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 格式:ppt
- 大小:625.50 KB
- 文档页数:18
《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读后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是一本让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书籍。
在开篇,作者坦普尔指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
这样的论述让我十分震惊,因为长久以来,我们总是认为科技的发展是西方主导的。
书中提到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无疑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创造。
造纸术的出现,使得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火药的发明,不仅在军事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还对当时的战争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印刷术的出现,让书籍的复制变得简单,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指南针则为当时的航海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使得人类的探索范围得以扩大。
然而,这四大发明并不是凭空出现的。
它们都是基于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化和技术积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才得以面世。
例如,造纸术的发明,最初是基于对丝织品的探索和研究;火药的发明,则是炼丹术士在寻求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印刷术的发明,则是在对印章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指南针的发明,则是在对磁石的特性进行研究后得出的。
读到这里,我深感中国古代人的智慧与勇气。
他们不畏艰难,持续探索,为了寻找答案而不断努力。
这样的精神让我深感惭愧。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过于依赖既有的知识和技术,缺乏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而正是这种精神,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此外,《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还提到了一些我此前并不了解的发明和发现。
例如,“瓷器”、“火箭”等。
这些发明和发现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也为我们展示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为那些伟大的发明和发现感到自豪,也为那些付出努力和智慧的前辈们感到敬意。
同时,我也深感自己对于这些内容的无知和不足。
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到这些宝贵的遗产。
总的来说,《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是一本值得每一个人深入阅读的书。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在科技领域的重大发明和发现,认识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分析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探讨其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3、培养对古代科技成就的欣赏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1、四大发明造纸术: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技术改进以及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印刷术:掌握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认识印刷术对知识普及的推动作用。
火药:探究火药的发明、应用以及在军事和工业领域的影响。
指南针:学习指南针的发明和演变,理解其在航海和地理探索中的关键作用。
2、天文历法天文观测:了解古代中国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如日食、月食、彗星等。
历法制定:掌握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和发展,如夏历、太初历、授时历等。
3、数学成就算术:学习古代中国的计算方法,如筹算、珠算等。
代数:了解方程、勾股定理等数学知识的发展。
4、医学成就中医理论: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等。
中药:认识中药的种类、炮制和应用。
著名医家:了解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名医的贡献。
5、农业技术农具创新:学习古代中国在农具方面的发明和改进,如曲辕犁、耧车等。
水利工程:了解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作用。
三、学习资料1、教材:《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文明史》等相关章节。
2、纪录片:《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大国工匠》等。
3、学术论文:查阅有关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的研究论文。
4、网络资源:访问中国科技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网站的相关专题。
四、学习活动1、课堂讲授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的主要内容、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结合多媒体资料,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增强直观感受。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某一发明或发现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探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3、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科技馆、博物馆,观察古代科技展品。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意义: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在炼制“仙丹”的过程中,炼丹家发现硫磺、木炭和硝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加热极易燃烧和爆炸,从而“无意”地发明了火药。
比例:2硝、3木炭和1硫)意义: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势力,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3、指南针:意义:促进了远洋航行,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4、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意义: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加快了思想解放。
在《电的利弊》一文中,鲁迅曾写下这样一段著名的句子:“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
”四大发明在中外所起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科技对社会经济及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作用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二、十进位值制和珠算1、十进位值制(1)殷商时就有系统的自然数数字(2)春秋战国时,出现算筹记数法,具有今天十进位值制的功能,十进位值制成熟意义:7-10世纪走向世界,至今为国际通用,推动了数学及自然科学的发展2、珠算(1)2世纪(西汉)发明珠算(2)北宋穿档定珠算盘已普遍使用(3)明代《算法统宗》标志珠算法成熟影响:传到世界,是计算机发明之前最先进的计算工具三、天文历法1、赤道坐标:中国是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
2、浑仪:汉武帝时发明3、简仪: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进一步革新,成为在望远镜发明以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4、《授时历》:元代郭守敬,一年的周期与先行公历相同,问世欧洲早300年。
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6秒。
四、农学1、《齐民要术》:南北朝贾思勰(1)内容:(2)地位: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上最为系统的一部农学名著(3)农学思想:因时因地制宜2、《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内容:全面总结了中国历代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并且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灌溉工具和方法(西学东渐)知识扩展:1、罗伯特·坦普尔:1945年生,英国人,美国肯塔基路易斯维尔大学人文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客座教授,中国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拥有梵语和东方学的学位。
学习本单元,一是学会运用图表或者图示,分别梳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在各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将科技、文学艺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相联系。
第4课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习目标]一、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1.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2.外传及其影响(1)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①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②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3)指南针:促进了欧洲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4)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加快了思想解放的进程。
总之,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使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
1.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文帝或景帝时期的墓葬中的一张纸。
该纸薄而软,纸面平滑,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出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
从材料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提示由材料可知至迟自西汉前期就已经出现了纸,并且已传到西域地区。
2.四大发明的西传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对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十进位值制和珠算1.十进位值制(1)古代中国人发明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2)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关键是逢十进一,方便运算,被马克思称为“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算筹记数法,完全具有今天通行的十进位值制的功能。
2.珠算(1)珠算盘的发明与应用。
公元2世纪发明了珠算盘。
北宋时期,穿档定珠算盘已普遍使用。
明代为适应商业发展,珠算盘的运用更加广泛。
明代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所有的运算全部使用珠算盘。
(2)传播:珠算法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欧洲。
3.《九章算术》书影珠算盘(1)材料分别反映的古代中国数学计算的成就是什么?(2)《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有何地位?提示(1)《九章算术》:运算方法;珠算盘:计算工具。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发明和发现,认识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培养历史分析和综合思考的能力。
3、感受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
(2)理解中国古代在天文、数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重要成就。
2、难点(1)探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
(2)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的差异。
三、学习方法1、文献阅读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学术著作,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脉络和具体成果。
2、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发明和发现案例的深入研究,剖析其原理、应用和影响。
3、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认识和思考,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感受中国古代科技的魅力。
四、学习资源1、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学术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著。
3、在线课程相关的历史公开课。
4、博物馆网站通过各大博物馆的线上展览,了解古代科技文物。
五、学习过程1、知识预习(1)阅读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章节,初步了解古代科技的主要领域和重要发明。
(2)查阅资料,了解四大发明的基本情况,包括发明时间、发明人、发展历程等。
2、课堂学习(1)老师讲解系统介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重点讲解四大发明以及天文、数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突出成就。
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如实用性、经验性等。
探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社会背景,如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以及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的比较。
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3)案例分析以造纸术为例,详细分析其发明过程、技术改进以及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