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知识获取与机器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211.50 KB
- 文档页数:49
第四章知识获取技术学习是人类智能产生的核心问题。
人的聪明就在于学习,人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学习,被动的获取知识,更多的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错误,完善自己,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人的学习是动态的获取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人的学习是与认识论密切相联系的。
人工智能不仅要研究让机器具有解题的本领,还应重点研究使机器具有自学习的能力,使机器也能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纠正错误、完善性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还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这也成为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的主要内容。
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由于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知识工程的发展,形成了人工智能的三大中心问题:知识表示(Represent),知识应用(Utieigation)与知识获取(Acquisition)。
知识获取解决了机器知识的来源与补充。
凡是先进而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具备有学习能力,原则机器只能按照人的“逻辑”或“传授”的原始知识死板地行动。
而不能适应环境变化与事物发展的需要。
第一节知识获取的概念和途径一、知识获取的基本概念1、知识获取的定义“知识获取”(Knowledge Acquisition)是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的基本技术之一,它解决在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系统中、机器(计算机或智能机)如何获取知识的问题。
这可以有两种定义:(1)狭义获取知识:指人们通过系统设计、程序编制和人机交互使机器获得知识,即通过人工移植的方法,将所要的知识存储到机器中,称为“人工移植获取知识”。
例如:专家系统原始基本知识的获取是知识工程师利用知识表达技术建立知识库。
(2)广义知识获取:除了人为的获取知识外,机器还可以自动或半自动地获取知识。
例如:借助模式识别利用“机器视觉”或“机器感觉”,机器直接感知从外界来的信息,通过加工,对知识库进行增、删、修改、扩充、更新和完善,达到知识获取的目的。
又如:系统在调试或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对外界所来的信息进行识别,通过机器学习进行知识的积累。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
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它主要使用归纳、综合而不是演绎。
基本简介:学习能力是智能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但至今对学习的机理尚不清楚。
人们曾对机器学习给出各种定义。
H.A.Simon认为,学习是系统所作的适应性变化,使得系统在下一次完成同样或类似的任务时更为有效。
R.s.Michalski认为,学习是构造或修改对于所经历事物的表示。
从事专家系统研制的人们则认为学习是知识的获取。
这些观点各有侧重,第一种观点强调学习的外部行为效果,第二种则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而第三种主要是从知识工程的实用性角度出发的。
机器学习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个不具有学习能力的智能系统难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智能系统,但是以往的智能系统都普遍缺少学习的能力。
例如,它们遇到错误时不能自我校正;不会通过经验改善自身的性能;不会自动获取和发现所需要的知识。
它们的推理仅限于演绎而缺少归纳,因此至多只能够证明已存在事实、定理,而不能发现新的定理、定律和规则等。
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这些局限性表现得愈加突出。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机器学习逐渐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之一。
它的应用已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分支,如专家系统、自动推理、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其中尤其典型的是专家系统中的知识获取瓶颈问题,人们一直在努力试图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加以克服。
机器学习的研究是根据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对人类学习机理的了解,建立人类学习过程的计算模型或认识模型,发展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研究通用的学习算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建立面向任务的具有特定应用的学习系统。
这些研究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自从1980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召开第一届机器学术研讨会以来,机器学习的研究工作发展很快,已成为中心课题之一。
12小学教育信号与系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1、能运用其进行诸如数值计算、算法设计与验证、图形绘制等方面的工作。
2、熟悉MATLAB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骑大象的蚂蚁整理编辑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2005年10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电路与系统学专业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好的品德、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电路与系统学科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知识,熟悉该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
3.初步具备能独立进行电路与系统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
4.热爱教师工作,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研究方向1.通信技术与应用2.多媒体信息处理与网络工程3.通信信号处理与调制解调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学分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生课程介绍课程编号:6202 课程名称: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任课教师:待定内容概要:内容主要包括参数估计理论,信号检测,波形估计,现代谱分析,自适应滤波,谱分析,二维和多变元信号分析,时频分析和小波分析。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教学方式:授课课程编号:6203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任课教师:彭文辉内容概要:内容包括嵌入式系统基本概念uc/os内核结构、任务管理、时间管理、内存管理以及在x86和单片机系统上的实现,同时介绍嵌入式Linux的相关知识,并在32位的嵌入式CPU上实现该系统。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UC/OS-Ⅱ:the Real Time Kernal》,Jean brosse R&D Books,an imprint of MillerFreeman,Inc;2.《嵌入式系统技术育应用》,许海燕,付炎编,机械工业出版社;3.《嵌入式Linux设计与应用》,邹思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机器学习基础知识解析机器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中,它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技术。
事实上,机器学习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金融、医疗、游戏、农业、物流等等。
机器学习是以计算机自身的的方式完成人类的学习过程,它能够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来优化绩效,优化算法和改进模型。
本文将会深入探讨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包括机器学习的定义、分类、相关算法、准确率和泛化等方面。
一、机器学习的定义机器学习的定义,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1. 机器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正变得越来越常见。
那么,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自身来完成人类的学习过程,将数据处理的方式由人类改为了计算机自身,实现了智能化的目标。
2. 机器学习是一种基于数据的学习方式。
机器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的算法和模型来实现的,而这些算法和模型都是基于数据的。
机器学习所需要的数据包括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
训练数据主要用于建立模型和算法,而测试数据则用于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准确性。
二、机器学习的分类机器学习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 监督学习监督学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机器学习算法是基于已标注的数据,进行预测和分类。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一张包含手写数字的图片,然后用已知的数字对这张图片进行分类。
这样一来,机器就可以通过学习图片上的细微差异,来预测图像中的内容。
2. 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与监督学习不同的是,它不需要标记数据。
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数据的结构和内部信息进行学习和预测。
例如,一个无监督学习算法可以通过聚类算法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来进行分类和预测。
3. 强化学习强化学习是一种不断探索和最优化的学习方式,它主要用于游戏、交通规划等领域。
在强化学习中,机器需要不断地尝试并学习获取奖励的最佳策略来创造一个更好的结果。
这种学习方法的重点在于,机器需要在可预见范围内进行最优决策。
机器学习工作原理机器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它使用统计学和模式识别的技术,让计算机通过数据和经验自动获取知识、进行决策和预测。
机器学习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数据收集与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选择与训练、模型评估与优化。
一、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数据是机器学习的基础,准确、全面的数据收集是保证机器学习模型准确性的重要前提。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来源、质量和完整性。
为了避免垃圾数据和异常值对模型训练的影响,还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包括缺失值填充、离群值处理以及数据转换等预处理操作。
二、特征工程特征工程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机器学习算法可以理解的特征表示的过程。
通过选择和提取合适的特征,可以减少模型的复杂性,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特征工程包括特征选择、特征提取和特征构建等步骤,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
三、模型选择与训练选择适合问题的机器学习算法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
在选择算法的同时,还需要确定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模型训练通过使用标记好的数据集进行,通过最小化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误差来优化模型。
训练过程中使用的优化算法有梯度下降、遗传算法等。
四、模型评估与优化模型的评估是判断模型性能的重要指标,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精确率、F1值等。
通过对模型在测试数据集上的表现进行评估,可以判断模型的泛化能力和稳定性。
如果模型表现不佳,我们需要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增加训练数据量、改进特征工程等方式来优化模型,直到达到预期的性能。
总结:机器学习通过不断地从数据中学习和优化,实现自动化的决策和预测。
它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收集与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选择与训练、模型评估与优化等关键步骤。
通过合理地设计和选择算法模型,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可以提高机器学习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智能应用和决策支持。
如何学习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数据和算法的结合,可以实现自动学习和自我优化,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学习机器学习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努力,就能掌握这门技术。
一、基础知识在学习机器学习之前,需要先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如数学、统计学和编程。
其中,数学是机器学习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包括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和随机过程等;统计学则是机器学习应用的基础,掌握概率分布、假设检验、回归和分类等知识有助于理解算法;编程则是机器学习实践的基础,需要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
二、学习资源机器学习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教科书、论文、博客和教程等。
在选择学习资源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选择不同的资源。
有些人喜欢深入理论,可以选择经典的机器学习教科书,如《统计学习方法》和《机器学习》;有些人喜欢入门实践,可以选择一些免费的在线课程,如Coursera、Udacity和edX等;还有一些人喜欢通过阅读论文来了解最新技术,可以选择关注顶级会议和期刊,如NIPS、ICML和IJCAI等。
三、实践项目学习机器学习最重要的是实践。
通过实践,可以深入了解机器学习算法的原理和应用,锻炼编程和调试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学者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实践项目开始,如手写数字识别、垃圾邮件分类和电影推荐等;有一定经验的人可以尝试一些复杂的实践项目,如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生成等。
四、社区和交流学习机器学习不仅需要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还需要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
加入机器学习社区和论坛,参与讨论和分享,可以很好地获取知识和经验,也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同时,可以通过参加机器学习比赛和挑战赛等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提升实践经验,进一步增加对机器学习的了解。
总之,学习机器学习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断地进行实践和积累经验。
通过学习基础知识、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参加实践项目、加入社区和交流等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机器学习这门技术,掌握其中的奥秘,也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造新的机遇。
CognitiveRobotics理论与实践研究分析概述:Cognitive Robotics 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到机器人学、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等领域。
它的主要目标是研发具备自主学习、感知、决策和行动能力的智能机器人。
本文将对Cognitive Robotics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并讨论其在技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重要性。
一、Cognitive Robotics理论研究:1.1 认知建模与知识表示Cognitive Robotics的理论研究方向之一是对认知过程进行建模,并将其转化为机器可理解的知识表示形式。
这涉及到基于本体论的知识表示,语义网和推理方法的研究。
通过这些方法,机器人能够理解和解释感知到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和行动。
1.2 机器感知与知觉机器感知和知觉是Cognitive Robotics中的关键技术。
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具有高级感知能力的机器人,能够通过多模态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并对其进行理解和分析。
这些传感器可以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声纳传感器等。
同时,还需要研究机器人模拟人类的感知能力,例如视觉感知、听觉感知和触觉感知等。
1.3 机器学习与知识获取机器学习在Cognitive Robotics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用于让机器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者们使用经典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通过训练数据集对机器人进行学习。
同时,也需要研究如何将人类专家知识传授给机器人,以提高其知识和技能。
二、Cognitive Robotics实践研究:2.1 自动化制造与工业机器人Cognitive Robotics在自动化制造和工业机器人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机器人能够使用其自主学习、感知和决策能力,改善生产线上的操作效率和灵活性。
它们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如物料搬运、装配和品质检测等。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人为错误的风险。
2.2 医疗与护理机器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与护理机器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技术在智能问答系统中的应用智能问答系统是一个由大量人工智能技术所构成的系统,其用途主要是帮助人们快速获取所需的信息。
相较于普通搜索,智能问答系统更加智能、有针对性,可以通过问题的语义来匹配合适的答案。
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在智能问答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分别介绍。
知识图谱在智能问答系统中的应用知识图谱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图谱,它将海量的知识、信息进行结构化、语义化,并构建出了一个包含实体、关系、属性等的图谱体系。
在智能问答系统中,知识图谱能够为系统提供海量、极具价值的知识,使得系统能够快速回答问题,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数字化服务。
举个例子,当用户在智能问答系统中输入“珠海有哪些景点?”时,系统会将其转化为一个语义搜索的过程。
系统会先分析问题中的“珠海”和“景点”两个关键词,然后对于“珠海”,系统会在知识图谱中找到珠海的实体节点,并进一步在知识图谱上发现与之相关的一些关系、属性。
对于“景点”,系统会在知识图谱中搜索包含“景点”概念的实体节点,并尝试将它们与“珠海”节点相连,综合筛选后,系统便可得出一系列关于珠海景点的信息,并呈现给用户。
事实上,知识图谱在智能问答系统中的应用还远远不止于此。
以阿里钉钉的“智能客服”为例,该系统利用知识图谱能力,不仅能够回答常见问题,还可以为钉钉用户提供各种合规诉求、理赔、规章制度等服务,实现了高效、智能、便捷的人机交互体验。
机器学习技术在智能问答系统中的应用机器学习是另一个在智能问答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它主要通过对大量标注数据的学习,不断优化系统的“匹配模型”,使系统在回答问题时更为精准。
显然,机器学习技术与知识图谱技术的结合能够使得智能问答系统更加完善。
举个例子,当用户在智能问答系统中输入“怎样去深圳机场?”时,系统会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并寻找与之相关的内容。
这个过程会涉及到句子解析、匹配句子与流程、找出关键单词等环节,机器学习算法会根据用户的搜索记录不断调整搜索模型,逐渐使得系统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