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三课
- 格式:ppt
- 大小:6.15 MB
- 文档页数:4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笔记整理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禅让制:尧舜禹时期,采用民主推举的方式,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世袭制: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诸侯,由诸侯管理地方。
2、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秦始皇实行了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
三公九卿制: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和九卿,分管负责管理国家各方面事务。
郡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设郡守和县令管理地方。
3、汉朝的政治制度
汉承秦制: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也保留了分封制,设立了诸侯国。
郡国并行制: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又设立了封国,与郡县并存。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通过“推恩令”、“酎金夺爵”等措施,削弱诸侯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唐朝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诗词歌赋,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负责决策,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负责执行。
5、元朝的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元朝将地方分为行省,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行省内部事务由行省自行管理。
这一制度奠定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笔记一、历史背景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发展和衰落过程。
从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战国时期,再到秦汉帝国的建立与统一,以及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更替,中国历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
这一过程中,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政治制度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核心。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确定了家族内部的等级制度和权力传承方式;分封制则是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由王室子弟或功臣担任诸侯,管理各地事务。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各诸侯国纷纷进行改革,强化中央集权,推行县制等制度。
同时,士人阶层崛起,百家争鸣,形成了各种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
秦汉帝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如推行法家思想、实行土地国有化、建立严格的户籍制度等。
汉朝则在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政治制度,如设立郡县、推行察举制等。
唐宋元明清: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宋朝推行文人政治,建立了科举制度;元朝则实行行省制和蒙古人担任地方官的制度;明清时期则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如明朝废除丞相、设立东厂等特务机构,清朝则推行奏折制度和密折制度等。
三、经济形态夏商周三代:这一时期的经济形态主要是以青铜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同时商业也得到了初步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和普及,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同时,商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诸侯国纷纷设立关市税以控制商业活动。
秦汉帝国: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后,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汉朝则实行“均输法”和“平准法”,对商业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调控。
唐宋元明清:这一时期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朝的坊市制度、宋朝的市易法和元朝的商税制度等都对商业活动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调控。
同时,各种手工业行业也得到了发展,如纺织、造纸、陶瓷等。
四、文化传统夏商周三代:这一时期的文化传统以祭祀和卜辞为主要特点,同时出现了《易经》、《尚书》等早期文献。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知识点归纳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中央集权的发展。
- 汉朝。
- 汉初,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实行郡国并行制。
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想以此巩固刘姓天下。
但后来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中央构成威胁。
-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 唐朝。
-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
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 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 北宋。
- 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 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 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这些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 元朝。
- 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 君主专制的演进。
- 汉朝。
-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 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 魏晋南北朝。
- 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 唐朝。
- 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笔记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
以下是关于这一课的详细笔记:一、分封制1. 定义:分封制是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建立封国的制度。
2. 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 内容:-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 影响:-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二、宗法制1. 定义:宗法制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问题上矛盾的制度。
2. 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 内容:-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4. 作用:-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家国密切结合。
三、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3. 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
这些制度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备考过程中,要重点掌握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概念、特点、作用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变。
同时,还要注意了解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全面把握古代中国的历史脉络。
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知识点总结
嘿,同学们!今天咱来聊聊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的知识点呀!这可太重要啦!
先说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吧,我的天哪,这家伙真牛啊!他就像一个厉害的将军,率领着大军一路冲锋陷阵,把六国一个一个地给收服了!你说厉害不厉害?他统一度量衡、文字这些,就好比是给混乱的世界制定了一套规则,让一切都变得有条有理起来。
再看秦朝的政治制度,那皇帝制度简直霸气侧漏啊!皇帝就像是坐在龙椅上的老大,掌控着一切,其他人都得听他的。
还有那三公九卿制,这不就像一个庞大机器里的各个零件嘛,相互协作,维持着国家的运转呀。
然后说说郡县制,这可真是个创新玩意儿!就像在国家这张大地图上划分出一个个小方格,每个方格都有专门的人管理,多高效啊!它可比之前的分封制靠谱多啦,能更好地控制地方呢。
秦朝的法律也很严格呀,就像给人们上了一道道紧箍咒,谁敢乱来就等着被收拾吧!但是呢,也正是因为法律太严格,搞得老百姓压力山大呀。
同学们,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有意思呀?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多么伟大的壮举,政治制度又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能从中学到好多呢!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呀,它让我们了解过去,也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总之,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的知识点绝对值得我们好好钻研,大家可别偷懒哦!。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笔记一、背景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本课将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探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规律。
二、内容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初创时期。
夏朝建立了王位世袭制,确立了国王的绝对权力。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即国王直接统治王畿地区,而其他地区则由贵族统治。
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将领土划分为诸侯国,由诸侯和卿大夫进行统治。
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等级分明、宗法色彩浓厚。
秦汉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时期。
秦朝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郡县,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实行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
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隋唐的政治制度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时期。
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将行政权力划分为三个部门,相互制约。
唐朝继承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典范。
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科举制、文官制度、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衰落时期。
宋朝实行两府三司制,即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三个部门相互制约。
元朝实行行省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明朝实行内阁制,内阁成为皇帝的辅政机构。
清朝实行军机处制,军机处成为皇帝的秘书机构。
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君主专制、官僚腐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三、特点等级分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具有等级分明的特点,不同等级的人享有不同的权利和地位。
宗法色彩浓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家族观念和血缘关系在政治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特点,中央政府对地方有一定的控制力,但地方也有一定的自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