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管理办法(试行)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农业部关于公布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7.08•【文号】农科教发[2011]8号•【施行日期】2011.07.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部关于公布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的通知(农科教发〔2011〕8号)各有关单位: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号),2010年和2011年我部分两批组织开展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布局和遴选工作。
经过申报、评审和公示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发布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指南、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编制建设方案、专家组论证建设方案以及总体平衡等工作环节,确定了由33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183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251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组成的30个“学科群”的组成框架(见附件)。
为加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着眼全局,提高认识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科技的要求日益迫切。
以联合协作为手段,以提高农业科技资源使用效益和对农业生产的支撑能力为目标,全面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农业科技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以“学科群”为组建单元,按照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三个层次建设,目标是形成布局合理、任务明确、协作紧密、运转高效的重点实验室体系,促进基地、人才、项目相配套,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程。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是凝聚和培养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组织行业科技创新,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有关单位要从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角度,进一步增强农业科研创新基地建设的紧迫性,进一步理解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大意义。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18.09.13•【文号】林造发〔2018〕94号•【施行日期】2018.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管理规定》的通知林造发〔2018〕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4〕26号),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管理,充分发挥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作用,根据当前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状况和防治工作实际,我局研究制定了《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管理规定》(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局。
特此通知附件: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管理规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8年9月13日附件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以下简称“中心测报点”)建设和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和趋势,给科学开展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4〕26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心测报点的建设和管理。
本规定所称中心测报点是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根据全国森林资源分布和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等,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依托所在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设立的测报点,承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达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任务。
农业部公告第1612号――关于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1.07.15
•【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612号
•【施行日期】2011.07.1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科技
正文
农业部公告
(第1612号)
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号),2010年和2011年我部分两批组织开展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评审工作。
经过发布指南、申报、遴选、论证和公示等工作环节,确定了由33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183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251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组成的30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学科群”,现予以公布。
附件: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五日附件: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
农业部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科学观测实验站等6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01.21•【文号】农计发〔2016〕10号•【施行日期】2016.01.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部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科学观测实验站等6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农计发〔2016〕10号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关于报送农业部马铃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黑农委计发〔2015〕9号)、《关于报送〈农业部东北地区春小麦科学观测实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黑农委计发〔2015〕10号)、《关于报送农业部东北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黑农委计发〔2015〕68号)、《关于报送农业部哈尔滨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黑农委计发〔2015〕90号)、《关于报送稻谷传统制品产地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黑农委计发〔2015〕126号)和《关于报送农业部动物疫病原生物学东北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黑农委计发〔2015〕128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承担农业部马铃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科研路二段49号。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改造117平方米实验室的通风、空调和电气,配套动力电专线安装200米,购置超低温冰箱及冻存管理系统、超高速冷冻离心机、蛋白纯化分析系统、倒置荧光显微镜、植物光合测定仪、活细胞工作站、遗传分析系统、生物大分子分析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全自动电泳仪、荧光定量PCR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多功能酶标仪各1台(套)。
总投资79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718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2万元。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农业部2010年3月目录一、规划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加强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取得的成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设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建设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与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设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建设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管理办法试行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管理办法(试行)一、总则为了加强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观测试验站”)的管理,保障观测试验站科学、规范、高效运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农业科研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农业部批准建设和运行的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观测试验站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的重要基地,主要任务是获取长期、系统、稳定的农业科学数据,开展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研究和试验示范,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二、管理职责农业部是观测试验站的主管部门,负责观测试验站的规划布局、审批建设、评估考核和指导监督等工作。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观测试验站的建设管理和日常监督工作,协助农业部做好观测试验站的评估考核等工作。
依托单位是观测试验站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观测试验站的人财物保障、设施建设、日常运行、数据管理、安全保障等工作,落实观测试验站建设和运行的相关条件,为观测试验站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申报与建设农业部根据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定期发布观测试验站建设指南。
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按照建设指南要求,编制观测试验站建设申报书,经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农业部。
农业部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择优批准建设。
观测试验站建设期限一般为 2-3 年。
建设期间,依托单位应按照建设任务书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四、运行管理观测试验站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站长负责制。
站长应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
观测试验站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经费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数据管理、安全管理等,保障观测试验站的正常运行。
观测试验站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建立稳定的观测研究队伍和技术支撑队伍。
农业部关于广东省2017年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农计发[2017]16号【发布部门】农业部【发布日期】2017.02.13【实施日期】2017.02.1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4农业部关于广东省2017年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农计发〔2017〕16号)广东省农业厅:《关于上报2017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项目的请示》(粤农计〔2016〕7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你单位申报的2017年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2793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2328万元,地方投资465万元,具体批复如下。
一、农业部华南地区蔬菜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建设地点在广东省广州市***区钟落潭镇。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灌溉设施40亩;购置快速细胞破碎仪、冷冻干燥机、全自动化学分析仪、自动气象站、光合成像系统、多通道TDR土壤监测系统、土壤养分速测仪、植物表型测量系统、恒温摇床、高速冷冻离心机、数字冠层分析仪、紫外-可见光荧光仪、超声波破碎仪、全波长酶标仪、孢子捕捉仪、近红外光谱仪各1台(套),低温冰箱2台,植物培养箱3台,购置拖拉机、播种机、田间施药机具、耕翻整地设备、种子清选机各1辆(套),建设物联网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1套。
总投资56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14万元、仪器设备454.5万元、农机具4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25.88万元、预备费16.62万元。
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467万元,地方投资93万元。
建设期为投资计划下达之日起两年。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高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学科群在蔬菜新品种选育、生产栽培、创新等领域开展科学观测和数据积累的能力,年新增种质资源50份,收集华南地区主要蔬菜或特色蔬菜主要农艺性状数据2500个;疫病、病毒病以及枯萎病等重要病害抗性材料10份,病情流行等数据50个;土壤营养成分数据1500个;华南特色蔬菜功能营养成分数据500个;观测露地气象资料1套,含3000个数据;综合优化整理出华南地区露地和设施蔬菜高效、安全栽培技术1-2套。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的通知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的通知农办科〔2018〕3号各有关单位:为更好地推进我国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加强农业领域长期定位观测监测站点建设,提升农业科学数据的观测、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水平,我部于去年印发《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布局建设和试运行工作。
按照“统一部署、系统布局、整合资源、稳定支持”的原则,根据已有观测年限和工作基础条件,并经现场考察和专家论证,我部决定在土壤质量、农业环境、渔业资源环境等领域选择36个站点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见附件1,以下简称“实验站”),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实验站建设工作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真实、准确、完整的第一手农业科学基础数据,对指导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预测、预判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批确定的实验站和依托单位要深刻认识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的重大意义,围绕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前沿和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高标准推进实验站建设。
一是着眼长远,打造长期定位观测监测的样板。
农业科学数据的长期性、系统性是探索和发现农业领域重大科学规律的基础,实验站要按照坚持观测监测百年的标准在土地使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长远谋划观测监测工作。
二是提高标准,提升工作条件装备水平。
进一步提升实验站观测监测能力,提高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水平,提档升级相关学科领域观测监测所需的重要仪器设备,按照国家级科学观测实验站标准投入建设。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试试验站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年(卷),期】2006(27)4
【摘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昕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系统
野外观测试验站是在已故李博院士建议下于1997年正式建立的。
试验站位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中心,占地面积133.3hm^2,是我国温带草甸草原分布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
2005年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试验站进入国家重点野外台站,同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呼伦贝尔站着眼于高起点、综合性,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现已建成集野外观测、科学试验与研究、生产咨询、技术传播、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现代化草原生态系统野外站。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关键词】草原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野外观测;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中国农业科学院;简介;农业区划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
【相关文献】
1.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岩溶石漠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介 [J], 李文莉;蒋忠诚;张冉
2.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介 [J],
3.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
性定位研究站简介 [J],
4.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学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 [J], 辛晓平;张宏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管理办法(试行)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文号】农科教发[2005]14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发布日期:2010年9月27日,实施日期:2010年9月27日)废止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管理办法(试行)(农科教发[2005]1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高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按照农业自然资源要素和生态环境以及不同区域特点,在农业系统科研、教学单位中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野外试验台站作为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立起我国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体系,获取长期、稳定、直接、综合的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服务。
第二条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范围主要包括土壤生态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农业生物资源、渔业资源环境和有害生物防治等五大类。
第三条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的主要任务是:1、长期、定点、系统地监测全国主要类型农区的农业土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因子、农作物种质资源等演变、变化状况。
2、对各类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评价,找出制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键因子,寻求自然、经济和人为压力下的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条件变化下的联系。
3、进行农业灾害(病虫、低温霜冻、旱涝等)的监测预报与损失评价;农作物产量预报与管理决策;提供卫星遥感重要地面参数;开展温室气体源排放及其影响评价。
4、对主要水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性能进行长期监测,为维护水生生物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平台。
第四条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科技区域创新中心等共同构成了国家农业研究基地,是农业科学研究依赖的重要基础平台。
大学科学野外试验台站暂行管理办法野外试验站是我校开展科研试验、教学实习、科技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野外综合平台。
XX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已建设有“XX大学XX草地农业实验站”、“XX大学XX黄土高原草地农业试验站”和“XX大学XX草地农业试验站”等。
为加强草业科学专业试验站(以下简称试验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避免试验与教学安全事故,保障试验站各类仪器设备设施的安全顺利运行,使其更好为科研和教学服务,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和XX大学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设与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试验站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管理办法:第一条:长期、定点、系统地观测记录试验站所在区域的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种质资源和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并建立完善的资料档案。
第二条:系统连续的收集整理试验站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和人文等基础资料,并建立完善的资料档案。
第三条:建立完善的“土-草-畜-人”四维一体草地农业综合试验体系,配套完整的试验监测设备,以保障各类科研项目的野外试验的顺利实施。
第四条:试验站由学校统一规划建设,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组织实施我院的科研和教学计划。
第五条:为XX大学及相关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涉农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为相关专业的基层研究人员提供培训基地。
第六条:建立示范基地,转化推广国内外草地农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当地或相关区域草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第七条:试验站实行XX大学领导下的站长负责制。
站长由相同研究领域或方向学术带头人兼任。
副站长和各个研究单元的负责人由站长根据工作需要提名,报依托单位聘任。
站长在依托单位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领导下全面负责组织领导试验站的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等工作。
站长任期内若因工作变化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等原因,可由依托单位提出变更调整意见报学术委员会批准或上报学校有关部门批准。
第八条:试验站工作实行网络化无缝管理,站长、副站长和各个研究单元负责人实行目标责任制,各职能单元实行定人、定岗、定任务的岗位责任制。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管理,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验室是农业部设立的,以农业科学研究为主的高水平科研基地,主要任务是开展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第三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开放、合作、共享的原则,鼓励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参与。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农业部设立实验室管理办公室,负责实验室的总体规划、政策制定、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五条实验室应设立管理委员会,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学术带头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决策。
第六条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负责实验室的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
第三章科研管理第七条实验室应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和自身研究方向,制定科研计划,明确科研目标和任务。
第八条实验室应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确保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第九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对科研项目的申报、实施、验收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第四章人才队伍建设第十条实验室应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创新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和知识更新。
第五章经费管理第十三条实验室的经费来源包括国家财政拨款、科研项目经费、社会捐赠等,应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相关政策进行管理和使用。
第十四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费的预算、决算和审计工作,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十五条实验室应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实验室的科研活动、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
第六章设施与设备管理第十六条实验室应加强科研设施和设备的管理,确保科研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24—2030)》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4.07.12•【文号】水国科〔2024〕186号•【施行日期】2024.07.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正文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24—2030)》的通知水国科〔2024〕186号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24—2030)》已经部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水利部2024年7月12日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24—2030)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野外站)是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推动水利部野外站建设发展,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19—2025)》(国科办基〔2019〕55号)、《“十四五”水利科技创新规划》(水国科〔2021〕416号)等文件,制定本建设发展方案。
一、背景情况(一)现状分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是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规律、指导实践的重要手段。
水利行业历来重视野外科学观测工作,多年来布局建设了较为完整的水文站、水土保持监测站和灌溉试验站等站网体系,有力支撑了防洪抗旱、水资源保护利用、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运行等各项业务工作。
水利行业科研单位、涉水高校等从科学研究需要出发,建设了一大批野外定点观测站,长期开展野外观测和试验工作,有力支撑了水利科技创新。
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重点野外站”)的建设和管理,保障科学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野外站是农业领域长期开展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研究和科学示范的重要基地,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重点野外站的主要任务是获取长期、系统、稳定的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等基础数据,开展农业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研究,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农业部负责重点野外站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重点野外站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2、组织重点野外站的申报、评审、认定和评估;3、指导重点野外站的建设和运行。
第五条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重点野外站的组织申报、日常管理和监督指导,协调解决重点野外站建设和运行中的相关问题。
第六条依托单位是重点野外站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职责包括:1、为重点野外站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保障条件;2、组织重点野外站的建设和运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3、监督重点野外站的工作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
第三章申报与认定第七条重点野外站的申报条件包括:1、具有明确的科学观测和研究方向,符合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2、具备长期稳定的观测场地和设施,观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3、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的科研队伍;4、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第八条申报重点野外站需提交以下材料:1、重点野外站申报书;2、观测研究方案;3、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的推荐意见。
第九条农业部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重点野外站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认定重点野外站。
第四章运行与管理第十条重点野外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由依托单位聘任,报农业部备案。
第十一条重点野外站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经费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数据管理、安全管理等。
第十二条重点野外站应加强科学观测和研究工作,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十三五”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2.29•【文号】•【施行日期】2016.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十三五”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名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十二五”期间,农业部探索实践以“学科群”为单元建设重点实验室和科学观测实验站(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站)”),有力地推进了协同创新,提升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站)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效,我部对“十二五”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站)进行了评估,并对部分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站)进行了调整。
同时,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在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等领域,新增了一批学科群和重点实验室。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由42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297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269个科学观测实验站组成的37个学科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体系,现予以公布(见附件1),并就做好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是明确职责任务。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牵头组织本学科群的重点实验室(站),紧紧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科技需求,突出强化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等三个领域,研究制定学科群建设方案(格式见附件2),并进行充分论证。
在此基础上,编制每个重点实验室(站)的建设任务书(格式见附件3)。
请于2017年3月31日前,将上述材料纸质版一式3份,报送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电子版发送至*****************.cn。
二是强化协同创新。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要强化牵头作用,组织好学科群年会,并对各重点实验室(站)进行年度考核;通过共同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设立开放课题等,推进联合攻关;依托各类学会(协会),利用研讨会等平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管理办法(试行)
【法规类别】农业科技与农机
【发文字号】农科教发[2005]14号
【失效依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05
【实施日期】2005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管理办法(试行)
(农科教发[2005]1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高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按照农业自然资源要素和生态环境以及不同区域特点,在农业系统科研、教学单位中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野外试验台站作为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立起我国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体系,获取长期、稳定、直接、综合的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服务。
第二条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范围主要包括土壤生态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农业生物资源、渔业资源环境和有害生物防治等五大类。
第三条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的主要任务是:
1、长期、定点、系统地监测全国主要类型农区的农业土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因子、农作物种质资源等演变、变化状况。
2、对各类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评价,找出制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键因子,寻求自然、经济和人为压力下的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条件变化下的联系。
3、进行农业灾害(病虫、低温霜冻、旱涝等)的监测预报与损失评价;农作物产量预报与管理决策;提供卫星遥感重要地面参数;开展温室气体源排放及其影响评价。
4、对主要水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性能进行长期监测,为维护水生生物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平台。
第四条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科技区域创新中心等共同构成了国家农业研究基地,是农业科学研究依赖的重要基础平台。
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实行“开放、流动、竞争、联合”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