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19.82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笔记

9.1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有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标志:

1.定型于西汉中期以经学为主,以儒学独尊为内核的文化模式崩解,代之多元文化的发展。

2.思维空前活跃,人们从不同角度去寻求和确定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社会历史概括: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元589年的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北朝,包括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司马氏建立西晋、东晋十六国。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有称为中国古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学思潮密切相关的。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

正始文学

西晋太康文学

东晋文学

南朝文学

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概括

魏晋南北朝文学发生巨大变化:文学的自觉、文学创作的个性化。

就文学形象而言:

1.形成以宫廷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主流文人一边缘文人如左思、陶渊明等)

2.文学发展阶段性明显--诗歌为例:

西晋太康—陆机—语词时代

东晋—玄言诗—语义时代

宋山水诗、梁陈宫体诗—语象时代

南齐永明诗—语音时代

=结出硕果:唐近体诗形、音、义兼美

就文体而言:

1.最有成就的是诗歌。

(1)五言诗进一步发展,成为文人写作五言诗的全盛时期。

(2)七言古诗与新体律诗的出现与发展。

(3)南北朝乐府民歌,各具特色。

(4)出现一大批重要诗人,三曹、左思、陶渊明、二谢、鲍照等。

2.骈文有突出发展

南朝骈文盛极一时,散文相对显得消沉和衰落,仅用于历史和其他学术著作。

北朝却出现一批著名的散文著作,如郦道元《水经注》、颜之推《颜氏家训》。

3.小说已经初具规模,出现了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4.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得到很大发展。

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对后代的文学批评产生深远影响。

一、文的自觉与人的自觉

(一)两汉文学为文学自觉所做的准备

1.汉代文学处于经学笼罩,未达自觉与独立。

汉赋劝百讽一,被视作“古诗之流”。

诗学发达——儒学诗教说(《毛诗序》)。

汉诗祖述《诗经》。

儒家的人生观、人生追求:三不朽

诗教观、文学观:兴观群怨

2.传统事功思想驱动下,文学本身尚未成为文人有意识的追求。

文人的出现不能成为文学自觉、独立的标志。

文人对文学侍从地位心有不甘。

悲士不遇情结的弥漫。

文学处于三不朽之末。

3.经史子集渐趋分离,文学逐渐摆脱经学束缚。

总结创作规律,辨析文体类型。

司马相如、杨雄、刘向刘歆父子、蔡邕

4.抒情传统的建立与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

抒情小赋超过大赋。

汉末文人诗改变汉乐府叙事传统,转而以抒情为主。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表现

1.文的自觉首先是人的自觉

忧生之嗟——永恒主题

不羁个性——永恒魅力

主体色彩——文学特征

抒发一己情思——与政教对立

人的自觉——自我意识的觉醒

感叹生死—怀疑天命—执著人生—从汉末到晋宋的时代曲

执著于现世人生的生命意识

3.文学的独立与文学观念的变化

二、文体辨析、文集编撰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1.文体辨析概况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尤其是对各种体裁的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2.总集、别集的编撰

文人编集的记载

箫统《文选》是本时期最有影响的总集

3.文学批评的发展

本时期文学批评的理论著作与总集:标志文学自觉开始的是曹丕《典论.论文》;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是刘勰《文心雕龙》;文学自觉是一个动态的、长期

的过程。

第二节政权、学术、士风与文学创作

一、门阀制度与文学写作

1.概念:门阀制度又称士族(世族)门阀制度。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2.历史影响

(1)社会政治

门阀政治的弊端——阻断社会不同阶层人员的交换对流,遏制了社会中下层人士才智的发挥,遏制了社会因交流而焕发的生机。

士族权力的存在——抑制皇权过度膨胀和专制主义弊害,保护贵族阶层的物质利益,在精神界,对个体价值的思考与创造,值得珍视。

(2)文学

其一,表现为这一时期的文学中,寒士不平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

其二,以世族文人群体为特征而构成的文学集团,成为六朝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出现大量文学家族。

其三,影像文学创作的主题与艺术趣味。由于士族重门风与礼法,大都具有家族的使命感,作品中多有追述或炫耀门第,追叙祖先功德之作,艺术上多追求典雅、精工等审美特征。

二、政权更迭、南北对立与文学写作

1.乱世——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文人的命运

文人命运:许多文人卷入政治斗争惨遇杀戮

作家前后属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情况多见(重“孝”:家族、亲人:不重:“忠”)

3.南北政权对峙,文化发展不平衡

南北各具特色

文化交流频繁

促进文学发展,融汇南北之长

三、学术思想与文学写作

1.生命主题

2.玄言诗风

3.隐逸主题

魏晋南北朝社会的思想文化背景

一元破碎

政治—皇权瓦解

经济—庄园经济—集权式地主经济

精神价值—于社会震荡之中,固有观念动摇

1.儒学式微

社会动乱见出儒学的不周世用和思想虚伪。导致信仰动摇。

经学衰微,名教危机

2.玄学兴起

玄学,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