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事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9
日本陆军二战时的作战编制、装备、军衔日本陆军二战时的作战编制、装备日军二战时陆军单兵装备大至如下:士兵:6.5毫米38式步枪,30式刺刀,94甲水壶,前后盒弹匣(120发子弹),钢盔等。
将校:94式手枪,望远镜,军刀,地图囊,将校水壶。
日军还有一种特殊装备89式掷弹筒,这是一种类似微型迫击炮的东西,其结构是一节底部封闭的圆筒后接一段钢管用于握持,钢管底部再铰接一底座,类似迫击炮的座钣,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
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威力不比手榴弹强多少。
与枪榴弹相比不占据步枪枪口,但相对枪挂榴弹发射器并无任何优势,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曾普遍装备一线部队。
日本陆军的作战编制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它有多种编制。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
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步兵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
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
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山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
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山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25000人。
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日本军事管理制度在日本,自卫队是负责维护国家安全和防卫的机构。
自卫队分为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分别负责陆地、海洋和空中的防卫任务。
这三支自卫队在组织结构上相对独立,但又能够协同作战。
由于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禁止发动侵略战争,因此日本自卫队在实际行动中主要是参与维和行动和灾害救援等任务。
在指挥体制上,日本自卫队遵循一种明确的等级制度。
日本自卫队的领导层由自卫队总统、自卫队参谋长、各自卫队司令等组成。
自卫队总统是自卫队的最高领导人,负责制定自卫队的整体发展战略和政策。
自卫队参谋长则负责指挥和统一协调各自卫队的行动。
各自卫队的司令则负责具体的部队管理和作战指挥。
在军备采购方面,日本自卫队的武器装备主要来源于国内自主研发和购买外国军火。
由于日本自卫队的预算相对有限,因此日本自卫队更加注重武器装备的性价比,注重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关键的领域上。
日本自卫队的武器装备种类繁多,包括坦克、战斗机、潜艇等各种武器系统。
在军事法规方面,日本有一套严格的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规范自卫队的行为。
日本自卫队的军事法规主要包括《自卫队法》、《过时法》、《防卫大纲》等。
这些法规规定了自卫队的任务和职责、行动的条件和范围、军事演习和部队训练的规定等内容,确保自卫队的行动符合日本宪法和国际法。
总的来说,日本的军事管理制度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善的制度体系。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日本的军事管理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挑战和任务。
日本海军陆战队日本海军陆战队是日本自卫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海上登陆作战和岸上战斗任务。
其前身可以追溯至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在战后解散后重新组建,成为日本自卫队的一支精锐部队。
下面将从组建历史、组织结构、任务职责等方面进行介绍。
组建历史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当时是日本帝国海军的一支精锐部队,参与了许多海上登陆和岛屿攻占作战。
但随着二战的结束和日本对军事力量的限制,日本海军陆战队被解散。
战后,日本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促使日本重新组建陆战队,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新组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继承了二战时期陆战队的传统,注重海上登陆和岸上战斗的能力。
组织结构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指挥部、陆战队旅团、陆战队营等。
指挥部负责领导和协调陆战队的各项工作,陆战队旅团是陆战队的基本作战单位,包括多个营,每个营由多个连组成。
陆战队的基本作战单位是连,每个连由数十名士兵组成,配有各种作战装备和车辆。
陆战队的作战能力强大,具有快速机动、迅速展开作战和夺取制空权等特点。
任务职责日本海军陆战队的主要任务包括海上登陆作战、海岸防御、战术侦察、特种作战等。
海上登陆作战是陆战队最重要的作战任务之一,要求部队具备快速登陆、迅速建立作战立足点,保障登陆部队的安全和有效展开作战。
海岸防御是陆战队的另一项重要任务,要求部队具备防御海上进攻、阻止敌人登陆、保护本国海岸线的能力。
作为一支精锐部队,日本海军陆战队还承担着其他战术侦察、特种作战等任务。
总结总的来说,日本海军陆战队作为日本自卫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海上登陆作战和岸上战斗等重要任务,具有较强的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通过不断训练和改进,日本海军陆战队努力提升自己的战斗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在二战中的军事技术二战期间,日本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采用现代军事技术的国家之一。
他们的军队在几个方面表现出色,例如海军、航空力量和军事战略。
一、海军技术日本海军在二战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们拥有强大的舰队,其中一支著名的是日本的航空母舰编队,包括了许多重要的航空母舰,如大和号、武藏号等。
这些航空母舰成为日军远程打击和侦察的重要平台。
日本海军还在潜艇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他们的潜艇拥有较高的机动性能和较长的航程,使其成为执行远洋任务和对敌方舰队进行袭击的理想选择。
二、航空技术日本的航空技术也在二战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们开发出了一系列卓越的战斗机,如零式战斗机和二式艦上戦闘機。
这些战斗机具有高速度、优秀的机动性能和出色的火力,对敌方飞机构成了很大威胁。
此外,日本还发展了有效的轰炸机和鱼雷机。
他们的轰炸机袭击了许多太平洋岛屿,造成了重大破坏。
鱼雷机则用于攻击美国和其盟国的舰队,在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军事战略日本在二战中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军事战略。
他们实施了闪电战术,通过迅速占领敌方的重要据点,迫使敌人不得不投降或妥协。
这种战略利用了日本的海军和航空优势,以快速行动和突然袭击为特征。
日本还在军事组织和训练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他们在军事学院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指挥官和军事专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纪律性。
此外,日军实施了严格的训练计划,确保士兵们具备坚定的意志、高强度的战斗能力以及快速反应的能力。
总结:日本在二战期间在军事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在海军和航空领域。
他们的强大舰队和卓越的战斗机使他们成为太平洋战争中值得一提的力量。
而且,日本的军事战略也让他们在战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虽然最终日本未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但他们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发展为后世的军事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日本军事力量详表概况 |简史 |规模 |国防政策 |相关的国防立法,军队节日 |陆军 |海军 |空军 |组织结构 |指挥体制 |国防教育结构概况日本军队称自卫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扶植下重建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日本军队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在“质重于量”和“海空优先”的建军方针指导下,自卫队已发展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能力较强的武装力量。
简史日本1945年战败投降后,军队被解散,军事机构被撤消。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基于其自身需要,指令日本重新发展军事力量。
同年,日本组建“警察预备队”,后改称保安队,1952年成立“海上警备队”,1954年新建航空自卫队,7月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将保安队、海上警备队分别改称为陆上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将陆、海、空三军正式定名为自卫队,并成立了防卫厅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健全了统帅指挥机构。
1956年成立国防会议。
1986年7月“安全保障会议”取代原“国防会议”,负责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一切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重大事宜,由首相任主席。
防卫厅隶属总理府,长官由文职人员担任,受首相之命,通过陆、海、空军幕僚长(参谋长)统帅陆海空自卫队。
2006年6月,日本政府通过了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法案,并提交国会审议。
同年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投票通过了将日本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相关法案。
由于众议院此前已经批准了这项法案,所以在获得参议院的批准后,相关法案将正式生效。
从2007年1月9日起,防卫厅正式升格为防卫省,防卫厅长官也随之升格为防卫大臣。
规模截止2006年3月,日本总兵力编制员额33万人,其中现役军人25.2万人,文职2.4万人,预备役5.6万人。
其中陆上自卫队约14.8万人,编为5个方面队,辖13个师和2个混成旅、1个空降旅,装备坦克1020辆,装甲车约980辆,各型飞机约511架,各种火炮7630门;海上自卫队约4.4万人,由担负机动作战的联合舰队和负责近海警备的5个地方队组成,装备各型舰艇142艘,39.8万余吨,飞机206架;航空自卫队约有4.5万人,主要作战部队为航空总队,辖3个航空方面队和1个航空混成团,装备各型飞机464余架,其中作战飞机361架。
日本军队编制体制日本军事力量统帅机构由内阁总理大臣、安全保障会议、防卫厅及其所属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陆、海、空三军参谋部组成。
日本陆上自卫队主要辖五个方面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军区):北部军区、东北军区、东部军区、中部军区、西部军区。
一、北部军区下辖第2师团、第7师团、第11师团、第5旅团、第1特科团(特种部队)、第1高射团、第3工兵团、北方军区直辖部队、北海道补给处(注:军区司令日本称为总监,另我国翻译日本师团、旅团、联队作为师、旅、团,在这里使用日本自己的称呼)第2师团(驻北海道旭川市)师团长(陆军中将)副师团长(陆军少将)所属部队:第3联队、第25联队、第26联队、第2特科联队、第2战车联队、第2后方支援联队、第2高射大队、第2侦察队、第2工兵大队、第2通信大队、第2飞行队、第2防化队、第2音乐队第7师团(驻北海道千叶市)所属部队:第11联队、第71战车联队、第72战车联队、第73战车联队、第7特科联队、第7高射联队、第7后方支援联队、第7侦察队、第7工兵大队、第7通信大队、第7飞行队、第7防化队、第7音乐队第11师团(驻北海道札幌市)所属部队:第10联队、第18联队、第28联队、第11特科联队、第11后方支援联队、第11高射大队、第11战车大队、第11侦察队、第11工兵大队、第11通信大队、第11飞行队、第11音乐队。
第5旅团(驻北海道)旅团长(陆军少将)副旅团长(陆佐)所属部队:第4联队、第6联队、第27联队、第5特科队、第5战车队、第5后方支援队、第5高射中队、第5侦察队、第5工兵中队、第5通信中队、第5舟桥中队、第5飞行队、第5音乐队第1特科团(驻千晟市)团长(陆军少将)副团长(陆佐)所属部队:第1特科群、第4特科群、第1防空联队、第2防空联队、第3防空联队北部军区直辖部队:第1战车群(驻惠庭市)、北部军区教导联队、北部军区通信群、北部军区航空队(驻札幌市)、北部军区后方支援队、第1电子队、第301沿岸监视队、第302沿岸监视队等二、东北军区司令(陆军中将)参谋长(陆军少将)下辖第6师团、第9师团、第2工兵团、东北军区直辖部队、东北补给处第6师团(驻神町)师团长(陆军中将)副师团长(陆军少将)所属部队:第20联队、第22联队、第38联队、第44联队、第6特科联队、第6战车大队、第6后方支援联队、第6高射大队、第6侦察队、第6工兵大队、第6通信大队、第6飞行队、第6防化队、第6音乐队第9师团(驻青森市)所属部队:第5联队、第21联队、第39联队、第9特科联队、第9战车大队、第9后方支援联队、第9高射大队、第9侦察队、第9工兵大队、第9通信大队、第9飞行队、第9防化队、第9音乐队东北军区直辖部队:第2特科群、第4岸防联队、第5高射群、第1教导联队、东北军区通信群、东北军区航空队(驻仙台市)、第305保安中队等三、东部军区下辖第1师团、第12旅团、第1空降团、第1工兵团、第1教导团、东部军区直辖部队、关东补给处第1师团(驻东京练马区)师团长(陆军中将)副师团长(陆军少将)所属部队:第1联队、第31联队、第32联队、第34联队、第1特科队、第1战车大队、第1后方支援联队、第1高射大队、第1侦察队、第1工兵大队、第1通信大队、第1飞行队、第1防化队、第1音乐队第12旅团(驻相马原)旅团长(陆军少将)副旅团长(陆佐)所属部队:第2联队、第13联队、第30联队、第48联队、第12特科队、第12陆航队、第12后方支援队、第12高射中队、第12反坦克中队、第12侦察队、第12工兵中队、第12通信中队、第12音乐队第1空降团(驻千叶县)团长(陆军少将)副团长(陆佐)所属部队:第1大队、第2大队、第3大队、空降特科大队、空降后方支援队、空降工兵中队、通信中队、教导队东部军区直辖部队:第2高射群、第6岸防联队、东部军区通信群、东部军区航空队(驻东京都立川市)、东部军区后方支援队、第101防化队、第302保安中队等四、中部军区司令(陆军中将)参谋长(陆军少将)下辖第3师团、第10师团、第13旅团、第2混成团、第4工兵团、第2教导团、中部军区直辖部队、关西补给处第3师团(驻兵库县)所属部队:第7联队、第36联队、第37联队、第3特科联队、第3后方支援联队、第3高射大队、第3战车大队、第3侦察队、第3工兵大队、第3通信大队、第3飞行队、第3音乐队第10师团(驻名古屋市)所属部队:第14联队、第33联队、第35联队、第49联队、第10特科联队、第10后方支援联队、第10高射大队、第10战车大队、第10侦察队、第10工兵大队、第10通信大队、第10飞行队、第10防化队、第10音乐队第13旅团(驻广岛)所属部队:第8联队、第17联队、第46联队、第47联队、第13特科队、第13陆航队、第13后方支援队、第13高射中队、第13反坦克中队、第13侦察队、第13工兵中队、第13通信中队、第13音乐队第2混成团(将扩编为第14旅团,驻香川县)团长(陆军少将)副团长(陆佐)所属部队:第15联队、特科大队、工兵队、后方支援中队、音乐队中部军区直辖部队:第8高射群、中部军区通信群、中部军区航空队(驻大阪)、中部军区后方支援队、第304保安中队等五、西部军区司令(陆军中将)参谋长(陆军中将)下辖第4师团、第8师团、第1混成团、第2高射团、第5工兵团、第3教导团、西部军区直辖部队、九州补给处第4师团(驻福冈县)所属部队:第16联队、第19联队、第40联队、第41联队、第4特科联队、第4后方支援联队、第4高射大队、第4战车大队、第4侦察队、第4陆航大队、第4工兵大队、第4通信大队、第4飞行队、第4防化队、第4音乐队第8师团(驻熊本县)所属部队:第12联队、第24联队、第42联队、第43联队、第8特科联队、第8后方支援联队、第8高射大队、第8战车大队、第8侦察队、第8陆航大队、第8工兵大队、第8通信大队、第8飞行队、第8防化队、第8音乐队第1混成团(驻琉球那霸市)所属部队:第1混成群、第6高射群、第101飞行队、第101后方支援队、第101导弹队、第416基地通信队、音乐队、会计队西部军区直辖部队:西部军区联队、西部军区特科队、第5岸防联队、西部军区通信队、西部军区航空队(驻熊本县上益城郡)、西部军区后方支援队、第303保安中队等。
日本战国时期的战斗技巧与战术(本文为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参考使用)日本战国时期的战斗技巧与战术日本战国时期是指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日本国内诸多势力相互争战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个领主和武将为了争夺政权和领土,积极探索和发展各种战斗技巧与战术。
本文将从兵种、武器、阵型等方面来论述日本战国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战斗技巧与战术。
一、兵种的组成在日本战国时期,兵种的组成多样,以适应不同的战斗需求。
主要兵种包括:1.武士:作为日本战国时期的主力军,武士具备高超的个人战斗能力,擅长使用各种武器如刀剑、弓箭等。
2.骑兵:日本的骑兵被称为“骑手”,其主要承担侦查、追击和突袭等任务,速度和机动性较高。
3.弓兵:弓箭在战国时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弓兵可以远程攻击敌人,有效地限制敌军的行动。
4.枪兵:枪是战国时期新兴的武器,枪兵可以用长枪进行长距离刺击,防护面积更大。
5.铁炮兵:铁炮在日本战国时期被引入,成为一种重要的火器,可以用于攻城和防守。
二、武器的运用在日本战国时期,战斗技巧与战术离不开各式各样的武器。
1.刀剑:刀剑是日本武士的标志性武器,武士身上的名刀象征着其家族的荣誉和实力。
刀剑的使用注重剑法以及剑术的修为,例如“一刀流”、“二天一流”等,这些剑术流派都各有不同的技巧和特点。
2.弓箭:弓箭被广泛运用于战斗中,尤其在日本的战国时期。
弓箭手可以利用距离优势进行远程攻击,为己方创造有利条件。
3.火器:火药技术的引入使得火器成为日本战国时期的新宠,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铁炮。
铁炮的威力巨大,可以轰破城墙和敌军组成的阵型,对于攻城和围城具有重要作用。
三、战术的应用战斗技巧与战术的发展使得日本战国时期的战争变得更加精彩和有策略性。
1.雁行阵:雁行阵是战国时期常用的冲锋战术,通过排成直线的队伍,集中火力进行冲锋,以迅速突破敌军的防线。
2.策马飞枪:策马飞枪是一种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和弓箭进行远程攻击的战术。
骑兵在高速奔驰的状态下,利用弓箭进行射击,使敌军难以招架。
日本关东军概况:成立于公元1919年,解散于公元1945年8月,关东军是日本陆军驻扎在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
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以及伪满洲国部队等,共约120万人。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关东军被击毙3.8万人,被俘59.4万人。
战后,余下的关东军官兵作为俘虏被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
1945年5月初,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联的视线逐渐转向远东地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各抗日武装也不断打击和消灭日军力量。
关东军只好重新扩充力量,进行备战。
为此,关东军将在东北的25万退伍的日本军人重新征集,并编成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1个坦克兵团和5个炮兵联队,作为临时部署兵力的补充。
经过迅速补充,关东军兵力一举达到24个师团,约70万人。
关东军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的膨胀,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仅仅相当于以前的8个半师团。
特别是由于日本在各个战场连遭惨败,士气低落,关东军往日的威风已经不复存在。
关东军武器装备情况根据战后苏联有关统计,关东军装备情况如下:步枪约70万支、轻机枪约11000挺、重机枪约3000挺、大炮约1800门、迫击炮约2500门、坦克约700辆、飞机约900架、军火库约800个。
附件1:关东军兵力变化情况附件2:关东军历任指挥官附件3:关东军详细资料附件:1关东军兵力变化情况:1907年 1个师团约2万人1919年 2个师团约4万人1931年 3个师团,约6万人1932年 6个师团约12万人1933—1936年保持5个师团的兵力约10万人1937年 7个师团约14万人1938年 9个师团约27万人1939年 11个师团约30万人1940年 12个师团约33万人1941年 31个师团,约85万人1942年10月,兵力达到顶峰,约120万人。
日本将关东军司令部升格为关东军总司令部,增设两个方面军司令部和装甲军、关东防卫军司令部以及第2航空军司令部。
日本的军事力量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1945年美军占领了日本,完全解除了日本的武装。
但是,经过短时间的酝酿和准备,1954年,日本的武装力量又以“自卫队”的名义出现。
为了谋求世界政治和军事大国地位,经过40多年的发展,日本的武装力量已从1952年的一支仅有75000人的警察预备队发展到今天的“精干、合理、高效”的陆海空三军自卫队,现在日本自卫队已经是一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武装力量。
国防体制与防卫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国防问题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内阁会议,最高审议机构是安全保障会议。
内阁总理大臣是国防组织的最高领导人和自卫队的最高统帅,对自卫队行使最高指挥监督权。
防卫厅是在内阁总理大臣直接领导下处理国防事务的行政机关。
防卫厅长官通过各自卫队参谋长对陆上、海上、航空自卫队实施领导和指挥。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协助防卫厅长官对三军自卫队进行统一协调。
日本武装力量由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在军事部门服务的文职人员组成。
正规部队分为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
实行志愿兵役制(又称募兵制)。
为了加强对国民进行“防卫”教育,日本从1981年起每年定期公开出版防卫白皮书。
每年各部队还要举办多项亲民活动,包括音乐会、儿童联欢会、军事表演、焰火大会和孟兰盆舞大会,邀请周围居民来联欢,唤起国民对“防卫”的关注和对自卫队的亲近感。
自卫队还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募集大学生到部队参加军事夏令营,作为“国防教育”的一环。
一般市民经申请也可到自卫队驻地参加“一日入队”体验活动。
日本培养中级军官的防卫大学校,成立于1952年。
现任校长松木三郎介绍说:“学校设立之初我们就吸取了旧日本军校的教训,过去陆海空三军的军校各自为政,毕业于这些学校的指挥官战时常常产生分歧,因而防卫大学校首先考虑无论什么兵种,必须在同一个校园里接受教育,这样他们即使到各自部队任职,大学的同窗之谊肯定会在战时配合上起到作用。
我们还吸取了日本在二战中只重精神不重物质的教训,主要招收理工科学生。
日本概况--政治、军事和外交政治日本实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
天皇为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
国会是最高权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参两院。
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亦称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产生,天皇任命。
【宪法】现行《日本国宪法》于1947年5月3日实施。
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日本国和日本国民总体的象征,无权参与国政;“永远放弃把利用国家权力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第9条)。
【议会】议会泛称国会,由众、参两院组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立法机关。
众议院定员480名,任期4年。
国会可通过内阁不信任案,首相有权提前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
参议院定员242名,任期6年,每3年改选半数,不得中途解散。
在权力上,众议院优于参议院。
每年1月至6月召开通常国会,会期150天,其它时间可根据需要召开临时国会和特别国会。
日本国会会场【内阁】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由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和分管各省厅(部委)的大臣组成。
首相由国会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免,天皇认证。
首相指名选举:日本首相是日本最高行政首脑。
日本首相不是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由政党提名、国会众参两院议员投票选举产生。
一般而言,国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一职。
日本宪法规定,当众参两院全体会议在首相指名选举中出现不同结果时,由众参两院议员组成的两院协议会进行协商。
如两院协议会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则将众议院的选举结果作为国会的表决结果。
日本政府实施行政改革后政府机构为1府12省厅。
日本新政府设立“国家战略室”和“行政革新会议”【司法】日本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下属各级法院。
采用“四级三审制”。
最高法院为终审法院,审理“违宪”和其他重大案件。
高等法院负责二审,全国共设四所。
一、日本全图在近代战争中,日本吞并琉球国;侵略中国,苏联(库页岛和南千岛),朝鲜,韩国,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包括沙巴和沙劳越既北婆罗洲),新加坡,文莱,葡属东帝汶,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法属印度只那(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缅甸.大洋州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瓜岛就是其中主要岛屿),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帕劳三个西太平洋岛国;侵袭美国的太平洋上的夏维夷,关岛,塞班岛,中途岛,威克岛等,澳大利亚北部,印缅边界,锡兰(斯里兰卡)沿海;,使其国力大增。
日本虽然是“弹丸之地”,但地形复杂、人心狂野,若要灭掉日本必须做足功课,联合被其侵略过的国家制造舆论支持,并一举消灭之。
二、目前,日本自卫队由海、陆、空三军组成,现存总兵力已经突破《和平宪法》规定的两倍多,大约为28.6万人。
而且,日本自卫队军费相当庞大,超过俄罗斯,目前与中国、英国、法国相当,居于世界前五位。
日本兵役采取自愿的方式。
1996年武装部队总兵力为23.55万人。
为适应冷战结束后国家防务的需要,1995年11月,内阁通过了一项新的防卫计划,以20%的速度逐步削减兵力,到2000年降至14.5万。
这就要求把日军的12个师改编为旅编制。
陆军4.6万名。
主要编成为:陆上自卫队参谋部;5个军区(北部军区1个,东北部军区1个,东部军区1个,中部军区1个西部军区1个,西部军区1个);13个师(步兵师12个,装甲师1个);17个旅(混成旅2个,空降旅1个,炮兵旅1个,防空旅2个,训练旅3个,支援旅1个,工兵旅5个,直升机旅1个,通信旅1个);8个团或群(训练团2个,炮兵群2个,防空群4个);5个反坦克直升机中队。
陆军主要军事基地:空军是:横田,普天间(即将由美国移交日本),千岁,三泽,防府,木更津。
空军基地:空军0.8万名。
空军基地:海军1.1万名。
主要编成为:海上自卫队参谋部;自卫舰队;5个地方队;练习舰队;教育航空团;直属部队。
海军是:佐世保,吴,和歌山,横须贺(日美共用)。
二战百科——日本军队的编制(精编版)日本自明治天皇维新以后逐步发展为帝国主义国家,出于强化国家机器,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在其科学技术和军火工业逐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一支比较强大的现代化军队。
1884年日本在旧式军队的基础上首次组建了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一至第六师团。
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又组建了6个正规师团,即第七至第十二师团。
1907年,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再次扩充6个正规师团,即第十三至第十八师团。
1915年,日本又在被其侵占了朝鲜组建了两个陆军师团,即第十九第二十师团。
这样,加上守卫日本东京皇宫地区的日军近卫师团及4个驻扎在各地的独立混成旅团,就构成了日本帝国主义陆军平时的基本框架。
{注:日军师团按建立时间可分五个档次自明治维新起日本大力学习西方,对体现民主人权的事物多不屑一顾,对军国主义的货色却是如蝇逐臭。
在建军方面,普鲁士模式成为日军的楷模,师团制也是仿照德式建立。
从二战至今天,日本依然对陆军基本战术单位编制称“师团”(全世界各国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编制均以“师”为名称)。
至二战投降时日本共有海陆空各类师团约260多个,兵力约有600万。
日军师团在二战时分为四等一等甲类师团;从近卫师团(近卫一师团、近卫二师团、近卫三师团)、第一师团至第十一师团第十三师团、第十四师团、第十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二十师团均为一等甲种17个装备最精良师团。
每个师团人数量均超过2.7万人(二战中中国一个军编制的兵力人数才3万人,中国一个甲等师的兵力不到1.1万人。
二战中中国军队编制与美国、德国编制一样)二等乙类师团;第十二师团、十五师团,第19师团至110师团全为二等作战师团,为战争新增支援师团。
(二等师团人数上不足2.5万人)三等丙类师团:第110师团至300以内的师团番号(此时日本已不按完整顺序排列大约共计169个至230个左右的番号)。
每个师团人数不到2万人,这类师团均在是1944年底新增后备师团,战斗力完全不能与当时中国国军相比(1945年起中国国军大量换上美式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