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偶发事件的类型及处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如何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如何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课堂偶发事件,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始料不及,由学生、教师或环境因素诱发的,背离课堂教学目标,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妨碍教学任务完成,甚至引起师生严重冲突,酿成责任事故的事件。
课堂偶发事件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特别是在班风较差、学习风气不浓的班级中。
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需要教师的丰富经验和综合素质,以及二者完美结合所形成的教育机智。
因此,迅速、妥善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使学生尽快地回到教学目标上来,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和听公开课过程中积累的几种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1、沉着应对,巧妙转移课堂偶发事件的特点是其发生的突然性,由于出乎意料,教师没有思想准备,容易手忙脚乱。
所以发生课堂偶发事件时最应注意的是切莫慌张,只有沉着冷静,才能不乱方寸,迅速想出应对办法。
例如,我校的一位数学教师,这天和往常一样去上课,但他一走上讲台,学生突然大笑起来。
他被笑声弄得莫名其妙,这时,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学生小声说:“老师,您的扣子扣错了。
”老师低头一看,果然发现,他外衣的第五个扣在子竟扣在了第四个扣眼里了。
学生仍在笑,批评学生显然不应该,怎么办. 只见这位教师稍作思考,随后坦然地说:“同学们,你们别笑,听我说说理由,我起床的时候想心事,一直琢磨着怎么给你们上好今天的课,所以扣错了扣子,我应该承认错误,向大家道歉。
可是你们不能只笑我呀,我们班有的同学用数学公式总爱张冠李戴,那不是比我更可笑吗.”学生又笑开了,但笑的含义已经不同了。
教师接着说:“通过今天这件事,我想告诉同学们一个道理,就是‘一心不能二用’,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才不会出错。
我向大家保证,今后决不扣错扣子,你们呢.那些爱张冠李戴的同学呢.”问题变得严肃起来,学生都品味着教师的话不再作声,于是教师开始讲数学课。
就这样,这位教师用委婉的语言,借题发挥,既处理了课堂偶发事件,又在自我批评中教育了学生。
浅议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郑州市上街区新建小学郑慧娟摘要:班集体,是由几十位活生生地成长中的青少年组成的集体。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必然是千差万别的。
所以,课堂教学是始终处于动态的、多边的复杂关系中的,容易发生矛盾冲突。
当矛盾冲突发生时,教师若处理得当,不仅能平息事端,凭借智慧赢得学生的尊重,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课堂偶发事件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教师,应当做好心理准备,潜心研究偶发事件的处理,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关键词课堂偶发事件类型原则方法一、课堂偶发事件的类型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即来源于学生的偶发事件,来源于教师的偶发事件以及来源于外部环境的偶发事件。
其中以来源于学生的偶发事件为主。
综合诸多学者的分类意见,来源于学生的偶发事件大致有五种:⑴分心型即上课不注意听讲,打瞌睡或做小动作等与教学活动无关的各类事情;⑵风头型主要是班上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喜欢向老师发难,以各种方式表现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⑶恶作剧型包括面向教师的恶作剧和面向同学的恶作剧。
即学生在不满情绪的驱动下伺机进行捣乱的行为;⑷纠纷型口角或打架等事件;⑸学习困扰型学生因听不懂教师讲解或因不认真听讲而导致产生疑问后,而与邻座的同学窃窃私语,扰乱课堂教学秩序。
来源于教师的偶发事件通常由教师的失误引发。
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失误;另一种则是与教学内容五直接关系的失误。
来源于外部环境的偶发事件,许多学者称之为“外干扰型”,课堂教学是开放的,与外界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外部环境有可能发生的事件都可以成为课堂的偶发事件。
二、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原则1、爱憎不行于色,坚持“冷处理”原则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冷处理是教师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时必须遵守的原则。
冷处理,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⑴从情绪方面,教师应控制情绪,保持沉着冷静。
中小学课堂偶发性事件的应对策略在遵循处理中小学课堂偶发性事件的原则的基础上,需要采用多种灵活的策略来处理,其主要包括(1)言语或眼神提醒。
当课堂上出现突然有学生怪叫或大笑,吵架或打闹等情况时,若事件不是太严重,可以采用言语或眼神提醒的方式告诉学生停止下来。
这样既可以保证课堂教学不受大的影响,又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暂时忽视,课后处理。
这种处理方式同样较适合于课堂中突然发出声音和发生课堂矛盾冲突型的较轻微的偶发性事件。
这种方式最大的益处在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其实,有时课堂的偶发事件是出于学生的故意引起教师的注意,若暂时忽视它,可以打消这类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的意图。
(3)当即制止,课后处理。
当课堂上发生的偶发事件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时,如:学生之间激烈的争吵甚至打架,此时应当及时予以制止但最好待课后处理,稍后将重点重新转移到课堂教学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当场处理法。
当对偶发事件多次制止无效,或者发生学生突然晕倒、生病等紧急情况时,这时应果断的采取当场处理的方式。
(5)幽默化解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最主要的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一旦教师出现教学失误或学生发问及回答出乎意料时,教师可以转换话题,把学生的思维转移开去。
在新的情景下,采用幽默的方法来加以解决,不仅可以化解尴尬与窘境,亦可调节课堂气氛[10]。
此种方法同样可以用于化解课堂中的一些矛盾冲突和故意发出声音扰乱课堂的现象。
(6)因“事”利导,机智处理。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都可能因偶发事件而使课堂教学计划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变,如果教师对这些偶发事件把握得好,就可能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结论,使大家认识更深刻,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谈谈偶发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的原则和艺术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几十名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在课堂上的表现必然会有千差万别,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课堂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必然会发生。
几种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偶发事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预料到的突然发生的事情。
它在体育教学中有时发生,教师倘若不能及时灵活的处理,就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
体育课上较常见的偶发事件大致有以下几种:1、恶作剧。
如集合站队和集中讲解时,互相推搡;后排同学推、踢前排学生的掴窝,使其前跪;用小石子,小土块掷向其他人;在其他同学背后挂物、贴纸条;怪声怪气的回答问题;高个子同学故意和低个子老师站在一块比高低等。
2、矛盾冲突。
如在比赛中,为了输赢争吵不已,各不相让;练习时挣抢器械或场地,甚至动手打架。
3、小动作。
如讲解时不注意听讲,练习时不认真练,注意力不集中,作一些与课的内容无关的事情。
4、迟到早退,中途溜号,故意找理由磨蹭。
5、外界干扰。
如叫卖东西的吆喝声,天空的飞鸟,学校外的锣鼓和鞭炮声,过路人行装奇异等。
上诉事件一旦出现,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学。
为此。
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力求把这些消极影响降到最小限度。
下面就谈谈几种偶发事件的具体处理方法示范。
1、恶作剧恶作剧会影响教师的正常授课,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搅乱课堂秩序。
如处理不当,往往会乱上加乱,火上浇油。
因此,在处理这类事件时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沉着冷静,采用相应措施,把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内。
如一位教师在教前滚翻动作时,为启发学生怎样使身体转动的快,提问:“圆东西和方东西在地上滚动时,哪个转得快?”一学生答:“方形物!”班级学生顿时哄堂大笑。
显然这是一个恶作剧的回答。
此时,教师如果大发雷霆,狠狠的把这个学生批评一顿,定会严重影响整个教学秩序,但教师若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用“XX同学的回答很响亮,反映也很快,但是你能否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呢?”这样的话反问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然后再说:“在实际中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但这位同学具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这很可贵,如果以后用在科研上,可能会有所创新呢!”接着,课下再和同学单独谈话,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能比较圆满地解决问题。
怎样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第一篇:怎样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怎样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要有爱心和耐心;要讲究艺术和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要“多用情、用智,少用气”。
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而不应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
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也可能说得人跳。
”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处理得当与否,将会带来积极或消极两种不同结果,因此,教师处理的方式、方法,既要体现其科学性,又要体现艺术性,让教学活动走上和谐健康的发展轨道。
一、沉着冷静以静制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要冷静、沉着。
有些教师一遇到突发事件就赌气发火、大动干戈、批评训斥,甚至停下课来就事论事地处理,这种针锋相对或直接改变突发事件结果的做法并不明智,不利于教学机制的发挥和教学艺术的运用。
有经验的教师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心平气和,泰然处之,以静制动,态度严肃而柔和,心胸平静而理智,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缓解学生的对立情绪。
这样,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放弃原则来姑息迁就学生的问题行为,更有利于教学艺术的运用。
二、时效统一及时高效处理突发事件,要讲求时效,不要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问,偏离教学目的,中断教学进程。
为此,教师要力求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要尽量缩短处理时间,把突发事件消灭在始发状态,不使其蔓延。
二是要尽力限制、减少和消除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尽可能地不影响全班,不影响教学,并迅速地搞好组织教学,保证课堂教学的继续进行。
三是要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切忌随意发挥,无休止的纠缠。
四是要尽力运用教学机智,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把处理突发事件作为教育学生的一个契机,既能处理好突发事件,又能教育学生,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化弊为利长善救失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突发事件表面上看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其中也往往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
“横看成岭侧成峰”。
偶发事件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突发的、意料不到的事件,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都较差,因此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十分钟都有可能发生,让教师难以料及和预防,当偶发事件一旦发生,教师应当冷静、积极地作出反映,运用恰当的方式去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应该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妥善解决。
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应遵循以下处理方法:一、调查研究法偶发事件因具有突发性、偶发性的特点,其发生的原因及过程教师往往不了解。
因此,教师都必须认真地进行一番调查研究,了解事件的全过程,以便对事件有一个完整的思路和清醒的判断,而不能在不了解事实真相之前,就武断地批评或指责学生,妄断下结论,这样,问题不但不能得到解决,还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罩上阴影。
二、换位思考法在偶发事件中,教师不应只看到学生违纪的一面,还应该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在处理时应该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也可以变被动的应付为主动的创造。
三、情感启迪法用爱心感化也是处理偶发事件的一种艺术,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在学生看来,往往教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瓣爱的芬芳,都将会给他们莫大的安慰和动力。
因此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中,更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偶发事件的当事者在心灵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明理和情感中通达和启迪。
四、“冷处理”法对待偶发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运用“控制”的艺术,然后稳一稳,看一看,不急于求成,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让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通过“冷处理”,让学生有一个自我反省的时间和机会,然后找一个恰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和处理,这样,往往回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总之,偶发事件千形万状,最令人棘手,教师在处理时要把握好控制的艺术、调查的艺术、感化的艺术,把难以处理的事件处理得“化险为夷”,真正把教育方法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从而让偶发事件消失在萌芽状态之中,达到理想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类型及处理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类型及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迟到:向学生说明,迟到是应该避免的事情,如果真的有突发情况导致迟到,请在课后向老师说明情况。
2. 无故旷课:学生无故旷课常常是因为有特殊情况,老师应事后查明原因,并提醒学生注意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
3. 课堂纪律:在上课过程中,如果学生交头接耳、传纸条等,会打破课堂的安静氛围,影响其他同学听课。
老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4. 身体不适: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老师应该及时安排学生休息,或联系校医务室人员进行处理。
5. 物品丢失或损坏: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丢失了物品或者损坏了公物,老师应该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并告知学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 考试作弊:考试作弊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行为,老师一旦发现学生有作弊行为,应该及时制止,并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7. 冲突:在课堂上,有时学生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发生冲突,甚至出现打架的情况。
老师应该及时制止冲突,并对当事学生进行教育,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对于这些偶发事件,老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并维护好课堂秩序。
同时,老师也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技巧
一、课堂偶发事件的类型
1.客观性:外扰型、内扰型。
2.主观性:风头型、恶作剧型。
3.偶然性:失误型、分心型。
二、对偶发事件随机应变的原则
1.实事求是,不要文过饰非。
2.要保护学生热情和求知欲,不要激化矛盾。
3.因势利导,化消极为积极。
寻找最恰当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疑难问题的“结局”,尽快导入正常教学。
4.临变不惊,尽量“冷处理”,但要兑现许诺。
三、对偶发事件随机应变的技巧
以变应变借题发挥顺水推舟
节外生枝停顿休整暂停悬挂
妙语补失将错举错及时调整
复查共探巧妙暗示个别提醒
重复提问幽默调侃以褒代贬
巧给台阶……。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及处理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按其类型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来自外界的外扰型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它与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干扰。
比如,教室内正在上课,忽然室外一辆汽车呼啸奔驰而过,或几只麻雀作为“不速之客”飞进教室,“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等等。
2、来自教师的失误型、困扰型(1)失误型。
在讲完“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这一原理时,做了如下的总结:“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在这里,把事物的普遍联系表述成了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从而否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明显地属于教师的口误。
(2)困扰型。
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有的教师口齿不清,表达能力不强,或者由于教师对某些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导致讲解不清,学生听不明白,于是你看我、我看你,互相观望,或唧唧喳喳小声议论。
这属于困扰型。
例如,在思想政治课高二哲学的教学中,对于某些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的教学,如物质、矛盾等,就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形。
3、来自学生的分心型、风头型、纠纷型、恶作剧型(1)分心型。
由于某些学生不注意听讲;或者由于教师讲的时间长,学生听得倦怠了;或者由于学生自制能力差,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边打瞌睡,做小动作。
这时教师若提问,他们往往会答非所问,这必然会出现哄堂大笑。
(2)风头型。
一个班学生几十人,难免有几个爱出风头的人。
如果平时这个班纪律性不强,那么这几个爱出风头的人往往会向教师发难。
他们或在教师讲课时,故意提出一些不该提的问题,有意为难老师;或在回答问题时,故意答非所问,引发学生哄堂大笑;或者与下边同学打闹、嘻笑。
(3)恶作剧型。
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某些做法不满或抱有成见,在课堂上伺机发难。
也有极个别学生品质极差,在课堂上故意捣乱。
这样产生的偶发事件就是恶作剧型。
(4)纠纷型。
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正在认真上课,下边的同学也正在专心听课,突然同座位或相邻的两个同学突然争执起来,轻者发生口角,重者你推我拉,互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这就属于纠纷型。
课堂上偶发事件及应对策略案例一:化尴尬为和谐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写板书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趁机出怪样,引得同学们哄笑大笑,我装作很深沉的样子继续写板书,毫不理会,学生很纳闷,教室里很安静。
等我写完板书的最后一个字,也不扭头,就说:“站起来吧。
”然后扭过头,用手一指,其实我是盲目一指,然后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某某,某某的脸一下子红了前来,我说:“某某,老实交待,刚才干什么了?”某某扭扭捏捏的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没干什么。
”我笑着说:“别看老师在写字,可我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你是孙猴子,我就是如来佛,耍小聪明是没有的!”同学们都笑起来,有的同学就说:“老师,他在学你写字。
”某某瞪了那位同学一眼,我装作没看见,笑着对某某说:“这么崇拜我,老师都成你的偶像了,就冲这样,老师今后更得把字写好了,谢谢你对老师的欣赏。
以后可以当面想我学习吗,没必要偷着学,老师还是很愿意让你学习的”某某挠着头笑了,大家都笑了,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我又继续讲课,同学们又开始认真听课,一节课很顺利的过去了。
案例分析:此次案例为出风头型,这个孩子爱做小动作,经常为了引起老师和学生的注意而做一些小动作,虽然有些淘气,但是很聪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且不可以就是论事,直接指出他的过错,或者生气、批评指责,这样只会正中学生下怀,老师要运用那个指挥,对学生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慢慢会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小聪明不感兴趣的时候,学生会觉得自己没意思,并逐渐改正自己的毛病。
案例二:课堂上的手机声有一次,我正在上课,这是一节练习课,学生正在专心的做练习,我在班里来回巡视,正当我给某一同学讲题的时候,忽然教室里传来了手机铃声,这种声音很少见,通常学生是不允许带手机进班的,听到这种声音,同学们都东瞅西看,寻找声音的来源,有的同学开始窃窃私语。
我也很生气,环顾整个班级,同学们也是你瞅我,我瞅你,然后他们都瞅着我,看我怎样处理这件事,我发现有一个同学,埋着头,也不瞅别人,一只手伸入抽桌里,另一种手紧握着笔,看来在奋笔疾书,其实脸涨得通红,看到这种情况,我完全明白了,刚才还很生气,但我心里在说:“克制克制,并迅速地在大脑里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硬碰硬,肯定不行,这是个聪明且自尊心特强的男孩,如果直接让他拿出手机,他肯定不肯,事件闹大不说,还影响彼此的情绪,我不想让彼此难堪,怎么办?”我的大脑飞速运转,同学们也都在看着我,突然,走上讲台,一拍脑门,说:“看我这记性,上语文课怎么忘带语文书了,(其实我根本用不着书))某某,快去办公室把我的语文书拿来,并顺便看看你们班主任在不在,告诉他我待会有点事找他。
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一般是指和课堂教学目的无关而直接干扰教学,突然发生的外来刺激或事件。
由于它的出现,在学生的大脑皮层上易形成新的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导致原有条件反射活动的抑制或破坏,从而阻塞教学信息传递通道,使教学信息大量“丢失”。
课堂中的任一偶发事件或对教学目标的微小偏离,都会导致课堂教学系统的巨大变化。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特征,不能对教学作适时适当的调整,则必然导致教学的失败。
那么,如何根据偶发事件的情景变化和学生的身心特征,加以行之有效的调控,科学地解决呢?一、冷处理,即采取冷静、冷落的方式,见怪不怪,置之不理,以宽容的教育态度对待之。
然后通过发散、换元和转向等技巧过渡到教学主题上去。
1.及时设疑,转移注意与教学无关的外界刺激在强度、新异性、对比和运动变化等特征方面往往超过课堂教学所提供的信息刺激。
学生易被这些无关的刺激所吸引,学生注意力易被分散,从而离开教学内容。
上课时,突然教室外发生一声巨响,学生们都向窗外望去。
某老师平静地对学生说:“同学们,我刚才讲到……”说完,停了几秒钟,接着讲下去,学生又专心上课了。
在这里,教师正确的运用了注意的转移,对学生提出明确地任务要求:“我刚才讲到……”提醒学生,让学生从分散注意的状态转化为对教学对象的有意的“追忆”活动中去。
2.平心静气,暗示处理对学生在课堂内交头接耳或微小动作等违纪行为,教师宜采用暗示教育,即通过对教育对象的暗示,促使其在思想上自我认识,自我谴责,从而达到自觉改过的教育方法。
即采用暗示手段,如声调高低缓急的变化,眼神的凝视以及适当的姿势动作,摸摸违纪学生的头等。
观察发现,学生违纪行为并不随教师命令的强度升高而呈现有规律的递减。
恰恰相反,“最好的纪律是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舒服的纪律”,教师应学会使用“温和”的命令。
一位小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上课的铃声响了,可我的小说正看在兴头上。
管它呢,低着头,悄悄地看,我边看小说又边故意抬头望着老师听课。
课堂偶发事件处理七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突发事件,应具备灵活自如化解难题的能力,要善于根据问题出现的情况,做出敏捷的反应,及时采取合理的对策,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一、趁热加工法课堂偶发事件,要及时果断处理,趁热打铁,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一位语文老师刚刚跨进教室,发现学生都望着天花板,原来一条凳子上的座垫挂在天花板外面的电灯线上。
他正想发火,转而灵机一动,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转身在黑板上写了《由座垫飞到屋顶上谈起……》让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写出的作文真实生动,那位挂座垫的同学,在作文中也承认了错误。
二、冷却处理法即对偶发事件暂时冻结,仍按原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课后处理。
某班学生做完早操回到教室,刚要到自己的座位上,忽然有人发出“哎哟”的叫声,老师发现原来有人在班干部的凳子上反钉了几个钉子。
是立即查找肇事者,还是照常上课?老师选择了后者。
他让学生把钉子敲平,就开始上课。
到了下课,他留下班干部讨论“钉子事件”的原因,让班干部意识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并召开了“板凳上的钉子从何而来”的主题班会,使肇事者深受感动,主动承认了错误。
三、以静制动法面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师只有沉着冷静,才有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一位教师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引起课堂上一阵骚动,但是他竭力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平静而真诚地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我,希望这位同学以后为我们班上的“黑板报”画刊头、题花,大家说好吗?同学们一阵应和之后稳定了情绪,教师开始讲课,下课铃响时,教师惋惜地合上书本,轻声说:“时间不够了。
”敏感的学生马上听出教师的“话外之话”、“弦外之音”,懂得了课堂上出乱子会影响大家的学习。
从此以后,那位同学再也没有在课堂上出乱子。
四、幽默带过法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使教师处于窘境,查处拖延时间,不理睬又损害教师威信。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幽默法,暂时让自己摆脱窘境。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和技巧一、课堂偶发事件的特点1、不可预测性。
就像你在路上走着,突然蹦出个小动物一样。
课堂上,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个小意外冒出来。
比如说,正讲着课呢,一只小鸟突然飞进教室,这时候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走了。
2、突发性。
就像一阵风突然刮起来。
可能在大家都很安静听讲的时候,某个同学突然打了个很响的喷嚏,这就属于突发的偶发事件。
3、多样性。
偶发事件那真是各种各样的。
有时候是学生之间突然发生小摩擦,像两个同学为了一块橡皮争起来了;有时候是设备突然出问题,比如投影仪突然不亮了。
二、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基本态度1、保持冷静。
老师要是慌了神,那课堂就更乱套了。
就像船在海上遇到风浪,船长要是乱了,船就危险了。
老师要做那个镇定的船长,比如学生突然提出一个特别刁钻的问题,老师不能一下子就懵了,要冷静思考怎么回答。
2、理解和包容。
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有时候做一些事情是无意的。
像有个学生不小心把水杯打翻了,弄湿了同桌的书本,这时候老师不能一味责怪,要理解孩子的不小心。
3、积极应对。
不能逃避问题,要像勇敢的战士面对敌人一样。
如果教室突然停电了,老师不能就干等着,要想办法继续上课,哪怕是用蜡烛(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或者改变教学方式,来个小组讨论之类的。
三、处理的具体方法和技巧1、转移注意力法如果有外面的吵闹声影响课堂,老师可以突然提高声音说:“同学们,咱们来玩个小游戏,我来说个词语,你们来接龙。
”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外面的吵闹声转移到课堂活动上了。
要是有同学带了个新奇的小玩意儿到教室,大家都在看。
老师可以说:“同学们,咱们来看看课本上这个有趣的故事,这里面也有个特别神奇的东西。
”2、因势利导法假如有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讲起了他周末看的一部电影,老师可以说:“你看的这个电影听起来很有趣呢,那咱们就用这个电影的情节来举个例子,来理解咱们课本里的这个知识。
”要是有同学在美术课上不小心把颜料弄得到处都是,老师可以说:“你看这颜料溅得到处都是,就像一幅特别的抽象画,那咱们就从这个抽象画里找找灵感,来创作我们自己的作品。
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有10 个艺术处理的方法你知道吗?课堂教学处于动态的、多边的复杂关系之中,常常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情况。
教师若不能当机立断,及时妥善处理,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妨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如何处理好课堂偶发事件?这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现采撷些巧妙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实例,以便各位教师借鉴参考。
1 机智巧妙—节数学课上,全部同学都在静静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知是谁难以控制,突然放出—声屁,那声音在静静的课堂上格外清晰,还有点悠长婉转。
顿时,同学们都被这声音逗乐了。
这时老师笑着说:“同学们,刚才我们意外地欣赏了一段音乐,我看大家又添了精神,想来我出的思考题很快就会有答案吧!”同学们会心一笑,又恢复了刚才的思考状态。
教育机智是处理偶发事件必需的心理条件,教师要善于运用机智的语言或措施处理偶发事件。
2 转移回避在学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通过跟学生一起探讨了“为什么白鼠会生下灰鼠”这个实验,并且让学生总结出了遗传物质的中心是细胞核,白鼠生下的小鼠是灰色的原因就是细胞核来自于灰鼠。
通过这个实验归纳出遗传的概念: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话刚说到这里,有部分学生就在下面捂着嘴笑了,尤其是在读“亲代”两个字的时候。
这下我才明白,这两个字在粤语说法却是“阴囊”的意思,但在这种情况下,回避显然不是好办法,所以笑着说道:阴囊的确跟我们后代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在它的里面是,, ?”这么一置疑,学生就说出了“睾丸” ,我接着正经地介绍“阴囊的作用是保护睾丸,同时调节温度,给睾丸提供一个事宜的环境来孕育精子,有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有了下一代,下一代跟谁比较相象?”“上一代”。
转回了课文,我们也把遗传概念当中的“亲代”换成了“上一代” 。
词语的转换,避免了敏感话题的出现,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有“教”有“乐”生动而不乏味。
课堂上,学生会提一些与教学联系不大或毫无相干的问题。
教师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八种技巧课堂上难免会有偶发事件产生,因为他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情绪,授课教师无不对此感到“头痛”。
为你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提供如下八种方式:1、发现苗头不对,不动声色到身边。
教师在课堂上,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亲切安祥的态度,从容稳重的举止,都是无声的语言,对学生有着一定的教育影响,可大大减少偶发事件的发生。
在教学过程中,当发现有不安定的因素如有人坐立不安、玩小刀、看图书或打瞌睡时,教师可一面讲课,一面不动声色地走到有关同学身边站站,他们一般都会立即改正。
瞌睡人可由教师或邻座同学轻轻推醒。
2、沉默片刻,目光注视有关人。
在讲课中,当发现有人窃窃私语、低声谈笑时,教师可暂停讲课,用目光注视有关同学。
此时无声胜有声,全班顿时一片寂静,违纪的同学会羞愧地低下头来。
3、指名答问,强制集中注意力。
当发现某些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就请他回答问题或演算习题,强制他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有一次,一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两个同学低头玩蚕。
她略一思索,立即指名其中一人答问,一人演板。
他俩被这突其来的问题弄得不知所措。
结果,答非所问,引起一阵哄笑。
以后,他们上课再也没有玩东西了。
4、交换座位,消除不安定因素。
课堂上,当两个邻座同学为某些小事争吵起来甚至动手动脚时,为了防止事态发展,教师可将其中一人暂时调换座位,避免接触,留待课后解决。
5、因势利导,结合教材教育人。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有意识地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动向,结合教材有机地进行教育。
一位数学教师在讲相遇应用题时,刚要请同学上来表演相遇的样子,发现两个同桌的同学在双人课桌上用粉笔画“楚河汉界”,谁的手臂过了界,就会尝到对方“铁掌”劈下的滋味。
她灵机一动,把这两个同学请到讲台前,让他俩相对站在两端,然后同时用不同的速度走向中间,并要求相遇时握握手。
这两个同学没法,只好照此做了。
老师表扬了他们表演成功,同时也批评了先前的错误做法。
两个同学又高兴又羞愧,回到座位上就把“楚河汉界”擦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