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 格式:pdf
- 大小:605.63 KB
- 文档页数:97
举例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复合材料并说明它的制备应用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具有优于单一材料的特性和性能。
下面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复合材料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1.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将预浸的碳纤维布固定于特定形状的模具上,然后将其浸渍于环氧树脂基体,并经高温烘干固化。
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轻质高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如飞机机身、汽车车身以及高尔夫球杆等。
2.玻璃钢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在玻璃纤维布上涂覆树脂,通过手工层叠、模压或者喷涂等方式制备而成。
应用:玻璃钢复合材料具有耐腐蚀、高强度等特点,常应用于建筑、船舶、化工设备等领域,如泳池、船体以及储罐等。
3.铝塑板:制备方法:将涂覆有胶粘剂的铝箔与聚乙烯塑料薄膜复合而成。
应用:铝塑板重量轻、耐热耐腐蚀,广泛应用于装饰、广告标牌、室内隔断等领域。
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将纤维或者颗粒等增强材料与热塑性或者热固性聚合物基体混合,并加热熔融、塑炼或固化成型。
应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尺寸稳定性和耐磨性,常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设备以及家居用品等领域。
5.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将金属基体与非金属相如陶瓷、纤维等相结合,常使用粉末冶金、堆叠压制、熔融浸渍等方法制备。
应用: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温强度、耐磨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能源、汽车等领域,如航空发动机叶片、刀具等。
以上仅是日常生活中复合材料的一些例子,复合材料的种类繁多,各种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都有。
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通常涉及到材料选择、预处理、原料混合、成型、加工等多个步骤,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对于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性能和降低材料的成本,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一种由聚合物基质和添加剂、填充物等组成的多相材料,其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材料可以通过调整其配方及制备工艺来获得不同的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领域包括汽车、航空航天、建筑等。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包括原材料选择、预处理方法及工艺控制等过程。
其中,原材料选择是制备过程的关键,主要有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要求的性能选择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基质和添加剂;二是根据需要的材料结构和形态选择合适的填充物。
在原材料选择方面,不同的聚合物基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用树脂、热塑性弹性体等材料。
同时,由于复合材料体系中添加剂/填充物的种类和分散度等因素会对材料综合性能产生影响,应根据应用环境、功能和性能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添加剂/填充物。
预处理方法方面,它是制备复合材料的重要工艺环节。
针对不同的填充物形态及表面性质的不同,需要采取一系列处理措施使其与聚合物相互结合。
例如,对于填充物比较粗大且表面粗糙或表面有氧化处理的的玻璃纤维等,可以采用多层镀浆或表面处理的方法使其表面变得光滑均匀;对于比较细小的填充物,可以采用表面改性的方法增强其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力。
工艺控制方面,它是制备复合材料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工艺流程中,需要对各个阶段进行合理地控制。
例如,在混合阶段中,需要控制混合时间和加热温度等参数,以保证各种原材料充分混合,并且获得合适的表面质量;在成型阶段中,需要控制成型温度、成型压力及工艺时间等参数,以获得合适的硬度、强度、韧性值和表面质量等等。
总之,通过优化材料配置方案、预处理方法及工艺控制等环节,可以获得结构完整、性能优良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而且,这种材料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和需求进行调整,因此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适应性。
在实际应用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会应用这种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备一、引言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建筑等。
本文主要讨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二、材料选择和设计1.材料选择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由基础聚合物和强化材料组成的,其中强化材料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
在选择强化材料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等因素。
2.设计原则在设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应用环境以及需要达到的性能要求。
例如,在航空领域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需要具有轻量化、高强度、高刚度、高耐腐蚀等性能,而在汽车领域中,应更加注重材料的磨损性能和抗冲击性能。
三、制备方法1.手工层叠法手工层叠法是一种较为原始的制备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强化材料和基础聚合物交替地叠放,并经过压制、固化等工艺处理。
由于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较低,制备周期长,已逐渐被其他方法所替代。
2.预浸料法预浸料法是将强化材料浸渍在树脂中,制成预浸料,再进行热固化制备。
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性能,但需要较长的制备时间和高昂的成本。
3.注塑成型法注塑成型法是将预先制备好的树脂/强化材料复合料放入注塑机内,通过热塑性变形使其成型。
该方法可制备出大量复杂形状的零件,并具有高效、低成本等优势。
4.自动化层叠法自动化层叠法是一种高效、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制备方法,可制备出性能稳定、精度高的复合材料。
该方法常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四、应用前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度、高耐腐蚀、高温稳定性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
未来,随着新材料技术的推进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五、结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一种优异的新型材料,在材料选择和设计、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未来,应加强研究并不断优化性能和制备工艺,使其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备制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关键步骤包括材料选择、增强材料表面处理、复合材料制备和后处理。
首先,选择合适的聚合物基体和增强材料非常重要。
聚合物基体的选择应基于所需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要求。
常见的聚合物基体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酰亚胺(PI)等。
增强材料可以是颗粒状的纳米材料,如纳米氧化硅、纳米氧化铝等;也可以是纤维状的玻璃纤维、碳纤维、天然纤维等;还可以是片状的石墨烯、石墨等。
其次,增强材料表面处理是增强材料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相容性的关键。
表面处理可以通过引入活性基团或进行氧化、酯化等化学修饰来改变增强材料的表面性质。
这样能够增加增强材料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黏附力和相容性,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接下来,复合材料的制备是将增强材料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的过程。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熔融法、溶液法和乳液法。
熔融法是将聚合物基体和增强材料一同加热熔融,然后通过挤出或注塑等工艺形成复合材料;溶液法是将增强材料分散在聚合物溶液中,然后通过旋涂、浸渍等方法制备复合材料;乳液法是将增强材料分散在聚合物乳液中,然后通过自由基聚合或电化学聚合形成复合材料。
最后,制备完成的复合材料还需要进行后处理。
后处理包括热固化、冷却、修饰等工艺。
热固化是将复合材料加热至聚合物基体的玻璃转化温度以上,使聚合物基体发生交联反应,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冷却是通过将复合材料快速冷却到室温来获得所需的结构和性能;修饰是为了改善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质,如增加润湿性、耐磨性等。
总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需要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制备复合材料和进行后处理。
通过精细控制这些步骤,可以得到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概论总思考题—•复合材料总论1.什么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①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②1)组元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面;2)优良特殊性能;3)可设计性;4)材料和结构的统一2.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优点)是什么?——请简答6个要点(1)比强度,比模量高(2)良好的高温性能(3)良好的尺寸稳定性(4)良好的化学稳定性(5)良好的抗疲劳、蠕变、冲击和断裂韧性(6)良好的功能性能3.复合材料是如何命名的?如何表述?举例说明。
4种命名途径①根据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的名称来命名,如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②(1)强调基体: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2)强调增强体:碳纤维复合材料(3)基体与增强体并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4)俗称:玻璃钢4•常用不同种类的复合材料(PMC,MMC,CMC)各有何主要性能特点?5.复合材料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结构层次分几类,各表示什么?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层次如何,各包括哪些内容?3个层次答:1、一次结构:由集体和增强材料复合而成的单层材料,其力学性能决定于组分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几何和界面区的性能;二次结构:由单层材料层复合而成的层合体,其力学性能决定于单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铺层几何三次结构:指通常所说的工程结构或产品结构,其力学性能决定于层合体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几何。
2、①单层材料设计:包括正确选择增强材料、基体材料及其配比,该层次决定单层板的性能;②铺层设计:包括对铺层材料的铺层方案作出合理安排,该层次决定层合板的性能;③结构设计:最后确定产品结构的形状和尺寸。
6.试分析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答:①20世纪40年代,玻璃纤维和合成树脂大量商品化生产以后,纤维复合材料发展成为具有工程意义的材料。
至60年代,在技术上臻于成熟,在许多领域开始取代金属材料。
②随着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对结构材料要求比强度、比模量、韧性、耐热、抗环境能力和加工性能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