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北川地震遗址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69.50 KB
- 文档页数:3
北川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观后感走进北川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就像翻开了一本沉重却又充满力量的大书。
刚到纪念馆门口,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像一双大手,紧紧揪住了我的心。
一进去,看到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和实物,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无比沉重。
那些倒塌的房屋模型,歪歪扭扭地立在那里,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当时的惨烈。
墙上一幅幅照片里,人们惊恐的眼神、满脸的泪水和灰尘,真的让我觉得仿佛置身于那场灾难之中。
废墟里的书包、鞋子,每一件遗物都像是一个小锤子,一下一下地敲打着我的心。
这哪只是一件件物品啊,这都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留下的痕迹,我能想象到灾难来临的时候,孩子们还在天真地背着书包准备上学,大人们还在计划着一天的生活,可是一瞬间,一切都被摧毁了。
不过呢,在这种沉重里,我也看到了很多让人温暖又充满力量的东西。
那些救援人员的身影,就像一道道光照进黑暗里。
他们有的满脸疲惫,有的手上还流着血,却一刻不停地在废墟里寻找生命的迹象。
那一面面写满感谢话语的旗帜,是受灾群众对救援人员发自内心的感恩。
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喊着“加油”的声音,在废墟中回荡。
还有那些关于重建的展示,真的让我大为震撼。
北川从一片废墟又重新站了起来,新的房屋、新的学校、新的街道,就像浴火重生的凤凰一样美丽。
这背后得是多少人的努力啊,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援建者们,他们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带着希望和技术,把北川重新塑造了起来。
从纪念馆出来,我的心情很复杂。
既为那场巨大的灾难感到悲痛,又为在灾难中人们展现出的坚强、勇敢和团结而感到无比自豪。
我想,这就是生活吧,虽然会有可怕的暴风雨,但是只要大家手拉手,就一定能挺过去,还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这次参观就像是给我上了一堂超级生动又深刻的课,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我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地震遗址北川观后感去北川地震遗址之前,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既紧张又好奇。
那地方就像一本打开的、写满悲伤与坚强的大书。
一到那儿,感觉空气都变得沉甸甸的。
那些倒塌的房屋,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肆意揉皱的纸盒子,歪歪斜斜,千疮百孔。
看着那些断壁残垣,我仿佛能听到当年地震时房屋的哀号,能看到人们惊慌失措的表情。
你说这地震多可恶啊,就那么一下子,把好好的一个城市变成了废墟。
我看到有一些建筑的残骸还保留着当时的模样,有个半塌的楼,里面的桌椅板凳都东倒西歪的,感觉时间就在那一刻被定格了。
墙上还有一些涂鸦和海报的残片,风一吹,呼啦啦的响,就像是废墟在小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想啊,这些墙壁以前肯定也见证过很多的欢笑和温馨呢,现在却只剩下一片死寂。
不过呢,在这片废墟里,我也看到了一些让我特别感动的东西。
比如说,有一些花草从废墟的缝隙里顽强地钻了出来。
你看,大自然都这么努力地在展示生命的力量,就像在告诉人们:“虽然地震很可怕,但咱可不能被打倒!”还有那些在遗址周围默默守护的人们,他们把这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前来参观的人能够感受到尊重和秩序。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听到了很多关于救援的故事。
那些救援人员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在最危险的时候冲进这片废墟。
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在一堆堆的石头和残骸下面寻找生命的迹象。
这让我觉得,在灾难面前,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大家团结起来,那种力量又无比巨大。
从北川地震遗址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就想啊,咱们平常总是抱怨这抱怨那的,今天没吃到喜欢的冰淇淋啦,明天被老板骂了几句啦。
可是跟北川经历的这些比起来,那些算得了什么呢?这一趟就像给我上了一堂超级深刻的课,让我知道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对待身边的人。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咱得像那些从废墟里钻出来的花草一样,不管遇到啥困难,都得坚强地活着,还得活得精彩呢!。
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记忆如巨石般沉重,深深地嵌入我们的心底,成为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北川地震遗址,就是这样一处让人心痛而又充满敬畏的地方。
走进北川地震遗址,仿佛瞬间被一股沉重的气息所笼罩。
眼前的残垣断壁,破碎的砖瓦,扭曲的钢筋,无一不在诉说着那场灾难的残酷。
这里曾经是繁华的街道,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园,而如今,只剩下一片死寂和荒芜。
我慢慢地走着,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
脚下的道路崎岖不平,破碎的水泥块和砖块不时地硌着脚底。
路旁的一栋栋建筑物,有的倾斜着,仿佛在做最后的挣扎;有的已经完全坍塌,只剩下一堆堆杂乱的废墟。
墙壁上的裂痕,像是大地愤怒时留下的爪痕,触目惊心。
走进一所学校,那场景更是让人心碎。
原本充满生机的校园,如今变得一片狼藉。
教室里的桌椅东倒西歪,黑板上还留着未写完的板书。
课本和书包散落在地上,仿佛它们的主人刚刚离开。
操场上的旗杆孤独地矗立着,国旗在风中飘荡,仿佛在呼唤着那些逝去的生命。
在一处居民楼前,我看到了一辆被倒塌的墙壁压得变形的自行车。
车把扭曲着,车轮瘪了下去,车身上布满了灰尘和锈迹。
我仿佛看到了它的主人曾经骑着它穿梭在大街小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如今,这一切都已不复存在。
继续前行,我看到了一棵屹立不倒的大树。
它的树干上布满了裂痕,但它的枝叶依然繁茂。
在这片废墟中,它显得如此坚强,仿佛在告诉我们,生命是顽强的,哪怕经历了巨大的灾难,也依然能够绽放出希望的光芒。
遗址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人们留下的祭奠物品。
鲜花、香烛、纸钱,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无尽思念。
我站在那里,心中感慨万千。
这些物品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人们内心深处那份深沉的爱的体现。
看着这片废墟,我不禁想起了当时的情景。
那地动山摇的瞬间,人们的惊恐和无助,亲人间的生离死别。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无法想象当时的人们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绝望。
然而,在这片废墟中,我也看到了希望。
看到了全国各地赶来支援的人们,看到了那些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身影,看到了重建后的新北川焕发出的新的生机。
一、前言2023年,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北川社会实践活动。
北川,一个因地震而闻名于世的地方,也是一个在灾难中顽强生存、不断重建的地方。
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入了解了北川的历史、文化、现状以及灾后重建的成果,也让我对生命、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二、北川地震回顾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了北川,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支援北川抗震救灾。
经过长达数年的努力,北川逐渐从废墟中崛起,重建家园。
三、社会实践内容此次社会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参观北川地震遗址:我们参观了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了解了地震发生时的惨烈景象,以及灾区人民的顽强生存精神。
2. 采访灾区群众:我们深入灾区,采访了部分受灾群众,了解他们在地震后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变化。
3. 参观重建项目:我们参观了北川新城的建设情况,了解了灾后重建的成果。
4. 参与志愿服务:我们参与了部分志愿服务活动,如清理垃圾、慰问老人等,为灾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心得体会1.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在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地震发生时的一幅幅惨烈画面,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安全,珍惜生命。
2. 团结互助,共克时艰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支援北川抗震救灾。
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在灾区,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自强不息、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3. 灾后重建,见证奇迹北川地震后的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参观了北川新城的建设情况,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感受到了灾后重建的奇迹。
这离不开灾区人民的努力,也离不开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
4. 珍惜生活,感恩社会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灾区,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在艰苦环境下顽强生存,这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同时,我也感恩社会对我们的关爱和帮助。
游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的作文
在一个阳光还算明媚的日子里,我踏上了前往北川地震遗址的旅程。
说实话,出发前,我的心情挺复杂的,既怀着敬畏,又有些许的忐忑。
当我真正走进这片曾经被灾难狠狠蹂躏过的土地,那种震撼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残垣断壁,破碎的砖瓦,仿佛都在默默诉说着当年那场可怕的灾难。
我碰到了一位当地的老大爷,他的眼神里透着无尽的沧桑。
我忍不住跟他搭话:“大爷,这儿以前啥样啊?”大爷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地说:“孩子啊,以前这儿可热闹啦,大家都开开心心地过日子。
谁能想到,一下子,啥都没了。
”说着,他的眼眶湿润了。
我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所倒塌的学校。
那扭曲的教学楼框架,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孩子们惊恐的眼神和老师们拼命保护学生的身影。
这时,旁边有一对年轻的情侣,女生紧紧拉着男生的手说:“亲爱的,这太让人难受了。
”男生安慰道:“是啊,但我们得记住,生命很脆弱,也很坚强。
”
在这片废墟中,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她手里拿着一朵小花,轻轻地放在了一块石头上。
她妈妈在旁边说:“宝贝,这是我们对过去的怀念。
”
走过一个个废墟,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那些倒塌的房屋,断裂的道路,每一处都刺痛着我的心。
离开的时候,我再次回望这片土地,心中感慨万千。
灾难虽然可怕,但人们的坚强和勇气更加令人敬佩。
我会永远记住这次特殊的旅程,记住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一切。
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我们真的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北川地震博物馆》观后感(五篇)第一篇:《北川地震博物馆》观后感《北川地震博物馆》观后感今天,我和妈妈、爸爸一起去了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
我们一到了那里,看见了整个道路上到处都是裂痕,可以想象,当时地震的情况多么的惨烈。
走在路上,心中顿时一阵阵发冷。
我的姐姐就是北川的,她的爸爸、妈妈就是在这场地震中丧失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听姐姐说他们正在地里干活,看见山上的石头和泥土直接就滑下来把他们俩都埋进深深的泥土之中。
到现在都没有找到他们的尸体,想到这里我心里感到特别的恐怖。
还有的是我妈妈看见姐姐的妈妈、爸爸都不在了,我的妈妈特别的关心姐姐,爱护我的姐姐。
还有就是这里的移动大楼,本来就只有32人,这地震一震,就死了16人,而且有些人还是退休的,应该是享福的老爷爷、老婆婆们,也在这场地震中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我还听当地人给我们说这里的公安局长更是可怕。
听说这所公安局的副局长当时正在外边出差,听说家里地震了,飞似地驾车赶回来救他自己的孩子。
可是刚刚来到学校,就看到的是眼前一片震后的狼藉,当时,他一下子跪倒在地,这时他脑海又想起了在公安局的同事,他马上赶到公安局,冲进去救人,可他才拉出来三个人就被一阵余震袭击,一块板砖刚好砸在了他的头上。
还有北川中学,北川中学本来就是依山而建。
地震发生的时候,这座山刚好塌方,一块块石头接二连三地滚落下来,5000多人无一幸免,只剩下一杆迎风招展的国旗。
游完这地震遗址,我只想说:灾虽无情人有情,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我们要一起面对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灾害,要同心协力,众志成城。
观北川地震博物馆今天是周末,天气晴朗。
妈妈开车带着我们全家来到了北川地震博物馆。
一进门,看见的是几根大柱子,周围墙面上,正前方是一地图,用泥土雕刻的地图,地图上分别标有地震的震源带和受震的位置,而且还分了各种程度的。
正后方也是雕刻的人体像,有人民解放军,有藏族奶奶,有工人叔叔,还有小朋友们等等。
看完后,导游阿姨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可以放映的地方,房间不大,但感觉挺舒服的,听阿姨介绍是什么4D音响效果的,主要让我们亲身的体验到当时地震的场景,那真是与犹未尽的感觉。
游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的作文那天,我去了北川地震遗址,那是一趟让我心情无比沉重却又充满敬意与感慨的旅程。
刚到遗址附近,一种压抑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那一片片残垣断壁,就像无声的巨人,默默地诉说着当年那场灾难的恐怖。
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地震的画面,虽然也觉得很惨,但当真正站在这片曾经遭受重创的土地上时,才知道什么叫震撼。
走进遗址,看到那些倒塌的房屋,有的只剩下半边墙,墙面上还留着地震时被撕裂的痕迹,就像一张张绝望的大口。
那些破碎的砖瓦,乱七八糟地散落在地上,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地震时的轰响和人们惊恐的呼喊声。
我走在那些断壁之间,脚步都变得特别轻,生怕打扰了这片土地上逝去的灵魂。
最让我揪心的是那所学校遗址。
看着那已经垮塌的教学楼,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些孩子被困在里面的场景。
那小小的教室,原本是充满希望和欢笑的地方,却在一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
操场边的篮球架歪歪斜斜地倒在一边,就像一个被打倒的士兵,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生机。
我在那里站了好久,脑海里不停地想象着如果当时自己也在,能做点什么来拯救那些孩子呢?也许什么都做不了,这让我更加感受到了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
但是,在这片满是伤痛的土地上,我也看到了希望和坚强。
遗址周边有很多新建的建筑,风格简洁而现代,那是北川人民重新站起来的象征。
在灾难过后,人们没有被打倒,而是一点点地重建家园。
我看到路边有一些老人在悠闲地晒太阳,他们脸上虽然有岁月和苦难刻下的痕迹,但眼神里却透着一种坚毅。
在回去的路上,我满脑子都是在遗址看到的景象。
我想,这场地震虽然带走了很多东西,但是它也留下了宝贵的东西。
它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的坚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重新开始。
这次去北川地震遗址,不仅仅是一次参观,更像是一堂生命的大课,让我学到了在书本里永远学不到的东西。
我知道,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会一直被人们记住,而北川也会在人们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美好。
四川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走进北川地震遗址,就像翻开了一本沉重又充满力量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大自然的无情和人类顽强的生命力。
刚到那儿,看到那些残垣断壁,心里“咯噔”一下,就像突然被一只大手攥住了心脏。
那些倒塌的房子,歪七扭八地堆在那儿,像是被一个发脾气的巨人随手摆弄过。
有的楼啊,只剩下半边,另一半就那么消失不见,就像被怪兽咬掉了一块似的。
这景象,让我觉得特别不真实,可是又明明白白地告诉我,这是一场巨大灾难留下的痕迹。
遗址里有个学校,那场景最让人揪心。
操场已经不成样子,教学楼塌得一塌糊涂。
看着那一堆堆废墟,我仿佛能看到当年地震发生时,孩子们惊恐的眼神,老师们拼命保护学生的身影。
那一个个破碎的教室,原本是充满欢声笑语、充满希望的地方,现在却寂静得让人害怕。
我就想啊,当时的他们该有多绝望啊。
不过呢,在这片废墟之中,也有一些东西让我特别感动。
在那些断壁上,能看到一些鼓励的话,那是后来的人留下的。
这些话就像黑暗中的小火苗,虽然微弱,但是充满了力量。
这说明啥呢?说明灾难虽然可怕,但咱们人类可不会被它轻易打倒。
而且啊,你看现在北川重新建设得也越来越好,这就像一个倔强的孩子,摔倒了拍拍土又站起来,还跑得更快了呢。
走在遗址里,我还发现有好多小野花在墙角旮旯里冒出来。
这些小花啊,不管周围环境多糟糕,它们就那么顽强地生长着。
这小花就跟北川人民一样,地震可以摧毁他们的家园,但摧毁不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重新开始的决心。
从北川地震遗址出来,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
我知道了生命的脆弱,一场地震就能改变那么多东西。
但我更明白了生命的坚韧,就像北川,就像那些经历过灾难还能笑着面对生活的人们。
这一趟啊,就像是上了一堂特别生动的课,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我对那些经历过苦难还努力向前的人们充满了敬意。
北川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观后感走进北川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就像走进了一段沉痛却又充满力量的历史。
刚踏入馆内,那种压抑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看着墙上一幅幅震前美丽家园的照片,再想想即将看到的地震后的惨状,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
照片里的人们笑容满面,房子错落有致,那是曾经平凡又幸福的生活画面啊。
当看到地震后的场景还原时,我整个人都被震撼到了。
废墟、残垣断壁,感觉空气都变得沉重起来。
那些扭曲变形的钢筋,就像受伤后痛苦挣扎的巨兽骨架。
看到那些被掩埋在废墟下的生活用品,仿佛能看到灾难瞬间人们的惊恐和绝望。
这时候我就在想,大自然发起怒来可真是太可怕了,一瞬间就把一切都摧毁得七零八落。
不过呢,在这一片沉痛之中,我又看到了很多让人暖心和振奋的东西。
那些救援人员的事迹可真是了不起。
他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从四面八方赶来。
有的徒步翻山越岭,身上背着沉重的救援设备,却一刻也不停歇。
那些救援犬也超级可爱又勇敢,在废墟里嗅来嗅去,争分夺秒地寻找生命的迹象。
我仿佛看到他们在和死神赛跑,一个又一个生命被他们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还有那些志愿者们,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放下自己手头的事情,来到这个满目疮痍的地方。
给受灾群众送水、送食物、搭帐篷。
他们就像黑暗中的点点星光,虽然微小,但是聚集在一起就照亮了整个灾区。
而受灾群众自己呢,也展现出了超强的韧性。
他们从悲痛中慢慢站起来,互相搀扶着,重新开始建设自己的家园。
那种重新燃起生活希望的眼神,真的特别感染人。
就像一棵被暴风雨吹倒的大树,虽然倒了,但是根还在,只要有一点阳光和雨露,就又努力地向上生长。
从纪念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
我想,这场地震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它就像一场考验,让所有人都紧紧团结在一起。
现在我们看到北川新的面貌,那是在无数人的努力下重生的地方。
这也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而且我们也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这平静美好的日子,是多少人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呀。
五一参观北川地震遗址作文五一假期,我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来到了北川地震遗址。
刚到那儿,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像一张大网,把我整个罩住了。
那一片断壁残垣就像无声的讲述者,每一块破碎的砖头、每一根歪斜的钢筋,都在诉说着2008年那场惊心动魄的灾难。
我走进那曾经繁华的街道,现在只剩下残碎的路面和倒塌的房屋框架。
路边的指示牌还在,可它指向的店铺、人家,都已经消失不见,就像被一只巨大的手无情地抹去了。
我看到有一栋楼,半边已经完全坍塌,另外半边还摇摇欲坠地站着,就像一个受伤的巨人,在顽强地抵抗着岁月的侵蚀。
这时候我心里想,这楼要是个有生命的家伙,得有多疼啊,估计比我不小心撞到脚趾头要疼上无数倍。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个被压扁的小汽车,它就像一个被揉皱的纸盒子,完全看不出原来的帅气模样。
我忍不住对同行的朋友说:“你看这汽车,以前肯定也是公路上的靓仔,现在被地震这‘调皮鬼’搞得这么惨兮兮的。
”朋友白了我一眼,但我知道他也和我一样,内心充满了震撼和难过。
遗址里还有一些保留下来的标语,像“坚持就是胜利”之类的。
这些标语在当时肯定给了人们莫大的鼓舞,现在看着,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
在这么大的灾难面前,人们没有放弃希望,就像那些在废墟中努力求生的人们,哪怕只有一线生机,也要拼命抓住。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许多纪念遇难者的地方。
有鲜花,有蜡烛,还有人们写下的思念话语。
那些话语简单却充满深情,我看到一个纸条上写着:“爸爸,我想你,你在天堂要好好的。
”这时候,我的鼻子一酸,眼眶就湿润了。
这里的每一个名字、每一个故事,都是生命的重量。
参观完北川地震遗址,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五一假期,没有了以往的轻松和欢乐,但是却让我收获了很多。
我看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更看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的坚强、勇敢和团结。
我想,这一趟来的值了,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
以后的日子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地震比起来,那都算个啥呀,就像小蚂蚁想绊倒大象一样,只要咬咬牙,肯定能挺过去。
北川遗址观后感走进北川遗址,就像走进了一本沉甸甸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悲伤,却也写满了坚强。
一到那儿,那残垣断壁就直直地撞进了我的视线。
原本应该是热闹的街道,现在只剩下破碎的水泥块和歪歪斜斜的柱子,就像一个被推倒的巨大乐高城堡,只不过这个城堡里装着无数人的回忆和生活。
那些倒塌的房屋,有的还保留着部分曾经的模样,我仿佛能看到以前的人们在这里进进出出,欢声笑语的场景。
可现在呢,只剩下一片寂静,只有风呼呼地吹过,像是在诉说着那天的灾难。
看着那些被定格在某一时刻的废墟,我心里五味杂陈。
我在想,当时的人们该是多么的惊恐啊。
房子突然就晃起来了,大地像发了疯似的,一瞬间就把美好的生活给碾碎了。
可是,就在这片废墟之中,又有着无尽的生命力在涌动。
你看那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的小草,在风中倔强地摇晃着,好像在告诉大家:“看,灾难可以摧毁房屋,但摧毁不了生命的希望。
”在遗址里走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些曾经的生活用品,一个破了的茶杯,一把变形的梳子,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在这个时候却显得那么的沉重。
它们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故事,可能有人在那个早晨用这个茶杯喝过茶,然后就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却没想到那杯茶成了生活里最后的一点平常。
这些小小的物件就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脑海里关于那场灾难的想象之门。
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些关于救援和重生的痕迹。
墙上有一些救援人员留下的标记,虽然只是简单的符号,却代表着生的希望。
这些标记就像黑暗中的灯塔,告诉那些被困的人:“别放弃,我们来了。
”北川在灾难后重新站起来了,虽然它带着伤痕,但它依然坚定地向着未来前行。
这就像是一个人摔了个大跟头,满身是伤,却咬着牙拍拍土,继续赶路。
从北川遗址出来,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
我知道了生命有时候很脆弱,就像那些被地震轻易摧毁的房屋一样。
但同时,生命又无比坚强,就像北川这座重生的城市,像那些在废墟中顽强生长的小草。
这一趟,不只是看了一片废墟,更是接受了一次生命的洗礼,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结束了一段为期两周的北川实践之旅。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投身社会、服务人民的信念。
在此,我将结合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实践背景北川,一个曾经遭受过地震重创的地方,如今正努力走向复兴。
为了更好地了解灾区重建情况,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这里,进行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
实践期间,我们参观了地震遗址、纪念馆,与当地居民交流,亲身感受了灾区人民在重建家园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三、实践过程1. 参观地震遗址、纪念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参观了地震遗址和纪念馆。
通过观看实物、图片和视频资料,我们了解了地震发生时的惨烈景象以及灾区人民的坚强意志。
这些资料让我们深感震撼,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 与当地居民交流在实践期间,我们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灾区人民在重建家园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展现出的乐观、坚强和团结。
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深受触动,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投身社会实践的决心。
3. 参与社区服务为了更好地了解灾区人民的生活状况,我们还积极参与了社区服务活动。
在社区干部的带领下,我们为居民们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并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感受到了灾区人民的热情和善良,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四、心得体会1. 感受灾区人民的坚强意志在北川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强意志。
他们面对灾难,没有放弃,而是积极投身到重建家园的伟大事业中。
这种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才能战胜一切。
2. 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了解社会、了解人民,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我们成长的重要途径。
3. 坚定了投身社会实践的决心在北川实践过程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灾区人民的艰苦生活,也看到了他们在逆境中不断奋斗的精神。
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简短《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简短》篇一北川地震遗址,那是一个充满着沉重与哀伤的地方。
当我踏入那片土地的时候,感觉空气都变得凝重起来,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只剩下那无尽的悲痛在空气中弥漫。
我看到那些倒塌的房屋,就像被巨人随意践踏后的积木,横七竖八地散落在那里。
残垣断壁上,还留着曾经生活过的痕迹,也许那里曾经挂着一幅全家福,或者是孩子在墙上的涂鸦。
那些扭曲的钢筋,就像是从大地深处伸出的绝望之手,想要抓住什么,却又无能为力。
我站在那里,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地震发生时的场景,房屋在摇晃,人们在尖叫,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崩塌。
我记得有一座半倒塌的教学楼,那是最让我揪心的地方。
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突然灾难来临,他们的惊恐、无助。
我想,当时的他们可能在想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救自己呢?也许有的孩子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掩埋在了废墟之下。
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报道,有一位老师为了保护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掉落的石块,就像一只母鸡保护小鸡一样。
这种伟大的爱,在这片废墟中显得更加深沉。
可是,我又有点矛盾的想法。
我觉得把这里保留成遗址是对逝者的尊重,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
但同时,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对于那些经历过灾难的人来说,是不是一种再次的伤害呢?每次看到这些破碎的景象,就像把他们心底的伤疤又揭开一次。
我在遗址里走着走着,突然就觉得自己特别渺小。
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真的就像蝼蚁一样。
我们总是以为自己可以征服自然,建造起高楼大厦,可是一场地震,就把所有的东西都摧毁了。
我心里就想,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和自然相处呢?难道就只能任由自然摆布吗?当然不是啦,但是我们确实要更加敬畏自然。
从北川地震遗址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那些景象一直在我脑海里打转,就像一部放不完的电影。
我知道,这一趟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废墟,更是生命的脆弱与坚强,是人类在灾难面前的渺小与伟大。
《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简短》篇二北川地震遗址,这是一个让人心情无比复杂的地方。
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作文学校组织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去北川地震遗址参观。
一路上,我心里多少有点忐忑,也有一点点激动。
到了那里,我注意到了很多残垣断壁,也有被地震完全摧毁的房子。
它们看起来如此可怕,也让人感到悲伤。
我拍了一些照片,照片里的人们在废墟中寻找生路,他们的表情很痛苦,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我走进了一座博物馆,里面展示了很多地震发生时的照片和物品。
我看到了一台被压得变了形的汽车,它的主人永远留在了车里。
我还看到了一张张被撕成碎片的全家福,照片上的人们笑得很开心,但现在却只剩下残缺的回忆。
博物馆里很寂静,只有我的呼吸声。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地震再次发生的情景,我仿佛隐隐约约听到了人们的哭喊声,看到了房屋倒塌的景象,感受到了大地的颤抖。
参观完地震遗址,我的心情很沉重。
我感觉自己应该去珍惜现在的生活,也应该学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返回家中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地震发生后,人们是如何前往家园的?他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重新开始生活的?我真的很佩服他们,也十分感谢他们为我们创造出的现在美好的生活。
这次参观让我有很多感触,它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宝贵,也让我知道了团结的力量。
我希望永远没有地震,希望世界和平,希望每个人都能幸福快乐。
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瞬间会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成为无法磨灭的伤痛与警醒。
北川地震遗址,就是这样一个承载着巨大悲痛和顽强生命力的地方。
当我踏入这片曾经被灾难肆虐的土地,一种沉重的氛围立刻笼罩了我。
眼前的景象,远比我在电视上看到的、在书本里读到的要震撼得多。
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
那些倒塌的房屋,像是被巨人随意摆弄过的积木,七零八落。
钢筋水泥扭曲着,裸露在外面,仿佛在诉说着那一刻的绝望。
路边的一辆辆汽车,被巨石砸得面目全非,有的甚至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只露出一小截残骸。
我沿着街道缓缓前行,脚下的每一步都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大地的震颤。
来到一所学校,那破碎的教学楼让我的心猛地一揪。
教室里的黑板还在,上面的字迹却永远停留在了那一刻。
桌椅东倒西歪,书本散落一地,被灰尘和岁月侵蚀。
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原本充满欢笑和梦想的课堂,瞬间被恐惧和黑暗吞噬。
在一处居民楼前,我看到了一件挂在阳台上的衣服。
它在风中轻轻摇曳,显得那么孤独和无助。
可以想象,当时的主人或许正在准备迎接新的一天,却未曾料到灾难会突然降临。
遗址中,有一处被保留下来的废墟,那是一家小超市。
货架倒塌,商品凌乱地散落在地上。
食品的包装袋已经褪色,饮料瓶也布满了灰尘。
我不禁想到,在地震发生前,这里或许还充满着人们购物时的讨价还价声,生活的气息是那么浓郁。
走在这片废墟之中,我注意到了墙壁上的一些痕迹。
那是一道道深深的裂缝,像是大地愤怒时留下的伤疤。
还有一些涂鸦,或许是幸存者在后来的日子里留下的,寄托着他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遗址中,有一棵依然屹立不倒的大树。
它的枝干虽然有些残破,但依然顽强地伸展着,绿叶在风中沙沙作响。
这棵树仿佛是这片土地上生命的象征,告诉着人们,无论遭遇多大的灾难,生命总会找到出路。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情无比复杂。
悲痛,为那些在灾难中逝去的生命;敬佩,为那些在废墟中顽强重生的人们;感恩,为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平静与安宁。
参观北川地震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北川地震博物馆,那一趟下来,心里就像被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刚走到博物馆附近,就感觉气氛有点沉重。
那建筑的风格,看着就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那场灾难的可怕。
一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地震后的废墟照片。
哎呀妈呀,真的是太震撼了!断壁残垣到处都是,房子就像被一个超级大力士给捏碎了一样,歪七扭八的。
有的地方只剩下了半边墙,另一半不知道被地震给甩到哪里去了。
照片里的人们,脸上满是惊恐和绝望,看得我心里直发酸。
我就在想啊,在大自然的这种暴怒面前,人类真的是好渺小啊,就像小蚂蚁一样。
然后再看那些地震时被扭曲的金属、断裂的桥梁模型啥的,你就能想象到当时的力量得有多大。
我站在那儿,就感觉像是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把我的心揪紧。
那些金属就像麻花一样拧巴着,桥梁的残骸看起来就像一个被打败的巨人,瘫倒在那里。
这时候我就特别佩服那些救援人员,在这么危险又混乱的情况下,还能像超级英雄一样冲进去救人。
再往前走,有一个专门纪念那些遇难者的地方。
墙上刻满了名字,密密麻麻的。
我在那儿站了好一会儿,周围特别安静,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我就觉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曾经也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家庭,可一场地震就这么突然地把一切都夺走了。
那一瞬间,我觉得生命真的是太脆弱了,说不定哪一天,意外就像个不速之客一样闯进来。
不过呢,这博物馆里也不全是让人难过的东西。
还有一部分展示了地震后的重建成果。
看到北川现在新的样子,那些漂亮的房子、整齐的街道,还有人们脸上重新露出的笑容,就像黑暗里突然透进来一道光。
这让我明白了,虽然灾难很可怕,但人类的韧性也是很强大的。
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就一直在想。
我们平时总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烦恼,什么今天上班迟到了,什么和朋友吵了个小架。
和地震中那些经历生死考验的人比起来,这些算个啥呀!这次参观就像给我上了一堂特别深刻的课,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
五一参观北川地震遗址作文五一假期,我去参观了北川地震遗址,那是一次让我心情无比沉重却又充满敬意与感悟的旅程。
刚到遗址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就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轻轻捂住了我的嬉闹之心,让我一下子安静下来。
门口那一块大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关于地震的一些简单介绍,那些文字仿佛带着当年地震的余威,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
走进遗址,我看到那些倒塌的房屋,歪歪斜斜的墙壁,断裂的楼板,就像一个个受伤的巨人,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那场灾难的可怕。
有的房子只剩下半边,另一半不知道被地震这个恶魔吞噬到哪里去了。
废墟里还能看到一些生活用品,一个破旧的娃娃,半张椅子,这些东西在平日里是那么的普通,可是现在却像被时间凝固了一样,成了那场灾难的见证者。
我沿着小道慢慢走着,旁边有导游在给游客们讲解着当年发生的事情。
听着那些故事,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大地突然开始剧烈摇晃,人们惊恐的表情,四处奔逃的身影,还有那哭喊声、求救声交织在一起。
我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难受得很。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座已经完全垮塌的学校。
那学校的操场现在看起来还是那么的空旷,可当年这里一定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啊。
现在只剩下一堆废墟,那些断裂的水泥柱,就像一个个在哭泣的灵魂。
我忍不住想,当年有多少孩子在这里失去了他们美好的未来,有多少梦想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无情地折断了翅膀。
我想,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人们,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定有很多的不舍和牵挂吧。
在遗址里,还有很多纪念的雕塑。
有一座雕塑是一位母亲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孩子,她的眼神里充满了绝望却又有着无尽的爱。
看到这个雕塑,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
我想,在那个时候,母爱是多么的伟大啊,就算是死神来临,母亲也想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在这一片废墟之中,我也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希望。
遗址周围已经有了新的绿植在生长,那嫩绿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曳,就像是在告诉人们,虽然地震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生命不会被打倒,就像北川这座城市一样,它在慢慢重生。
社会实践
——参观北川地震遗址体会
教学工商25班 41205913 张俊
怀着一种缅怀的心情,我去参观了北川地震遗址以及新北川。
坐在车上我从透过车窗看到——我们的车正在一个急转弯处,据说温总理曾经在这里让过救援的队伍。
而从这里往下看,那是一片荒芜的景象。
山体完全坍塌得不成样子,虽然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五年了,但是那里的山头依旧是刚地震后的景象——山体裸露,杳无植被,荒凉与悲戚并存,似乎这里的事物都还处于当时的阴霾之中。
这种压抑的气氛笼罩在我们上空……下了车,我们静静地走进地震遗址,这里没有一座建筑是完好无损的,要么就是完全坍塌的,要么就是坍塌了一半的,还有的用一些支持物将其支撑着,避免其再次倒塌。
一路上,我们都很沉默,大家都没有说什么话,只是默默地看着这里的一切,缅怀着在这里逝去的人们。
我们来到了北川中学遗址,虽说是一个中学,现在根本就看不出来,那里曾经有一个学校。
现在唯一的标志就是——篮球架,孤零零的屹立在半山腰。
我们走上去,面对那里默哀了几分钟,表示深切的哀悼之情。
我们一路走来,又看到了一块墓碑——512(2008)。
据说那里埋葬着在地震中丧生的人们,称其为“万人坑”。
面对这个我更不能用言语表达我的心情,我只得面对着这个墓碑默哀以表我的哀伤与同情。
接着走,还是一样的废墟,但是不一样的是,每一个废墟下面都有着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但是现实就是上天并没有给予他们这个机会——去追求未来幸福美好生活,追寻自己的梦想。
参观完地震遗址,我们又去了新北川县城。
在这里,已经一扫地震的阴霾,有的是重建家园的欢愉,有的是对新生活美好的向往,有的奋斗向上的激情,人们已经逐渐从地震的悲痛中走出来了。
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感动不能泛滥,要付诸于行动。
要知道,一个人被感动很容易,但是在感动之余还能够做些什么是更可贵的。
因此,我们现在就应当积极帮助灾区的人们,帮助他们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
特别是经历了
地震的孩子,一定要让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不要让地震笼罩他们一生。
所以我们应当行动起来,学习那些参加救援的志愿者,参加重建的人们,支持他们重新站起来,重新获得幸福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他们身后是有千千万的同胞在关注、帮助他们,感受到强大的祖国的力量。
同时,我又不得不感叹他们的坚强。
这个飞来横祸没有打倒人们坚强的意志,反而让人们变得更加坚强,让所有的人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团结起来共同抗击灾难。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历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团结的大民族。
不管出现了什么样的灾难,中华儿女总能够统一战线,一起奋斗。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地震援救与重建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还是党的领导人指导有方,军民一心,团结奋斗取得的成果。
放眼世界, 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唯有团结的民族可以在灾难的锤炼中变得更坚强。
这是一场生命的劫难, 但后续的救援行动和灾后重建都已化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可以告慰死者, 可以提醒后人。
面对天灾,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坚强挺立, 也应该不断进步。
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 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
比如:汶川大地震之后, 防震减灾法获得通过。
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 公民精神随之成长,巨大的社会进步有目共睹。
此次参观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深刻地理解了不怕困难、团结拼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牺牲精神、奉献精神。
最后我们还要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去。
附参观图片:
纪念。