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现状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6.65 KB
- 文档页数:2
母乳喂养的现状与对策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了母乳喂养的无比优越性。
母乳是婴儿最安全、最科学的天然食品,不仅仅是为婴儿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本营养,而且没有污染,能够增加婴儿免疫力,使婴儿免于疾病,并且保护他们健全的身心发展;母乳喂养可以提供爱的交流,促进良好的脑部发育;母乳喂养确保经常的互动,让婴儿接触语言、正向的社会行为及明显的刺激,增强了婴儿的智力,增加了母子感情;母乳喂养还能够减低母亲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危险,减少产后出血,延迟排卵,自然地延长生育间隔,有利于母体健康。
有鉴于此,世界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特别将每年的8月1~7日定为国际母乳喂养周,我国卫生部也确定每年5月20日为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其目的是使全社会都来保护、支持和促进母乳喂养,达到提高母乳喂养率的目的。
母乳喂养的现状1992年我国政府将提高4~6个月以内小儿的母乳喂养率纳入国家行动计划之中以来,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了宣传和指导力度,把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特别是1994年10月27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使以提高出生质量为目的的母乳喂养通过逐年的不断宣传和创建与巩固爱婴医院工作,被家庭和社会所支持,逐渐成为婴儿喂养方式的主流趋势。
尽管母乳喂养有着其他食品难以取代的优点,但是我们的宣传往往是一过性的、短期的、不追求长期效应的,造成一些科学知识和信息短路,使准妈妈和新妈妈们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准确,再加上科学家和营养专家不遗余力地改良乳制品,使其营养价值尽量接近母乳,一些新妈妈就会受误导而因各种原因过早地放弃了哺乳,以为吃乳制品孩子也能很好地长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母乳喂养率,影响了母婴健康水平的提高。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①母乳喂养知识的缺乏。
②母亲患乳头皲裂、乳腺炎,因害怕疼痛或因用药而不愿喂奶;母亲剖宫产术后因手术刺激和腹部切口疼痛而产生生理紊乱,且术后由于输液管、导尿管的限制,使产妇活动不便,哺乳姿势受限,哺乳困难。
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综述了近十年国内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指出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标签:母乳喂养;婴儿;影响因素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婴儿喂养全球战略》,将母乳喂养作为重点措施之一。
战略指出,婴儿出生后1 h均应开始母乳喂养,并应坚持6个月;按需哺乳;在6个月纯母乳喂养期后应及时引入有足够营养和足够安全的补充食品,确保持续母乳喂养至婴儿2岁或2岁以上,并提倡4个月以内的母乳喂养率应达到85%以上[1]。
母乳喂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综合国内最新文献报道,对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母乳喂养的现状一项浙江省的调查研究显示,婴儿在出生7天、1个月、3个月和4~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9.72%、77.66%、58.32%和27.97%[2],远低于联合国提倡的4个月内85%以上的喂养率。
根据各地区母乳喂养的相关数据来看,我国各地区母乳喂养率有很大差异。
(1)江苏省苏州地区流动人口中4个月内婴儿喂养方式的调查分析显示,农村出生的婴儿母乳喂养率高于在苏州城区出生的婴儿,分别是54.76%和33.90%[3];(2)在我国,汉族地区纯母乳喂养率为60.15%,少数民族地区为70.68%;城市地区为53.90%,而农村则为70.68%[4]。
这些数据显示,我国的母乳喂养率与WHO推荐标准有很大差距,且随着婴儿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2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2.1 产妇自身因素2.1.1 乳汁分泌不足断奶的主要原因是母亲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5]。
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母亲在怀孕期间坚持工作直至分娩,产假时间短,我国绝大多数母亲在产后4个月左右又返回公司工作,紧张的工作及工作期间的长时间分离让母亲缩短了给孩子喂奶的时间,同时因工作压力及产后精神压力,导致母亲乳汁分泌不足。
2.1.2 分娩方式自然分娩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剖宫产婴儿。
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分析目的了解医院产妇母乳喂养情况。
探讨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的指导母乳喂养,提高出院后母乳喂养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医院260例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并对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母乳喂养率与产妇的分娩方式、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年龄、孕妇乳头有关。
结论针对母乳喂养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
标签: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母乳是婴儿生长发育最适宜的天然食品。
母乳含有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不仅能全面提供4~6个月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而且还含有各种免疫物质、激素和生长因子等。
可增强婴儿的抵抗力,促进婴儿生长发育,也有利于促进母子间感情交流,减少母亲乳房发生率。
有效促进母子间感情交流和促进产妇产后子宫恢复[1]。
目前我国的母乳喂养情况并不理想,呈下降趋势。
这种下降己成为导致我国婴幼儿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2]。
因此,找到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方法十分重要。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指征放宽,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母乳喂养受影响,本研究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我医院260例婴儿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影响纯母乳喂养率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指导母乳喂养,以提高出院后母乳喂养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9月在我医院住院的产妇。
纳入标准:①生后5~7d的产妇。
②年龄>21岁。
③对语言有正确的表达能力、理解力和书写能力。
④自愿参加此项研究。
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患者。
样本量:根据Kendall M(1975)所制定的标准,样本含量取变量数目的15~20倍,本次调查问卷共包含变量数目20项,符合以上标准研究对象500例。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此问卷参阅国内外文献后自行设计成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分娩方式以及母乳喂养状况、心里状况和家庭支持度。
收集资料的方法:发放前首先对责任护士进行了培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患者填写,向调查者说明本问卷的调查目的,调查者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问卷填好后当场收回。
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综述发表时间:2016-09-12T14:51:42.2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作者:李翠霞[导读] 母乳喂养对婴儿、母亲、家庭和社会都十分有益,促进母乳喂养成为全球性的行动。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543000 【摘要】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它含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如含有适合婴儿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盐、钙、磷,有足量的维生素,足够的铁和水分,容易消化及吸收利用,使大便柔软易于排出。
还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免疫抗体、溶菌酶)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有效预防呼吸道、肠道及过敏性疾病。
含有(胆固醇)婴儿神经发育的必须物,利于智力和身体的发育。
但是我国母乳喂养率比例较低,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00年80%以上的婴儿能有4-6个月纯母乳喂养,《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中提出我国2001-2010年婴儿母乳喂养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达到85%。
在2011年8月1-7日的“世界喂养周”期间,国际慈善机构救助儿童会所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纯配方奶粉喂养的比例超过纯母乳喂养的比例。
其中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比例不足50%,36.2%比例是母乳加配方混合喂养,配方奶喂养的比例接近30%。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世界各国的母乳喂养现状并不乐观。
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综述因素母乳喂养影响因素1 母乳喂养的优势母乳喂养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从20世纪开始,母乳喂养的意义就得到重视,母乳喂养对婴儿、母亲、家庭和社会都十分有益,促进母乳喂养成为全球性的行动。
1991年WHO建议纯母乳喂养4-6个月,2005年,美国儿科学会再次推荐在孩子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1】。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比配方奶粉更易消化,更能为婴儿提供所需要的所有营养。
哺乳可以刺激大脑分泌更多的催乳素,而催乳素又能促进乳腺分泌更多的乳汁;哺乳可以增加催产素分泌,减少母亲产后出血,有利于子宫复原;哺乳可以抑制排卵,延长生育时间,并且可降低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病机会;哺乳可以加速因孕期堆积的脂肪分解,有利于早日恢复怀孕前体重,以及降低母亲绝经期后发生骨折和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哺乳可以增加母子感情,有利母子交流,降低婴儿的分离焦虑,增加婴儿的安全感。
浅谈母乳喂养指导中的难点及对策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表明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和饮料,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并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我院从2010年开始创建爱婴医院,极大地促进了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难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母乳喂养知识严重缺乏对住院孕产妇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孕妇都未接受产前母乳喂养知识宣教,这可能与各个医院医护人员缺乏,孕妇学校都未很好地开展有关,有少部分孕妇自己从孕产期保健方面的书籍中获取了一些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但很不全面。
孕妇有母乳喂养的意愿,希望能成功进行母乳喂养。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在每个孕妇住院后,我科管床护士会拿着母乳喂养知识宣传小册子到病房,为孕妇及家属进行一对一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补上这一课,如母乳喂养的好处、初乳的特点、按需哺乳、母婴同室、手法挤奶、乳房的结构等各项内容,简明扼要,将宣传册子发放给孕妇,然后检查孕妇的乳房、乳头的大小、有无凹陷等,针对孕妇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解答,如乳房大小与奶量的关系,乳头条件不好能否成功母乳喂养等问题,鼓励孕妇,树立她们母乳喂养的信心,告知她们分娩后护士会及时指导,随时协助。
奶瓶、奶嘴的使用屡禁不止爱婴医院是禁止使用奶瓶、奶嘴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宝宝产生乳头错觉,降低对母乳的渴求,影响母乳喂养。
虽然理论上说,分娩后最初几天的初乳完全能够满足新生儿的需要,但实际工作中发现并不是这样,每个母亲的初乳量有多有少,新生儿的食量也有大有小,有的产妇及家人严格遵守规定,不喂奶粉,不用奶瓶、奶嘴,只吃母亲的初乳,最后导致低血糖,转入儿科治疗的也发生了几例。
用勺子喂宝宝,一是太慢,宝宝饿得等不及,哇哇大哭,容易将宝宝呛着,二是喂的过程中奶液很快就凉了,宝宝吃了不舒服,让宝宝去吃别的奶量多的乳母的奶,母亲又不愿意,唯恐感染疾病。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并不强行禁止使用奶瓶、奶嘴,如果这样会增加护患矛盾,但我们跟产妇及家属指导时,强调新生儿饥饿时一定要先吃母乳,就算奶量很少也要做到这一点,一边乳房吸吮3~5min。
社区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了解本社区母乳喂养的现状。
方法选择真如及长征两镇共2302名女性人口,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
结果采用母乳喂养的女性占84.7%,2个月后停止母乳喂养的女性占7.04%。
结论长时间母乳喂养有益于婴儿亦有益于母亲。
【关键词】母乳喂养;喂养持续时间以乳母的乳汁哺喂婴儿,并作为惟一的或主要的食品,称母乳喂养[1]。
婴儿喂养应以母乳为宜,《万氏家藏育婴秘诀·鞠养以慎其疾》说:“乳为血化美如饧”,并指出:”儿在母腹之时,赖血以养。
既生之后,饮食之乳,亦血之所化也”[2]。
为使母乳喂养广泛在社区被应用,现将社区调查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与长征镇社区20~70岁女性人群。
采用整群抽样法分别抽取普陀区真如镇的真六居委、真八居委和长征镇的弄二居委、万三居委长期居住女性。
样本中两镇女性人口数总共2302人(真如镇1156人,长征镇1146人)。
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表,调查人员经培训合格后进行问询和填写。
调查内容包括年龄、体重、文化程度、生育年龄、母乳喂养情况及时间。
采用SPSS 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t检验。
2 结果2.1 母乳喂养情况此次流调的两镇四居委妇女中,共有1910人有生育史,其中生育后采用母乳喂养的为1619人,占84.76%。
见表1。
表1 有生育史者母乳喂养情况2.2 母乳喂养时间在1619名母乳喂养者中,母乳喂养时间集中在6~12个月之间,母乳喂养时间在6个月以上者有1201人,占74.18%。
见表2。
2.3 体重指数情况在四个居委2302例流调对象中,13%的人群为肥胖者,87%人群的BMI在正常范围内。
见表3。
表2 有母乳喂养史者喂奶时间表3 调查对象体重指数3 讨论从母乳喂养情况调查表1中可知,本调查范围内采用母乳喂养的1619人,占84.76%,提示社区里母乳喂养的实际比例很高,对母乳喂养的益处是有充分认识的。
母乳喂养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母乳喂养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支持和宣传:许多新妈妈在母乳喂养方面缺乏正确的知识和支持,导致无法正确地进行母乳喂养。
此外,社会宣传和教育也不足,很少有人了解母乳喂养的益处。
2. 医院实施不力:一些医院对于母乳喂养的支持和推广不够,医护人员对于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也不够全面和深入,无法给予新妈妈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3. 社会环境不利:由于工作压力大和社会观念的影响,许多母亲无法获得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母乳喂养,而被迫放弃母乳喂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 增加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社区和医院等渠道,向公众传播母乳喂养的益处和正确的喂养技巧,提高人们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支持。
2. 加强医院对母乳喂养的支持:医院可以聘请专业的母乳喂养顾问,为新妈妈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医院也应该建立母乳喂养支持小组,为新妈妈提供经验分享和互助。
3. 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政府和雇主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为母亲提供足够的产假和哺乳假,同时也应该为母亲提供合适的喂奶场所,方便她们进行母乳喂养。
通过这些整改措施,我们可以促进母乳喂养的普及和推广,提高母乳喂养率,为婴儿的健康和发展做出贡献。
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可以增强婴儿的免疫力,预防婴儿患上各种疾病。
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母乳喂养保障政策,以促进母乳喂养的普及和推广。
然而,各国在母乳喂养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将分析国内外母乳喂养保障政策的研究现状,并对比分析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
一、国内母乳喂养保障政策的研究现状1. 《母乳喂养促进法》的颁布xxx,《母乳喂养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针对母乳喂养的立法。
该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加强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教育,保障婴儿母乳喂养的权利。
此举标志着我国母乳喂养保障政策的法律化进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 各地区开展母乳喂养促进计划为了有效落实《母乳喂养促进法》的相关要求,各地区纷纷开展了母乳喂养促进计划,包括加强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建立母乳喂养交流服务机构,设立母乳喂养室等措施。
3. 医疗机构加强母乳喂养指导医疗机构也在加强对母乳喂养的指导和支持,包括开展母乳喂养知识的培训,建立母乳喂养专家团队,推广母乳喂养示范病房等举措,提高母乳喂养率。
二、国外母乳喂养保障政策的研究现状1. 欧美国家的母乳喂养保障政策欧美国家在母乳喂养保障政策上已走在了前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相继颁布了《母乳喂养促进法》和《母乳喂养支持法》,并建立了完善的母乳喂养宣传教育体系和服务体系,不仅提高了母乳喂养率,也降低了婴儿疾病和逝去率。
2. 亚洲国家的母乳喂养保障政策亚洲国家在母乳喂养保障政策方面差距较大,一些国家也出台了类似我国的《母乳喂养促进法》,但由于社会文化和经济条件的差异,母乳喂养率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不同国家母乳喂养保障政策的比较分析1. 法律法规的差异在母乳喂养保障政策的法律法规方面,欧美国家颁布了更为完善和具体的法律,对权利保障和政府责任的规定更为细致,而亚洲一些国家的法律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2. 宣传教育体系的建设欧美国家在母乳喂养宣传教育体系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形成了健全的宣传教育体系,而亚洲一些国家的宣传教育体系建设较为薄弱,需要加大投入。
《产妇产后0~6个月纯母乳喂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纯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成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来源,对于新生儿的健康与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产妇产后0至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实施状况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这一阶段内纯母乳喂养的实践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高我国纯母乳喂养的普及率和效果。
二、产妇产后0~6个月纯母乳喂养状况在产妇产后0至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实践情况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首先,大部分产妇都认识到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愿意进行纯母乳喂养。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疼痛、疲劳、饮食等,部分产妇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困难。
此外,由于缺乏正确的喂养知识和技巧,部分产妇在实施纯母乳喂养时会出现喂养不当的情况。
三、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一)个体因素1. 产妇的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都会对纯母乳喂养产生影响。
年轻、教育程度较高的产妇对纯母乳喂养的认知程度较高,更容易接受并实施。
2. 产妇的生理状况也是影响纯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
如产后疼痛、乳头敏感度等都会影响产妇的喂养信心和喂养效果。
(二)社会因素1. 社会支持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不可忽视。
家庭的支持、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社区的关怀等都能为产妇提供更好的喂养环境。
2. 社区的母婴健康教育和喂养知识普及也能有效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普及率和效果。
(三)文化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对纯母乳喂养的态度和认知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的传统观念可能对纯母乳喂养产生一定的阻碍。
四、提高纯母乳喂养效果的措施(一)加强产前教育,提高产妇对纯母乳喂养的认识和信心。
(二)提供产后支持,包括家庭支持、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社区的关怀等。
(三)加强母婴健康教育和喂养知识普及,提高社会对纯母乳喂养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四)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五、结论通过对产妇产后0至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实践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要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普及率和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喂奶案例分析报告范文案例背景张女士,30岁,初产妇,于2023年4月2日顺利分娩一健康男婴,体重 3.5公斤。
产后恢复良好,但张女士在哺乳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她发现宝宝在吸吮时似乎吸力不足,而且喂奶后宝宝常有哭闹,怀疑自己奶水不足。
张女士的丈夫和母亲也对母乳喂养表示担忧,建议她考虑使用配方奶粉。
案例分析1.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是婴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不仅能够提供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而且母乳中含有的免疫因子有助于婴儿抵抗疾病。
此外,母乳喂养还有助于母亲与婴儿建立情感联系。
2. 奶水不足的可能性:张女士担心的奶水不足问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例如,产后初期乳腺尚未完全通畅,或者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泌乳反射不充分。
3. 喂养技巧:正确的母乳喂养技巧对于确保宝宝能够吸到足够的奶水至关重要。
张女士需要学习正确的哺乳姿势,确保宝宝的嘴巴能够完全覆盖乳头和乳晕,从而有效刺激乳腺,促进奶水的分泌。
4. 心理支持:产后的母亲往往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张女士的家人应该给予她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她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5. 营养和休息:母亲的营养状况和休息时间直接影响到奶水的质量和数量。
张女士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和充足的休息时间。
案例处理1. 专业指导:建议张女士咨询专业的母乳喂养顾问或医生,获取正确的哺乳指导和技巧。
2. 观察和记录:记录宝宝的喂养时间、频率以及每次喂养后的反应,这有助于判断宝宝是否得到了足够的营养。
3. 心理支持:家人应该给予张女士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她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4. 营养和休息:保证张女士有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以支持她的母乳喂养。
5. 辅助措施:如果确实存在奶水不足的情况,可以考虑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使用配方奶粉,但应以母乳喂养为主。
案例总结母乳喂养是婴儿健康成长的基石。
张女士的案例提醒我们,母乳喂养不仅需要母亲的努力,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通过正确的喂养技巧、心理支持、营养和休息,大多数母亲都能够成功地进行母乳喂养。
一、前言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
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保障母婴健康,我们妇产科对母乳进行了全面分析,现将分析总结如下。
二、分析内容1. 母乳成分分析本次分析主要针对母乳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我所采集的母乳样本中,蛋白质含量为1.5%,脂肪含量为3.2%,糖类含量为6.5%,矿物质含量为0.3%,维生素含量为0.2%。
这些成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母乳营养成分标准。
2. 母乳细菌分析本次分析对母乳中的细菌种类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我所采集的母乳样本中,细菌总数为1.0×10^5 CFU/ml,大肠菌群总数为1.0×10^3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未检出。
这表明我所采集的母乳样本细菌含量较低,符合母乳卫生标准。
3. 母乳pH值分析本次分析对母乳的pH值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我所采集的母乳样本pH值为6.5,属于弱酸性。
这有利于婴儿肠道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三、分析结论1. 母乳营养成分丰富,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母乳营养成分标准。
2. 母乳细菌含量较低,符合母乳卫生标准。
3. 母乳pH值为弱酸性,有利于婴儿肠道有益菌的生长。
四、经验与建议1. 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教育,提高孕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
2. 提供科学的哺乳指导,帮助孕妇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
3. 关注孕妇营养状况,确保孕妇摄入充足的营养,提高母乳质量。
4. 加强产前检查,预防孕期并发症,降低母乳喂养风险。
5. 定期开展母乳分析,了解母乳质量,为孕妇提供个性化的喂养指导。
五、总结通过本次母乳分析,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母乳的营养成分、细菌含量和pH值,为提高母乳喂养率、保障母婴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母乳质量,为孕妇提供优质的母婴保健服务。
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现状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现状,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方法:对100
例产妇用问卷法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现状调查。
结论:促进母乳喂养根本要开启
孕期健康教育提高母乳喂养率;加强对产妇母乳喂养的社会支持非常必要。
【关键词】母乳喂养措施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是
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根本措施,为了解目前产妇及家属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母乳喂养水平,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和产妇迅速康复。
对在我院分娩的
100例产妇用问卷法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现状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调查方法
随机对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进行调查,其中来自城市81例,农村19例;
学历:初高中70例,大学及以上30例。
在我院进行初次及正规产前检查者89例,占89%,其余为不定期产前检查者。
采用《母乳喂养与健康课题调查表》进
行问卷调查。
2、结果
2.3 产妇对增强母乳喂养量或提高乳汁量方法的掌握情况:1种未掌握的1例(1%),掌握2种或3种15例(15%),掌握4种以上的84例(84%)。
2.4 产妇对“母乳对产妇恢复的优势”的认识(见表3)
表3 产妇对“母乳对产妇恢复的优势”的认识情况(例%)
2.5 孕期教育情况孕妇产前检查时由专职的接受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培训的
妇幼医师为孕妇上课,通过授课,播放录像,示范操作,答题讨论的形式对孕妇
进行健康教育,孕期教育的出勤率为53.4%。
3、讨论
3.1 开启孕期教育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乳喂养,增强母亲及婴儿健康,这
已达成共识。
提高母乳喂养率是产科执业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提高母乳喂养
率的重要手段即是健康教育,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产妇文化水平较高的,具有
接受母乳喂养知识的文化基础,能认真做好产前检查,对增加母乳喂养量或提高
乳汁量的方法有较好的掌握,本调查显示增强母乳喂养量或提高乳汁量掌握4种
方法以上者占85.04%。
作为爱婴医院,产妇产后全部受到医务人员母乳喂养知识
技能的床前指导,具有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开展的良好环境。
开设孕期健康教育课,使孕妇心理及生理上作好母乳喂养的准备的先决条件,是值得推广的办法。
针对
目前母乳喂养知识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存在的问题,孕期教育出勤率令人不满意53.4%。
在预约产前检查时,产前检查门诊应积极宣传孕期教育的重要性,鼓励
孕妇听课,建议可以先听课再产检的方法,以提高母乳喂养知识宣传的普及率。
同时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力度应进行加强,从本调查结果看出,孕妇对“母乳喂养对婴儿的优势”和“母乳对产妇恢复的优势”理解不全面,说明在母乳喂养知识各个环节存在宣传不够或表浅等情况。
建议母乳喂养知识宣传的内容除了宣传母乳对
婴儿的远期优势外还应加强母乳对婴儿成长的远期优势(如母乳喂养预防肥胖,
促进智力发育)的宣传上,以使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和母亲对婴儿未来的期望值
相一致。
产妇对医务人员信任度很高(79%),产科病房医务人员要将母乳喂养
知识的宣传作为自觉行为,产科执业机构及时将产妇分娩信息录入妇幼保健一卡
通系统中,社区的妇幼医生在得到信息后及时上门产后访视,了解婴儿母乳喂养情况,并及时有效辅导。
3.2 加强对产妇母乳喂养的社会支持母乳喂养是应该长达半年至2年的连续过程,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还需要家人的有力支持,形式上可以社区和产科机构联手举办爷爷奶奶学校,对有孕产妇的家庭要进行宣传培训。
另外社区母乳喂养支持组织要继续发挥指导功能,提供热线咨询,随时处理母乳喂养中的疑问。
参考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编,母入喂养咨询培训教程 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