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政策与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49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现状与思考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医疗服务面临着重大挑战,全科
医学教育培训十分重要。
诚然,近年来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已取
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弊端和问题。
首先,评价体系欠缺完备,导致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相较于全科医学专业,护理和其他医疗职业在教育培训上质量要低得多。
其次,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受到地缘政治环境约束,仍存在校
外限制。
许多院校只开设前瞻性课程,并非定量化专业课程,而且缺
乏及时密切的学生管理。
最后,改革有待加快,支持水平落后,全科
医学教育培训乏力。
为了改善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水平,必须加强专业评价机制,完善教学管理,加强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提高师资力量等方面的
改革。
此外,应完善全科医学研究机构及社会咨询机构的建设,提升
实践能力,并提供科研支持,完善全科医学书籍和论文的出版发行系统。
总之,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作为实现全科医学服务水平的重要组成
部分,亟待进一步加强。
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重组政策,改善专业
评价机制,支持学校实践活动,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之改革和发展。
浅谈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张宇;张东华;薄红;张红梅;周晋【摘要】General practitioner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basic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services. It is the“gatekeeper”the health of residents, but our general practitioner system started late, development is still not perfect. The article elaborated on China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status and mode. We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a general practitioner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policy situation.%全科医生是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中坚力量,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但我国的全科医生制度起步较晚,发展仍不完善。
文章通过对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现状和模式的阐述,分析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的政策形势下全科医生培养与发展的对策。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全科医生;现状;培养对策【作者】张宇;张东华;薄红;张红梅;周晋【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继续教育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继续教育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2.3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GP)又称全科医师或家庭医生,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是对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一体化的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1];是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新型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从事以下工作:(1)预防保健;(2)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3)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
浅谈我国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全科医学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内地。
全科医生作为医疗保健服务的“守门人”,负责基层卫生保健服务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主力军,是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中的核心资源。
然而,我国目前全科医生队伍又是什么样呢?目前我国全科医生队伍数量明显不足,素质偏低。
由于缺乏岗位吸引力,基层医生不愿晋升和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
全国城镇人口约59379万人,按照全科医生资格与配置要求的最低标准,城市社区需配置近12万名中级及以上全科医生。
目前我国具有全科医学技术资格人员仅占配置需求的9.0%,注册全科专业占配置需求的5.3%,且具备全科医学技术资格或执业注册人员中,排除不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人员,虽然岗位培训人数多,但培训对象中相当一部分是医生、医士等初级资格人员。
一级医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承担基层卫生服务功能,发挥全科医学专业优势的地方。
这些机构迫切需要全科医生,不改变全科医生现状,必将影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职能的实现。
近几年由于国家的重视,全科医学社区发展很快,上述情况明显改观。
全科医生被誉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大力培养全科医生、落实基层首诊和推进分级诊疗是当前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用近期数据对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分析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公平性。
以2013—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描述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运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从人口、地理面积、经济3个维度分析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结果发现,2012—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数由109794人增长至252712人,年均增长率为18.14%。
2012年和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1和0.26,按经济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5和0.18,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4和0.72。
卫生部关于印发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0.01.31•【文号】卫科教发[2000]第34号•【施行日期】2000.01.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关于印发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的通知(卫科教发〔2000〕第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计划单列市卫生局,部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快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现将《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卫生部二000年一月三十一日附件: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做出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决策。
为了实现《决定》所确定的战略任务,加快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建设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健康、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提高对发展全科医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
在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医师等有关专业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是改革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是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需要;是改革医学教育,适应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建立一支立足于社区,为广大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卫生技术队伍,承担起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预防保健措施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
全科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开展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卫生技术人才。
全科医学专业全科医学专业是医学中集成医学、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多学科知识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针对人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下面我们将就全科医学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医师职业道德进行探讨。
一、全科医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全科医学专业是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医学专业,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在英国,全科医师是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美国,全科医学专业在20世纪初期才开始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推进,全科医学专业开始逐渐被重视。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各国开始推广全科医学专业的培训和发展,基于其广泛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二、全科医学专业的现状当前,全球各国对全科医学专业的发展和培训投入越来越大,人们对全科医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核心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中,全科医学专业已经成为必修课程。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全科医学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已经相对成熟,在医疗保健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在我国,全科医学专业的发展虽然已经超过30年,但是总体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中,全科医生仍然存在人员缺乏、培训不足、诊疗服务不规范、待遇低、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推动全科医学专业的快速发展。
三、全科医学专业的发展趋势1、全科医生将成为未来医学领域的中坚力量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和疾病结构的转变,全科医生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在未来的医学领域中,全科医生将成为整个医疗保健体系的中坚力量,为基层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提供更加广泛和全面的保障。
2、全科医学将越来越重视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未来在医疗保健中,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将逐渐成为趋势。
全科医生需要了解和运用各种医学信息系统和智能化技术,以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3、多学科协同合作将更加紧密在未来的医学领域中,不断涌现出各种新型疾病和新型医学技术,而针对这些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全科医生需要与其他医生密切协作。
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为主旨、以家庭为单位,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最全面与彻底的体现,进而从这三个方面改善和提高人的健康。
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及对策,以供参阅。
标签: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对策1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开展现状全科医学的发展是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马峥等人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60所医学院校中,有58所(96.7%)开展了全科医学相关课程,但其课程安排学期均在临床课程之前,不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进而导致全科医学课程的开展并没有达到较大的作用。
同时,我国高校中临床医学专业在开设全科医学相关课程方面总体表现出了数量和学时偏少、临床实践欠缺、知识技能不足的形势,尚未确立与内、外、妇、儿等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探索出一个能够有效加强高校全科医学教育的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2提高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建议2.1完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为了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国家有关部门以及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相关政策与运行机制的研究,重点加强发展全科医学卫生医疗所需人才培养途径与相关政策的研究,着力解决全科医学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全科医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国家发改委、卫计委、高等医学院校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综合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应在课程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地加快建设速度,积极组织师资力量开展全科医学与课程体系、教材、教学实践基地等有关教学要素的建设,构建基础、临床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并积极地培养满足社区卫生需求的医学人才,建立和完善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卫生发展需要的医学教育体系,完善全科医生的培训制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同步发展的培训制度,以推动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分析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等医学教育:我国通过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全科医生,包括本科医学教育和硕士/博士后医学教育。
本科医学教育主要培养医学生的基本医学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硕士/博士后医学教育则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全科医生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国通过实习和住院培训等形式,让医学生接触临床实践,进行病例诊治,并与导师进行互动和交流,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
3.培训体系:我国建立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和培训体系,培养全科医生。
通过在医院和社区等地点开展实践培训,提高医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
4.考核与评估:培养全科医生需要进行考核与评估。
我国通过医学考试和医学职称评审等方式,对全科医生的临床能力和学术水平进行评估,以保证医生的质量。
5.进修与持续教育:为了保持和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医疗水平,我国建立了相应的进修与持续教育制度,为医生提供学术交流、实践培训和研究机会。
然而,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目前全科医生的数量相对不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全科医疗服务的需求。
其次,培养全科医生需要医学教育和实践教学的充分配套,但我国当前医学教育和实践教学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育质量不高、实践环境不足等。
此外,全科医生培养模式需要更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持续教育机制,以保证医生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的投入,提高全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加强医学教育和实践教学,提高医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
再次,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加强医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最后,建立健全的考核与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全科医生的不足,提升医疗质量。
总之,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通过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的投入,加强医学教育和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考核与评估机制,才能提高全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88·全科医学服务(家庭医学)被世界公认为第二次卫生革命需要的全球重要卫生政策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最经济”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模式[1]。
我国一直重视全科医学的发展,加大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规范化全科医师的培训。
目前全科医疗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但在全国进行推广仍存在诸多问题。
故进行总结分析,为全科医学的发展和推广提供思路和借鉴。
1全科医学的概念对于全科医学的概念,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的全科医学的定义为: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个人、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健康问题或疾病[2]。
2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动态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分为开始准备阶段,初期成长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3]。
初期成长阶段是全科医生从“零”到“一”的阶段,我国北京、上海等地开展全科医疗服务试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快速发展阶段是从2010年《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布以来至今,全科医生的培养、疾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3全科医学面临的发展问题(一)全科医学的学科体系建设相对落后。
国务院规定全科医生的培养机制是“5+3”的形式,把全科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后的继续教育。
工作岗位主要设在社区服务中心,以及乡镇、乡村等偏僻的地区,只有部分大型综合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
全科医生接受的教育与工作岗位之间存在落差,容易导致“留不住人、留不久人”的现象。
(二)我国目前全科医生综合能力素质不高。
总体上讲,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相比,学历层次比较低。
乡镇乡村卫生院担任全科医生职务的医师,多为大专或者本科生,综合素质较低,缺乏规范培养。
数据统计,56.7%乡村医生不具备报考国家执业医生资格,不能达到全科医生所要求的技术水平,不能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综合的、连续的卫生保健[4]。
(三)政府投入和宣传力度不高,老百姓的认可度不高。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政策及概况一、全科医学的意义和定义全科医学指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服务模式,它能够满足患者各种医疗需求,包括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
这种服务模式的成功必须建立在医生具备全面、系统、连续和协调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
全科医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20世纪初期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推广和实施。
全科医学作为一个医疗专业,其中包含了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精神科等,由此可以始终如一地提供高品质的综合性医疗服务。
二、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政策背景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在增加,这就要求我国医疗系统不断推进转型升级。
全科医学作为现代医疗服务的重要形式,被提到了国家政策的前列。
2011年,卫生部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意见的通知》,提出全科医生培养的要求和目标,并建立了全国全科医学教育中心联合体,以推进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规范化。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发文,将全科医学培养列入我国医学教育框架。
2018年,《关于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了以政策支持为基础,建设多渠道的全科医学人才培训模式,保证全科医学机构和人才的质量、数量等方面的提升。
三、全科医学教育的培训模式和课程设置我国目前全科医学教育的主要培训模式包括:硕士研究生教育、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和全科医学专科教育三种。
1. 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面向学术研究领域,同时也是培养专业全科医学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主要途径。
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在医学院或其它专业学校完成学习和论文答辩,同时要在全科医学现场实习,完成临床实践基础,具体培训时间通常为两年。
2.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我国最主要的全科医学教育领域之一,通常先经过五年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然后进行两年全科医学专业实践培训。
其中,临床教学的方式是面对面的教学和演示,医生们可以在实践中熟悉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一、引言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全科医学教育不仅关系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还与整个社会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
因此对全科医学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于理解其发展现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现状1. 培养体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包括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
同时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在积极培养全科医学研究生,为基层医疗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2. 教育内容日益丰富:全科医学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临床教学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教育方式不断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科医学教育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例如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前景1. 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需要全科医学人才:随着医疗体系的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将承担更多的诊疗任务。
因此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全科医生,是满足基层医疗需求的重要途径。
2. 社会经济发展和健康需求的变化要求全科医学教育不断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多样化,全科医学教育需要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3. 技术进步为全科医学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全科医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
例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学习体验;远程教育技术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受益于优质的教育资源。
四、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可行性分析1. 政策支持:政府对全科医学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其发展。
这些政策为全科医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
全科医生培养相关政策汇总
全科医生培养相关政策汇总如下:
1.国家医学教育改革方案:提出发展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加强全科医疗人才队伍建设,设立全科医学专业。
要求医学院校设立全科医学基础课程,培养全科医学基础人才。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全科医生培养规划的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项目的支持力度。
鼓励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全科医生培训项目。
3.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科医生培养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培养体系,提高全科医生培养质量。
鼓励全科医生参与基层医疗服务,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
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完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医学院校加强全科医学基础课程建设,加强全科医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鼓励医学院校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全科医生实习项目。
5.卫生部关于全科医生培训计划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全科医生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学时、内容和方法。
鼓励全科医生参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6.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全科医生培养考核的通知:要求各
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科医生培养进行考核,评估培养质量。
加强对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防范和心理健康关注。
这些政策旨在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促进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发挥。
同时,政策也加大了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发展的支持力度,为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提供了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