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建筑

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传统建筑就是一部凝固的史书,它集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伦理观念、科学技术等为一体。更确切地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切入点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一个封闭而稳定的发展过程,自成体系,一脉相传,一成不变,原因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事实上,中国传统建筑同传统文化一样都是缓慢而逐步成熟的。以易学、五行学说、儒学、道学、地理学、天文学等为经典的相关学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宇宙观和科学观,一旦成熟就成为一种具有很强约束力和渗透力的规范,如《考工记》的营国制度、皇宫及居住建筑的规划布局等等。这种规范不仅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而且也制约着戏剧、服装、绘画、医药等学科的发展。同时传统建筑的保存、延续、传播又丰富了传统文化,二者紧密地结合和互相影响着.

二、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构筑了精美的建筑体系,从北京四合院、闽南的圆楼、云南的一颗印住宅、河南和陕西的窑洞住宅等到都城的规划、宫殿的布局、皇室贵胄达官显贵的陵寝等,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结果,笔者仅从五行学说、易学在传统建筑中的运用试图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建筑的影响。

(一)五行学说的运用中国古代的木构架建筑,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从它的产生、发展到完善、成熟,最后达到了尽善尽美、炉火纯青,可以说在现代建筑出现以前一直担负着中华民族的居住、宗教活动、行政执法、商业贸易等的空间需求。而且它还是一个不破坏环境,而为环境增色的绿色建筑体系,这一点是西方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无法比拟的。那么中国传统建筑为什么采用木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通常的解释都是找些客观原因来说明问题。如刘致平所说的“中原等黄土地区,多木材而少佳石,所以石建筑甚少”。徐敬直的看法是:“因为人民的生计基本上依靠农业,经济水平很低,因此尽管木结构房屋很易燃烧,二十多个世纪来仍然极力保留作为普遍使用的建筑方法”,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勉强。试想,西方国家在生产力低下的各种社会形态里,他们的国力不比中国强盛,更何况他们大量的住宅建筑也用木头。侯幼彬教授用综合推力的理论解释是“多因子合力作用的结果”,可概括为木结构的起源成因、因袭继承、合理优越、持续远用,即多方面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运用五行学说去解析这一历史现象,就会客观、全面得多了。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中国古代认为这五种常见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说明了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这种观念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五行学说认为,木为组成五行的要素之一,出于土地,入于阳光,生生不息,乃自然生命力旺盛之象征,它承天之雨露,向阳而长,乘地之养育,入阴而生。即阴阳合和之产物,采用这种材料,是最为合理的选择,乃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必然结果。五行中五气之木气代表四季之春天。木气属阳,是人生少年,是出生、生长和统一的象征。中国人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天地造化之首,而建筑为人所居,乃天地阴阳相聚之处,即阴阳之枢纽。故而建筑须得天地之气(道法自然),选用木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那么中国传统建筑为什么不用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因为质地好的石头大

都产自环境优美的名山,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民族,中国人的建筑观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环境增色而不是去破坏它。在中国人眼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有灵,即万物有灵学说,破坏它就意味着对人类不利和带来灾难,如认为山脉即为龙脉,开山采石头就会切断龙脉,不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表面上看是带有迷信色彩,无科学依据。但实际上到处乱开乱采就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贻害无穷。石头开采后不会再生,而木头砍伐之后则可以再生,所以中国建筑少用石头而多用木头的现象就不难解释了。五行还代表方位、颜色和数字(源于河图),东方属木为青色对应的数字为三和八、西方属金为白色对应的数字为四和九、南方属火为赤色对应的数字为二和七、北方属水为黑色对应的数字为一和六、中央属土为黄色对应的数字为五和十。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型,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和杰出代表,其整体规划布局就暗合了五行学说的规律。一种脱离传统文化的错误说法是:紫禁城中央三大殿的台基是工字形或倒土字形。这种说法显然是一种表面的附会,实际上从五行学说上讲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土”字,作为北京城和紫禁城的中心,这个土字形,绝非偶然,也并非建筑型制问题,因为我国古代的地图方位与今天地图的方位正好相反是上南下北,看起来正好是一个“土”字,在河图、洛书九宫中,中央(中宫)也均为五属土。土为中,象征权力,表达了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统治阶级至高无尚,这就是“必居中土”的道理。紫禁城建筑为什么用黄色琉璃瓦、白色台基、红色宫墙、青绿点金彩画和红色柱子?用现代建筑的理论解释是,黄色和红色、白色、青色、绿色和金色这些颜色相互配合最易表达金碧辉煌这一皇宫建筑的主题。其实,这也是五行所代表颜色的体现,土为中,代表色为黄色,最为高贵,所以琉璃瓦用黄色,皇帝穿的龙袍为黄色也是一样的道理,其余白、青、黑、赤也为五行所代表的颜色为正色,等级最高。这些现象说明传统文化和建筑美是并行不悖的,或者说传统文化是建筑的美学根基。紫禁城内文渊阁是一个很特殊的建筑形式,是仿宁波“天一阁”型制而建造。因为它是一个图书馆,在功能和技术上极具特殊性,所以没有套用通用模式,而是采用六开间、二层、黑色琉璃瓦、前临水池的做法,这正是取意《易·大衍》:“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层数为二,为阴数,黑色五行为水。不难看出重点体现一个‘水”字,从建筑设计构思上符合图书馆怕火,消防第一的重要主题,而实际功能也非常便于藏书和阅览,主题和功能处理的和谐、恰当。还有一个不大引起注意的问题,北京城的皇城为什么不是一个完整的正方形,而是在西南角缺了一个口?《中国建筑史》只说明了“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城为中心。皇城平面成不规则的方形,位于全城南北中轴线上”。为什么不规则呢?是做不到或疏惑大意吗?当然不是,它是人为的。表面上看似乎是照顾南海,可又很局促。从五行学说中的相生原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八卦方位上分析,在相生相克图上惟独在东南角上没有相生相克关系,而在后天八卦方位上的西南方也是最不好的位置,为坤方(绝命),作为皇

宫建筑这当然是最大的忌讳。

(二)易学的运用明清北京城的平面形状为什么是凸字形,外城为什么只建了一部分,《中国建筑史》教科书和其它有关著述的解释是“由于当时财力不足,只把城南天坛、先农坛及稠密的居民区包围起来,而西北东三面的外城没有继续修筑,于是北京的城墙就成了凸字形。”这样的解释表面看是乎很有道理,但仔细看,照这样的说法东西两边的内城和外城似乎离的太近了,不足600米,显然匠师们是不会这样规划的。若用易学解释,按洛书九宫图,上南为九、为乾、为阳、为天,下北为一、为坤、为阴、为地,北京城正是乾天包坤地的格局。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