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4
机械基础主要的内容
1. 嘿,你知道机械基础里的那些神奇零部件吗?就像拼图一样,各种零部件组合起来才能让机器动起来呀!比如说汽车的发动机,那就是核心中的核心。
没有它,车怎么能跑起来呢?
2. 还有啊,机械传动可是超重要的呀!它就像人与人之间传递力量一样。
你想想看,自行车的链条带动轮子转起来,不就是传动的魅力吗?这多有意思啊!
3. 机械制图也是必须要了解的呀!这就好比是给机械画个画像,让我们能清楚看到它的样子。
工厂里的师傅们不就是根据这些图来制造机器的嘛,神奇不?
4. 力学知识呢,在机械基础里那可是关键呀!就像人要有力气才能干活一样,机械也需要力学来支撑它运行。
起重机吊起重重的东西,不就是力学在发挥作用吗?
5. 材料选择也不能小瞧啊!不同的材料就像不同性格的人,各有各的特点和用处。
你说要是选错了材料,机械还能好好工作吗?
6. 公差与配合更是精细得很呢!这就像是让零部件之间完美契合的魔法。
你看看那些精密的仪器,不就是因为公差与配合把握得好才能那么厉害嘛!
总之,机械基础的内容丰富又重要,掌握了它们,才能真正走进机械的奇妙世界啊!。
机械基础的概念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工种的技术基础课,其研究对象是机构和机器。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和轴系零件,以及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此外,学生还需要懂得如何分析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有关计算。
机械基础的概念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语言贫乏,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就会既无兴趣又无法理解,这对今后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一些形象化、具体化的直观教学手段,以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比如,在讲解机器的概念时,可以先拿出单缸内燃机的模型或多媒体动画演示给学生看,然后采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方法,让学生先看其外形,观察内燃机的组成;再看内部结构,讨论各部分之间内在的联系及运动关系;最后从功能关系上总结出内燃机的功用,进而归纳出机器的本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网站。
机械基础知识总结机械基础知识是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的关键。
本文将总结一些重要的机械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对机械工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1. 机械的定义和分类机械可以定义为能够实现物体运动或转换能量的装置。
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机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传动机械:用于将电动机产生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物体的运动。
- 工作机械:用于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例如钳工机床、铣床等。
- 辅助机械:用于辅助完成工作任务,例如输送带、起重机等。
2. 机械元件和结构机械元件是构成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机械元件:- 轴:用于传递转矩和旋转运动。
- 轴承:用于支撑轴的旋转运动。
- 齿轮:用于传递转矩和实现不同旋转速度。
- 连杆:用于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 弹簧:用于储存和释放能量。
- 联接件:用于连接不同机械元件。
机械结构是机械元件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整体。
常见的机械结构包括平行四连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等。
3. 机械动力学机械动力学是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原理的学科。
了解机械动力学有助于分析和优化机械系统的运行。
以下是机械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和力的作用。
- 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如力、质量、加速度、冲量等。
- 动力分析:通过应用动力学原理,分析机械运动过程中的力和能量变化。
4.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是将机械原理和工程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的过程。
以下是机械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强度和刚度:机械设计应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预期载荷并保持稳定。
- 可靠性:机械设计应考虑可靠性因素,以确保机械系统的长期性能和安全性。
- 经济性:机械设计应尽可能减少成本和资源消耗。
- 渐进优化:机械设计可以通过逐步改进和优化来提高性能和效率。
通过学习和掌握以上机械基础知识,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工程的原理和实践,并在机械设计和分析中应用这些知识。
机械基础知识必背内容1. 学习机械基础的重要性机械工程作为一门工程学科,是研究物质力学、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学科。
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对于从事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关于机械基础知识的一些必背内容。
2. 机械元件机械元件是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了解不同类型的机械元件以及它们的功能和特点对于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机械元件:•轴:轴是用于传递力和承受载荷的机械元件,在机械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轴承:轴承用于支撑轴的旋转运动,减小摩擦和支撑载荷。
•齿轮:齿轮是用于传递力和运动的机械元件,通过啮合传递力和运动。
•皮带和链条:皮带和链条用于传递运动和力,常用于传动大扭矩和变速的机械系统。
了解每种机械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适用范围是掌握机械基础知识的关键。
3. 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的基础。
掌握机械原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从而进行机械设计和问题解决。
以下是一些机械原理的重要内容:•力学原理:力学原理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动能和势能等力学原理对于理解机械系统的力学特性至关重要。
•运动学原理:运动学原理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
了解速度、加速度、位移和力的关系等运动学原理对于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很重要。
•动力学原理:动力学原理是研究力和物体运动关系的学科。
常见的动力学原理包括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等。
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是理解和应用机械基础知识的基础。
4. 机械测量机械测量是机械工程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测量机械系统的物理量,可以了解系统的状态,并进行分析和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机械测量内容:•长度测量: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千分尺和激光测距仪等。
•角度测量:角度测量是指测量物体之间或物体相对于参考物的夹角。
常用的角度测量工具有量角器和陀螺仪等。
•温度测量:温度测量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一种方法。
机械基础必学知识点1.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的学科。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力的概念、受力状态、力的平衡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等基本概念。
2.静力学和动力学:静力学研究力的平衡问题,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力的平衡条件以及静力学和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3.静力学中的力矩和力矩平衡:力矩是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能力。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力矩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力矩平衡的条件。
4.工程材料力学性质: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如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以便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
5.刚体力学:刚体力学研究刚体的运动和受力问题。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刚体的概念,刚体的平衡条件以及与刚体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6.液体静力学和动力学: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液体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受力和运动规律,以便设计和分析液压系统、液压机械等。
7.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研究物质的能量转化和传递规律。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如热力学系统、热平衡、热力学过程等。
8.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研究流体在管道、泵站、水轮机等工程设备中的运动和力学性质。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流体的性质、流体运动的方程和常用流体力学实验方法。
9.振动学:振动学研究物体在周期性力的作用下的振动规律。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振动的基本概念、振动的分类、振动的表征参数以及振动的控制方法。
10.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研究如何使系统按照既定要求运行。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常用的控制方法。
《机械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机械基础概述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的基础科学之一,它主要研究机械工程中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机械基础包括机械工程基础知识、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机械加工基础知识等。
掌握机械基础知识,有助于深入学习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知识,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加工等方面的能力。
二、机械工程基础知识1.力学力学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力学问题。
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等方面。
其中,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力学问题,如物体受力平衡和受力分析等。
动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问题,如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动量等。
2.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机械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主要研究各种工程材料的性能和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材料的强度、材料的疲劳和断裂等方面。
3.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是机械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能量的转换和利用。
工程热力学包括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循环等方面。
4.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是机械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研究流体的力学性质和流体运动规律。
流体力学包括流体的性质、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流体的静力学和动力学性质等方面。
5.机械振动机械振动是机械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振动运动规律。
机械振动包括机械振动的基本原理、机械振动的稳定性、机械振动的抑制和控制等方面。
三、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是机械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主要研究机械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机械结构设计包括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机械结构设计的计算方法、机械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等方面。
2.机械传动设计机械传动是机械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研究机械运动传动原理和方法。
机械传动设计包括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机械传动的结构形式、机械传动的计算方法等方面。
3.机械零部件设计机械零部件设计是机械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各种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 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 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 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 掌握机器的组成;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 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 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5.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三、参考学时120学时。
四、课程学分12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方法1.力求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 让学生感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Ⅳ、样题示例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代号是()。
A.GB/Z B.JB C.GB D.GB/T
2.图形中虚线与点划线重叠时应画()。
A.粗实线B.虚线C.不画线D.点划线
3.孔尺寸为,与其配合的轴尺寸为,其最大配合间隙是()。
A.0.03 B.0.02 C.0.01 D.0.04
4.测定灰铸铁、轴承合金等具有粗大晶粒或组成相的金属材料的硬度及钢件退火、正火和调质后的硬度,多采用()。
A.洛式硬度计B.布氏硬度计
C.维氏硬度计D.努氏硬度计
5.65Mn钢弹簧类零件常用的强韧化的方法是()。
A.分级淬火B.淬火+中温回火
C.等温淬火D.亚温淬火
6.正确啮合传动的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副必须满足()。
A.齿数相同,齿形相同B.模数相同,齿形角相同
C.模数相同,齿数相同D.齿形相同,齿形角相同
7.为获得最小壁厚0.8mm的铝合金件,应采用的铸造方法是()。
A.砂型B.金属型C.低压D.压铸
8.锻造比通常的表示方法是采用工件变形前后的()。
A.截面比、长度比、高度比B.长度比、高度比、体积比
C.高度比、体积比、截面比D.体积比、截面比、长度比
9.三大类焊接方法是指熔焊,钎焊和()。
A.电弧焊B.气焊C.压焊D.激光焊
10.应按概率法求解装配尺寸的装配方法是()。
A.修配装配法B.完全互换装配法
C.调整装配法D.部分互换装配法
11.汽车车身底漆普遍采用的涂漆方式是()。
A.空气喷涂B.高压无气喷涂
C.阴极电泳喷涂D.静电粉末喷涂
12.我国专利法规定,授予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实质条件是()。
A.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B.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C.新颖性、实用性D.新颖性、美观性
13.企业控制污染物排放,应优先执行()
A.国家分行业排放标准B.地方排放标准
C.国家综合排放标准D.企业自定的排放标准
14.为检测加工后的箱体外形尺寸,应采用的量具是()。
A.游标卡尺B.卷尺C.千分表D.万能测长仪
二、简单应用题
1.分别说明以下配合属于何种配合形式:H7/m6,H8/h7,H7/js6,H7/g6
H8/s7。
2.直柄麻花小钻头选用哪种合金工具钢,采用哪种热处理工艺。
3.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螺纹连接要防松,防松方法可分为哪几类。
4.近十年来,我国球墨铸铁件年产量在铸件总产量中的比例翻了一倍,请从球墨铸铁的铸造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两方面分析其快速增长的原因。
5.机械零件失效类型有哪三大类,常见的曲轴失效形式属于三大类中的哪一类。
第二单元综合技能考试试卷
一、简单应用题
1.钟表等精密仪器的重要弹性元件选用哪种铜合金制造,这类铜合金通过哪种热处理工艺方法进行强化。
2.附图1所示为某试验用小电炉的炉门启闭机构,炉门关闭是在位置E1,敞开时在位置E2,试设计一平面四杆机构来实现炉门启闭的操作。
3.某零件的铸造毛坯如附图2所示,其内孔2与外圆1有偏心。
外圆1为非加工面,加工内孔2后要求零件的壁厚均匀,为此,在设计工艺过程时一种方案是选择外圆1作为粗基准,采用三爪卡盘夹紧外圆1,加工内孔2;另一种方案是选择内孔2作为粗基准,采用四爪卡盘夹持毛坯外圆1并按内孔2找正后夹紧毛坯加工内孔。
试分析:
(1)哪一种方案能保证达到设计要求,保证壁厚均匀,为什么。
(2)若要求保证内孔的加工余量均匀,应选择哪一种方案,为什么。
4.有建厂方案,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产品1000件,预计每件售价为p=500元/件,固定总成本费用为a=10万元/年,单件产品的可变成本费用为b=200元/件,预测该产品的年销售量可达到x=1000件。
试求:(1)该产品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
(2)该产品的预计年利润。
5.某主轴零件如附图3所示,现要求采用通用量仪检测图中有配合的尺寸和各形位误差。
要求说明:(1)各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的测量器具及规格参数、检测方法。
(2)各误差值如何确定。
(3)画出测量跳动误差的检测示意图,指出相应的器具名称。
6.某轴类零件如附图4所示,用数控车床车削外圆Φ50时,用绝对值直径派编程程序如下(要考虑进刀空刀位),要求补充完整该程序:
N10 G90 G54 ____ Z130
N20 G00 ____ Z82 S200 N30 ____ X50 Z-2 F50 N40 G00 X55 ____
N50 G00 X80 ____ M05
N60 M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