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5.54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昌吉州棉花生产发展中的质量问题及其提升策略摘要文章对近几年昌吉州棉花质量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发现昌吉州棉花生产发展中的质量问题,针对存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对策,以期为生产单位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昌吉州、棉花、问题、对策1引言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也是纺织、精细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
昌吉州具有种植棉花得天独厚的优势,适宜的光照条件,棉花品质较好,2022年棉花种植面积约218万亩,是全疆棉花主产区之一。
棉花也是昌吉州的主要经济作物,棉花种植业的发展,同昌吉州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纺织等行业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密切相关。
棉花质量关系到产、供、需各方利益,贯穿于整个棉花产业链,对纺织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2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近几年的跟踪走访,发现当前形势下,昌吉州棉花质量的因素有多重,主要包括配套技术集成不完善、技术合作不紧密不畅通、气候、品种、种植模式、采摘方式、收购渠道、加工方式等都会成为影响棉花质量的因素,这些因素成为制约昌吉州棉花产业发展的突出瓶颈。
2.1相关的配套技术不完善、集成不够在机采棉品种的选择和育种研发、田间管理、农机农艺融合、化学控制、催熟脱叶、采收等环节配套技术还不完善、集成不够;品种多、乱、杂现象依然存在,导致棉花品质整体下降,棉绒长度和比强度降低,可纺性差;棉花生产中各种技术环节脱节,配套问题较为突出,技术措施难以到位;现行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没有突出质量导向;农户对新技术采取观望态度,配套技术把握不准;缺乏机采棉全程生产技术体系标准。
2.2技术合作不紧密不畅通,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科研院所、企业、技术推广、新型经营组织各自依靠各自的力量,技术合作的力度明显不够,尚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沟通渠道较少,合作模式比较单一,合作内容不够系统深入。
2.3机采方式不当昌吉州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少雨,种植棉花条件得天独厚,但因全年无霜期较短,棉花种植品种以中早熟为主。
望江县棉花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望江县是位于四川省的一个县,以种植棉花而著名。
棉花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然而,随着社会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望江县的棉花产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针对这些问题和机遇,需要采取一些对策和措施,以促进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棉花产业现状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望江县是一个适宜棉花生长的地区。
自上世纪70年代引进棉花后,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在不断上升。
到目前为止,该县棉花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年产量接近4万吨。
2.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望江县在棉花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当地农民开始逐渐选择新的高产、早熟、耐旱耐寒、优质高产的棉花品种进行种植。
种植面积逐渐下降的华棉1号已经被多种品种所取代,这些品种包括丰农40、斯佳仕、红花7号等。
3.生产技术不断升级望江县的棉花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农民开始使用新型的农业机械和农药、化肥等辅助性物资,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和示范活动,以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生产技能。
二、棉花产业存在的问题1. 高度依赖单一产业望江县的经济高度依赖棉花产业,一旦该产业遇到问题或者市场需求有大的变化,将给当地经济带来不小的冲击。
如今,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已经开始多元化,棉花产业的单一性将逐渐成为制约其发展和竞争力的一个瓶颈。
2.精细化治理不足望江县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还很原始,失去了一部分产业优势。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农业产业需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采用精细化治理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技术瓶颈拦路虎望江县现有的棉花种植技术水平还很低。
由于技术创新的不足,该县的棉花只能在国内市场上竞争,无法向国际市场扩张,丧失了较多的发展机会。
三、发展对策1. 多元化经济为了降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程度,望江县需要通过多元化经济发展来提高经济活力。
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出口业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消费,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新疆棉花生产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总结了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现状、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提高棉花生产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生产技术;问题;对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 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提出以“一黑一白”为重点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通过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托棉花科技进步,棉花生产快速发展,面积、单产、总产、调出量连续14年位居全国首位,已建成国家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和国内唯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
1.1 棉花种植已成规模,产量水平大幅提高“九五”以来,新疆棉花生产围绕“稳定面积,优化布局,主攻质量,提高单产,节本增效”的发展思路取得了明显成效,生产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棉花种植面积由1990年的43.52万hm2发展到2006年的128.67万hm2,增长了1.96倍,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23.8%;总产量由46.9万t增加到218.0万t,增长了3.65倍,占全国的32.4%;皮棉产量水平由1 080 kg/hm2提高到1 695 kg/hm2,增长了56.9%,较全国平均产量高出36%,也高出其他两大棉区56%,创造出长绒棉皮棉1 950 kg/hm2和陆地棉皮棉3 300 kg/hm2的高产示范田。
2007年全区棉花播种面积136.09万hm2,其中地方85.23万hm2。
1.2 高产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九五”和“十五”期间根据国家棉花产业安全和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重点推广了以“高密度栽培+滴灌节水技术”为核心,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化控、科学灌水、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各项技术集成配套,开展了大面积2 250 kg/hm2高产攻关等工作。
2006年,新疆推广棉花高密度栽培面积达108.6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87.4%;推广以膜下滴灌为主的节水灌溉面积45.33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35%。
各项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新疆棉花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农民植棉收益的稳步增加,提供了基本保障。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
新疆棉花在新疆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2021年新疆棉花总产量512.9万t ,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9.5%;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棉花又是新疆的特色产业,同时产业兴旺也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因此,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进一步指出提升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优化品种结构,提升棉花品质[1]。
新疆棉花供给质量和综合效益亟待提高,推动新疆棉花产业高效发展,以棉花产业为引领促进新疆乡村振兴,走质量兴农之路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1现状1.1播种面积与产量稳中有增,但增地增产和增收放缓由图1可知,在2011—2021年中新疆棉花产业种植面积与总产量都是稳步上升的趋势,呈现出波动上升到逐渐趋于平稳的状态。
由于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在新疆进行试点,2013—2014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与产量呈现大幅度的上升趋势,调动了棉农种棉积极性。
2015—2016年由于科学地调整农业棉区,棉花播种面积相比较2014年有所下降。
随着2017年新疆继续深化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棉花播种面积与产量逐渐趋于平稳,稳固了新疆棉农植棉的积极性。
2021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为82.76%,播种面积250.61万hm 2,相较于2011年,棉花播种面积增加86.8万hm 2,棉花产量增加了223.1万t 。
从图1可知,近10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与产量稳中有增,但增地增收缓慢,且增收效果不理想[2]。
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
图12011—2021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情况收稿日期:2023-04-10作者简介:蒙贞(1999—),女,新疆博乐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E-mail :*********************。
编辑:杨风光大田作物nyzszz@文/ 山东省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毛向明55第1月 上半月刊械化程度不高。
棉花的生产管理过程需要经过40多道程序,从播种、田间管理到采摘、拔棉柴,全家人从4月到10月要忙碌半年多,冗长的种植过程决定了管理的复杂性和劳动的艰巨性。
与其他大宗农作物相比,由于生产周期长且机械化水平低,山东种棉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比小麦、玉米两季劳动力投入量之和还多一倍多。
(二)棉花生产成本高、纯收益低。
近些年来山东省棉花生产总成本一直呈递增状态,近三年来虽出现了下降趋势,但伴随着棉花收购价格走低,纯收益率出现负值。
2015年每亩总成本为1878元,纯收益率为0.21%;2016年每亩总成本为1715.5元,纯收益率为5.4%;2017年每亩总成本为1483元,纯收益率为-3.4%;2018年每亩总成本为1532.5元,纯收益率为-1.85%。
种棉花收益低,成了赔本的事情。
在不断上升的植棉成本和不断下降的植棉效益双重夹击下,农民植棉收益甚微,山东棉花种植面积的连年下滑成为必然结果。
(三)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持。
随着国家棉花生产战略布局向西北转移,以新疆建设兵团为主的西北棉区逐渐成为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的重点,而对山东棉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减弱,造成山东棉区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棉花生产衰退困境加剧。
山东(含国家)对产粮大县和超级产粮大县奖励10多亿元,有的县一年获得国家产粮大县补贴数千万元,有着荣誉和经济双重激励效应,而对棉花生产大县却没有相关奖励政策,这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对棉花生产的重视程度。
(四)棉花质量不高,销路不畅。
山东是全国第二植棉大省,更是全国第一用棉大省,产棉量约占全国1/7,用棉量则占全国1/3以上,存在每年约300万吨的棉花供需缺口。
但由于山东棉花品级较低、质量较差、品种构成单一,难以满足纺织行业加工高档产品和多种纺织品的要求。
山东的籽棉收购时常出现滞销和压价现象,许多本地棉企宁愿花费较高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使用质量品质优势明显的新疆棉和进口棉,也不收购山东棉花。
1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棉花是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是我国农村的重要经济作物,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全国有23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棉花,涉棉农民1亿多,棉花在农业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是我国农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1998年我国实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我国的棉花产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化;2001年国务院又出台了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棉花产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棉花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棉花生产大幅度增长,棉农收入稳步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
我国棉花产业的市场化逐步形成,多元化、多主体、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也已建立,我国棉花产业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但同时,我国棉花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生产不稳定,棉花品种多而杂、质量差,棉花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流通秩序不够畅通等一系列问题。
1.1棉花生产不稳定,大起大落近几年,由于受宏观政策、自然灾害和大的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一直不稳定,产量也大幅度波动起伏。
尤其是自2008年开始,作为我国主要的产棉区新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决定在5年里将棉花种植面积压缩到133.3万hm2(2000万亩)以内,然后再用5年的时间下降到106.7万hm2(1600万亩),造成棉花产量大幅度减少。
同期我国其他省份的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逐年减少。
近几年,国家又实施了种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的保护政策,致使粮棉收益差距日益扩大,也影响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而同期我国纺织工业却快速发展,对棉花的需求越来越多,近几年我国棉花供需缺口逐年加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1连云港市纤维检验所,江苏连云港222000〕〔2淮海工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0〕■徐爱武1黄萍2%胡伟伟1摘要: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既是产棉大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
望江县棉花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现状
1、种植规模
望江县的棉花种植规模较大,目前已种植棉花80,000亩左右,年产棉花约1.5万吨,占据抚州市棉花产量的30%左右。
2、品种及品质
由于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望江县目前主要种植普通棉和中熟棉,品质略有差异。
在棉花品质方面,由于种植技术、收割等方面存在不足,望江县棉花品质与其他主要产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3、产业链
目前,望江县棉花产业的产业链较为单一,以种植为主,缺少深加工环节。
大量的棉花都需要运输到其他地区进行加工或销售,这导致望江县的棉花产业面临一定的风险。
二、发展对策
1、技术创新
提高棉花种植技术水平是本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望江县应加大对种植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使用高效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棉花种植的效率和品质。
望江县应注重棉花品种的改良,引进市场需求量大、适应本地气候的优良品种,提高棉花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
3、发展棉花深加工
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棉花深加工,促进棉花产业的发展。
望江县应探索生产棉纱、棉衣等棉花深加工产品,扩大棉花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份额。
4、发展棉花产业合作社
在望江县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棉花产业合作社,加强生产和销售的联合和协作,形成较为稳定和完善的棉花产业链,提高棉花的市场竞争力和供应能力。
5、做好棉花质量监管
加强对棉花质量的监管与管理,建立棉花产销备案制度,制定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以确保棉花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望江县棉花产业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合作,提高棉花产业的技术水平、品质和附加值,推进望江县棉花产业的全面发展。
望江县棉花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望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县城,棉花产业在该县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望江县棉花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棉花产业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对于推动望江县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棉花产业现状分析1.产业地位望江县棉花产业是该县农业产业的主导之一,棉花种植面积大,产量稳定,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棉花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
2.产业竞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望江县棉花产业面临着来自其他作物的竞争,以及来自国内外棉花市场的竞争。
产业竞争日益加剧,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本地棉花的竞争力。
3.产业结构望江县棉花产业的产业链比较完整,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
整个产业链条中存在着一些环节薄弱,影响了产业的全面发展。
4.产业发展体制望江县棉花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基层农民和一些小型棉花加工企业,缺乏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机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产业与当地政府、企业、学校等资源的结合度也比较低。
二、棉花产业发展对策1.优化种植结构望江县应根据当地的天气、土地和水资源等条件,合理优化种植结构,引进高产优质的棉花品种,提升棉花产量和品质。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提升产业效益。
2.提高加工水平望江县应引进先进的棉花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棉花的加工水平和加工产值。
加大对棉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推动产业向产值链高端迈进。
3.完善销售渠道望江县应积极开拓国内外的棉花销售市场,建立健全销售网络和市场体系,提高棉花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与棉花加工企业和贸易商的合作,扩大销售范围,提高棉花综合价值。
4.加强产业融合望江县应推动政府、企业、学校等资源的深度融合,建立产业园区或产业联盟,打破产业界限,形成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通过资源共享、合作研发等方式,提升棉花产业整体竞争力。
推动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发布时间:2021-09-07T10:14:01.150Z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9月上17期作者:古再丽努尔·库尔班[导读] 在棉花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落实党和国家以及山东省关于棉花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和规定。
鼓励棉花种植合作组织与棉纺企业签订棉花种植与收购意向书,形成“产、供、销”相结合的产业化经济组织。
市县(区)各级要下大力培植自己的棉花加工龙头企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千方百计增强龙头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辅射带动能力。
本文对推动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新疆哈密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古再丽努尔·库尔班摘要:在棉花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落实党和国家以及山东省关于棉花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和规定。
鼓励棉花种植合作组织与棉纺企业签订棉花种植与收购意向书,形成“产、供、销”相结合的产业化经济组织。
市县(区)各级要下大力培植自己的棉花加工龙头企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千方百计增强龙头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辅射带动能力。
本文对推动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关键词:推动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引言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也是棉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棉花产业涉及从农民到纺织工人的近亿人口。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棉花产业供给与需求、产量与质量、传统模式与创新发展之间的不平衡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棉花产业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全方位监测我国棉花产业全过程发展质量,准确把握我国棉花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制约棉花产业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1我国棉花产业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棉花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常年种植面积达500万公顷,占全球总面积的17%,棉花年均总产650万吨,占全球的21%。
县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存在
问题及对策
棉花产业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力量,[找文章到☆第1文秘(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加快棉花产业发展对维护广大农民利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实现我县农村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县棉花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棉花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XX年我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45家,其中棉纺企业6家,预计年产值近4亿元,棉花生产、营销和加工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我县棉花产业发展现状是:
——面积逐年扩大,农民增收明显。
棉花是我县种植业中经济效益较高的大宗作物,20XX年种植面积10.8万亩,占农田种植总面积的32,是20XX年4.2万亩
的2.57倍。
其中铜闸、运漕两地种植面积达7.5万亩,占全县种植总面积的70。
据了解,棉花是我县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县棉田平均亩产籽棉230公斤左右,按目前棉花收购价2.55元/斤计算,亩产值1170元,每亩纯收入比水稻增收近500元。
经测算,在运漕、铜闸等镇,农民从棉田获得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
——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棉花市场蓬勃发展。
目前,我县45家加工企业年加工籽棉10万吨,年产值4亿元,棉花经纪人4000多人,他们的足迹到了新疆、山东、河南等多个省市,年采购籽棉5万吨。
每到棉花收购季节,从外地调进的棉花车辆络绎不绝,交易市场火爆。
随着棉花市场的蓬勃发展,棉花企业税收已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仅20XX年,运漕镇棉花加工企业就实现税收200多万元,棉花产业实现“农民增收、经销赚钱、企业发展、政府增税”的“四赢”局面。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链初具雏形。
从1995年___创办首家棉花企业(裕丰轧花厂)以来,经过10年发展,棉花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20XX 年已发展到53家,其中还新上了6家棉纺企业,实现了从轧花到棉纺的跨越。
振华棉业于20XX年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