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导师与分配名额
- 格式:pdf
- 大小:213.11 KB
- 文档页数:3
音乐与舞蹈学类作者:来源:《求学·志愿填报版》2020年第09期选校参考【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国家级特色专业】【“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自定)、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于1964年建立,素有“中国音乐家的摇篮”“中国音乐的殿堂”的美誉。
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国学为根基,独具中国音乐教育和研究特色,培养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等专门人才;以“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为办学理念,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秘书处学校。
中国音乐学院是中国音乐表演艺术研究全球唯一双导师制博士培养单位,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建有“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专业分布为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三大类,设有音乐学系、作曲系、指挥系、声乐歌剧系、国乐系、钢琴系、管弦系、音乐师范教育中心、艺术管理系9个教学系部,另设有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生院、考级艺术中心(美育中心)和附属中学,形成了以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为一体的多层次教学体系。
【学科简介】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具有学士、硕士(1981)、博士(2007)三个层次的培养授予权。
同时音乐学学科还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高等学校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与学院一起始建于1964年,中国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作曲系下设作曲、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配器、视唱练耳六个教研室及电子音乐中心,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培养层次。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建立于1964年9月,前身是民族声乐系和歌剧系,1996年合并为声乐歌剧系至今。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声乐歌剧系已成为中国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方向的重点学科之一,主要培养具有高水平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能力的声乐表演专门人才,现设有民族声乐、美声专业、表演三个教研室和金铁霖中国声乐教研中心。
研究生导师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考核目的 (1)第三章考核内容 (2)第四章考核组织 (2)第五章考核时间和程序 (2)第六章考核结果 (3)第七章附则 (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指学院正式聘任的,具备硕士研究生指导资格的教师,包括已聘任的外单位兼职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第二条 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依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进行。
第二章考核目的第三条 对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是为了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对导师履职情况的评估优化导师队伍,提升导师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与人才培养能力。
第四条 对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考核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要通过考核进一步促进我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第五条 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要突出其指导能力和指导水平,重点是艺术创作与实践的成果、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成果、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考察评估。
通过考核,为提升硕士研究生导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奠定基础,为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提供动力。
第六条 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采取奖优罚劣的原则,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第三章考核内容第七条 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应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治学严谨、为人师表。
对于在研究生入学、课程考试的过程中出现严重错误或徇私舞弊等不良行为,在日常教学中由于疏于管理、研究生出现问题较多的导师实行“一票否决”。
第八条 所有考核的内容都按《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体系》进行量化。
考核结果以所得分值排序。
第九条 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体系分为学术水平与艺术成就、人才培养成果、履职情况与工作态度三个部分。
“学术水平与艺术成就”主要是考核导师在教学与专业建设(附件一)、艺术创作与实践(附件二)、科研成就(附件三)、学术声誉(附件四)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人才培养成果”(附件五)主要考核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含本科生)艺术创作与实践、学术研究等方向取得的成果。
中国音乐学院招生简章中国音乐学院是中国最高水平音乐教育机构之一,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高等艺术学院之一。
学院的创建可追溯至1949年的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音乐学院。
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中国音乐学院已经成为了中国音乐教育、艺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一、录取对象中国音乐学院主要招生音乐相关专业,具体包括声乐、器乐、作曲、指挥、音乐教育、音乐学等专业。
以下是招生具体对象:1.大专毕业生:国家承认的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历有良好音乐功底者。
2.高中毕业生: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取得高中毕业证并通过大学音乐类专业统一招生考试。
3.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6岁及以上,经过特殊试音录取。
二、招生类型中国音乐学院主要招生分为统一考试和自主招生两种类型,具体如下:1.统一考试:是指在教育部规定的统一考试时间内,按照国家招生计划组织选拔学生报考音乐类专业。
2.自主招生:是指在专业音乐教育水平上获得充分认可的学生,可获得自主招生计划额度,不受统一考试招生计划的限制。
三、招生程序1.网上报名:学生首先需要到中国音乐学院官网进行网上报名。
根据报名要求填好报名表,上传报名照片。
报名结束后学生需下载、打印“报名表”、“考生确认表”等材料。
2.审核确认:学校招生办公室对考生进行审核,确定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发放《领取笔试通知单》。
3.现场登记:考生到指定的报名中心现场进行登记。
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本人原始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身份证等材料,领取试卷和相关材料。
4.笔试:考生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统一考试。
考试合格者可以参加面试。
5.面试:考试合格者需要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到学校进行面试。
6.录取:根据考试成绩和面试表现等因素综合评定考生,确认录取名单,从高分到低分依次进行录取。
录取名单公示后,无正当理由不能到校报道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四、招生时间中国音乐学院的招生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份开始。
考生可以在学校官网或其他相关渠道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和通知。
XX音乐学院关于对音乐表演艺术专业各方向
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为加强音乐表演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高其理论研究的能力,本院对音乐表演艺术专业文学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即可安排音乐学或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向教师担任其学位论文指导工作。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由表演方向专业指导教师及其指导的研究生向所在系提出增补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的书面报告。
二、所在系负责人签署意见后与音乐学系或作曲系负责人协商,安排指导教师。
三、担任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者应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四、确定增补的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后,研究生所在系须有书面通知报研究生部备案。
材料包括:
1.由研究生本人、专业导师共同签名认可的要求增补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的书面报告;
2.由研究生所在系及相关的系(音乐学系或作曲系)负责人签署的确定论文指导教师的书面意见。
五、论文指导教师指导论文写作时间为一学年(超过一学年的部分不计工作量)。
工作量的计算同研究生,由研究生所在系负责上报学院人事处。
中国音乐学院2016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接收章程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加大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力度,按照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3〕8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教学厅〔2014〕5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参军入伍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5〕3号)的通知精神,结合本院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1.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的原则。
3.坚持择优录取、宁缺勿滥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学院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推免生接收工作,纪检监察办公室负责监督。
三、接收推免生名额分配根据《关于下达2016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名额的通知》教学司〔2015〕号文件规定,我院2016年共接收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6名。
学院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系的专业设置、学生数和研究生导师数等情况,确定各系接收推免生名额(见附件一)。
四、接收条件1.依据《中国音乐学院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见附件二)的推荐条件,对推免生资格进行复核。
2.我校不接收外校推免生报名,不接受跨专业跨研究方向推免生报名。
五、工作程序1.由学院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接收条件对选报我院推免生申请者的材料进行审查、评议。
确定复试名单。
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向申请者发出复试或不予接收复试的通知。
2.对推免生申请者进行复试。
经复试后由硕士研究生招生委员会确定拟录取名单,并公示7天以上。
无异议的由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通知该考生,方可取得录取资格。
3.纪检监察办公室对接收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中国音乐学院樊禾心樊禾心,女,出生,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硕士学位,现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中国音乐学院樊禾心教授钢琴教研室主任、教授。
自幼学习钢琴,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
自1982年以来从事钢琴教学和演奏工作。
在北京音乐厅和人民大会堂参加过许多重要的国际音乐节和大型演出。
教学成果突出,指导的学生曾在文化部“金钟奖”等许多重大赛事中获奖。
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长期担任钢琴演奏和钢琴教育的研究生导师,同时还担任钢琴主修本科学生、留学生的钢琴教学工作,并面向全院开设了钢琴教学法的公共课程,该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每个学期选修该课程的学生都大大突破选择大课的限制人数,所编教材《钢琴教学论》获首届中国音乐学院课程建设二等奖。
多年来,应邀长期为多家报刊杂志担任现场乐评和唱片评论,发表过数十篇音乐评论文章,主要有:《评李云迪演奏的肖邦谐谑曲和即兴曲》《春风得意马蹄疾-评朗朗的钢琴演奏》《霜印传神应驻魂-普拉特涅夫的演奏特点》《大道不动干戈-评钢琴大师阿什肯纳齐钢琴独奏音乐会》《唯美的波格雷里奇》《肖邦钢琴作品精选解析》《评内田光子与她演奏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等,同时还在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过许多学术文章,主要有《成人钢琴教学的基本特征和非职业化成人钢琴教学的主要特点与方法》、《从学龄前儿童的学习心理特点看钢琴启蒙教学》、《钢琴启蒙教学的基本准备工作》、《钢琴教学中演奏技术的训练》、《钢琴学习中常见的误区及纠正方法》等,并由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了《快乐学钢琴》等三张钢琴教学VCD光盘。
在担负繁重的教学和社会工作同时,历年来坚持结合教学不断进行科研,同时承担了学院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与教学的科研课题。
长期以来关注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针对我国至今缺少对钢琴教学系统理论的研究的现状,参考和研究了与钢琴演奏、教学过程相关的各个学科,如音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学、钢琴教学法、教育方法论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运用系统论和方法论的构架突破原有学科界限,提出了构建横向式发展的边缘学科钢琴教学论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三十万字的专著《钢琴教学论》,入选《高等教育新视野》丛书,获得了学院首届教学成果奖。
附件2:中国音乐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为适应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推进我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教学改革的实施,调动全院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2002年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特制订中国音乐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一、教师的工作量按课时计算。
一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教师每周的岗位工作量为20个标准课时(承担教学任务的系领导每周岗位工作量为16个标准课时)。
岗位工作量每四周统计一次。
二、课程类别及课时比:课程按性质分为个别课、技能类集体课、史论类集体课,工作量按课时比(指实际课时和折算课时的比率)计算。
(一)个别课:采取一对一授课形式。
课时比为1:1。
(二)技能类集体课:包括视唱练耳、以教唱、演奏为主的民族音乐课、声乐演唱风格课、合唱合奏、乐种课、室内乐、形体、表演、英语、体育课等,人数和课时比对应如下:20-40人,课时比1:1.541-60人,课时比1:2.060人以上,课时比1:2.5(三)史论类、作曲技术理论类集体课,人数和课时比计算对应如下:40-60人,课时比1:2.060人以上,课时比1:2.5(四)集体课分班原则:技能类集体课最低开班人数为20人,史论类集体课最低开班人数为40人;因专业特点形成的自然班和组织教学需要而不满开班人数下限的课程,经教务处审核,主管院长批准,按实际人数开班,课时比按相应类别的最低限计算方法计算。
三、作曲系和指挥系的和声、复调、管弦乐法等A类课程的个别批改作业课,每2人计标准课时1节,曲式与作品分析A 类课程的个别批改作业课,每3人计标准课时1节,B类课程改题课为2节集体课,原则上不分班改题。
四、硕士研究生主课按1:1.5课时比计算,博士研究生主课按1:2.0课时比计算。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其他类课程在本科生课程的基础上加0.5。
五、教职人员组织并指导学生的课外集体外出的艺术实践、社会实践,平均每天按8个课时计算,课时比按1:0.5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