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典家具装饰图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式花纹中式花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其独特的韵律感和装饰性而被广泛应用。
这些华丽而精美的花纹设计融合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宇宙和生命的理解。
从古代的陶瓷器到现代的建筑装饰,中式花纹一直贯穿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发展中式花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艺术传统。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开始在陶器上使用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图案作为装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花纹逐渐演变成更加复杂和精致的设计,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隋唐时期,中式花纹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风格的装饰元素开始与中国传统的花鸟图案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式花纹风格。
这种细致而富有灵动感的设计,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庙宇和绘画作品中,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审美标准。
明清时期,中式花纹进入了另一个繁荣期。
在这个时期,宫廷文化达到了巅峰,中式花纹被运用到了建筑、家具、服饰等各个领域。
著名的景泰蓝、木雕、刺绣等工艺品都展现了中式花纹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艺术的代表之一。
设计元素中式花纹的设计元素主要包括几何图案、花卉、鸟兽虫鱼等自然元素。
其中,花卉图案是最为常见的,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典型的花朵包括牡丹、莲花、梅花等,每种花卉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另外,中式花纹还常常结合了梅兰竹菊四君子、龙凤等传统图案。
这些图案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中国人对吉祥、富贵和长寿的向往。
通过巧妙地组合和变化,中式花纹设计师创造出了无数形态各异、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应用领域中式花纹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制作、织锦刺绣等领域。
在建筑方面,中式花纹可以见于古代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的壁画、木雕和砖雕上。
这些花纹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能够增加建筑的气派和庄严感。
在家具制作方面,中式花纹常常被运用于木雕、漆器等工艺品中。
通过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设计,这些家具展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魅力,成为家居装饰的亮点。
中国古代家具图案吉祥图案是我国祖先在漫长的岁月里,巧妙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以及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的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
将其运用在古典家具上,使得古典家具的艺术鉴赏价值大大提升。
早在远古图腾崇拜时期,先民对神秘莫测的宇宙万象和诸多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动植物的形状与生活特性就充满了幻想与猜测,祈福求安的图形符号由此诞生。
这种图腾文化虽不能在真正意义上被称为人们主观创造的吉祥图案,但客观上奠定了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基础。
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吉祥图案在阶级社会中得以产生,伴随工艺水平的突飞猛进,丰富的思想内容得以通过客观形式表达出来。
例如青铜家具、漆器家具上的饕餮纹、夔龙纹等纹饰,让人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凝重典雅而又神秘古老的精神内涵。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道教的长生不老、儒教的阴阳五行,三者有所融合,极大地丰富了吉祥图案的题材,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家具装饰图案上。
隋唐宋元时期,吉祥图案日臻完善,逐渐普及并被大量运用于日常生活器皿的装饰上。
明清时期,吉祥图案开始走向成熟,图案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并施以图案技法加以表现,使吉祥图案更趋成熟完美。
纵观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的发展史,在各个时期都有相对的局限性,但其发展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
吉祥图案在家具上的运用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它不仅有洪福吉祥之内涵,更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珠联璧合。
直至今日,传统家具吉祥图案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现代红木家具的设计和制作中无疑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一、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的精神文化内涵通过这些绚烂多彩的图案形象,我们不难发现家具上吉祥图案的艺术审美规律,具体归纳如下:第一,图案形象形神兼备、追求神韵,构图讲究气势,体现出自然流畅、生动和谐的美感;第二,体现美好意境,追求理想浪漫的思想情怀,打破自然物象的束缚,将美好事物集于一身,如龙纹、麒麟纹、宝相花纹等理想烂漫的图案形象;第三,吉祥图案画面构图错落有致、虚实相间、空灵剔透,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体现了虚无空灵的道家思想;第四,画面意境含蓄委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个性。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图集古典家具稚型 - 彩绘虎座鸟架鼓·战国·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
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
该架鼓做工精美,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彩绘猪形盒·战国·该盒子由盖与盒身合成,两头雕刻成猪头状,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态憨厚可掬,可以看出当时木器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和娴熟技术。
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1977年湖北随州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此箱为长方形,箱盖隆起,箱盖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
箱身黑漆红纹,非常精美。
金银彩绘漆案·战国·河南信阳出土,长1500、宽720、高124mm, 此案为该战国墓出土的几件家具之一。
在漆底上绘有金、银漆,华美而简洁。
大木床·战国·河南信阳战国墓出土,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床形实物。
该床长2120mm,四周立有围栏,两侧留有上下口,床面为活动屉板。
通体饰有髹漆彩绘。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
此几的造型延用至魏晋时期,是最典型的凭几。
几面以黑漆为底,略绘彩色花纹。
黑漆俎·战国·(图)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整体上有黑漆。
俎面一边有垂沿,二足似几腿,腿下有木坨承担,造型独特,简单实用,素面无饰。
错金银青铜龙凤案·战国·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一号墓出土。
此案设计精美,层次复杂,最下层是鹿的造型,再上一层由飞龙盘曲,龙间又有凤鸟;龙头构成四角,架起四方形案面框,估计案面可能是漆木的。
河南安阳出土的石俎·商·这种四足俎延至周朝,上部的俎面为倒置梯形,上宽下窄,四壁斜收。
俎面为槽形,为后世出现的带拦水线之食案先驱。
《三礼图》中的周俎·周·俎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切割或陈列牲畜之用具。
1。
在夏商西周的基础变化上,更加程式化和抽象化。
这一时期的纹样由最初的祭司和礼器作用转向实用,摒弃了前代的怪兽纹,由原来的以鸟兽纹,几何纹为主转向了以表现现实生活的纹样为主。
2.由商代的“祭”和周代的“礼”渐渐转向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越来越多。
如宴饮、狩猎、舞乐、攻战等.3.流行纹样。
主要有:蟠螭纹、蟠虺纹、攻战纹、渔猎纹、小几何纹饰中的锦勾连纹、锦塔形纹等等。
四.秦汉时代的纹样特征该时期的纹样多构图紧凑,既写实又夸张,注重气势的描绘,纹样质朴但具有动感.汉代的纹样风格细腻、色彩丰富,常用数个动物合体穿插、盘叠,或植物体共生,构成了龙飞凤舞的形式美。
代表纹样。
龙凤纹、流云纹、各种动物纹及四神纹、铭文、几何纹、汉锦茱萸纹。
五.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纹样特征这一时期的纹样种类与前代答题相同,但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变化。
圆形或方形对称图形中填充动物或植物的纹样图案十分普遍。
传统纹样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纹样的题材很多,内容大都与佛经有关。
代表纹。
狮子纹、忍冬纹、八宝纹、莲花纹、玉鸟纹、鹿纹、飞天纹及禽兽、经络、树纹等。
六.隋唐时代的纹样特征隋唐时代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发展。
图案纹样前代亦有大的发展,花鸟题材不断增多。
隋代岁采用朵花,卷叶纹样,并将之巧妙地穿插,交替排列,组成不通图案。
唐代纹样整体造型体现出丰满圆润、奔放流畅的风格特点,以生活类居多,并且花卉纹样取代了动物纹样的主流地位.1.丰富多样的装饰题材(一)在瓷器方面。
其装饰纹样有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之分,手法多采用印花等。
(二)在染织和丝织方面.色彩斑斓,纹饰多样,明快大方,别具一格。
花鸟、联珠团花和缠枝www。
纹样的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两汉以来的装饰传统。
多以羊、马及龙、凤为题,纹饰设计,新颖别致一富有生气.(三)在佛教植物装饰纹样方面。
(卷草纹):卷草纹又称蔓草纹,它吸收了宝相花和缠枝花的特点,因其卷曲状的花草纹样而得名,是传统装饰纹样之(宝相纹):宝相花本为佛教中的一种代表性装饰纹样,佛教中用“宝相庄严”一词称谓佛相,因此得名宝相花。
牡丹纹在家具中的设计应用案例
1. 木质家具,牡丹纹常常出现在木质家具的雕刻和装饰中,例
如木质椅子、桌子、屏风等。
牡丹纹的精细雕刻能够赋予家具以华
丽的艺术感,使家具更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2. 家居软装,牡丹纹也常常出现在家居软装饰品上,比如靠垫、窗帘、地毯等。
这些软装品上的牡丹纹图案可以为家居增添一份优
雅和典雅,为整个空间增添浓厚的文化氛围。
3. 屏风隔断,牡丹纹图案常常出现在屏风隔断上,通过屏风隔
断的牡丹纹设计,可以使空间更加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氛围,同时
也起到装饰和实用的作用。
4. 瓷器家具,在中国古典家具中,牡丹纹也常常出现在瓷器家
具上,如花瓶、花盆等,通过牡丹纹的装饰,使这些家具更加具有
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5. 家具配件,除了主体家具之外,牡丹纹还常常出现在家具配
件上,如把手、抽屉、家具脚等,通过这些小部件上的牡丹纹设计,为家具增添了精致和华丽的细节。
总的来说,牡丹纹在家具中的设计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赋予家具以华丽的艺术感,还可以为家居空间增添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家具更具有收藏和观赏价值。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被称为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样几何图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图案,应用范围最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早期的几何图案比较简单,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图案逐渐复杂。
商周时期用来装饰器皿的几何图案已经很复杂了。
秦汉以后,几何图案经常作为辅助装饰图案出现,是非常常见的装饰图案。
01连珠纹简介连珠纹又称“联珠纹”“连珠”“圈带纹”“花蕊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中的一种几何装饰纹样。
由一串彼此相连的圆圈或椭圆组成,呈一字形、圆弧形或S形排列,有的“珠”为实心圆,有的为空心圆,还有的是同心圆。
历史发展连珠纹最早出现在夏商周的青铜器,真正在中国开始流行是在三国两晋时期。
5—7世纪的时候,与古波斯萨珊王朝传入的一种连珠纹融合,再到隋唐时期,连珠纹流行于青瓷、白瓷的装饰。
宋元之后,连珠纹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圆圈里画小圆珠的纹饰。
应用朱利安图案是应用最广泛的几何图案之一,从服装、面料到家具、建筑,随处可见。
越窑青瓷尊(西晋)连珠纹拓片02回纹简介回纹因纹样形如“回”字而得名,是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的几何纹样。
回纹线条呈方折形卷曲,有的是单体间断排列;有的是一正一反相连成对,也就是俗称的“对对回纹”;还有的呈连续不断的带状等。
历史发展纹饰起源于早期陶器,盛于宋代,明清时期再度流行。
寓意回纹图案寓意吉祥富贵,所以民间俗称连续的回纹为“富贵不断头”。
应用回形针的应用涵盖刺绣、地毯、木雕、瓷器、金银器、青铜器、家具、服装、剪纸、雕刻、石雕和建筑装饰等。
主要用作边缘装饰或遮光。
回纹拓片03弦纹简介弦纹是古代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装饰纹样,由一条或几条直线或横线组成,常以界条出现,分布在器物的颈、肩、腹、胫等部位。
历史发展弦纹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流行于夏商周时期,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饰领域。
应用弦纹可分为细弦纹和粗弦纹。
粗细串图案有时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物体上,有时会和其他图案一起使用。
弦纹四兽镜(战国)04锦纹简介锦纹属于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常以织锦和建筑彩绘作为装饰对象。
10种家具传世工艺,堪称经典!中国古典家具以明清家具为代表,它们集传统文化与技艺于一体,体现了中国家居文化的独有气质。
明清家具的艺术成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世界家具领域中享有盛誉,被世人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
中国古典家具工艺里,除榫卯、雕花等等我们熟知的制作工艺,还有十种传世装饰的工艺,更是极致精美!1螺钿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是一种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螺鈿相传起源于商代的漆器,至唐代,中国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清代是螺钿家具达到高峰的时期,同时又受到清朝宫廷的青睐。
▲明黑漆撒螺钿珐琅面龙戏珠纹圆凳高1025px,面径1062.5px清宫旧藏凳面圆形,中央嵌圆形掐丝珐琅双龙戏珠纹面心,凳面侧沿下起阳线,有束腰,束腰上分5段嵌装绦环板,各段中间开委角长方形透光,束腰下有托腮,壸门式牙子,鼓腿膨牙,足端削成内翻卷云足,下踩托泥。
此圆凳通体髹黑漆地,在漆地上密施研磨极细的螺钿砂粒,使整个圆凳视之流光溢彩,此种做法称“撒螺钿”。
2百宝嵌百宝嵌,又称“周制”,工艺出现于明代,进入清代以后,百宝嵌发展成为家具制作的重要镶嵌技术之一。
通常百宝嵌工艺多用在漆器上,硬木家具上也有不少,当然,也会有个别土豪把百宝嵌用在昂贵的黄花梨家具上,那就更是价值连城了。
百宝嵌是在螺钿镶嵌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宝石、象牙、珊瑚以及玉石等材料形成的镶嵌工艺。
它采用珍珠宝石及其他各种名贵材料来对器物进行镶嵌,百宝嵌的图案花纹会随着照射光线角度的变化,发出各种各样的光彩,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一绝。
明末清初黄花梨百宝嵌蕃人进宝图顶竖柜高272.5厘米,长187.5厘米,宽72.5厘米此柜以杂木为骨架,黄花梨三面包镶。
柜为四面平式,分上下两层,由上层顶柜及下层的立柜组成。
柜的正面上下各装四门,门上设有黄铜面叶及合页,两门中间为立栓,可以随时拆卸。
中国传统古典家具装饰图案[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中国古典家具装饰图案的主要题材,解读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装饰图案,旨在加深对中国古典家具装饰艺术的加深和领悟,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使现代家具能有更好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古典家具装饰图案装饰艺术[引言]中国古典家具装饰图案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综合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面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观念意识及审美情趣等,大致形成了一个神秘威严(商周)、浪漫绚丽(春秋)、飞动精炼(秦汉)、清新自然(魏晋)、丰满华丽(唐)、简洁纤秀(宋)、典雅秀美(明)、繁琐富丽(清)的风格脉络,传达和表述着中华名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家具装饰图案构图活泼自然,热烈而又生气,无论其题材是动物、植物、花鸟、人物、自然山水,还是各式几何纹饰,都具有强烈的动感和生命力,与家具的造型和结构形成鲜明对比,相得益彰,是体现中国古典家具卓越成就和艺术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商周时期青铜器作为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类,主要有礼器、乐器、兵器、日用器皿及工具等类型,做工精美且浑厚庄重。
其上的装饰图案端庄肃穆且内容多样,图案构图严谨,装饰手法独特,显示出威严凝重的新奇之美,造型上趋于夸张和变形,其所表现的神秘化与秩序化反映了当时奴隶制盛期“礼治”的森严气氛。
1.饕餮纹饕餮纹是商周家具上常用的一种图案,是一种想象的怪兽纹,给人感觉凶猛,显示出一种强悍狰狞的美。
2.夔龙纹夔龙纹是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主要纹样,变化多样,表现出一种神力智慧的创造美。
3.蝉纹蝉纹是商代的图腾,是经过先民加工,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头部似如意形,蝉嘴、蝉眼、蝉身和蝉翅形成美丽的环道,非常漂亮,显示一种秩序美。
4.龙纹商周时期龙纹基本似蛇,呈蜷曲状,有耳,无角、无足。
5.凤纹凤纹与现实生活中的鸟类密切相关,是一种具有沟通天地人神巫术意义的神鸟。
主要特征是具有线条流畅的羽毛和装饰华丽的高冠。
隐含着这当时人的世界观。
6.几何纹商周时几何纹样主要有云雷纹、环曲纹、圆涡纹、云气纹、三角纹等,主要用于青铜家具的底纹或边饰。
7.自然形图案自然形图案是指这一时期源于自然界当中的一些基本形图案,主要有鱼纹、斧纹、凤凰羽毛纹、彩色蚌纹等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创了家具工艺的新历史,不仅在家具上漆艺和彩绘,而且用浮雕和透雕的手法装饰家具,开创了雕花家具的历史新篇。
图案题材主要有动物纹、自然云纹、涡纹和几何纹等。
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图案构图清新活泼,线条委婉流畅,色彩绚丽多姿,具有强烈的动态感。
另外,战国时期出现了以社会生活和神话传说为内容的装饰图案,如宴乐、射猎、车马出行、采桑等生活题材图案。
这些图案,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其画面或生动活泼,极富生活气息,或神奇古怪,令人遐思。
1.动物纹主要有龙纹、凤纹、各种兽纹、变形鸟纹以及饕餮纹等。
大部分动物纹被作为主纹,且大多数是相互组合构图。
2.自然纹主要有卷云纹、涡纹、勾连云纹和勾连雷纹等,而且多数为描绘性的图案。
3.几何纹这一时期几何纹装饰较为流行,它们是以点线面的形式构成的规则或不规则的装饰图案。
主要图案有三角纹、波形纹、几何云雷纹以及其他一些几何形装饰图案。
三、秦汉时期这一时期家具装饰图案题材较为丰富,主要有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各种变换多样的自然云气纹等。
图案的神秘主义色彩进一步减弱,采用基本图案造型方法为夸张对象的性格特征,抓住大的形态动势,线条流畅、变化多端,不做细节的描写等,用精神大势转移艺术情感。
漆家具在汉时达到了兴盛的高峰。
另外,尽管这一时期图案飞动奔放但却严守规矩,反映当时高度中央集权,严格控制意识形态的统治模式。
体现汉文化的核心,“规矩”之美。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影响和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高型家具逐渐面世,除胡床外,相继出现了椅、凳、墩等高型坐具。
家具装饰图案也一改以往以龙凤为主的动物、鬼神图案,出现了与佛教有关的莲花、飞天、忍冬等纹饰。
这些图案清新自然,超凡脱俗,一展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崭新面貌。
五、隋唐五代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家具兴旺发展期,此时高型家具品种不断增多,出现了高低型家具并存的局面。
至唐代,家具发展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
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大方,逐渐以朴素内在美来取代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
六、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是我国高型家具大发展时期,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已成为社会的普遍方式。
绝大部分宋代家具都呈现出一种简洁的结构,造型淳朴纤秀,表现出极其素雅的装饰风格。
到了元代,家具趋向饱满的造型,形体较为厚重。
出现了一些新的结构和新形式,如罗锅枨、霸王枨和抽屉桌等。
就家具装饰而言,其主要题材还是动物纹、植物纹,还有一些自然题材纹样以及几何纹等。
宋代家具装饰特征主要是对家具细部结构的处理和装饰,如家具腿足、牙子以及一些装饰性线脚等样式较为丰富,装饰风格较为简洁和秀美。
元代则崇尚强悍英武,体现在家具图案上则呈现出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
七、明朝时期明朝时期随着海禁的开放,手工业的发展,许多文人雅士积极参与了室内与家具的设计和研究。
园林建筑的大量兴建以及我国工艺百科全书如《天工开物》、《园冶》、《髹饰录》、《鲁班经》等著作的产生,这一切都是为明式家具的成熟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受当时的物质条件、社会政治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最终形成了造型简洁,做工精巧、装饰纯美、儒雅庄重、精炼朴实的明式家居艺术风格。
其特有的美学个性和艺术形式也有鲜明地体现在纹饰图案上。
明式家具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其装饰的题材、纹饰的结构及其装饰手法等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装饰图案活泼、自然、大方,充满了生气,与明式家具端庄沉稳的造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明式家具一向以朴素简洁著称,但即使是简洁,也不是没有装饰,相反,明式家具的装饰图案独具一格,典雅秀丽,空灵实在,具动人的韵律美。
图案装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明式家具中有大量的结构装饰存在。
有些是属于装饰部件但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如牙子、券口、圈口、挡板、矮老、结子等。
还有些是属于结构,但有装饰作用的部件,如罗锅枨、霸王枨、十字枨、托泥等。
二是在家具的重要部位通常以雕刻、镶嵌、线形等手法作小面积装饰,工精艺巧,构图灵活,形象生动且层次分明,并与大面积的素底形成强烈的对比。
三是明式家具中也存在一些极力表现奢华与繁缛的纯美化装饰,一般以髹漆为主,有些是髹漆的基础上进行剔刻装饰,图案精美华丽。
明式家具是发展与演变始终是尚古朴与尚华丽两种审美观念并存的,尤其是代表经典明式家具制作的宫廷家具恰恰体现了追求华美装饰而兼含古朴内致的审美取向。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明式家具的装饰艺术正是孔子所提倡的“文”、“质”相兼的美学情趣之绝佳体现。
就装饰题材而言,大凡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卉虫鱼、博古器物、喜庆吉祥等无所不包,丰富多彩。
具体来讲,明式家具装饰图案主要有以下几类题材。
1.植物花卉类装饰图案。
其主要纹饰有卷草纹、牡丹纹、莲花纹、葡萄纹、宝相纹、菊花、芙蓉、石榴、海棠、灵芝以及松、竹、梅、兰等,各种植物花卉其自身特征被赋予了各种品质和寓意,即都寄予了一定的精神内涵。
如牡丹的繁荣富丽,梅花的刚健不曲,莲花的清秀廉洁,菊花的幽贞高雅,兰花的朴实无华,翠竹的刚劲挺拔等,这些都增强了明式家具的高雅家具。
2.飞禽走兽类装饰图案。
主要有各种龙凤纹和其他一些鸟兽纹,大都选取人们崇拜喜爱之物。
其中龙凤纹尤为突出,常见形式主要有螭龙纹、螭虎纹、双龙戏珠纹、云龙纹、拐子龙纹、草龙纹以及各种凤纹等。
其他鸟兽纹主要有麒麟纹、狮纹、鹿纹、鹤纹、喜鹊纹等。
总体来说,飞禽走兽类装饰图案雄浑而博大,明显带有先秦及魏晋南北朝造像的遗风,图案奔放且风姿劲健。
3.吉祥母体类装饰图案。
明式家具中大量采用了带有吉祥寓意的母题进行装饰,主要有方胜、如意、云头、盘长、万字、龟背、曲尺、连环等图案。
这些图案题材的寓意大都比较雅逸脱俗,颇有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强吻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
4.吉祥组合类装饰图案。
主要有双龙捧寿、凤穿牡丹、喜鹊登梅、鹿鹤同寿、麒麟少师以及福、禄、寿等富有吉祥意义的形象和文字被组织到图案里。
5.几何类装饰图案。
主要有一些浮雕或透雕的几何纹以及各种攒接的几何图案,主要有波纹、灵格纹、回纹、绳纹、什锦纹以及各种几何纹等。
6.其他类装饰图案。
除以上提及的装饰题材外,这一时期还有山石、人物、流水、村居、楼阁等风景题材较为多见,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仿古纹饰和西洋纹饰。
八、清朝时期清王朝在达到康、雍、乾三代“盛世”,此时封建王朝巩固,政治局面稳定,经济繁荣富足,且对外贸易频繁,进口大量优质木材,这些都为家具制造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这一时期的家具是在继承明式家具的基础上,以皇家为主导,在宫廷和民间的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起来的,形成了造型厚重,装饰富丽的“清式家具”风格。
清式家具以雕绘满目、绚丽华贵见长。
尽管清代晚期的家具趋向矫饰和衰落,但其前期的出品大多是优秀的,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清式家具装饰图案取材在明式家具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拓宽,植物、动物、风景、人物、几何纹等无所不用,十分丰富,且吉祥图案非常盛行。
在纹饰题材和结构上适应统治阶级繁缛华丽的审美趣味,体现了满汉文化交融的意趣。
另外图案内容吸收了西方外来文化,融汇了中西艺术。
图案大多采用比较自由的满铺形式,以散点式装饰,组织逻辑沿用明代的程式规范,但组织较松散、自由。
清式家具也讲究材质的选择,但工匠们似乎更热衷于人为的“工巧之美”。
在清式家具上很少见到那种大片作素、不事雕饰的情形,而是以满雕密饰为主,力求新奇华丽。
且更多的是一件家具上同时运用多种工艺手段,如雕刻加镶嵌、彩绘加贴金、包镶或珐琅装饰等,处理手法相当丰富。
清式家具装饰图案题材丰富多彩,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大类。
1.飞禽走兽类装饰图案。
主要包括各种龙纹、凤纹、麒麟纹、狮纹、兽面纹,这一时期典型皇权象征的龙纹图案较为多见,以写实为主,龙头毛发横生,出现锯齿形腮,尾部有秋叶形装饰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以龙纹为主题演变出各种夔龙、螭龙、草龙及拐子龙等图案有较多的成功设计和应用。
2.植物花卉类装饰图案。
主要有莲花、宝相花、牡丹花、灵芝、各式卷草、菊花、海棠花以及各种缠枝和折枝花卉纹等。
此时的植物花卉纹都被赋予了一定的吉祥寓意,如莲花象征纯洁,寓意吉祥;梅花象征不老不衰;五朵花瓣又借以表示福、禄、寿、喜、财五福的寓意。
另外,竹子在清代家具装饰中应用较为普遍,竹子有“节节高”之意,在封建的仕途官场中代表“官运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