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后续管理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加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后续管理的思考

内容摘要:税收优惠政策已成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和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税收优惠一方面为纳税人

关键词:税收优惠存在问题后续管理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是企业所得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济发展现状下,税收优惠已成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税收优惠政策的认识不够全面,更多的将税收优惠理解为是对纳税人的扶持、减负,所以,日常征管中针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投入的管理力量反而比较薄弱,实际上,从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的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正常纳税企业的存在的问题相比,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反而利用政策的空子、管理中的漏洞,使税收优惠成为了一条人们不易察觉的税收流失暗道,让税收优惠政策的实际运行背离了当初制定时所预定的轨道,如今,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已经第四个年头,而新法中对企业所得税优惠有着很强的政策导向作用、如何加强享受优惠政策企业管理,对正确贯彻执行新企业所得税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实际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如何加强管理,作初步探讨:

一、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

1、涉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类型

目前,我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类型主要涉及九类,包括:新法颁布前符合《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

通知》(财税【1994】1号)中规定的新办企业、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新政发〔2002〕29号)规定的西部地区国家鼓励发展的各类企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章税收优惠中所规定的减征或免征的项目,涉及到的新法优惠主要是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以及企业安置残疾人员享受应纳税所得额加计扣除等规定。

2、税收优惠的落实情况

截止2010年哈密市国税局共有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户,其中:享受各类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有867户,占全部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仅2010年就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2860万元。其中:报批类减免税企业有79户,享受减免税额1421万元,占全部减免税额的49.7%。备案类减免税企业有788户,主要以24户享受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支付工资加计扣除企业,63户从事农、林、牧、渔项目的企业,17户享受居民企业之间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企业,以及681户小型微利企业为主,以上享受新法优惠的企业2010年共计减免企业所得税1439万元,占全部减免税额的50.3%。

从报批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免税的户数和享受的减免税款进行比较,报批类企业仅占2010年我局减免税户数的9.1%,但是,享受的减免税款占全部减免税额的49.7%,报批类企业中主要是以从事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的企业享受到了税收优惠待遇,备案类企业中,

小型微利企业受益较多,占2010年我局减免税户数的78.5%,享受减免税款**万元。

从以上不够全面的统计数据显示出,对于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方面,我局能够认真落实不同时期国家出台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也存在部分减免税企业利用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大做文章,税务机关对减免税企业后续管理薄弱的问题已经引起税务机关的重视。

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两年不管是所得税的工作要点、督察内审每年重点检查的内容还是上级机关以税收资金为重点的税收会计检查,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及后续管理情况是检查重点,这些也促使基层税务机关的管理由原来的粗放式、被动式的管理逐渐向精细化主动式管理的转变,通过对一些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后续检查,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执行和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后续的监控和制约,使部分企业有机可趁。新法实施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实施都要先进行审批,因此,事前从调查到审批每个环节大家都会很谨慎,但是,只要通过了审批,对后期的管理反而不去重视,甚至产生了一个误区,想当然的认为免税企业在规定期限又不纳税,会计核算也比较规范,企业既然都免税了肯定不会去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正是由于后续管理的松懈,使一些企业的经营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依然心安理得的打着“减免税企业”的招牌,享受税收优惠。今年初,我局在对部分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

策期限已满的企业进行清理时,发现某外商投资企业,成立时主要从事黑色金属的采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202号)规定,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从获利年度起享受“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同时从2004年起享受“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在2001-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从2004年--2010年共享受减免税157万元。在清理中管理人员才得知该企业在2007年12月就将企业的矿点转让,从2008年开始,企业主要经营房屋租赁业务,没有开展生产性业务,经营项目已经发生变化,但企业辩解说又在继续探矿,虽然没有矿产品收入取得,但是,后期还是从事《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的鼓励类产品,应该继续享受优惠待遇。根据《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原有若干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后有关事项处理的通知》(国税发[2008]第23号)第三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的外商投资企业,在2008年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性质或经营期发生变化,导致其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条件的,仍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补缴其此前(包括在优惠过渡期内)已经享受的定期减免税税款”以及《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四条规定,对该企业减免的税款还要进行补缴。

2、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是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指导目录》列举的项目为依据,但是,由于《目录》中列举的项目比较专业,对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的审批,税务机关除了对一些必要的资料进行审核之外,对于企业从事的产业是否符合国家鼓励类并不具备专业性,只能参考相关部门出具的资格认定证书。如果在日常管理中税务机关发现企业实际经营项目和应该享受优惠政策的经营项目有出入时,企业也会以已经取得相应的认定来证明自己符合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虽然在《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129号)第二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事后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有关专业技术或经济鉴证部门认定失误的,应及时与有关认定部门协调沟通,提请纠正,及时取消有关纳税人的优惠资格,督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实际操作起来完全不是《减免税管理办法》中制定的那么容易,因为,很多纳税人的资质一般是通过省一级的认定机构进行认定,做为最基层的税务机关要纠正其他部门的失误谈何容易,即便是层层上报上级机关,耗时耗力结果也未必是自身所想象的。虽然各部门都在谈信息资源共享,实际能信息共享不是一下能解决的,这就在优惠政策的审批环节上容易造成企业的投机行为,骗取国家税收优惠。例如我局1户从事贵金属开采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是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的税收优惠待遇,从2004年至2010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但是,新法实施后,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适用目录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9〕399号)规定,该企业经营项目属于“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