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精华之十大名曲..
- 格式:pps
- 大小:3.37 MB
- 文档页数:12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轮回千载时光去,历史长歌代相传,大家好,我是轮回千百。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中国在每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崭露头角,而今天我们要说得就是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十首金曲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中国风采。
第一首,摔琴绝弦,天涯何处觅知音——《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相传在先秦时期,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
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
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
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
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
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
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
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
待风平之后,一轮中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
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
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几首经典的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1.《二泉映月》:作曲家为古琴演奏家傅聪。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月亮的赞美和思念。
曲子以缓慢的旋律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旋律优美、简洁,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精神。
2.《梅花三弄》:作曲家为明代琴师姚履仁。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梅花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梅花的形态、花香和花意。
整首曲子旋律简洁、清新,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追求。
3.《大鼓打碗》:作曲家为清代民间艺人。
这首曲子以大鼓和碗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曲子以激烈的鼓点和碗声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节奏明快、热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4.《广陵散》:作曲家为唐代琴师吕洞宾。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广陵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广陵的山水、人文和风情。
整首曲子旋律婉转、悠扬,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上这些中国器乐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中国
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和品味。
中国十大名曲欣赏中国拥有丰富而悠久的音乐文化,以及各式各样的著名音乐作品。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曾影响过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音乐方面,无论是传统歌曲还是现代歌曲,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中一些曾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曲目,被视为中国的“十大名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
首先,我们来听一听《燕归巢》。
这首传统民歌由宋曲家白洁公主创作,由太原曲家胡启开创作,最初被记录为太原曲。
旋律清新安详,歌词勾勒了婉转悠扬的美丽意境,描写了归山探亲的情景,在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其次,我们来欣赏一下《念奴娇》。
这首传统曲子由明朝朱雀抄家、钱彩稻亲自操刀,有“唱出红颜怨”的传奇故事。
清新抒情,用荷锄在水里打拍做伴奏,更为悲凉,使人心生感动,被视为“音乐之母”。
第三,我们来听一听《十面埋伏》。
这首具有浓重历史背景的古老民歌,便是清朝宪兵征讨叛军的战斗歌曲,突出了兵士的无畏精神,用紧凑的节奏来描绘出血腥的战场,朗朗上口,更具有火热的斗志。
第四,我们来听一听《千古绝唱》。
这首古诗词的歌曲由北宋的圣人苏轼创作,以古楚辞的风格加以改写,内容深刻,文字婉约,传达了人生及其意义,以及追求幸福的志愿,在大自然中释放自我,让人们坚定信念、安然度日。
第五,我们来听一听《梅花三弄》。
这首古典经典曲子,由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以瑰丽的曲调和优雅的文字,配上古筝的轻轻弹奏,轻快自然,洋溢着乐观、欢快的气氛,让人献上膝盖倾听,久久不忍离去。
第六,我们来欣赏一下《念慈悲》。
这首清朝时期出自陈继嗣之作,以宁静真诚的词句,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社会治安、君臣关系及法律效力等方面的诉求,深具象征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第七,我们来欣赏一下《南乡子》。
这首经典曲目,出自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旋律柔美宁静,歌词抒发了苏轼的思乡之情,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深切怀念,诉说着他对家乡的痴心,也抒发出他浓厚的感情色彩。
第八,我们来欣赏一下《五更歌》。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我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属于古代大型琴曲,它最早出现在汉代。
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最多的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
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为了不连累母亲,自己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汉族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3、《平沙落雁》《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
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
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岸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
琵琶演奏十大名曲琵琶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琵琶被视为重要的乐器之一,不仅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还流传到周边国家,成为世界音乐的一部分。
琵琶演奏十大名曲是指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首琵琶曲,它们分别是:1. 《广陵散》:这是一首古老的传统琵琶曲,被认为是中国琵琶音乐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源于古代楚国,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十面埋伏》:这是一首著名的战争题材琵琶曲,描绘了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一场战役。
这首曲子旋律激昂、气势磅礴,是琵琶演奏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夕阳箫鼓》:这是一首充满诗意的琵琶曲,描绘了古代文人雅士的悠闲生活和诗情画意。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流畅,是琵琶演奏的经典之作。
4. 《阳春白雪》:这是一首充满阳春白雪气息的琵琶曲,象征着纯洁、高雅的品质。
这首曲子旋律清新、流畅,是琵琶演奏的代表作品之一。
5. 《彩云追月》:这是一首充满浪漫气息的琵琶曲,描绘了月光如水、彩云追月的唯美景象。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流畅,是琵琶演奏的经典之作。
6. 《霸王卸甲》:这是一首充满战争气息的琵琶曲,描绘了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一场战役。
这首曲子旋律激昂、气势磅礴,是琵琶演奏的代表作品之一。
7. 《月儿高》:这是一首充满梦幻气息的琵琶曲,描绘了古代文人雅士的悠闲生活和诗情画意。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流畅,是琵琶演奏的代表作品之一。
8. 《胡笳十八拍》:这是一首充满悲壮气息的琵琶曲,描绘了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壮烈场面。
这首曲子旋律高亢、激昂,是琵琶演奏的代表作品之一。
9. 《广陵散》:这是一首古老的传统琵琶曲,被认为是中国琵琶音乐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源于古代楚国,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彝族舞曲》:这是一首充满彝族风情的琵琶曲,描绘了彝族人民的热情、豪放和快乐。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流畅,是琵琶演奏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些琵琶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中国十大名曲欣赏第一篇:中国十大名曲欣赏中国十大名曲欣赏------------------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俞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别子后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之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1、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琴曲又名《广陵止息》。
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稽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现存琴谱最早见於《神奇秘谱》。
又名《广陵止息》。
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积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又一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
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
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与正史有出入)。
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
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
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
中国名曲鉴赏
中国的名曲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
1. 渔舟唱晚:这是一首广东民歌,描绘了渔夫在傍晚时分返航的情景,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而闻名。
2. 茉莉花:这是一首江南民歌,以其简单与优雅而受到喜爱。
它表达了对清新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小河淌水:这是一首山西民歌,它抒发了对故乡美景的赞美,旋律明快,活泼欢快。
4. 平湖秋月:这是一首江南古曲,通过音乐描绘了秋天湖面上的月光和静谧氛围,给人带来宁静和思考。
5. 歌唱祖国:这是一首标志性的中国合唱曲,被广泛用于各种庆典和慈善活动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6. 清明上河图:这是一首古琴曲,以清明节期间的繁华景象和人物活动为题材,通过琴音展现了历史与人文的魅力。
以上仅为中国名曲中的一小部分,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瑰丽的作品,你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探索来了解更多中国名曲。
中国笛子十大名曲赏析(曲谱欣赏简介)中国十大竹笛名曲笛子十大名曲是姑苏行,春到湘江,喜相逢,牧笛,小放牛,牧民新歌,鹧鸪飞,黄莺亮翅,五梆子,扬鞭催马运粮忙这十首曲子。
NO1:姑苏行姑苏行《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
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
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
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
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
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
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NO2:春到湘江春到湘江《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浓郁。
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
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
如歌的行板那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柔美动人;中段由羽调式转同宫徵调式,意境清新。
欢腾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戏韵味,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笛声里。
几翻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
演奏宜使柔润与激情交互辉映,以把深切的情谊富有神韵的呈现出来。
吐音清秀通畅,干净利索,并注意安排好吸气点。
各音区要变换自如,高音要富于共鸣感。
NO3:喜相逢喜相逢此曲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
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
以散板的形式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
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
表现返回家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
气氛更为热烈,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NO4:牧笛牧笛《牧笛》作于1958年。
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
中国十大经典古筝名曲古筝是我国传统的基弦乐器,属于一种古老的乐器,是我们民族乐器的瑰宝,外形古朴典雅,声音优美动听,自古至今流传下来很多古筝名曲,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十大经典古筝名曲。
1.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最早的时候是一首古琴曲,随着历史的演变,后世把它分为高山和流水,两首乐曲,而同名古筝曲和古琴曲没有太大关系。
2. 汉宫秋月汉宫秋月这首曲子是为了古代宫女创作的一首曲子,主要表现出宫女们在深宫当中的哀怨愁绪。
这首曲子也是分为二胡,琵琶,古筝,江南丝竹等很多种演奏方式。
3. 梅花三弄这首曲子的曲调优美动听,最开始的时候这是一首琴曲,后来被改编成了古筝名曲,到了现在演奏的方式也分为很多种,古琴古筝等都可以演奏。
4. 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一首歌,著名的古筝名曲,是属于现代创造的一首乐曲。
这首曲目在如今非常流行,现在也被改编成了小提琴版和电子琴版。
5. 寒鸦戏水寒鸦戏水是属于潮州音乐,主要描写寒鸦在水里面悠闲自得的场景,旋律优美清新。
给人一种非常轻松自在的感觉。
6. 战台风战台风也是近代创作的这首古筝曲创作于1965年是上海码头的工人和台风搏斗为灵感创作的一首古筝名曲。
7. 出水莲这首古筝名曲的曲调古朴淡雅,优先速度轻快,以典雅清新的旋律表现出出水芙蓉的神态和气质。
8. 柳青娘这首古筝曲最早的时候是元明杂剧的词牌,在历史当中不断的演变,我来转换为纯气,乐曲可以由多种乐器演奏。
9. 庆丰年庆丰年是一首古筝独奏曲,是1955年创作的利用多变的手法,表现出小桥流水的旋律,也能够体现出锣鼓喧天的喜庆。
10. 林冲夜奔林冲夜奔是浙江古筝派的代表曲目,主要表现为林冲的气愤,无奈以及悲壮的心情,用了比较复杂的手法,弹奏出来的古筝名曲。
国乐精华之十大民歌以作品产生的大致年代先后为序一、《天涯歌女》(02:32)二、《在那遥远的地方》(03:51)朱哲琴的另种唱法(05:21)三、《半个月亮爬上来》(02:30)四、《康定情歌》(02:44)五、《紫竹调》(02:27)远征的唱的不同版本(02:21)六、《敖包相会》(02:50)七、《茉莉花》(02:14)八、《蝴蝶泉边》(04:39)九、《草原之夜》(03:28)朱哲琴的另种唱法(03:51)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02:23)一、《天涯歌女》《天涯歌女》是1941年上海国泰影片公司拍摄的《马路天使》中的插曲,词曲作者分别是鼎鼎大名的田汉(1898-1968,国歌的词作者)和贺绿汀(1903-1999,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由30、40年代著名的歌星“金嗓子”周璇(1920-1957)演唱。
曲调采用了江南民歌的音乐素材。
而周璇也凭借在此片中的出色表演一举奠定了她在当时上海电影界以及后来中国电影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而提到这部电影《马路天使》,就不能不提也为此片谱写过插曲的、当时有“歌王”之称的陈歌辛(1914-1961)。
他是当时最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是40年代的一首《玫瑰玫瑰我爱你》。
旋律奔放、节奏明快,巧妙地将典型的中国民族音调与跃动的现代城市节奏相融合——特别是在50年代被译成英语传入美国,并由Frank Laine加以爵士化的演绎后,使之更为国际化,从而荣登美国1951年流行音乐排行榜(Billbroad)榜首。
这是到今天唯一一首由中国人创作的Billbroad榜首歌曲。
另外,他的儿子就是写出《梁祝》等著名作品的作曲家陈刚。
这里播放的是周璇在《马路天使》中演唱的原始录音。
歌词: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
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
哎呀哎呀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
家山呀北望,泪呀泪沾襟。
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
哎呀哎呀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
人生呀谁不惜呀惜青春。
中国名家名曲珍藏版中国名家名曲珍藏版第一部分:古典音乐1.《广陵散》 - 王母娘娘《广陵散》是中国古代琴曲的代表作之一,据说是由王母娘娘亲自创作的。
它以悠扬、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琴技驰名古今,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瑰宝之一。
2.《平湖秋月》 - 高山流水《平湖秋月》是中国古代笛子曲目的经典之作,由高山流水创作,并被传颂至今。
它将秋天的湖水与明月相融合,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3.《赛马》 - 李白《赛马》是中国古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歌,被吟唱为歌曲后被广为流传。
它以优美的旋律和激越的节奏展现了赛马盛况,表达了李白对豪情壮志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4.《千里姻缘一线牵》 - 杨洪基《千里姻缘一线牵》是中国现代流行歌手杨洪基演唱的一首歌曲,曲风融合了古典与流行元素。
它以温柔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讲述了爱情的力量能超越时空和距离的感人故事。
第二部分:民间音乐1.《茉莉花》 - 陈歌辛《茉莉花》是中国民间歌曲的经典之作,由陈歌辛演唱。
它以清新的旋律和简练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小苹果》 - 罗海琼《小苹果》是中国民间歌曲中的热门歌曲之一,由罗海琼演唱。
它以活泼的旋律和搭配欢快的舞蹈成为快乐的象征,广受欢迎。
3.《茫茫人海》 - 张雨生《茫茫人海》是中国民谣歌手张雨生演唱的一首歌曲,被誉为中国的音乐传世之作。
它以深情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唱出了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寻觅爱情的难题和追求。
4.《映山红》 - 刘明湘《映山红》是中国民间山歌的代表作之一,由刘明湘演唱。
它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农民劳动的辛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部分:现代流行音乐1.《童年》 - 张杰《童年》是中国流行歌手张杰演唱的一首歌曲,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
它以深情的嗓音和动人的旋律,唱出了对童年美好回忆和对成长的思考与追忆。
2.《岁月神偷》 - 金玟岐《岁月神偷》是中国流行歌手金玟岐演唱的一首歌曲,走红于互联网。
国乐精华之⼗⼤民歌⾸⾸经典,曲曲动听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故事但有些歌可以跨越时光从古⾄今,⽆论东西南北,不同的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候、语⾔、⽂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会产⽣风格各异的民歌作品。
这些作品,是特定区域⼈们劳动和⽣活的真实写照和艺术体现;这些作品,具有很⾼的传播价值与⽂化价值。
1《茉莉花》《茉莉花》是⼀⾸曲调优美流传久远的中国民歌,最早名叫《双叠翠》,⼜被称为《鲜花调》或《茉莉花》。
歌曲通过对茉莉花清纯芬芳的赞美,含蓄地表现了男⼥间淳朴的爱情,优美的旋律则表达了⼈们对⽣活和美的热爱。
2《紫⽵调》《紫⽵调》是⼴泛传播于吴语区(苏南、上海、浙江⼤部、皖南等)的传统⼩调歌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歌。
经过历代艺⼈的传唱和修改,各地的《紫⽵调》都加⼊了⾃⼰的地⽅特⾊,在⾳节的处理上有所不同。
但其词其曲,皆有浓厚的吴风。
3《在那遥远的地⽅》《在那遥远的地⽅》是电影《⼩城之春》的插曲,由王洛宾创作。
这⾸歌既有哈萨克民歌的特⾊,⼜有青海藏族民歌的风格,是王洛宾最珍视的歌,也是王洛宾歌曲中艺术评价最⾼的歌曲,被赞为“艺术⾥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
4《半个⽉亮爬上来》《半个⽉亮爬上来》是王洛宾根据西北地区民间⾳调创作的⼀⾸民歌。
既保留了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质朴⽆华,⼜显现了⾼超的艺术表现⼿段,因其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易于学唱⽽流传全国。
5《康定情歌》《康定情歌》是四川康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歌,经江定仙编曲、由喻宜萱1947年4⽉19⽇在南京演唱。
此后《康定情歌》在全国流传,⽽且声名远扬海外,得到各国⼈民的喜爱。
6《敖包相会》《敖包相会》是电影《草原上的⼈们》的插曲。
这⾸歌不仅描绘了草原夜空的辽阔、明朗,同时也诉说着⼈世间美好的爱情故事。
历经半个多世纪,依旧传唱不衰。
7《天涯歌⼥》《天涯歌⼥》是1937年中国电影《马路天使》的主题歌之⼀,由⽥汉作词,贺绿汀作曲。
该作品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繁华之景,灯红酒绿的城市风貌,也反映了门户⼤开后,上海在西⽅⽂明的影响下,演奏乐器和⾳乐风格的变化。
国乐精华之十大名曲以作品产生的大致年代先后为序一、《流水》(古琴)(04:54)二、《阳春白雪》(琵琶)(07:27)三、《十面埋伏》(琵琶)(09:01)四、《广陵散》(古琴)(06:10)五、《梅花三弄》(古筝、洞箫合奏)(08:53)六、《阳关三叠》(古琴)(05:02)七、《春江花月夜》(古筝)(09:03)八、《渔舟唱晚》(古筝)(03:27)九、《良宵》(二胡)(06:09)十、《二泉映月》(二胡)(06:09)一、《流水》(古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不必再多说什么了。
《高山流水》的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后分为《高山》、《流水》两曲。
“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后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经常被后人演奏者多为《流水》。
此曲曾入选美国70年代的“旅行者2号”飞船的太空唱片,在太空中播放,向外星文明展示人类文明的精华。
此太空唱片的使用寿命据估计超过地球的年龄,也就是说在地球毁灭之后,这首曲子仍然存在。
二、《阳春白雪》(琵琶)战国时楚人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者弥寡……”看来,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者,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对立了。
可惜后世只传下了这首“阳春白雪”。
此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三、《十面埋伏》(琵琶)此曲描写的是韩信以“十面埋伏”在垓下大败楚霸王项羽的战争场面。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意境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四、《广陵散》(古琴)东汉蔡邕的《琴操》中记载有与此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
一、《春江花月夜》民乐合奏(第十一册第二课)二、《十面埋伏》琵琶独奏一把乐器,奏出千军万马三、《渔舟唱晚》古筝曲(第十册第一课)四、《高山流水》古琴曲五、《夜深沉》京胡独奏六、《春节序曲》民乐合奏七、《彩云追月》民乐合奏八、《二泉映月》二胡独奏九、《金蛇狂舞》十、《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十一、《霓裳羽衣曲》十二、《夕阳萧鼓》十三、《平湖秋月》十四、《海青拿天鹅》十五、《出水莲》十六、《梅花三弄》十七、《月儿高》十八、《广陵散》十九、《长门怨》二十、《阳春白雪》二十一、《百鸟朝凤》二十二、《采茶灯》二十三、《胡笳十八拍》二十四、《彝族舞曲》二十五、《牧笛》二十六、《紫竹调》二十七、《怀乡行》二十八、《江河水》二十九、《战马奔腾》三十、《赛马》二胡独奏黄海怀曲(第七册第五课)三十一、《快乐的啰嗦》弹拨乐合奏张式业(第二册第五课三十二、《丰收锣鼓》民乐合奏彭修文、蔡惠泉曲(第三册第二课)三十三、《步步高》三十四、《喜洋洋》三十五、《战台风》古筝独奏王昌元曲(第七册地三课)三十六、《草原英雄小姐妹》琵琶协奏曲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曲(第8 册第六课)三十七、《采茶舞曲》周大风词曲(第八册第四课)三十八、《平沙落雁》三十九、《阳关三叠》四十、《花好月圆》黄贻钧曲民乐合奏(第1十一册第二课)四十一、《瑶族舞曲》刘铁山、茅沅曲民乐合奏(第十一册第六课)四十二、《苗岭的早晨》陈刚曲民乐合奏(第十一册第六课)四十三、《阿细跳月》秦鹏章改编(第十二册第六课)四十四、《老虎磨牙》四十五、《凤凰展翅》胡天泉曲笙独奏(第六册第五课)四十六、《将军令》四十七、《寒鸦戏水》四十八、《旱天雷》四十九、《长城随想》二胡协奏曲五十、《汉宫秋月》五十一、《苏武牧羊》五十二、《空山鸟语》刘天华曲(第九册第七课)五十三、《阳春白雪》五十四、《渔樵问答》五十五、《雨打芭蕉》乐曲及相关介绍一、《春江花月夜》民乐合奏(第十一册第二课)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中国十大古曲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中国爱乐乐团演奏十大名曲摘要:一、中国爱乐乐团简介二、中国爱乐乐团演奏的十大名曲三、每首名曲的演奏乐器及特点四、中国爱乐乐团的成就与影响正文:**一、中国爱乐乐团简介**中国爱乐乐团,成立于2000年5月25日,是在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基础上组建的国家级交响乐团,直属于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由中央电视台管理。
乐团以推动我国的交响乐事业为使命,确立了国内一流、亚洲前列、世界著名的发展目标。
自成立以来,乐团在艺术总监余隆的指挥下,举办了许多场音乐会,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二、中国爱乐乐团演奏的十大名曲**1.梅花三弄(编钟与乐队):原为一首古琴曲,由彭修文改编为编钟与乐队演奏。
乐曲旋律优美刚劲,清秀高雅。
2.月儿高(民乐合奏):古曲,由彭修文改编。
乐曲描述了祖国山河美丽壮阔的夜色,抒发热爱祖国的激情。
3.塞上曲(琵琶与乐队):古曲,由张大森改编。
原为清末李芳园根据华秋萍《琵琶谱》中五首小曲加以发展组合而成。
4.汉宫秋月(二胡):传统乐曲,描绘了古代宫女的悲怨之情。
5.广陵散(古琴):古琴名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6.高山流水(古筝):古筝名曲,展现了山水之美。
7.十面埋伏(琵琶):琵琶名曲,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8.平沙落雁(宋琴):古琴曲,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
9.渔樵问答(琴、箫):古琴与箫的对话,展现了渔樵生活的乐趣。
10.夕阳萧鼓(琵琶、箫):琵琶与箫的合奏,展现了夕阳西下时的宁静与美好。
**三、每首名曲的演奏乐器及特点**以上十大名曲,涵盖了多种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琴、琵琶、二胡、古筝、编钟等。
每首曲子都有其独特的演奏乐器和表现手法,例如古琴的悠扬、琵琶的激昂、二胡的抒情等。
这些乐器在演奏时,既有独奏的部分,也有合奏的部分,共同构建出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四、中国爱乐乐团的成就与影响**自成立以来,中国爱乐乐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9年4月,乐团被英国《留声机》杂志评为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乐团。
国乐精华之十大名曲
以作品产生的大致年代先后为序
一、《流水》(古琴)(04:54)
二、《阳春白雪》(琵琶)(07:27)
三、《十面埋伏》(琵琶)(09:01)
四、《广陵散》(古琴)(06:10)
五、《梅花三弄》(古筝、洞箫合奏)(08:53)
六、《阳关三叠》(古琴)(05:02)
七、《春江花月夜》(古筝)(09:03)
八、《渔舟唱晚》(古筝)(03:27)
九、《良宵》(二胡)(06:09)
十、《二泉映月》(二胡)(06:09)
一、《流水》(古琴)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不必再多说什么了。
《高山流水》的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后分为《高山》、《流水》两曲。
“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后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经常被后人演奏者多为《流水》。
此曲曾入选美国70年代的“旅行者2号”飞船的太空唱片,在太空中播放,向外星文明展示人类文明的精华。
此太空唱片的使用寿命据估计超过地球的年龄,也就是说在地球毁灭之后,这首曲子仍然存在。
二、《阳春白雪》(琵琶)
战国时楚人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者弥寡……”
看来,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者,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对立了。
可惜后世只传下了这首“阳春白雪”。
此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三、《十面埋伏》(琵琶)
此曲描写的是韩信以“十面埋伏”在垓下大败楚霸王项羽的战争场面。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意境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四、《广陵散》(古琴)
东汉蔡邕的《琴操》中记载有与此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
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
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
于是,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已当然也是壮烈身亡了。
近代琴家杨时百,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
此曲听来隐隐有英雄气,盖非无因。
虽然西晋嵇康临刑前弹奏此曲,并叹曰:“《广陵散》于今绝矣!”其实此曲并未失传。
现在普遍认为明人朱权的《神奇秘谱》所载的曲谱为真本。
五、《梅花三弄》(古筝、洞箫合奏)
关于此曲的来历,一般认为是源自《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故事。
《世说新语·任诞》载:桓伊(字子野)善吹笛,王微之(字子猷)早闻其名,但两人从未谋面。
一次王徽之乘舟将发,这时岸上过来一队车马,从人告诉他车中坐的就是桓伊。
于是王徽之邀请桓伊演奏。
桓伊下车,坐胡床吹笛,奏三调后即离去。
随后,客主两人乘车上舟各奔前程,从头至尾,不交一言。
而这首《梅花三弄》,据说就是桓伊当时演奏的曲子。
此曲另有筝、小提琴等演奏的其他版本。
但依在下浅见,表现孤傲的梅花,恐怕还是洞箫更合适一些。
而且在中国传统的神话中,仙人大多也是吹箫的,这与梅花身份的高洁正好也是一个映衬。
六、《阳关三叠》(古琴)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而谱写的一首琴歌。
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
唐末时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
”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
流传下来的各种版本基本都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七、《春江花月夜》(古筝)
《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阳箫歌》、《浔阳夜月》。
大概得名于唐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
所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情景,在此曲中用细腻、委婉的旋律得到了完美的表达。
海外华人中此曲享有盛名
八、《渔舟唱晚》(古筝)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曲,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
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直至月光如水、万家灯火的动人画面。
有关乐曲的由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一种认为是30年代中期古筝家娄树华根据明、清时期的古曲《归去来》加以改编而成的,另一说法是山东古筝家金灼南早年将家乡的民间传统曲《双板》等乐曲改编而成的。
九、《良宵》(二胡)
此曲由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及教育家刘天华先生(1895-1932)作于1927年,原名《除夜小唱》。
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
十、《二泉映月》(二胡)
《二泉映月》的曲作者叫华彦钧(1893-1950),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人。
他从小随做道士的父亲在道观里长大,道士们做道场用的乐器竹笛、三弦、二胡、琵琶等乐器他逐渐地全都学会了。
十五、六岁时,他已成长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
1928年,他双目失明,人们从此习惯地叫他“瞎子阿炳”。
由于社会动乱,生活无着,道产也变卖一空,他开始了流浪的卖艺生涯。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种比乞丐强不了多少的流浪卖艺中度过的。
阿炳演奏的许多乐曲,都是他自编的,《二泉映月》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乐曲就像他悲惨一生的真实写照,作品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
1950年暑假,当时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杨荫浏(1899-1984)、曹安和(1914-2004)两位音乐家,携带学院刚刚买到的一台进口钢丝录音机回到家乡无锡,找到久仰大名的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
当时阿炳已经多年不演奏乐器了,手头也没有乐器,杨荫浏就从乐器店现买了琵琶、二胡各一把,阿炳练习了三天之后,录下了《二泉映月》等两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
第二年当他们再去看望阿炳时,这位饱经沧桑的民间音乐家已经因病去世了,他们录制的《二泉映月》等乐曲,成了阿炳仅存于世的绝响。
当年为《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录音后,杨荫浏问起这首乐曲的曲名,阿炳说这首乐曲没有名字,是他随便拉的。
杨荫浏又问他常在什么地方拉,他说在街头,也常在惠山的亭子上拉。
因为惠山脚下有一泓美丽的泉水,名为“天下第二泉”,杨荫浏说,那就叫《二泉映月》吧!此曲的曲名就从此而来。
据中央音乐学院终生院长赵沨先生回忆:“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是: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中央音乐学院第一次听到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时泪流满面的情况,并且以东方人所特有的那种虔诚的态度来说:这种音乐只应该跪下去听,并且真正的从椅子上顺势要跪下去,当我枝着他的手又把他扶在座位上之后,他又哺哺地向我说:如果我听了这次演奏,我昨天绝对不敢指挥这个曲目,因为我并没有理解这首音乐,因此,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
国乐精华之十大名曲(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