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事基本情况教案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118.0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二课日本和朝鲜军事力量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日本和朝鲜的军事力量现状和发展情况。
2. 掌握日本和朝鲜军事力量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3.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防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日本和朝鲜军事力量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2. 难点:日本和朝鲜军事力量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本和朝鲜的军事装备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分别介绍日本和朝鲜的军事力量现状和发展情况,包括其军事实力、武器装备、军队规模等。
同时,比较两个国家的军事力量特点,分析其优劣势。
3. 分析: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地区安全环境,分析日本和朝鲜军事力量对于本国发展和周边安全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加强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 总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日本和朝鲜军事力量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国防意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日本和朝鲜的军事力量现状和发展情况。
2. 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利用网络资源,如军事网站、论坛等,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日本和朝鲜军事力量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新闻。
4.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日本和朝鲜军事力量对于本国发展和周边安全的影响。
初中日本说课稿教案关于初中日本说课稿教案范文大全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初中日本说课稿教案范文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初中日本说课稿教案范文大全1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2.日本的领土范围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③日本最大的平原是什么4.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妄图奴役亚洲各国人民,制定了建立殖民大帝国的侵略扩张计划。
1940年7月,第二届近卫内阁以大本营“南进”方针为基础,在《基本国策纲要》中提出此计划。
8月1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声明中正式名为“大东亚共荣圈”。
它以“共存共荣”为幌子,鼓吹建立“以皇国为核心,以日、满、华的强固结合为基础的东亚新秩序”,“确立包括整个大东亚的经济协同圈”。
列入共荣圈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朝鲜、中国、印度支那、缅甸、泰国、马来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属印度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阿富汗以及夏威夷群岛等。
中国和亚洲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这一计划。
偷袭珍珠港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是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日本为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9月即开始入侵印度支那。
美国认为这无异于日本公开宣战,于是加强了对日本的经济压力。
罗斯福总统宣布“冻结”所有日本资产,接着英荷两国政府也迅速采取了相同的行动。
这样,三国就同日本停止了贸易,特别是石油贸易。
日本消费的石油,88%是进口的。
在禁运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或是放弃扩张野心,或是夺取荷属东印度群岛即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的油田,同美、英、荷等国开战。
日美之间的谈判开始进行,双方都想以强硬态度压服对方。
日本要求美国取消禁运,并停止向菲律宾输送部队。
美国断然拒绝,并警告日本不得再行侵略。
双方经过多次谈判,仍然达不成协议。
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最后决定于12月8日开始对美、英、荷宣战。
为了造成突然袭击,日本仍坚持与美国谈判到偷袭开始时刻。
日本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企图一举击溃美国太平洋舰队,决定对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军基地、位于夏威夷瓦胡岛的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
1941年,夏威夷时间12月7日凌晨,日本的6艘航空母舰停泊在距离珍珠港32021处,第一批偷袭的飞机183架于7时55分飞抵珍珠港上空。
《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关东平原和富士山。
②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③能运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主要原因。
④能说出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一些最基本应对地震的自保常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地图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关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习惯;加强减灾、防灾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岛国、海岸线曲折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正文和海岸线曲折多良港对人们生活生产、生活的影响来完成重点。
三、教学过程侧重于自然地理知识,“海岸线曲折的岛国”、“多火山、多地震”和“海洋性季风气候”三个框题。
1、海岸线曲折的岛国“日本地形图”,让学生掌握:①日本是一个岛国,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
②四个大岛加许多小岛组成。
③重要城市东京、横滨和神户。
④海岸线曲折多良港对人们生活生产、生活的影响。
展示教学课件,围绕两个主线开展学习:一是“岛国”——领土组成——邻近海洋和国家——主要城市。
二是“海岸线的特点”——曲折——多优良港湾——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海岸线曲折多良港,航运发达,结合马六甲海峡对日本航运的重要性。
2、多火山、多地震火山众多、地震频繁是日本自然环境的一大特色,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用板块学说分析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③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和他人。
3、海洋性季风气候日本是海洋性季风气候,与亚洲同纬度地区气候相比日本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丰沛。
用比较法学习地理是本课重点方法。
4、农业生产:耕地少,人均耕地更少。
农业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现稻米产量已能自给。
北海道附近海域因有寒暖流相汇,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
日本幼儿园军事教育教案引言日本幼儿园的教育体系一直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誉。
其中一项备受瞩目的教育内容正是军事教育。
本文将探讨日本幼儿园军事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目的日本幼儿园军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纪律性、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培养其身体素质。
通过军事教育,幼儿能够学到战士的品质,如服从命令、自律和勇敢等,以此塑造他们坚毅的性格。
内容日本幼儿园军事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是军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跑步、爬梯等活动,幼儿能够锻炼身体素质,增强体力和耐力。
2. 游戏活动幼儿通过各种军事题材的游戏活动,如模拟战争游戏、排队游戏等,培养纪律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些活动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军事常识教育通过讲解军事常识,幼儿能够了解日本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战役、将领等,并引导他们对爱国主义和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
4. 纪律教育军事教育强调纪律,幼儿需要学会服从命令、遵守规则,并学习礼仪和规范的行为。
这些纪律教育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
方法在日本幼儿园中,教师通常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军事教育:1. 模拟游戏幼儿会参与各种模拟军事活动的游戏,如模拟战斗、架设阵地等。
这些游戏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军事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2. 课堂讲解教师会在教室或户外向幼儿讲解军事常识,通过图片和文字来介绍一些重要战役和将领等,激发幼儿对军事的兴趣。
3. 集体活动教师会组织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如集体跑操、晨间活动等。
这些活动既有助于幼儿锻炼身体,又能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影响日本幼儿园军事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1. 培养纪律性通过纪律性的培养,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
2.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军事教育强调团队合作,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幼儿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团队的力量。
初中地理日本公开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地图和图表,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学生能够理解日本多地震和火山的原因,并掌握一些常用的防震措施。
(3)学生能够了解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并运用这些方法去学习其他国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提高防震意识,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2)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2. 难点: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掌握学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导入,播放关于日本的图片,如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
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对日本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新课教学(1)读图7.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日本的纬度范围是多少?(2)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3)教师总结: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这是从海陆位置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致在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阅读教材和地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环境要素(如地形、气候、资源等),进行讨论和报告。
4. 防震教育通过视频或图片,向学生介绍日本多地震和火山的原因,以及一些常用的防震措施。
引导学生提高防震意识,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报告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地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日本概况教材教案:第13、14周指导书介绍日本是一个位于亚洲东部的岛国,由四个大岛和其他60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为377,944平方公里。
它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历史和风俗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高科技、发达的经济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惊叹。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它的北部和东部由海洋包围。
日本列岛从南向北延伸大约3000公里,从东向西延伸约1400公里。
由于它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上,日本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地区。
日本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人口和社会结构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日本的人口约为126,440,000人,其中77%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
日本的社会结构以家庭、村庄和公司为基础。
家庭在日本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传统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基石。
经济和贸易日本是一个高技术、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世界第三。
日本以出口和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其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汽车、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等。
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其证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文化和艺术日本文化和艺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从传统的着物、武士文化到现代的动漫、音乐和电影,日本一直都是文化艺术的重要中心。
该国也是茶道、花道、剑道等传统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政治和行政体系日本是一个议会制民主制国家,其天皇是其国家象征,没有任何政治权力。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行政权由首相所领导的内阁负责。
日本政治体系的特点是它的官员、政治家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
教育制度日本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其教育制度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造力。
日本的义务教育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其教育体系为“6-3-3-4制”,即6年的小学、3年的中学、3年的高中和4年的大学。
日本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等。
七上日本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地理位置、人口等基本情况,进一步增加对日本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地理意识。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 让学生通过看地图了解日本在世界地理中的位置;- 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周边国家和海洋。
2. 日本的文化特点- 学生通过教师介绍或课件展示,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如茶道、武士道、和服、浮世绘等;- 通过讨论或小组活动,让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3. 日本的人口和城市- 学生通过观看统计数据或课件中的图表,了解日本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的人口问题和城市化现象。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以一个问题或图片展示开始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日本的位置吗?”。
2. 地理位置(15分钟)- 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课件或图片等教具,介绍日本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以及周边的国家和海洋。
3. 文化特点(25分钟)- 教师通过演示或展示一些日本传统文化,如茶道、武士道、和服等,介绍日本的文化特点;- 学生可以就所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归纳出日本文化的共同特征。
4. 人口和城市(2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统计数据或图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人口数量和城市分布情况;- 学生可以就所呈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日本的人口问题和城市化现象。
5. 小结与延伸(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和强化;-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日本的文化、地理与人口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形式进行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教师提出一些与日本文化、地理和人口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口头回答;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然后组长代表小组进行汇报;3.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与日本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日本文化的小论文。
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5、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6、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以及气候特点、发达的经济【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不知道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这就是日本,樱花是这个国家的国花,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二)新课教学:一、东亚岛国(1)阅读图3-1,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度之间,南北跨度大。
2.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3. 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东京。
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本洲岛为最大的岛屿,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日本是岛国,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沿海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在图3-1中找出东京湾(最大海湾)、濑户内海(最大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等。
(3)日本的人口、语言和民族P66页思考题和活动题: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
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25倍,可见日本“地狭”,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2.5倍,可见“人稠”,所以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二、多山的地形:(1)读图3—l,思考日本的地形特点?从图中看出,日本地势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方分布非常得零散,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