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1
- 格式:ppt
- 大小:5.16 MB
- 文档页数:57
第一章广播电视概述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定义一、广播电视的定义(什么是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电子传播媒介,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只传送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
既传送声音,又传送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广播按照覆盖范围可以划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广播新闻的定义广播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电视新闻的定义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一、基本规律:二、特殊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1、直线律(线性传播规律)报纸新闻是平面展开在报纸上,按空间顺序编排文字信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爱好有选择地阅读。
广电新闻是按时间顺序直线传播的,受众只能顺着时间观看或收听,不可逆转.2、顺序律报纸新闻为了突出重大的信息,让人先睹为快往往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排整条新闻的段落;广播电视新闻在表述事物发展过程时,一般顺着时间顺序,不打乱顺序段落结构.3、完整律人的听觉对于声音语言有一种完整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为完整律。
广播电视新闻在运用人物现场讲话声或记者现场采访的对话声时,必须运用完整的意思,不可断章取义。
第三节、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一、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一)广播新闻的传播优势1.快捷及时,先声夺人广播新闻制作过程比印刷媒介比如报纸要简略,传输,接收环节少,免去排版,印刷,装订,运输,发行等工序。
与电视比,广播新闻的制作和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庞大的直播设置装备,只需具备现场的音响发射装置。
广播新闻中的现场报道、现场实况传播等,可以使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几乎同步进行。
在突发大事件的新闻传播中,广播在时效性上更是屡屡扮演了先声夺人角色。
如美国总统里根遇刺的报道等.2.广泛渗透,伴随性强广泛渗透(传播范围)电波的特性,使它不受地域,位置等因素干扰,使广播的传播范围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在与卫星结合后,电波传送的信息可以覆盖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播电视新闻学第⼀章⼴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1、⼴播的发明与发展1)初创时期(1865-1928)☆1895年,俄国的波波夫和意⼤利的马可尼分别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线电接收机。
☆1906年圣诞节前⼣,美国匹兹堡⼤学物理学教授费森登在马萨诸塞州的⽆线电⼴播室⾸次成功进⾏了⽆线有声⼴播。
☆1907年,美国⼈李·德·福斯特(⽆线电之⽗)发明三极管,⽤于⼴播播⾳。
他⾼兴地宣称:“我发现了⼀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
”☆1920年11⽉2⽇,美国匹兹堡西屋电器公司开办的商业⼴播电台开播,呼号KDKA,它被公认为世界上第⼀座⼴播电台。
2、发展成熟时期(1930-1970)☆1935年阿姆斯唐发明调频⼴播,调频电台随之出现。
这种⼴播的优点是⾳质好,不易受⼲扰,可以提⾼⼴播收听效果。
☆1927年,荷兰为维护殖民统治,开始向海外殖民地⼴播,成为世界上最早开办对外⼴播的国家。
3、竞争时期(1970年以后)☆⾯对电视的冲击,⼴播开始努⼒发挥⾃⾝优势,注意⼒集中于以下⼏个⽅⾯:①注重时效性、⼴泛性、服务性、参与性、多样性等②重视对“黄⾦时间”的合理利⽤③创办多套节⽬④使⽤多种语⾔播⾳⑤办专业台⼴播⑥加强对外⼴播2、电视的发明与发展☆1817年布尔兹列斯(瑞典)——硒☆1873年约瑟夫·梅(英国)——硒的光电转换能⼒☆1884年保罗·尼普柯——“尼普柯板”,形成现代电视雏形☆1907年罗津格(俄国)设计世界上第⼀台电⼦显像电视接收机☆1923年弗拉基⽶尔·兹华伊⾦(俄国)发明光电摄像管和显像管☆电视之⽗——约翰·洛克·贝尔德(英国),1925年从斯⾼⾄伦敦传送图像成功。
☆1930年,英国BBC电视设备进⾏试验⼴播,播出舞台剧《花⾔巧语的⼈》⼜译《⼝含⼀朵鲜花的勇⼠》,这是世界上第⼀部电视剧。
☆1936年11⽉,英国⼴播公司(BBC)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宫建成英国第⼀座正式的电视台,也是世界第⼀座正式的电视台。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规律在现代社会中,广播电视事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广播电视事业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规律,并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展望。
一、技术创新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模拟到数字的转变,这种技术变革极大地提升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内容的丰富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播电视行业也开始向新媒体方向发展,通过网络播放、点播等方式,实现了内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可以预见,未来技术的不断创新将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二、市场竞争加剧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进步随着广播电视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各种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层出不穷。
这种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广播电视媒体注重内容的创新和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各种不同类型的节目,从而提高了收视率和用户满意度。
因此,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内容为王,体验至上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内容。
观众对于内容的要求不仅仅是新鲜和吸引人,更重要的是能够给他们带来真实的体验和情感共鸣。
近年来,纪实类节目、综艺类节目等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因为它们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情感的呈现,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赏体验。
此外,传统节目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出互动环节也成为一种新的尝试和亮点。
因此,广播电视媒体需要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和创新能力,以满足观众对于内容的需求。
四、平台整合实现共赢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媒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播放平台,它们通过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的整合,实现了跨平台的传播。
这种平台整合不仅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也为广告商和内容生产者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机会。
通过平台整合,广播电视媒体实现了与观众更紧密的互动,促进了观众与内容之间的互动和共创。
电视语言的符号构成系统:一:可视性系统:1造型语言【景象语言】(形体,表情,服饰,色彩,空间,图表,特技)2文字语言(屏幕文字、画内文字)二:可听性系统(音乐,音响,语言)一、基本分类影视中的声音,从声源可分为人声(语言)、音响、音乐三部分。
语言【人声】:是信息的载体,市广播宣传最主要的手段。
指广播中的人物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所发出的有声语言。
作用:播报信息;营造节目内容的过度;提供艺术情境;营造作品情节。
音乐:影视作品中经过加工的、要通过演奏演唱才能形成的声音音响:指影视作品中除了人声、音乐之外,在影视时空关系中出现的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声音的统称。
音乐音响是渲染气氛,增强真实感,提高传播效果的辅助手段。
二、人声(一)对白(二)独白(三)旁白(四)解说词其中独白、旁白和解说词是画外音(画外叙述声)的主要形式(一)、对白即影视人物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主要作用:1,交代剧情2,塑造人物形象3,传达潜台词的丰富内涵(二)、独白指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内心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表述,也称“内心独白”指艺术片中人物独自表述或倾吐自己内心活动的人生语言。
也就是人物在屏幕中对内心活动的自我表述形态。
独白与文字在表达上有着某种程度的共通之处(三)、旁白是叙述人跳出叙事情境对故事的评价,在情感色彩上更为客观,以叙述情节、交代故事信息为主要功能。
这是一种画外传来的人声语言形态,由于有声语言能有效的通过暗示唤起群众的想象。
因此,画外音可以交代画面不亦表现的场面。
功能:叙事、转换时空、体现导演风格(四)、解说词是指从客观叙述者的角度,直接用人声来交代说明或评论的一种画外音表达方式。
解说可以节省不必要的画外语言,并且可以丰富,引申画面语言的表现力,还可以增强电视艺术作品的文学性和纪实性。
解说直接交流的对象使观众,因此在这种解说中,往往能促进观众的理解和共鸣。
要求简洁、客观,信息明确。
三、音响比如动作音响、自然音响、背景音响、机械音响、特殊音响等从艺术创作来源可以分为:自然音响、人造音响音响语言可以在时间上形成一种自然的联系,使画面之间的衔接流畅、自然。
1、我国第一家广电集团:无锡广电集团第一家电视台是北京电视台我国最早的的广播电台1926年10月1日,中国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我国第一个评论节目是《观察与思考》2、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三位一体:1997年8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肯定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宣传工作,事业建设和行业管理”的三位一体的广播电视机制3、广电新闻传播规律(三个)(1)直线律:按时间直线传播(受众必须服从,无法更改的);(2)顺序律;新闻传播必须按顺序传播(3)完整律: 播内容必须完整(4)电视特有的:①近距离亲切律②分立对位③原生态信息传播。
4、传播符号分类:概念: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可称为广电的传播要素,是广电传播的表现形式,它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意义并能够为受众所感知。
语言符号: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5、广播新闻音响来源(两类)实况音响:又叫现场声或同期声,是在广播电视节目录制现场采集的音响。
后期制作配音的音响效果:又叫音效,可以强化、放大声音对于人的主观心理的作用,创作主观化音响。
6、我国广播电视体制(3个)a、国有广播体制: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出资、建立、管理、代表官方b、公共机构经营(公营):公共服务,为公众提供新闻,有少量广告c、商业广播电视机构:由财团或个人所有,主要以盈利为目的节目管理方式:事前控制事后惩罚强制禁用7、卫星电视的起源和发展概念:是在卫星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向覆盖区域转发功率较大的广播电视信号,使该地区内的广大用户能够直接接收电视信号的新型广播方式。
起源:卫星起源于苏联。
第一个通过卫星直接接收电视节目的国家是加拿大。
1965年,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商业通信卫星。
发展:①模拟信号逐渐发展为数字式压缩信号;②传播普通信号到高清晰电视广播信号;③集体接收向个体接收转变;④信号的开放传输到加密锁码信号传输,接收端采取相应的锁码技术;⑤单纯节目覆盖功能到利用卫星进行节目交易、双向同步播出、与有线电视联网等。
广播电视新闻学【杜志红】部分简单整理来源:施羽洛™sama﹏♥的日志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科技进步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基础受众需求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支撑媒介竞争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动力社会变革是广播电视发展的依据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一、传播的快速性与声画的易逝性二、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三、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四、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1、报道新闻、传递信息2、宣传政治、表达舆论3、传授知识、教育启蒙4、提供娱乐、传播文化5、广告服务、发展经济广播电视的负面功能1、疏远人情:看电视时间平均4小时,人际关系冷漠。
亲情淡漠、邻里不相往来;2、麻醉作用:“沙发上的土豆”、“容器人”;3、误导少儿:色情和暴力节目诱导青少年犯罪;4、同化文化:消除了文化的多样性;5、虚化现实:分散了人们对重要现实问题的注意力;6、塑造浅薄:“单向度的人”,浅阅读能力广播电视为迎合最大面受众,不断降低文化品位,内容流于表面、肤浅甚至低俗。
7、影响健康:形成惰性、伤害视力、弱化体能。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广播语言的要求:1)必须口语化。
2)力求形象化。
3)应该规范化。
4)感知清晰化。
避免同音相混(如证件/政见、注明/著名);不用简称略语;简洁明快;质朴平实;响亮乐感。
电视节目制作方式ENG方式(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设备组成:一台便携式摄录一体机制作特点:前期拍摄,后期编辑(迅速、灵活、轻便)EFP方式(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小型化的、可移动的电视制作系统。
设备组成:三台(或以上)摄像机、切换台制作特点:多机拍摄、同时编辑、现场完成制作——磁带/直播主要是采用电视录像车(转播车)进行外景实况录制这是最具电视特点、最能发挥电视独特优势的制作方式ESP方式(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在电视演播室制作节目,其良好的综合性,方便于进行各种的电视制作。
广告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广告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察,以下是主要的规律和特点:1. 技术驱动:广告的发展总是与技术的革新紧密相连。
新的传播技术和媒介形式不断为广告创新提供可能,如印刷术、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设备等,都极大地推动了广告的传播效果和表现形式。
2. 多元化与碎片化:随着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分化,广告的传播渠道和内容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和碎片化。
广告主需要整合多种传播渠道,制定更加精准的广告策略,以触达特定的目标受众。
3. 创新与创意:创新和创意是广告发展的核心动力。
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兴趣,广告主和广告公司需要不断尝试新的创意和表现形式,打破传统的广告模式,创造出更具感染力和传播力的广告作品。
4. 数据化与精准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广告的传播和效果评估越来越依赖于数据。
广告主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数据,更准确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效果的广告策略。
同时,实时数据反馈也使得广告活动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和优化。
5. 整合与协同:在多元化的传播环境中,单一的广告形式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因此,广告主需要整合各种传播手段和渠道,形成协同作用,以实现品牌传播的一致性和最大化效果。
这种整合营销传播的策略要求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具备跨媒体、跨渠道的整合能力。
6.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性:随着社会对可持续性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广告活动也开始强调这些方面。
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在策划和执行广告活动时,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并积极传播正面价值观和倡导可持续生活方式。
这既是广告行业的社会责任,也是提升品牌形象和获得消费者认同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广告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概括为技术驱动、多元化与碎片化、创新与创意、数据化与精准化、整合与协同以及社会责任与可持续性。
这些规律和特点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广告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