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厚墓志铭》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3
【学习目标】1、掌握“以”“因”“且”“穷”“虽”“逮”等词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了解柳子厚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3、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4、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知识链接】1、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
河南南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做过国子博士,刑部、吏部侍郎。
他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成就很大,大力从事革新,和柳宗元共同发起“古文运动”。
2、柳宗元(公元773—819年),他和韩愈是亲密的朋友,都是著名文学家。
二人齐名(并列入“唐宋八大家”),都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但在政治上,二人属于不同的政治派别。
柳宗元是革新的王叔文集团的重要成员。
3、墓志铭基本格式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
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
“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
“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自学导航】1、注音。
亦在遣()中当诣( )播州请於()朝虽重( )得罪士穷乃见( )节义诩诩( )强()笑语以相取下此宜( )禽兽夷狄( )所不忍为亦可以少( )愧矣尝例召()至京师又偕( )出为刺史约不时赎( ) 子本相侔( ) 则没为奴婢( ) 俊杰廉悍()踔( )厉风发不自贵重顾藉()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 ) 故卒死于穷裔( ) 【知识梳理】1. 解释划线词语。
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死不恨()梦得於是改刺()连州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不一引()手救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2、士穷乃()见节义愿以()柳易播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又偕( ) 出为刺史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其俗以男女质()钱子本相侔()悉()令赎归比()一岁崭然()见()头角俊杰廉悍()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亦自不斥()必不能自力()免而归者且()千人皆以()子厚为师其后以()博学宏词以()彼易此孰得孰()失使()子厚在台省时虽使()子厚得所愿3、指出活用。
《柳子厚墓志铭》原文/译文/知识点【原文】【译文】译文子厚,名叫宗元。
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
高伯祖柳奭,做过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韩瑗都得罪了武后,在高宗时被处死。
父亲叫柳镇,为了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做县令。
后来因为他不肯向权贵献媚,丢了御史的官职。
直到那位权贵死了,才又被任命为侍御史。
人们都说他刚毅正直,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名人。
子厚少年时就很精明聪敏,没有不明白通晓的事。
赶上他父亲在世时,他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成才,能够考取为进士,突出地显露出才华,大家都说柳家有能扬名显姓的后人了。
后来又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授为集贤殿的官职。
他才能出众,方正勇敢,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诸子典籍,议论时才华横溢,滔滔不绝,常常使在座的人折服。
因此名声轰动,一时之间人们都敬慕而希望与他交往。
那些公卿贵人争着想让他成为自己的门生,异口同声的推荐赞誉他。
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郎。
逢遇当权人获罪,他也被按例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
身处清闲之地,自己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文,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练,像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
而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
元和年间,他曾经与同案人一起奉召回到京师,又一起被遣出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
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
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
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
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
衡山、湘水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就把子厚当做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讲授和指点的人所写的文章,全都可以看得出是合乎规范的。
柳子厚墓志铭学习目标: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知识补充:【题解】此文是韩愈于元和十五年(820),在袁州任刺史时所作。
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桴鼓相应的领袖。
私交甚深,友情笃厚。
柳宗元卒于元和十四年,韩愈写过不少哀悼和纪念文字,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柳政绩和文学风义。
韩愈赞扬宗元的政治才能,称颂其勇于为人,急朋友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
对他长期迁谪的坎坷遭遇,满掬同情之泪。
然而对于宗元早年参加王叔文集团,企图改革政治的行为,却极为之讳,措词隐约,表现了作者的保守思想。
文中,韩愈肯定了柳宗元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并揭示出柳文愤世嫉俗之情及其现实意义。
墓志铭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
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
"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
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3.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学习过程:活动一:文本研读一、疏通文句。
1、自读、掌握每段重点词句(提示如下):第一段:皇考以事第二段:逮有子证据率俊杰廉悍踔厉风发屈第三段:用事者例出务记览泛滥停蓄第四段:不足因其教禁质钱子本相侔令书其佣比一岁第五段:亦在遣中白其大人拜疏以柳易播改刺连州士穷乃见节义亦可以少愧矣。
第六段:勇于为人故坐废退贵重顾藉推挽穷裔自持第七段:立然诺尽竟第八段:嗣2、朗读、翻译全文。
“碑表”“碑文”等,是古代刻于石碑上的纪念性文辞。
根据立在墓前或埋入地下的位置,碑志又可分为墓表、墓志铭等。
一般来说,墓志铭(墓志、墓铭、墓记)是指埋入地下的勒石文字,墓表、墓碑是墓前立石上的文字,都用于叙述墓主的生平、官职,赞颂其学行品德。
它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①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
如《柳子厚墓志铭》。
②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
“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
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③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墓志铭属碑志类,碑志往往由死者的家人或门生故吏请当时的文章名家撰写,既有赞颂之情,而又含蓄典重。
第31课柳子厚墓志铭(对应学生用书P97)走近作者韩愈(见《原毁》)相关背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当了十年司马,多年的被贬生活使他接触了下层百姓的生活,开阔了视野。
他刻苦钻研经史百子,研究古往今来的重大课题,取得了很大的文学成就,创作了许多好作品,如《永州八记》《封建论》等。
公元817年,他又被贬到柳州。
公元819年唐宪宗大赦时,把柳宗元召回朝廷,但诏书下来时柳宗元已病死,年仅47岁。
韩愈、柳宗元虽政见不同,但韩愈对柳宗元的为人品行、文学成就非常欣赏,二人友情深厚。
韩愈为柳宗元的去世连写了三篇纪念文章,即《柳子厚墓志铭》《柳州罗池庙碑》和《祭柳子厚文》。
其中,以《柳子厚墓志铭》写得最好。
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子厚,名叫宗元。
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封济阴公。
被封为济阴公。
————皇考讳镇,以事母父亲叫柳镇,因为侍奉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当县令,后来因为他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不肯向权贵献媚,丢掉了御史官;直到那位权贵死了,才又拜侍御史。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点。
2.探究文章题目的含义。
【自读指导】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学习中,首先要使用古汉语字典查找相关生字词、多义实词、虚词的读音和意思,疏通文章大意,圈划疑难语句相互讨论。
然后,要结合作者人生经历,抓住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在游记中寄寓的人生感悟。
最后,可以结合柳宗元的其他诗文体会诗人被贬永州终生不得复用的绝望与排遣,进一步品味文中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补充资料】一、作者介绍和文体知识: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山水游记是柳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间,文笔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二、梳理课文1.通读第一段,在()中为生字注音,整理本节多义实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2)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3)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第一段小结】概写未识西山前的游览情况,为下文作铺垫。
《柳子厚墓志铭》导学案2015/5/12教学目标: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知识链接:墓志铭墓志铭由两块大小相仿的石块组成,下底上盖,底刻“志”和“铭”,盖刻标题。
墓志铭分两部分,一是“志”。
为散文,无韵,按照年代顺序叙述死者的生平事迹。
一是“铭”。
为韵文,是概括全篇、对死者的悼念、颂扬或安慰之辞。
“志”本是为“铭”服务的,但后来“志”的篇幅越来越长,铭文反而变得短小,地位也不重要了。
本文的铭文只有一句,而且无韵,是一种变体。
本文是韩愈充满感情写的对友人的怀念。
一般墓志铭的题目都详细写上死者的官爵头衔,但韩愈认为这些东西对柳宗元毫无意义,通通不写。
一般墓志铭都是为死者歌功颂德,空话连篇;本文则夹叙夹议,不仅高度评价了柳宗元的道德和文章,并为他的“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的悲剧人生大鸣不平,内容深刻,感情真挚。
一般墓志铭的末尾都有一大段铭文,多为四言韵文,词彩华丽而空洞无物;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却只写三句:“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因为柳宗元的子女都还年幼,韩愈盼望这些孩子能健康成长,至情至性,都浓缩在“利其嗣人”这四个字中。
一、疏通文句。
1、自读、掌握每段重点词句(提示如下):(小组讨论后,如另有疑问,请各小组书面呈现)第一段:皇考以事第二段:逮有子证据率俊杰廉悍踔厉风发屈第三段:用事者例出务记览泛滥停蓄第四段:不足因其教禁质钱子本相侔令书其佣比一岁第五段:亦在遣中白其大人拜疏以柳易播改刺连州士穷乃见节义亦可以少愧矣。
第六段:勇于为人故坐废退贵重顾藉推挽穷裔自持第七段:立然诺尽竟第八段:嗣2、朗读、翻译全文。
二、理清文章思路全文八段,可分为三部分:(一)(1)写死者家世。
(二)(2-6)选取柳宗元一生五个主要方面叙写:少年才俊、出仕被贬、柳州政绩、以柳易播及文学成就。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引导语:《柳子厚墓志铭》是诗人韩愈为柳宗元写的悼念文,这篇文章千载流传而不衰,作者在文章里浸透和倾注了丰沛的情感。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柳宗元及其作品《柳子厚墓志铭》的背景。
2. 理解墓志铭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解释墓志铭的概念和作用。
3. 阐述《柳子厚墓志铭》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柳宗元的生平及其作品。
2.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墓志铭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柳宗元的了解。
2. 讲解柳宗元的生平及其作品。
3. 讲解墓志铭的定义和作用。
4. 强调《柳子厚墓志铭》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提问学生对墓志铭的理解。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2. 掌握并运用相关文学鉴赏方法。
教学内容:1. 分析《柳子厚墓志铭》的文意和主题。
2. 探讨作品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1. 解析法:分析文本内容和相关手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步骤:1. 分配阅读材料:分发《柳子厚墓志铭》的文本。
2. 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意。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作品的主题和手法。
4. 分享和总结:邀请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并进行总结。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提问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和手法的理解。
第三章:文学鉴赏方法教学目标:1. 学习和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柳子厚墓志铭》。
教学内容:1. 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分析文本。
教学步骤:1. 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主题分析、人物描写分析、情节结构分析等。
2.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柳子厚墓志铭》。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提问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理解。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思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柳子厚墓志铭》。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总结课:从古诗文中品中国古代文人的儒士情怀》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共2课时: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第一课时独善其身【学习目标】1.温故本单元课文、结合《孟子·尽心上》中的内容,理解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基本含义。
2.运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理解课外古诗古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情志,进一步体会独善其身的内涵。
3.通过课内外联读,深入理解独善其身的儒士情怀,涵养自身意志品格。
【课前学习任务】完成第三单元文本内容的学习,感受其中寄寓的作者情怀。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温故本单元课文,结合《孟子·尽心上》相关内容,探究文言语句,初步了解儒家思想,走进课文学习。
学习任务二: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能够理解作者在困顿苦难下中国古代文人的儒士情怀(豪情壮志、豁达乐观;超拔旷达、随缘自适;坚守信念、不改初心;心怀家国、舍生取义),并且在此基础上理解课外拓展阅读文本。
学习任务三:梳理课内外文本,整合内容,深入理解儒士情怀,涵养自身意志品格。
【学习资源】选文一: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选文二: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
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候之病。
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
”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节选自《孔子家语》选文三: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节选自《论语·雍也》选文四: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作业设计】阅读《渔父》(节选),《归园田居》(其三),结合本节课所学,概括“独善其身”的儒士情怀在屈原和陶渊明身上是怎样体现的。
《柳子厚墓志铭》导学案2015/5/12
教学目标:
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知识链接:
墓志铭
墓志铭由两块大小相仿的石块组成,下底上盖,底刻“志”和“铭”,盖刻标题。
墓志铭分两部分,一是“志”。
为散文,无韵,按照年代顺序叙述死者的生平事迹。
一是“铭”。
为韵文,是概括全篇、对死者的悼念、颂扬或安慰之辞。
“志”本是为“铭”服务的,但后来“志”的篇幅越来越长,铭文反而变得短小,地位也不重要了。
本文的铭文只有一句,而且无韵,是一种变体。
本文是韩愈充满感情写的对友人的怀念。
一般墓志铭的题目都详细写上死者的官爵头衔,但韩愈认为这些东西对柳宗元毫无意义,通通不写。
一般墓志铭都是为死者歌功颂德,空话连篇;本文则夹叙夹议,不仅高度评价了柳宗元的道德和文章,并为他的“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的悲剧人生大鸣不平,内容深刻,感情真挚。
一般墓志铭的末尾都有一大段铭文,多为四言韵文,词彩华丽而空洞无物;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却只写三句:“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因为柳宗元的子女都还年幼,韩愈盼望这些孩子能健康成长,至情至性,都浓缩在“利其嗣人”这四个字中。
一、疏通文句。
1、自读、掌握每段重点词句(提示如下):(小组讨论后,如另有疑问,请各小组书面呈现)
第一段:皇考以事
第二段:逮有子证据率俊杰廉悍踔厉风发屈
第三段:用事者例出务记览泛滥停蓄
第四段:不足因其教禁质钱子本相侔令书其佣比一岁
第五段:亦在遣中白其大人拜疏以柳易播改刺连州士穷乃见节义亦可以少愧矣。
第六段:勇于为人故坐废退贵重顾藉推挽穷裔自持
第七段:立然诺尽竟
第八段:嗣
2、朗读、翻译全文。
二、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八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1)写死者家世。
(二)(2-6)选取柳宗元一生五个主要方面叙写:少年才俊、出仕被贬、柳州政绩、以柳易播及文学成就。
(三)(7-8)写子厚之死、归葬及铭辞。
三、问题探究
讨论一:给你印象最深的是柳宗元怎样的为人?选取文章精彩语段,说说柳宗元令你敬佩的地方,赏析作者写人的方法。
讨论二:略议文学创作的规律“文穷而后工”这一规律。
《柳子厚墓志铭》随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古今不同
..的一项是()
A.少精敏,无不通达
.. B.议论证据
..古今
C.居闲益自刻苦
..,务记览 D.而其人自视以为
..得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
..的一项()
A.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予犹记蓼洲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B.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请于朝,将拜.疏
C.其俗以男女质.钱则使归其质.
D.虽重得罪,死不恨.仆良恨.修己之不亮
3、下列各种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全都相同
....的一项是()
A.因其土俗,为.设教禁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B.且.万无母子俱往理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
C.士穷乃.见节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
D.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4、下列句子中,全部
..表现柳子厚“节义”的一组是()
①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②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③吾不忍梦得之穷④将拜疏,愿以柳易播
⑤虽重得罪,死不恨
⑥誓生死不相背负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⑥
D. ③④⑤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柳子厚能成为一代文宗,固然与他天资聪颖有关,但与他在困顿中不懈怠,不沉沦,刻苦自励,博闻强识也大有关系。
B.柳子厚为政关心民生疾苦,在被贬柳州期间,因地制宜,推行教化、政令,以移风易俗,从而使得不少人免除了沦为奴婢的苦难。
C.柳子厚为人重情仗义,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能为他人作想,曾冒死上疏朝廷主动请求拿自己将要赴任的柳州与刘梦得将要赴任的播州调换就是明证。
D.韩愈在以当时势利小人落井下石的卑劣行径反衬柳子厚急人之困的高风亮节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少数民族的蔑视。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2)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3)此宜禽兽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北宋词(二)默写检测
1、《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予独爱,,中通外直,,,,。
予谓菊,;牡丹,;莲,。
噫!菊之爱,。
莲之爱,?牡丹之爱,!
2、《踏莎行》秦观
3、《临江仙》晏几道
4、《鹧鸪天》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
5、《清平乐》黄庭坚
除非问取黄鹂。
,。
6、《横塘路》贺铸
若问闲情都几许?,,。
7、《苏幕遮》周邦彦
叶上初阳干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