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5-1-一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149.35 KB
- 文档页数:17
一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一维数组是一种存储相同类型数据元素的线性数据结构。
它的定义形式为:```<数据类型> <数组名>[<数组长度>];```其中,数据类型是指数组中存储的元素类型,数组名是指数组的名称,数组长度是指数组中元素的个数。
一维数组的使用包括数组的初始化、元素的访问和修改等操作。
1. 数组的初始化可以分为静态初始化和动态初始化两种方式:- 静态初始化:直接给数组元素赋初值,如`int[] arr = {1, 2, 3, 4, 5}`;- 动态初始化:先声明数组,再给数组元素赋值,如`int[] arr = new int[5]; arr[0] = 1; arr[1] = 2; ...`。
2. 元素的访问和修改可以通过数组下标来进行操作:- 访问数组元素:使用数组下标来获取数组中的元素值,下标从0开始,如`int value = arr[0]`;- 修改数组元素:使用数组下标来修改数组中的元素值,如`arr[0] = 10`。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了一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javapublic class ArrayExamp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静态初始化int[] arr1 = {1, 2, 3, 4, 5};// 动态初始化int[] arr2 = new int[5];arr2[0] = 10;arr2[1] = 20;arr2[2] = 30;arr2[3] = 40;arr2[4] = 50;// 访问数组元素System.out.println("arr1[0] = " + arr1[0]); System.out.println("arr2[2] = " + arr2[2]); // 修改数组元素arr1[0] = 100;arr2[2] = 300;System.out.println("arr1[0] = " + arr1[0]);System.out.println("arr2[2] = " + arr2[2]); }}```输出结果:```arr1[0] = 1arr2[2] = 30arr1[0] = 100arr2[2] = 300。
一维数组的定义一维数组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常用的数据结构之一。
它是由一组有限的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按照顺序排列,并根据它们在数组中的位置进行访问。
一维数组也称为向量,它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数据结构,可以存储单个数据类型的数据。
定义一维数组的方式是通过定义一个数据类型和一个标识符来创建数组。
数组的标识符在定义后可以用来引用数组中的元素。
数组的大小通常在定义时指定,它决定了数组中可用的元素数量。
数组的大小必须是一个整数,并且必须大于或等于零。
如果数组大小为零,则数组不包含任何元素,并且不能访问任何元素。
与许多其他数据结构相比,一维数组的访问速度非常快。
这是因为计算机具有直接访问内存的能力,因此可以在恒定时间内访问数组的任何元素。
此外,许多现代编程语言还提供了高效的数组访问方法,如使用索引或指针进行快速访问。
一维数组的优点包括它们的高效性和易用性。
与其他数据结构相比,它们的使用相对简单,不需要特别的算法或技术来进行操作。
它们也很灵活,因为它们可以容易地被扩展或削减,以满足应用程序的需要。
然而,一维数组也有一些缺点。
最明显的是它们的大小必须在定义时指定。
这意味着一旦数组被定义,它的大小不能被动态地改变。
此外,由于数组的元素在内存中是连续排列的,因此当数组被扩展时,必须重新分配更大的内存块,并将所有现有元素复制到新的内存位置。
这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并且可能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
在许多编程语言中,一维数组是基础数据类型之一。
例如,在C和C++中,数组是一种原始的数据类型,它们支持快速访问和操作。
在Java和Python等高级语言中,数组也是一个重要的数据结构。
这些语言通常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数组操作,如迭代和过滤,以便更轻松地处理数组中的大量数据。
总的来说,一维数组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数据结构,它提供了快速,简单和高效的存储和访问单一数据类型的元素。
虽然它们有一些限制和缺点,但在现代编程中,一维数组仍然是最常用的数据结构之一。
关于一维数组使用步骤:定义->初始化->使用数组元素(下标法/数组名/指针法)一、定义数组:类型数组名[大小]int a[10];定义了一个一维数组,数组名为a,数据类型为整型,数组中有10个元素,数组元素由数组名[下标]形式表示,分别是:a[0],a[1],a[2],a[3],a[4], a[5],a[6],a[7],a[8],a[9]。
数组a在内存分配到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数组元素按其下标递增的顺序依次占用相应字节的内存单元。
数组所占字节数为:sizeof(类型标识符)*数组长度。
如数组a 占用连续40个字节存储空间。
a[0]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float a[10],b[20],c,d,*p;char str[10],*pstr=str;二、初始化:定义数组的同时对数组的全部元素或部分元素赋初值1.全部元素初始化int a[10]={10,20,30,40,50,60,70,80,90,100};⇔ int a[ ]={ 10,20,30,40,50,60,70,80,90,100};功能:建立含有10个元素的整型数组a并赋值,a[0]到a[9]的值分别为:10,20,30,40,50,60,70,80,90,100。
温馨提示:在对全部数组元素初始化时,可以不指定数组长度。
数组长度={}中值的个数2.部分元素初始化int a[10]={1,2};功能:建立含有10个元素的整型数组a并赋值,a[0]的值为1,a[1]的值为2,a[2]到a[9]的值都为0。
比较:(1)int a[]={1,3,5}功能:建立含有3个元素的整型数组a并赋值,a[0]=1,a[1]=3,a[2]=5 (全部元素初始化)(2)char st1[10]={‘a’,’b’},st2[]={‘a’,’b’};功能:建立含有10个元素的字符数组st1并赋值,st1[0]=’a’ st1[1]=’b’ st1[2]=st1[3]=……=str[9]=’\0’建立含有2个元素的字符数组st2并赋值,st2[0]=’a’ st2[1]=’b’ (全部元素初始化)(3) char str1[40]=”china”,str2[ ]=”beijing”;功能:建立含有40个元素的整型数组str1并赋值:str1[0]=’c’str1[1]=’h’ str1[2]=’i’str1[3]=’n’ str1[4]=’a’str1[5]……=str1[39]=’\0’建立含有8个元素的整型数组str2并赋值:str2[0]=’b’ str2[1]=’e’str2[2]=’i’ str2[3]=’j’str2[4]=’i’ str2[5]=’n’ str2[6]=’g’str2[7]=’\0’ (全部元素初始化)温馨提示:部分元素初始化时,数组的长度一般不省略,并且是从下标为0的元素开始赋值,没有被赋值的数组元素C语言规定:数值型数组时值为0,字符型数组时值为’\0’。
一维数组的定义一维数组是一种数据结构,它由一组相同类型的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每个元素可以通过一个唯一的下标来访问。
一维数组的定义格式为:类型名数组名[元素个数]。
在程序设计中,一维数组是非常常见的数据结构,它可以用来存储一组数据,比如学生的成绩、员工的工资、商品的价格等等。
一维数组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
1. 存储学生成绩假设有10个学生,我们要存储他们的成绩,可以定义一个长度为10的一维数组,每个元素存储一个学生的成绩。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下标来访问每个学生的成绩,比如scores[0]表示第一个学生的成绩,scores[1]表示第二个学生的成绩,以此类推。
2. 统计字符出现次数假设我们要统计一段文本中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可以定义一个长度为256的一维数组,每个元素存储一个字符的出现次数。
比如,数组的第0个元素存储的是字符0的出现次数,数组的第1个元素存储的是字符1的出现次数,以此类推。
当我们遍历文本时,每遇到一个字符,就将对应的数组元素加1,最终就可以得到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
3. 实现队列队列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可以用来存储一组数据,并支持在队列的一端插入数据,在另一端删除数据。
我们可以使用一维数组来实现队列,定义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其中下标0表示队列的头部,下标n-1表示队列的尾部。
当我们要插入一个元素时,将它插入到尾部,然后将尾部指针加1;当我们要删除一个元素时,将头部指针加1,然后返回头部元素。
一维数组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数据结构,它可以用来存储一组数据,并支持通过下标来访问每个元素。
在程序设计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维数组,比如存储学生成绩、统计字符出现次数、实现队列等等。
因此,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及其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112 介绍数组的定义、数组的初始化、数组的存储、数组的引用、数组的输入输出,数组的应用等内容。
6.1 整型数组与实型数组6.1.1 一维数组1.一维数组的定义一维数组指只有1个下标的数组,与简单变量一样,数组也必须先声明,后使用。
(1)语法声明一维数组的语法格式为:类型标识符数组名[整型常量表达式];例如:int iA[4];(2)语义类型标识符指定数组的类型,数组为整型,每个数组元素占4个字节,数组名是用户为数组整体命名,表示数组的首地址,是地址常量。
一对方括号[]表示一维数组,方括号中整型常量表达式的值表示数组元素的个数,表示数组的长度。
定义一个整型数组iA,该数组有4个数组元素,元素的下标是从0开始计数,分别是iA[0]、iA[1]、iA[2]、iA[3],其数据类型都为整型,首地址为iA,各元素在内存中顺序存放。
(3)语用定义数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类型标识符表明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常用的类型标识符有int、float、double和char等。
②数组名的命名规则与标识符的命名规则相同。
③方括号中的整型常量表达式的值是正整数,表示数组的长度,即数组元素的个数。
注意不要把方括号错用作圆括号。
例如,下面用法是错误的:int iA(4);④整型常量表达式可以使用包括符号常量,例如,允许用下列定义方式:#define N 4int iA[N];⑤ C99支持动态数组,允许对数组的长度作动态定义,将整型常量表达式扩展成整型变量。
例如,下面是动态数组的程序:#include"stdio.h" //包含标准输入/输出头文件intmain()//主函数{ // 函数体开始intiK; //声明变量iKscanf ("%d",&iK); // 输入变量值,如6intiA[iK]; //声明动态数组iAscanf("%s",iA); // 输入字符串,如”Hello”。
c语言一维数组的定义语句中,数组名后带有一对中括号摘要:1.一维数组的定义语句概述2.数组名后带有一对中括号的含义3.举例说明一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4.总结:一维数组的定义语句及其应用正文:在学习C语言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维数组。
一维数组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用于存储一系列相同类型的数据。
在C语言中,一维数组的定义语句通常如下:```c类型数组名[数组长度]```其中,数组名后带有一对中括号,表示这是一个数组。
例如:```cint a[5]; // 定义一个整型一维数组,长度为5```这里的`a`是数组名,中括号内的`5`表示数组的长度。
这个定义语句告诉我们,数组`a`可以存储5个整型数据。
在实际编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使用一维数组:```cint a[5] = {1, 2, 3, 4, 5}; // 初始化数组for (int i = 0; i < 5; i++) {printf("%d ", a[i]); // 输出数组元素}```这段代码首先初始化了一个长度为5的整型数组,并将1、2、3、4、5分别存储在数组中。
接着,使用一个for循环遍历数组,并使用`printf`函数输出数组的每个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维数组中,元素的访问是通过索引实现的。
数组的第一个元素索引为0,第二个元素索引为1,依此类推。
因此,在上面的示例中,`a[0]`表示数组的第一个元素,`a[1]`表示数组的第二个元素,以此类推。
总之,在C语言中,一维数组的定义语句中,数组名后带有一对中括号,表示这是一个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