL1.6 ⑴28.63;⑵3.84kPa1.7 N2:O2 =9.1:11.8 ⑴2.25×104mol;⑵5.54×105L;⑶2.64×106L1.9 0.0287g1.10 ⑴8.00L;⑵18.09g1.11 ⑴11.8L;⑵11.6L1.12 5.04%1.13 4.87g1.14 0.0784mol·mL-11.15 0.025μg·mL-11.16 0.00002021.17 63.8g1.18 37.1g1.19 540g 70%酒精溶液+ 960g 95%酒精溶液混合1.20 875g FeCl3·6H2O;0.08531.21 60.9 m31.22T(CaO/HCl)=0.0003183 g·mL-1第2章化学分析、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2.1偏低;偏高,NaCl试剂吸水2.2 0.01988 mol·L-12.3 (1)0.714g;(2)0.221g;(3)0.171g2.4 0.1226L2.5 122.1 g·mol-12.6 0.9242.7 0.9742.8 (1)系统误差,校正砝码;(2)系统误差,校正天平;(3)系统误差,对容量瓶和移液管作相对校正;(4)偶然误差,进行多次重复测定以减小偶然误差;(5)系统误差,由于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纯度(三位有效数字)达不到定量分析基准物的要求,故应更换基准物2.9 –0.0015;-6.0‰2.10 ⑴0.2054;0.00037;0.00046;0.22%;⑵+0.0009;+0.44%2.11 0.0956±0.0019;⑵0.0956±0.00092.12 不应舍去2.13 置信度为90%时,P2O5:x= 0.0847;S = 0.0013;μ= 0.0847±0.0011SiO2:x= 0.0161;S = 0.00099;μ= 0.161±0.00092.14 ⑴三;⑵五;⑶四;⑷四;⑸三;⑹四;⑺四;⑻二;⑼一2.15 ⑴2.51×10-5;⑵2.97×106;⑶131.0;⑷9×10-3(可以视为二位有效数字)2.16 不合理,最后结果只能有三位有效数字,故应表示为0.96(可以视为三位有效数字)第3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3.1①460 J;②885 J。
第8章习题答案1.命名下列配合物:(1)K2[Ni(CN)4] (2)(NH4)2[FeCl5(H2O)](3)[Ir(ONO)(NH3)5]Cl2 (4)Na2[Cr(CO)5]解:(1)四氰根合镍(Ⅱ)酸钾(2)五氯•一水合铁(III)酸铵(3)二氯化亚硝酸根•五氨合铱(III)(4)五羰基合铬(-Ⅱ)酸钠(参考P172)2.写出下列配合物(配离子)的化学式?(1)硫酸四氨合铜(Ⅱ) (2)四硫氰•二氨合铬(III)酸铵(3)二羟基•四水合铝(III)离子(4)二苯合铬(0)解:(1)[Cu(NH3)4]SO4 (2)(NH4)[Cr(NH3)2(SCN)4](3)[Al(H2O)4(OH-)2]+ (4)[Cr(C6H6)2]6.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键型(内轨型或外轨型)、几何构型和磁性大小。
(1)[Co(NH3)6]2+ (2)[Co(CN)6]3-解:(1)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Co2+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2+:3d74s0[ ][ ][ ][ ][ ] [ ] [ ][ ][ ] [ ][ ][ ][ ][ ]3d7 4S0 4P0 4d0[ ][ ][ ][ ][ ] [ ][ ][ ][ ][ ][ ] [ ][ ][ ]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因为:形成[Co(NH3)6]2+时用的是Co2+最外层4S、4P、4d空轨道以SP3d2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2+形成配离子的前后单电子数没变,所以:该[Co(NH3)6]2+配合离子是外轨型,SP3d2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所以:[Co(NH3)6]2+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Co(NH3)6]2+是顺磁性分子。
2017年王元兰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 分散系统1.有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时结冰,已知其中一种溶液为1.5 g 尿素溶于200 g 水中,另一种溶液为42.8 g 某未知物溶于l000.0 g 水中,求该未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解:根据稀溶液的依数性 Δt f =K f b 两溶液在同一温度结冰,表明它们的浓度相同, 即:(1.50/60)/(200/1000)=(42.5/M)/(1000/1000) 所以:M=340 (g •mol -1)2.浓度均为0.01mol·kg -1的蔗糖、葡萄糖、HAc 、NaCl 、BaCl 2其水溶液的凝固点哪一个最高,哪一个最低?解:NaCl 、BaCl 2是强电解质,HAc 是弱电解质,蔗糖、葡萄糖是非电解质。
同浓度的化合物,其质点数大小依次为: BaCl 2﹥NaCl ﹥HAc ﹥蔗糖 = 葡萄糖 故凝固点最高是蔗糖和葡萄糖,最低是BaCl 2 水溶液。
3.溶解3.24g 硫于40g 苯中,苯的沸点升高0.18K ,已知苯的K b =2.53,问硫在此溶液中的分子是由几个硫原子组成的?解:设〝硫分子〞的摩尔质量为M (g·mol -1)据Δt b =K b ·b b=b bt K ∆=53.281.0=0.32(mol·kg -1)又∵b=M24.3×401000 ∴M=256(g·mol -1)∵硫原子量是32, ∴硫分子是由8个硫原子组成。
4.为了防止水在仪器内结冰,可以加入甘油以降低其凝固点,如需冰点降至271K ,则在100g 水中应加入甘油多少克?(甘油分子式为C 3H 8O 3)解:甘油的摩尔质量为92(g·mol -1)据Δt f =K f ·b b=86.1271273-=1.075(mol·kg -1)∴应加入甘油为1.075×92×100/1000=9.9克5.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甘油分别溶于100g 水中,比较所得溶液的凝固点、沸点和渗透压。
绪论一、选择题1、按任务分类的分析方法是 ( )A.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B.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C.常量分析与微量分析 D.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2、常量分析的称样量是 ( )A.>1g B.>0.1g C.0.01~0.1g D.>10mg3、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是属于 (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结构分析 D.化学分析二.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任务是什么?三.请简单阐述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精细化学品、药学、食品及农业科学中的应用。
四.如何区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五.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将如何学习该课程。
本章答案:一.1.B 2.B 3.A 二.略三.略四.略五.略第一章物质的结构一、选择题1. 基态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可能是( )A.3,0,0,+1/2B.3,1,0,+1/2C.3,2,1,+1/2D.3,2,0,-1/22. 已知某元素+3价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 )A.VIII族B.IIIA族C. IIIB族D. VA族3. 有d电子的原子,其电子层数至少是( )A. 1B. 2C. 3D. 44.某元素的价电子构型为3d14s2, 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20B.21C.30D. 255.在Mn(25)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中,未成对电子数为( )A.2B.5C.8D. 16.最外层为5s1,次外层d轨道全充满的元素在( )A.IAB.IBC.IIAD. IIB7. 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A.O2 B.CO2 C.BBr3 D.NF38.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sp杂化的是 ( )A.NH3 B.CH4C.BF3 D.BeCl29.下列分子中,偶极距为零的是 ( )A.CH3Cl B.NH3 C.BCl3 D.H2O10.下列液体只需要克服色散力就能沸腾的是 ( ) A.CCl4 B.H2O C.NH3 D.C2H5OH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p2杂化轨道是指1s轨道与2p轨道混合而成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