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左心衰的治疗体会并复习文献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抢救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有效抢救与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吸氧、监护、体位,以及准确使用抢救药物和用药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给予患者各种心理支持。
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降低急性左心衰竭的死亡率。
结论急性左心衰竭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危重,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抢救患者。
抢救时,操作熟练、敏捷,准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以及用药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抢救过程中,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也非常重要。
标签:急性左心衰竭;护理急性左心衰竭时心血管内科的常见急诊,因其病情危重,病程进展快,应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
这就要求护士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全面的护理,以保证抢救的成功。
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7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45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为89岁,最小为26岁。
高血压性心脏病32例,冠心病26例,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严重心律失常所致2例。
主要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大汗淋漓,频繁咳嗽,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皮肤湿冷,口唇及指端紫绀,患者因有窒息感而极度烦躁不安、恐惧,呼吸频率达30~40次/min,可闻及两肺广泛湿啰音或伴哮鸣音,吸气时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内陷,心率增快,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严重时出现心源性休克和意识障碍。
2治疗和护理2.1体位帮助患者端坐休息,双下肢下垂,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以减少静脉回流。
专人护理,床栏两侧给予保护性措施,以保证安全。
2.2吸氧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6~8 L/min,必要时氧气湿化瓶内装30%~50%的乙醇湿化液,以降低肺泡泡沫的张力。
如病情特别严重者可给予面罩呼吸机持续家养给氧,以加强气体交换及防止组织液向肺泡内继续渗出。
吸氧过程中,要保证吸氧管道的通常,保持呼吸道通常。
2.3病情观察给予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呼吸的频率和节律。
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体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出现了心血管疾病,其中左心衰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
急性左心衰竭是指由于左心室泵功能突然降低或者室壁破裂等原因,导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从而引起广泛水肿,心源性休克和呼吸困难等表现。
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认真负责,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工作。
一、护理前准备对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护理前我们首先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检查工具和药品。
在进行护理前,我们需要对医嘱进行一遍认真的复核,特别是药品的用量和给药时间要核对。
此外,我们还需要为患者做好护理环境的准备工作,如清洁床铺、更换床单等,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二、及时进行监测在对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进行护理时,我们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等。
对于心率异常的患者,我们要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此外,在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情况时,我们应立即给予氧气供应,以缓解患者的呼吸道症状。
三、合理的营养支持在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时,由于病情紧急,往往需要及时予以治疗。
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合理地进行营养支持,以满足患者的身体需要。
对于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我们应适当地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四、注意体位和体位转换在对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进行护理时,我们需要注意患者的体位和体位转换。
对于极度疲劳的患者,我们要按照患者的身体状态,采取适当的卧姿和卧位。
在给患者提供食物和水分时,我们需要避免患者的头部过度向后仰,以免气道堵塞。
在患者需要坐起来或下床时,我们需要引导患者缓慢地挪动脚步,避免其突然活动引起脑部供血不足。
五、排除并发症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往往容易并发其他疾病。
在进行护理前,我们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家族病史,以便更好地进行监测和护理。
如出现并发其他疾病的现象,我们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以保证患者病情的稳定。
六、心理护理对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心理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回缩,切除屈指浅肌腱及腱鞘,保留屈指深肌腱,在同侧踝内侧按大隐静脉走向切取重建腱鞘的大隐静脉,将其套入屈指肌腱的近端,用5-0涤纶编织线,采用RESSL ER 氏肌腱缝合法,缝合屈指深肌腱,吻合口处缝合旁腱膜,保证缝合口平整、光滑。
然后,牵引静脉的远端向肌腱缝合口远端的腱鞘缝合。
静脉段的近端与腱鞘的近端缝合,用蚓状肌将其包裹之中,将重建的腱鞘指骨面与骨膜固定,以恢复腱鞘的稳定性。
择期手术患者,术中切除肌腱瘢痕及粘连的组织、腱鞘,按肌腱缺损所需长度切取同侧掌长肌,修复屈指深肌腱,其余与Ⅰ期手术相同。
术后石膏制动腕关节屈曲70°,各指间关节不制动。
按CHOW 氏方法在手掌部制作一个供患指功能锻炼的手指弹性系统,术后24h 后即作患指的主动伸直、被动屈曲的早期功能锻炼,6周后去除石膏固定。
2 结 果 本组18例23条屈指肌腱断裂修复后,按王氏手功能评定标准的方法[4]评定,优15条,良6条,一般2条。
3 讨 论3.1 提高肌腱缝合的质量,重建腱鞘是减少肌腱粘连的先决条件 近年来,对手“无人区”屈指肌腱损伤的研究工作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对肌腱的修复方法、腱鞘的重建有所改进,缝合材料的质量提高等工作也逐渐被人们认可。
尤其是显微外科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以往的处理方法,减少了肌腱术后粘连的发生。
本组采用移植大隐静脉重建腱鞘、RESSL ER 氏肌腱缝合的方法,保证了缝合的肌腱表面光滑、整齐。
使得其在重建完整的腱鞘内毫无阻力地滑动。
同时由于腱鞘的重建,防止了外来组织侵入腱鞘与肌腱修复部的粘连。
3.2 早期活动与功能锻炼是预防粘连的关键 虽然手“无人区”屈指肌腱修复技术的改进、材料的更新,减少了粘连的发生,但粘连仍存在。
据李保华等[4]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术后3d 肌腱缝合端的脏壁层滑膜细胞增生;术后1周腱鞘间隙变窄;术后2周肌腱缝合处脏、壁层滑膜发生粘连;术后3~4周粘连范围扩大,趋于瘢痕化,甚至发现鞘管在完整无损的情况下仍有粘连。
40例8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的诊治体会
陈静娴
【期刊名称】《北方药学》
【年(卷),期】2012(009)005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的诊治体会.方法:经采取各种方法积极救治,40例患者中,38例救治成功,2例死亡,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及时准确评估病情,合理应用强心、利尿及皮质激素类药物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总页数】2页(P118-119)
【作者】陈静娴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干部病房马鞍山 2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诊治体会
2.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40例临床特点分析及诊治体会
3.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40例诊治体会
4.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40例诊治体会
5.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40例临床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左心衰竭49例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征,总结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方法及预防。
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49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治疗时给予患者端坐位、双腿下垂、吸氧、镇定、快速利尿、扩张血管及强心等综合措施及预防。
结果:49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经紧急抢救后,抢救成功率91.84%。
结论: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及时准确的判断病情,合理有效的用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抢救预防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90急性左心衰竭(alhf)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左心射血功能急速下降,或左心负荷突然加重,使肺循环压力急剧升高而出现以急性肺水肿特征的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1],现将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alhf患者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龄23~78岁,平均59岁。
冠心病2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和产后心肌病各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
入院时收缩压≥150mmhg 43例,收缩压≤150mmhg 6例,心率均增快>110次/分。
临床表现:本组49例alhf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部分患者出现阵发性的呼吸困难,多于熟睡中发作,有胸闷、气短、咳嗽及哮鸣等表现,有5例特别严重的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的表现:剧烈气喘、端坐呼吸、极度焦虑和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及唇部紫绀等肺部淤血症状及四肢苍白、厥冷等周围血管收缩的表现。
治疗措施:神志清者均取坐位,双下肢垂于床沿,可减少约25%的肺血容量;神志一般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控制在4~8l/分,最好给面罩醇化吸氧,其有效浓度可达40%~60%,有利于改善肺泡通气;神志不清者取半卧位并予以导尿[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36例患者静脉推注吗啡3~5mg,5分钟内推完,视患者症状与情绪,必要时重复用药,以控制患者情绪同时扩张动、静脉,降低心率;对低血压、昏迷及慢阻肺患者禁用;49例患者快速利尿,静脉推注呋塞米(lasix)20~40mg,2分钟内推完,10分钟内起效,可持续3~4小时,必要时4小时后重复1次,适用于血容量过多,容量负荷过重为诱发因素者,对血压明显下降,低血容量着慎用;49例患者用血管扩张剂:38例静脉点滴硝酸甘油,从小剂量10μg/分开始,每10分钟调整1次,每次增加5~10μg至肺水肿缓解或动脉收缩压降至100mmhg;5例静脉点滴酚妥拉明,从0.1mg/分开始,每10分钟调整1次,增加度为1.5~20mg/分,尤其对血压偏高者效果好;对血压偏低5例患者予以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非洋地黄类强心药各100~200mg静滴。
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体会李震(福州市解放军476临床部门诊部福建福州350002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的严重的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心排血量显著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
【1】临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常见,是严重的急危重症,急诊科的救护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是关键的一步。
只有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才能提高急性左心衰患者最终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现将我院急诊科对于急性左心衰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急性左心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
1.3合并症肺部感染25例,高血压23例,糖尿病25例,高脂血症30例,快速房颤16例,急性心肌梗死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2例。
1.4治疗转归经积极抢救后好转138例;死亡7例,其中,2例为瓣膜病反复心力衰竭发作,3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2急救护理2.1 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急性左心衰竭常发病急骤,患者表现为突然气喘,被迫坐起,大汗淋漓,唇指紫绀,烦躁不安,恐惧和濒死感觉。
可咯出或自鼻、口腔涌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甚至咯血,早期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罗音,晚期双肺对称性地布满干、湿罗音或哮鸣音,心率≥120次/min。
护士应掌握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的症状及体征,要注意与一般肺部感染的症状及体征鉴别。
2.2 注意病人体位护士一旦发现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首先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急性心肌梗塞、休克患者除外)以减少回心血量,增加肺活量以利于呼吸,使痰液易于咳出。
2.3 吸氧及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大多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不及时清理易引起呼吸道梗阻,应迅速清理呼吸道,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立即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吸氧的同时使用抗泡沫剂使肺泡内的泡沫消失,增加气体交换面积,一般可用20%~30%乙醇于氧气的湿化瓶中,随氧气吸入。
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有效抢救及护理方法。
方法采取吸氧、坐位、监护、准确使用各种抢救药物等措施,并实施用药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并对患者实施各种心理护理。
结果68例患者中临床情况好转趋于稳定的病例有41例,占总病例数的60.29%,临床情况反复不稳定的病例有21例,占总病例数的30.88%,临床病情恶化死亡的患者有6例,占总病例数的8.83%。
结论在抢救急性左心衰患者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治疗措施,及时缓解病情,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抢救;护理;体会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心肌受到了严重损伤,或是心脏的负荷突然增大等,从而使得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影响到心脏排血功能,临床上出现以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心内科常见急症。
急性左心衰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临床死亡率高,因此对于临床急救提出了较高要求。
对于此类病患,如果能及时有效地施行抢救治疗,那么其预后较好,相反若延误了抢救时机,则病情迅速发展恶化会导致死亡。
本文将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内二科抢救护理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科自2009年3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急诊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共68例。
所有患者临床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标准[1]。
其中男40例,女28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为58.4岁。
发病原因包括:长期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部分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恶性肿瘤、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咳嗽、咯吐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皮肤湿冷、口唇紫绀,呼吸频率增快,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吸气时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内陷,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
1. 2 抢救护理治疗1. 2. 1 快速对病情评估首先处理危急生命情况,呼吸心跳骤停者紧急实施心肺复苏,气道梗阻者大管径吸痰或气管插管以畅通气道;迅速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边抢救边评估,评估与抢救处理交替进行。
[1]陈拉妮,李维强,周琼,等.宫外孕相关因素探讨(附80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5,7(3):403—404.[2]林小影,朱才义.郝洁、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8):821—823 [3]邵建兰。
王琦.经阴道超声在输卵管妊娠及放射介人诊断中的208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4(:12):67.[4]房世保,刘吉华,王志斌主译.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1~163.[5]严英榴,杨秀雄,沈理.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3老年急性左心衰的护理体会杜正慧【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8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抢救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
结果74例心衰迅速纠正,死亡6例:室颤2例,心源性休克2例,顽同性心衰l例,多器官功能衰竭l例。
结论老年急性左心衰竭起病急、发展快,短期内可反复发作,护理人员应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老年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208-03老年急性左心衰竭足老年心血管病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如不及时发现给予及时正确的抢救和护理,患者可在短时问内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发展为心源性休克,死亡率较高。
本文同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8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护理体报告如下。
l临床资料80例患者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60~84岁,平均(67.6+4.7)岁,均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基础病:冠心病4l例,高心病2l例,风心病l O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
诱因为肺部感染3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14例,血压升高11例,补液过多过快8例,运动量过大3例,无明显诱因14例。
护理N ur s i ng浅谈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治疗及护理[关键词】左心衰;抢救:治疗;护理弓学年高秀玲刘瑛(自治区人民医院干部病房830001)急性左心衰起病快,发病迅速,病情凶险。
需要医护人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业务水平并掌握急性左心衰的发病诱因和发病征兆。
熟练掌握左心衰的抢救治疗和用药不良反应,为抢救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对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抢救应急能力和紧急救护水平,完善处理紧急风险预案,确保护理安全。
1临床资料我科为老年病科,急性左心衰是我科常见多发病。
2007年抢救2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6例。
年龄在70-80岁。
病例1:某男78岁,反复咳嗽咳痰20余年,气喘5年加重l周入院。
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部感染收治我科。
入院时临床表现为:精神差,活动后气喘。
次日晨9点再次出现胸闷、气憋、呼吸}i i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出冷汗、脉搏细弱、咳痰为粉白色泡沫痰。
两肺布满-罗音和哮鸣音。
测体温37.5℃,脉搏140-180次/分,血压140/90毫米汞柱,二氧化碳分压47毫米汞柱。
心电图示:心动过速,频发房早,偶发室早,短阵房速,考虑为急性左心衰。
2抢救治疗2.1体位:坐位,双足下垂,减少静脉同流,以利于呼吸和通气,减轻心脏负荷。
2.2呼吸:高流茸面罩吸氧,25%一30%酒精湿化,从而降低肺泡内表血张力,改善缺氧状况。
0.9%荔水2毫升加盐酸氨溴索针剂l毫升雾化吸入,解除支气管痉挛达到镇咳、消炎、祛痰的作用。
2.3镇静:肌注吗啡1毫升,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解痉,扩张周围静脉血管。
2.4强心药。
静推5%葡萄糖20毫升加两地兰0.4毫克缓慢注入。
安置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用药的反应。
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为78%,提示低氧m症。
2.5血管扩张剂:5%葡萄糖加欣康20毫克用微量泵入10毫升/4,时,根据血压情况随时调整速度。
使血管容最增大,储存最增多,使血管内压力降低,减轻静脉回心血流量,减轻心脏负荷。
老年急性左心衰的治疗体会并复习文献
标签:急性左心衰老年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退化,储备力下降,心脏顺应性差,心搏出量少,加上常合并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1,2】。
我科对两年来救治的老年急性心衰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急诊室接诊的45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56-85岁,平均72岁。
基础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例),高血压心脏病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
合并糖尿病20例,肺部感染22例,快速心房纤颤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标准[3]。
1.2 方法常规处理:端坐或半坐卧位,吸氧,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路。
药物治疗:(1)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以快速利尿;(2)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静脉滴注,5-lOmin调整剂量,至症状好转或基础血压下降30%(休克患者不用或与多联合用);(3)吗啡5-lOmg皮下注射或3-5mg静脉注射;(4)强心甙类:主要应用于快速心律失常或经上述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者(心肌梗死24h 内慎用);(5)糖皮质激素10-20m也静脉注射;(6)氨茶碱静脉滴注,尤其是肺心病者和支气管在孪者;(7)对症处理:抗感染、应用膜岛素控制血糖、重症呼吸衰竭者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2 结果
死亡4例(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2例,心源性猝死1例,顽固性心力衰竭l例),41例抢救成功(其中5例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开始抢救至症状缓解时间为0.5-3h。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逐年增加,尤其是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往往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因而早期诊断,快速而有效的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4]。
3.1早期诊断诊断是治疗的基石。
典型病例较易诊断,即患者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伴大量粉红
色泡沫痰;双肺对称性布满湿罗音及哮鸣音等。
但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叙述不清,可表现为肺部感染、急腹症,应注意鉴别。
尤其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更应注意,其引起肺源性心脏病时少数患者有左心室肥大,甚至导致左心衰竭。
3.2 快速利尿抢救成功的关键。
呋塞米不仅可以利尿,而且在发挥利尿作用之前即可通过扩张周围静脉增加静脉床容量,迅速降低肺毛细血管压和左室充盈压并改善症状。
但应注意过度利尿可能导致的低血容量、低血例。
3.3 血管扩张剂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多主张静脉应用硝普钠,但长期用药可引起氧化物中毒和硫氨酸盐中毒,因而近年已渐被硝酸甘油取代问。
硝酸甘油静脉滴注起效迅速,主要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负荷,大剂量时也可同时降低后负荷,且使用安全。
急性左心衰竭病因中冠心病最多见(占58%),应用硝酸甘泊可同时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3.4 吗啡的应用可抑制中枢交感神经,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扩张静脉而减少回心血量;可减轻患者焦虑、烦躁情绪。
但老年患者,尤其有肺部疾患者,应注意呼吸抑制,权衡利弊,建议小剂量应用,密切观察。
本组有35例患者早期静脉注射吗啡,临床效果较好。
3.5 保证通气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毛细血管静水压急剧升高,浆液渗出至肺泡,引起肺通气换气功能下降,发生低氧血症,同时机体通过一系列神经体液机制代偿反应,呼吸加快,全身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无用做功增加,氧耗增加,使心力衰竭加重。
多主张高流量吸氧。
笔者认为,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易出现呼吸肌疲劳,尤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本组有5例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取得较好疗效[5]。
3.6 洋地黄制剂主要应用于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
因老年患者合并症较多,多处于衰弱状态,易导致中毒,故不建议首选,本组有26例患者应用,主要用于心室率较快及症状缓解不理想者。
3.7 糖皮质激素有解除支气管痉挛,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利尿作用,有助于肺水肿的控制,临床效果较好,本组患者均常规应用。
3.8 个体化治疗因老年患者病情复杂,病因不同,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如肾衰竭患者,应以利尿及扩血管为主。
参考文献
[1] 王琴,邓官泽,肺部感染与心衰的48 例观察报道,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2(3):239
[2] 张贵陈,老年人肺部感染诱发早期心力衰竭98 例临床分析,南通医学
院学报,2000;20(4):400-401
[3] 宋琼,老年人心衰伴肺部感染40例临床分析,河北医学,2012;1(2):117-118
[4] 高萌,卢丽华,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发肺部感染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23-624
[4] 何丽娟,何静江,老年肺部感染并隐性心力衰竭83 例临床分析,临床荟萃,2006;21(14):1027-1028
[5] 諸葛海鸿,孙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医学研究生学报,2002;15(3):26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