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农业“休闲”起来——台湾地区休闲农业考察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317.79 KB
- 文档页数:3
赴台湾农业学习考察报告赴台湾农业学习考察报告为落实好李鸿忠书记关于组织全省农村乡镇负责人赴台湾考察学习台湾农会组织功能与运转、社区建设与管理以及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深入推进襄阳与台湾的农业交流与合作。
201X年6月30日至7月7日,以襄阳市政府副市长郭忠同志为团长,各县市区政府分管农业领导、11个新农村建设首批试点乡镇负责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市农委、市台办等为成员的襄阳市农业专题学习培训考察团一行22人,赴台湾就农会组织、新型社区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精致农业、休闲农业、花卉蔬菜标准化生产及栽培等进行了专题考察。
考察时间虽短,但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效和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学习考察活动基本情况在台期间,考察团一行先在台一企业集团培训基地认认真真上了两天课,全面了解了台湾农会经营模式和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之后,我们先后参观学习了南投县农会农产品加工厂,台一企业集团花卉蔬菜育苗及栽培技术基地,领略了真正意义的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精致农业、休闲农业,造访了云林县林内乡农会,嘉义市农会,古坑乡华山休闲产业促进会,拜会了台南兰花生物科技园区、白河区公所及台南市农村再生小区营造协会,参访了白河莲花、无米乐小区、走马濑农场、玉井天埔小区等。
考察团一行还专门就苗圃花卉蔬菜标准化生产及栽培、植物病虫害防治、农业科技的推广与运用、台湾农会经营与发展、休闲农业和休闲农场发展与经营、“五级农业”转型历程等进行了系统的培训。
每到一处,考察团成员们无不感叹不已,叹不已,深感我们自身农业发展与台湾农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倍感压力,台湾之行所见、所闻受益匪浅,特别是沿途学习考察受到台方相关部门盛情接待,始终洋溢着和谐气氛,一直体现着同根同族的血脉联系,很让人留恋回忆。
二、台湾特征与农业发展现状台湾位于祖国大陆架的东南缘,呈南北狭长型,80余个岛屿所组成,陆地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二是丘陵和山脉,总人口2300万;台湾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南部的农作物一年三熟;台湾的年平均温度约在22℃左右,一般地区终年不见霜雪;年平均降雨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个别地区年降雨量高达6000毫米,大部分地区降雨时间集中在夏季;台湾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每年6-10月是台风季节。
台湾休闲农业与民宿考察活动报告--捷鹏国际企业管理咨询(深圳)有限公司中国企业家转型乡村旅游投资发展路在何方?中国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的问题、难题、议题?依然贫困的乡村百姓究竟如何走出一条精准扶贫下的发展致富道路?抱团取火的农村合作社的生命力依然需要城市资本的多元嫁接与市场推动能力?国家政策的落地性如何实现有名有利有收益?......商学院第7期的“台湾休闲农业与经典民宿的考察游学”于2015年10月25—31日。
著名旅游经济学者、咨询集团首席专家、商学院首席讲师、城乡战略与县域经济发展顾问、旅游产业与旅游地产规划专家许豫宏教授作为同行专家,为游学的企业家做现场解读、解析、研讨、沙龙。
本次游学的流程为:学术交流——案例考察——企业互动——项目沙龙——专家点评。
学术交流——本次游学特别邀请了台湾著名的休闲农业的专家、行业技术领军、农业协会的实战人物的见面会,听取了多场精彩的主题演讲。
让游学的企业家真正的了解与清晰的把握台湾农业休闲化与民宿化的实际演变过程。
案例考察——分为三类进行实际调研考察。
分为:休闲农庄类的实际项目考察、民宿客栈类的经典项目考察、乡村旅游体验类的成功项目考察。
企业互动——海峡两岸创业者进行创业经验的交流。
举行创业企业家的创业历程的交流心得与发展经验介绍。
项目沙龙——学员针对参观的项目进行了点评与研判。
专家点评——咨询集团首席专家、商学院首席讲师许豫宏教授在考察期间阐述的主要观点有:台湾农业、休闲、民俗、民宿的发展毕竟进行了20年的探索,简单的抄袭与复制的观点不可取;大陆进行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村落改造的形势与机遇是百年难逢,政策机制与发展体制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需要进行国家政策与政府机制的研究与把握,不断的与时俱进才能够成功;所有企业要有抱团取火的心态,要集聚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能力进行发展建设,才能保证成功。
台湾休闲农业考察报告2月14日至2月21日,金巴登实业有限公司、小古城村委会一行10人赴台湾开展了为期8天的休闲农业考察活动。
在台期间,考察组拜访了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及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的段兆麟教授和相关业内人士,参观了嘉义县独角仙休闲农场、台南市大内区走马濑农场等休闲农业园区及“掌生谷粒”等特色高端农产品商贸企业。
通过考察,获得了大量有关台湾休闲农业行业信息、法规、管理模式及市场操作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了台湾休闲农业行业的现状与动向。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概况台湾休闲农业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萌芽,多为农场开放供游客采果及采草莓的活动。
1980年,台北市政府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政府部门正式开始推行休闲农业。
1992年,订立法规,发展休闲农业有法可循。
此后,台湾休闲农业获得了蓬勃发展。
1996年,休闲农业法规区分了休闲农场与休闲农业区的概念,乡村旅游开始有了发展的平台。
2011年台湾政府公布了促进旅游发展的新战略,使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得到重视;同年,制订了“民宿管理办法”,规范了民宿经营活动,同时弥补了休闲农场经营住宿业务的不足。
依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撰写的“休闲农业场家全面性调查计划”的分析报告,2004年全台休闲农业场有1102家,2007年为1244家,呈现出休闲农业发展一片繁荣。
2012年7月经官方认定的休闲农业区达74处。
可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在不断扩大,吸引大量业主竞相投入,俨然成为台湾农业从一产向三产转型发展的主要业态。
二、农场典型案例情况报告(一)嘉义县独角仙休闲农场。
独角仙休闲农场,是由一座大规模乳牛牧场转型而来,其中休闲农业区块面积不大,是小而美的典型。
园区集合知识、生态与育乐性,达到寓教于乐的功能。
除了丰富的自然生态之外,还有最为著名的独角仙生态馆。
目前经营团队与相关单位运营的区域和项目,有大型停车场、休闲步道、儿童游戏体验区、DIY教室、生态烧烤、园区自产农产品售卖、模拟生态馆、昆虫复育饲养等。
台湾地区生态农业调查报告分析概述:台湾地区作为一个小型岛屿,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生态农业在台湾地区得到了广泛发展,并在农业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台湾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生态农业的定义及特点:生态农业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基于自然生态系统原理,以保护环境为核心,兼顾农业产出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业方式。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致力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台湾地区生态农业的现状:1. 农业资源分布:台湾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土地面积相对较小,但土壤质量良好,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2. 农业结构:台湾地区农业结构多样化,包括水稻、蔬菜、水果、畜牧等多个领域。
生态农业在水稻和有机蔬菜种植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3. 生态农业政策:台湾地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采用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4. 生态农业认证:台湾地区设立了生态农业认证机构,为农民提供认证服务,提高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台湾地区生态农业的优势:1. 环境友好:生态农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助于减轻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农产品品质高:生态农业采用自然生态系统原理,不使用人工合成农药和化肥,农产品品质较高,更符合现代人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3. 受消费者欢迎: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度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生态农产品,台湾地区生态农业因此受到了广泛欢迎。
4. 提供农民收入:生态农业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收入来源,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
四、台湾地区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 土地资源压力:台湾地区土地面积有限,农业发展需要更多耕地,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挑战。
2. 农业技术水平不均:台湾地区农业技术水平不均衡,部分农民对生态农业的理念和技术掌握不足。
台湾休闲农业考察报告台湾休闲农业考察报告应台湾农场经营协会的邀请,201*年7月30日--8 月4日,由市政协牵头组织的福州市休闲农业交流团成员6人奔赴台湾考察学习。
在台期间,先后访台了源鲜智慧农场新峰农场茉莉花坛梦想馆魔菇部落生态休闲种植园台生态休闲农场桃米生态村花露休闲农场坪林茶业博物馆等休闲活动企业。
拜访了台湾农场经营协会福建省南安同乡会澎湖经贸交流协会,并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就休闲农业发展管理模式休闲农业用地休闲农业资金筹措等问题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台湾文化产业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过程。
考察期间,全体学员不仅虚心学习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经验,而且逐步探讨新问题,提出新思路,通过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达到了学习交流仿效经验及寻找差距的目的。
台湾休闲畜牧发展情况80年代初,台湾开始推广以观光休闲采摘为主要内容首要的观光农园。
嘉义市政府率先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标志着政府部门正式开始辅导休闲农业。
到了80年代后期,政府又着力推行“农业+旅游业”性质的休闲农业。
1990年台南农委会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力度。
1992年末台湾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规定面积50顷以内为设置休闲农业区的条件,并本人印指导教。
此后,台湾农业逐步从传统的种植台南农业到种植+观光农业,再发展到文学语言的种植+观光+休闲度假的农业结构。
具有高观光品质高服务与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提供休闲服务,集玉米农产品生产经营和三产服务业于体。
据相关统计截至201*年为止,台湾将近有600家休闲农场,全年共接待游客约5000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超过55亿元,休闲农业不仅解决了农产品有价无市农民和市场脱节的问题,还大幅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环境水平。
1.注重政策扶持引导。
台湾“农委会”对发展休闲农业高度重视,在“农委会”农业产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处,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开设及辅导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了休闲种植业农业管理和辅导体系,同时制定了系列政策法规扶持休闲农业转型。
台湾农业考察报告100万台币(合22万元人民币),人均纯收入19.5万台币(合4.2万元人民币)。
目前台湾农业总产值为4000亿元新台币,相当于870亿元人民币,占台湾经济生产总值的3.3%,但在台湾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台湾农业资源丰富,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与林业四大部分。
近五十年来,台湾农业生产结构已逐渐由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传统农业,逐步转变为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农业与商业性农业。
种植业的产值比重由上世纪80年代的45%左右下降为现今的30%左右,渔业产值由过去的不足20%,上升到现今的30%左右,畜牧业产值比重持续上升,现今达到35%左右,林业产值比重很小,一直维持在1%以内。
种植业分为粮食作物(农艺作物)、经济作物(特用作物)与园艺作物三大类别。
台湾是我国著名的产稻区,素有“海上粮仓”的美称。
水稻一年两熟,种植面积540万亩,产量200多万吨,主要品种为蓬莱米。
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蔬菜。
水果面积345万亩,产量260万吨,主要品种有柑桔、芒果、荔枝等,特产有槟榔、莲雾。
蔬菜种植面积255万亩,产量300万吨,主要种类超过90种。
畜牧业中生猪年饲养量超过1700万头,年产猪肉约150万吨;牛饲养量16万头,其中以乳牛占75%;鸡饲养量1亿多万羽,鸭1000多万只。
台湾渔业非常发达,远洋渔船作业范围遍及世界三大洋海域。
渔业年产量130多万吨,其中养殖渔业占22%,近海渔业占19%,远洋渔业占55%。
从我们考察的情况看,台湾农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城乡一体化水平都大大超前我省。
六十多年来,台湾的农业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恢复阶段(1945年至1952年)战后由于许多农业设施遭受战争破坏,大陆来台人数剧增,促进经济发展与提供充足的粮食成为当时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了迅速增加粮食产量,施政重点放在三个方面:(1)实行土地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致力于修复农田水利设施、增加化学肥料供应、提供改良品种、改进耕作技术。
台湾农业考察报告_湖南省赴台湾农业考察团台湾农业考察报告一、前言2019年3月,湖南省赴台湾农业考察团在省农业农村厅的组织下赴台考察,通过一周的实地考察和学习,我们对台湾的农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报告主要从台湾农业的产业特点、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二、台湾农业概述台湾农业发展历史悠久,1961年开始实行农业现代化计划,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农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如今,台湾的农业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智能化、专业化时代,农民的素质、科技水平、经营方式均有了明显提高。
1.产业特点台湾农业的产业特点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而精:台湾土地资源较为紧缺,农村聚落分布密集,但土地规模非常有限,平均每位农户拥有不到1公顷的土地,因此许多农民进行精细化经营,通过协作社等组织形式,发挥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链条。
(2)科技先进:台湾农业科技水平领先世界,其所具备的工业技术、航空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可完全融入农业当中,形成高科技辅助农业的特点。
(3)品种齐全:台湾相对气候宜人,地理位置优越,供水充足,因此商品种类极其丰富,茶、花、水果、蔬菜和种植药材等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2.农业科技创新台湾农业科技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农民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生物科技,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通过生推床技术、棚架式栽植技术、防虫网套袋技术等方法,可以提高一定程度上提高商品的品质和收益。
另外,台湾的辅助种植技术、水控技术、生物防治和营养生态平衡技术等也都有着相当高的水平。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台湾农业支持政策比较完善,政府不断加大投资,重点推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注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并推行了多种农业重组项目。
农作物的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取代了单一栽培模式,农产品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农产品质量得到了质的提高。
4.新型农业经营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已经远远超出了食物本身这一范畴,为此,台湾目前正积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农业深度发展。
台湾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考察报告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台湾农业由于受到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开始步入明显的停滞、萎缩时期。
为了使农业走出国境,提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台湾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扩大农业经营范围,从以产品为主发展农业扩大,发展农业服务业,包括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农业运输等。
20 世纪70 年代末,台湾农业出现了通过开放农园供游客品尝,购买农产品的观光农园。
20世纪80年后期,观光农园向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即不仅提供农产品,而且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区,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农业旅游,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一、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类型台湾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农园体验、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教育农园、农庄民家、乡土民俗、生态保育、渔业风情等休闲活动项目皆属之。
历经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现象,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牧场等几种类型。
这些以农业旅游为主导的休闲产业类型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旅游、教育、环保、医疗、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在台湾地区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
1.乡村花园乡村花园的设计和建造盛行英国,最初的乡村花园主要种植本土植物,且多数是可为餐桌提供食物的瓜果蔬菜类。
如今的乡村花园建设已是包罗万象,摆脱了最初的以实用性为主的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追求环境优美、景观独特、地域性强的乡村花园开始出现。
清境小瑞士花园位于南投县仁爱乡台14甲公路清境农场旁,海拔大约有1800公尺,这里的空气清新自然,景色优美如画,兼具北欧风光,因此又有「台湾小瑞士」及「雾上桃源」之美名。
清境小瑞士花园整个园区面积达约有4甲,年平均温为摄氏15-23度左右,舒适宜人的气候常为人门避暑胜地,园区内种植了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美丽又新奇。
赴台湾考察学习了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201**年2月27日至3月5日,XX市经贸考察团在市委副秘书长、市政研室主任梅书林同志的带领下,赴台湾考察学习了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考察期间,我们先后实地考察了阿里山山地经济、垦丁休闲农业、屏东林果经济和台湾国际兰花展,与相关农业企业、农会组织和农民进行了座谈,听取了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介绍,了解了台湾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一、台湾印象台湾位于祖国大陆架的东南缘,呈南北狭长型,由80多个岛屿所组成,陆地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高山和丘陵,现有耕地面积1290万亩,主要集中于平原,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总人口约23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0多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19%,农业劳动力74万个,农民人均纯收入19.5万新台币(约4.2万元人民币)。
目前台湾农业总产值约4000亿新台币,相当于870亿元人民币,占台湾生产总值的3%。
印象之一:两岸人民血脉相连。
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和体会到,中华儿女虽分居两地,但地域、语言、经济、文化和心灵相通,感情相连。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在景区还是社区,处处都能感受到台湾人民对大陆人民的热情和友谊,处处都彰显着台湾人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
印象之二:现代文明处处彰显。
走在台湾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她的干净、整洁、有序,都能体会到台湾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真诚文明。
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干干净净,没有飘落的树叶,没有堆放的垃圾,没有违规驾驶的车辆,也见不到维护秩序的警察。
看到的是景区拍照、饭店用餐都是排队,驾驶摩托车的很多,但全部都带着头盔;在无论多么热闹的地方却无人大声喧哗,都是轻声细语,彬彬有礼;服务行业服务态度好,文明用语多,一切都让人感到现代文明无处不在。
印象之三:风光美景美不胜收。
台湾的景点其实不是很多,但都很有特色,北海岸的野柳风景区,观赏到海岸景观、女王头像、地质景观、岩石奇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给人类留下自然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